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力帆计划收购高合,或打造成下一个赛力斯,欢迎阅读。
大事君日前获得消息,落难的高合汽车终于将迎来自己的接盘侠——力帆科技(601777)。此时距离高合停工停产已经过去 4 个多月,其间曾传出一汽、长安、华为等多家公司有意收购或投资高合的消息,但均被辟谣,而此次高合有望迎来真正的真命天子。从 6 月 14 日起,力帆科技(601777)连涨 5 个工作日,6 月 26 日更是强势涨停,似乎正是资本市场对此消息的一个印证。
在公众印象中,做摩托出身的力帆科技(601777)在汽车赛道并无竞争力,完成破产重组之后,在终端市场也没有多少存在感,而高举高打的高合则是一个定位高端的小众品牌,双方都属于汽车行业的弱势群体,两个弱者为什么会走到一起?力帆到底看中了高合什么?
01
力帆绝境逢生后又遭遇瓶颈
力帆科技(601777)的前身是力帆股份,1992 年以生产摩托车起家,曾连续多年入选中国企业 500 强,更是国内首家在 A 股上市的民营乘用车制造企业,一时风头无俩。
然而,当力帆开始进入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公司决策失误,其处境每况愈下,销量从 2017 年的 13 万辆左右骤降至 2019 年的 2 万多辆,财务出现严重违纪,并于 2020 年不得不申请破产重组。直到 2021 年 4 月 26 日,力帆股份才 " 摘星去帽 " 更名为力帆科技(601777),解除了破产退市的危机。
2022 年,力帆取得了飘红的业绩:汽车销量 5.68 万辆,同比狂增 13.7 倍,净利润也增长 178% 至 1.55 亿元。但好景不长,仅仅红了一年的业绩很快开始回落,2023 年,力帆汽车销量下降 25.6%,净利润也暴跌 84%,2024 年一季度销量虽然大幅增长 148%,但净利润却下降了 62%。
力帆科技(601777)的业绩为何持续飘绿?问题其实出在了其目前的主营业务——汽车上。
2023 年,力帆科技(601777)的收入来源主要分三大块:乘用车及其配件、摩托车及其配件、内燃机及其配件,分别实现实现营收 37.34 亿元、20.33 亿元、4.00 亿元,也就是说,乘用车及相关业务占收入的 55%。具体看其乘用车业务,2023 年共销售汽车 42280 辆,同比下滑 25.6%,其中新能源汽车售出 24576 辆,降幅达到 40%,由此可见,问题主要出在新能源汽车上。
力帆科技(601777)虽然背靠吉利大树(吉利科技集团旗下的重庆江河汇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力帆科技(601777)19.72% 的股份,也是后者的第二大股东),但并未从吉利处获得多少核心技术,很有自知之明的力帆科技(601777)深知自己的产品在 C 端市场并无竞争力,故将重组之后的业务重心放在了 B 端市场。
2023 年年底,力帆科技(601777)在回应媒体如何提振汽车销量时就曾明确表示 " 公司当前汽车产品主要是以 B 端产品为主 ",并提出了公司未来的方向:" 积极布局 C 端产品,通过对国内和海外市场快速的产品投放和布局,形成产品序列,充分参与市场竞争 "。
想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品,并且在 C 端市场站稳脚跟,力帆单靠自己恐怕比较困难,加上时间紧急,直接收购一家现成的造车新势力企业,获取后者现成的技术和资源,或许是一条最快捷有效的道路。
02
优势互补打造第二个赛力斯?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新玩家杀入电动汽车赛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造车新势力或因资金储备不足、或因产品技术落后而被市场淘汰,高合就是因为缺钱而搁浅的那一个。
在比亚迪的仰望品牌发布之前,高合是国内身价最高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最贵的车型 HiPhi X 顶配售价 80 万元,最便宜的车型 HiPhi Y 也要 33.9 万元起。虽然价格不菲,但高合 2021、2022 年在终端市场都有 4000 多辆的销量,这要得益于其在电机系统、清洁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辅助等领網域的技术优势。
例如,HiPhi Z 因为有超大电池组和先进的驱动技术加持,零百公里加速仅需 3.8 秒,HiPhi Bot 可自如变换角度提供个性化服务,加上颇具科技感和未来感的造型设计,因此获得了不少乐于尝新的富豪群体的青睐,就连海外媒体也对 HiPhi Z 有着极高的评价,称其是一款非常成熟的作品。
造车是一门极其烧钱的生意,研发投入大,回报周期漫长,在实现自我造血能力之前,已经有许许多多的造车新势力倒下,高合也因为后续资金不足而陷入财务危机,于今年 2 月 19 日宣布停工停产 6 个月。
随后,坊间不断传出有企业收购或投资高合的消息,这其中包括一汽、华为、长安和汽车投资咨询平台 iAuto,虽然都遭到了否认或未获得正面回应,但无可否认,拥有丰富技术储备和国际专利的高合是有一定魅力的,尤其是对于力帆来说,高合在 C 端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是另一个吸引力帆的重要因素。
就新能源汽车销量、影响力而言,力帆和高合都属于三四线品牌,也是相对弱势是品牌,但就是这样的弱弱组合,可能会擦出超出预期的火花。
上述提到,高合的优势是技术、专利以及在 C 端市场打下的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而力帆的优势在于具有国资的背景,其大股东是重庆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合伙公司(下称 " 重庆满江红 "),重庆满江红正是国资控股的企业,通过重庆国资、长安汽车的关系,有业内人士分析,力帆有望搭上华为这趟快车,搭载华为高阶智驾系统和 HarmonyOS 华为鸿蒙车机系统,搭配高合在品控、技术和品牌认知度方面的优势,有望形成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打造下一个赛力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1-5 月,重庆生产汽车 99.71 万辆,反超广州成为 " 中国汽车第一城 ",这背后离不开重庆市政府和国资委的努力。为了持续发展汽车工业,蝉联冠军宝座,相信重庆市政府和国资委会不遗余力利用一切资源,而力帆正是其中的一颗棋子。
当然,1+1>2 是力帆和高合结合之后所能实现的最理想状态,能否成功还有待市场验证,但对当下陷入困境又无更好出路的双方来说,何不一试呢?
[ 旅行车控,为何拒绝了最好看的国产旅行车? ]
[ 降价、裁员、卖厂,合资品牌断腕自救能回天? ]
[ 10 万不到的小米 SU7 平替,五菱星光究竟把成本省在哪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