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力帆計劃收購高合,或打造成下一個賽力斯,歡迎閲讀。
大事君日前獲得消息,落難的高合汽車終于将迎來自己的接盤俠——力帆科技(601777)。此時距離高合停工停產已經過去 4 個多月,其間曾傳出一汽、長安、華為等多家公司有意收購或投資高合的消息,但均被辟謠,而此次高合有望迎來真正的真命天子。從 6 月 14 日起,力帆科技(601777)連漲 5 個工作日,6 月 26 日更是強勢漲停,似乎正是資本市場對此消息的一個印證。
在公眾印象中,做摩托出身的力帆科技(601777)在汽車賽道并無競争力,完成破產重組之後,在終端市場也沒有多少存在感,而高舉高打的高合則是一個定位高端的小眾品牌,雙方都屬于汽車行業的弱勢群體,兩個弱者為什麼會走到一起?力帆到底看中了高合什麼?
01
力帆絕境逢生後又遭遇瓶頸
力帆科技(601777)的前身是力帆股份,1992 年以生產摩托車起家,曾連續多年入選中國企業 500 強,更是國内首家在 A 股上市的民營乘用車制造企業,一時風頭無倆。
然而,當力帆開始進入汽車整車制造行業,由于技術經驗不足、公司決策失誤,其處境每況愈下,銷量從 2017 年的 13 萬輛左右驟降至 2019 年的 2 萬多輛,财務出現嚴重違紀,并于 2020 年不得不申請破產重組。直到 2021 年 4 月 26 日,力帆股份才 " 摘星去帽 " 更名為力帆科技(601777),解除了破產退市的危機。
2022 年,力帆取得了飄紅的業績:汽車銷量 5.68 萬輛,同比狂增 13.7 倍,淨利潤也增長 178% 至 1.55 億元。但好景不長,僅僅紅了一年的業績很快開始回落,2023 年,力帆汽車銷量下降 25.6%,淨利潤也暴跌 84%,2024 年一季度銷量雖然大幅增長 148%,但淨利潤卻下降了 62%。
力帆科技(601777)的業績為何持續飄綠?問題其實出在了其目前的主營業務——汽車上。
2023 年,力帆科技(601777)的收入來源主要分三大塊:乘用車及其配件、摩托車及其配件、内燃機及其配件,分别實現實現營收 37.34 億元、20.33 億元、4.00 億元,也就是説,乘用車及相關業務占收入的 55%。具體看其乘用車業務,2023 年共銷售汽車 42280 輛,同比下滑 25.6%,其中新能源汽車售出 24576 輛,降幅達到 40%,由此可見,問題主要出在新能源汽車上。
力帆科技(601777)雖然背靠吉利大樹(吉利科技集團旗下的重慶江河匯企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持有力帆科技(601777)19.72% 的股份,也是後者的第二大股東),但并未從吉利處獲得多少核心技術,很有自知之明的力帆科技(601777)深知自己的產品在 C 端市場并無競争力,故将重組之後的業務重心放在了 B 端市場。
2023 年年底,力帆科技(601777)在回應媒體如何提振汽車銷量時就曾明确表示 " 公司當前汽車產品主要是以 B 端產品為主 ",并提出了公司未來的方向:" 積極布局 C 端產品,通過對國内和海外市場快速的產品投放和布局,形成產品序列,充分參與市場競争 "。
想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產品,并且在 C 端市場站穩腳跟,力帆單靠自己恐怕比較困難,加上時間緊急,直接收購一家現成的造車新勢力企業,獲取後者現成的技術和資源,或許是一條最快捷有效的道路。
02
優勢互補打造第二個賽力斯?
随着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新玩家殺入電動汽車賽道,市場競争越來越激烈,消費者對電動汽車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許多造車新勢力或因資金儲備不足、或因產品技術落後而被市場淘汰,高合就是因為缺錢而擱淺的那一個。
在比亞迪的仰望品牌發布之前,高合是國内身價最高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最貴的車型 HiPhi X 頂配售價 80 萬元,最便宜的車型 HiPhi Y 也要 33.9 萬元起。雖然價格不菲,但高合 2021、2022 年在終端市場都有 4000 多輛的銷量,這要得益于其在電機系統、清潔能源汽車動力總成、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輔助等領網域的技術優勢。
例如,HiPhi Z 因為有超大電池組和先進的驅動技術加持,零百公裏加速僅需 3.8 秒,HiPhi Bot 可自如變換角度提供個性化服務,加上頗具科技感和未來感的造型設計,因此獲得了不少樂于嘗新的富豪群體的青睐,就連海外媒體也對 HiPhi Z 有着極高的評價,稱其是一款非常成熟的作品。
造車是一門極其燒錢的生意,研發投入大,回報周期漫長,在實現自我造血能力之前,已經有許許多多的造車新勢力倒下,高合也因為後續資金不足而陷入财務危機,于今年 2 月 19 日宣布停工停產 6 個月。
随後,坊間不斷傳出有企業收購或投資高合的消息,這其中包括一汽、華為、長安和汽車投資咨詢平台 iAuto,雖然都遭到了否認或未獲得正面回應,但無可否認,擁有豐富技術儲備和國際專利的高合是有一定魅力的,尤其是對于力帆來説,高合在 C 端市場的品牌知名度和認可度是另一個吸引力帆的重要因素。
就新能源汽車銷量、影響力而言,力帆和高合都屬于三四線品牌,也是相對弱勢是品牌,但就是這樣的弱弱組合,可能會擦出超出預期的火花。
上述提到,高合的優勢是技術、專利以及在 C 端市場打下的品牌知名度和認可度,而力帆的優勢在于具有國資的背景,其大股東是重慶滿江紅股權投資基金合夥公司(下稱 " 重慶滿江紅 "),重慶滿江紅正是國資控股的企業,通過重慶國資、長安汽車的關系,有業内人士分析,力帆有望搭上華為這趟快車,搭載華為高階智駕系統和 HarmonyOS 華為鴻蒙車機系統,搭配高合在品控、技術和品牌認知度方面的優勢,有望形成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打造下一個賽力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1-5 月,重慶生產汽車 99.71 萬輛,反超廣州成為 " 中國汽車第一城 ",這背後離不開重慶市政府和國資委的努力。為了持續發展汽車工業,蟬聯冠軍寶座,相信重慶市政府和國資委會不遺餘力利用一切資源,而力帆正是其中的一顆棋子。
當然,1+1>2 是力帆和高合結合之後所能實現的最理想狀态,能否成功還有待市場驗證,但對當下陷入困境又無更好出路的雙方來説,何不一試呢?
[ 旅行車控,為何拒絕了最好看的國產旅行車? ]
[ 降價、裁員、賣廠,合資品牌斷腕自救能回天? ]
[ 10 萬不到的小米 SU7 平替,五菱星光究竟把成本省在哪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