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吳春波:向華為那樣學雷鋒,歡迎閲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華夏基石 e 洞察 ,作者吳春波
作者 | 吳春波 華夏基石產業領袖塾首席導師,華夏基石領銜專家,華為高級顧問,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導,《華為基本法》起草專家組成員
來源 | 華夏基石 e 洞察,管理智慧
咨詢合作 | 13699120588
注:标題為編者所加,原标題《雷鋒精神——華為的精神圖騰》,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編者按:
雷鋒,一個名字,一種精神,一個時代的象征。
任正非提倡的雷鋒精神同社會上的觀點存在着重大區别,換言之,人們一般認為,雷鋒精神就是無私奉獻。而任正非提倡的雷鋒精神包含兩個層次:在精神層面提倡無私奉獻,在物質層面承諾奉獻者應得到合理回報。
任正非還曾不止一次強調,華為要建立當期激勵和回溯激勵相結合的機制,以更好牽引團隊和個人直面挑戰、堅韌不拔、持續貢獻,落實公司不讓雷鋒吃虧的激勵導向。
" 絕不讓雷鋒穿破襪子 ",才是商業文明時代最重要的倡議。
任總與華為非常重視精神力量的作用,他認為 " 資源會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換言之,比起物質來,他更重視精神的力量。精神決定物質,精神賦能于物質。在治理公司的過程中,任總始終把精神作為牽引公司成長的重要力量,讓精神激勵超越物質激勵的極限,使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建設成為公司發展的動力雙翼。
如《人力資源管理綱要 2.0》對精神激勵所界定的:
" 堅持核心價值觀,用公司的願景和使命激發員工個人工作動機,以公司的發展提供員工成長的機會,營造信任、協作、奮鬥的組織氛圍,持續激發組織與員工積極創造的精神動力。"
在 2011 年《從哲學到實踐》一文中,任總指出:
" 什麼驅動力使華為成功?我認為是華為的核心價值觀描述的利益驅動力,驅動了全體員工的奮鬥,是一場精神到物質的轉移,而物質又鞏固了精神力量。"
在 2017 年《讓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建設成為公司發展的動力雙翼》一文中,任總認為:
" 縱觀華為 30 年來創業與發展史,其實也是一部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建設的并建共進史,不同歷史時期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建設雙軌驅動、交替支配,共同支撐着公司的發展。"
堅持開放是任總和華為長期的價值主張,在構建公司的精神體系方面也不例外。
華為精神來自于任總,在長期倡導與堅守華為的精神體系的同時,任總也在不斷地吸取外部的精神力量,他以開放的心态像海綿一樣不斷地吸納古今中外的優秀的精神,并以此為内核,像洋葱頭那樣層層的擴展與強化,從而形成華為的強大的精神體系。
任總把自己崇尚的精神,以不同的形式傳播到華為,吸納這些精神的實質,通過外部精神的内化,來構建、強化和優化華為精神,并以此來滋養和豐富、鞏固與強化公司的精神體系。
換言之,任正非作為企業家的精神譜系是華為精神譜系的源頭。企業家的精神譜系傳承在華為,即形成公司的精神譜系。
可以説,任總是華為精神的挖掘者、呈現者、傳播者、踐行者、培育者、守望者和發展者。
雷鋒精神是任正非在華為長期倡導且占主體地位的精神。在筆者整理的華為提倡的由三十三個精神構成的華為精神譜系中,其他倡導的精神大多與雷鋒精神都存在緊密的關聯,而雷鋒精神是華為精神譜系中的基礎與核心。
任總的出生年代與其經歷的軍旅生涯,決定了雷鋒精神對其深刻的影響。雷鋒精神是那個時代的主流精神,那個時代幾乎所有的人都把雷鋒精神作為主流的價值主張。
在任總的《致新員工書》(2007 年版)中,明确地把雷鋒精神與焦裕祿精神作為公司倡導的精神:
" 我們崇尚雷鋒、焦裕祿精神,并在公司的價值評價及價值分配體系中體現:決不讓雷鋒們、焦裕祿們吃虧,奉獻者定當得到合理的回報 "。
" 我們呼喚英雄。不讓雷鋒吃虧,本身就是創造讓各路英雄脱穎而出的條件。雷鋒精神與英雄行為的核心本質就是奉獻。雷鋒和英雄都不是超純的人,也沒有固定的标準,其标準是随時代變化的。在華為,一絲不苟地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奉獻,就是英雄行為,就是雷鋒精神。"
在 2014 年版的《致新員書》中,任總将這段話修改為:
" 我們呼喚英雄,不讓雷鋒吃虧,本身就是創造讓各路英雄脱穎而出的條件。雷鋒精神與英雄行為的核心本質就是奮鬥和奉獻。雷鋒和英雄都不是超純的人,也沒有固定的标準,其标準是随時代變化的。在華為,一絲不苟地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奉獻,就是英雄行為,就是雷鋒精神。"
任總的《致新員工書》于 1994 年、2005 年、2007 年和 2014 年寫作與修訂,這四個版本中,提倡雷鋒精神的内容基本沒有變化。
關于發揚雷鋒精神,任總明确地界定了幾個問題:
第一,華為公司崇尚雷鋒精神;
第二,雷鋒精神的實質是奉獻;
第三,雷鋒精神的标準是動态演變的,做好本質工作就是雷鋒精神;
第四,崇尚雷鋒的奉獻精神,但公司要給奉獻者以合理回報。
其實,在公司創立之初,任總就提出:在華為" 絕不讓雷鋒穿破襪子,絕不讓焦裕祿累出肝病來 ",非常樸素,也非常直白。
前者是對員工的承諾,後者是對幹部的承諾。
1996 年制定的《華為基本法》基于任總的原意,文字上做了修飾:
" 我們決不讓雷鋒吃虧,奉獻者定當得到合理的回報。"
前者是對全體員工的精神倡導,後者是對公司制度體系的要求。
自此,雷鋒精神與焦裕祿精神,責任意識、創新精神、敬業精神與團結合作精神,成為華為的主流精神體系,同時也成為華為企業文化的精髓。
需要強調的是,任總提倡的雷鋒精神同社會上的觀點存在着重大區别,換言之,人們一般認為,雷鋒精神就是無私奉獻。而任總提倡的雷鋒精神包含兩個層次:在精神層面提倡無私奉獻,在物質層面承諾奉獻者應得到合理回報。這是任總灰度管理哲學的經典思想,也是對雷鋒精神的深刻升華。
任總曾明确講到:
" 我們經常強調‘雷鋒精神’,但我們不是按雷鋒精神來進行價值分配的,而是要按勞取酬的。我們只是強調精神上要‘雷鋒’,分配上按貢獻取酬。"
" 物質和精神是共存的,雷鋒是精神榜樣,但同時必須給‘雷鋒’的責任貢獻結果合理的物質回報。"
" 在核心價值觀中寫進絕不讓雷鋒吃虧,奉獻者定當得到合理回報,這在有些人看來,不免感覺刺眼。華為無意與當今的世風論短長,華為也不宣傳讓大家都去做雷鋒、焦裕祿。但對奉獻者公司一定給予合理回報,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人為公司作出奉獻。這既是核心價值觀,也是公司的基本分配政策。"
" 雷鋒是一種精神,但不能作為一種機制。"
在功利性質的企業中,如果僅僅提倡無私奉獻,奉獻者會越來越少,奉獻精神必将式微,這一點在社會實踐中也得到驗證。任總反其道而提出自己的假設,在華為不讓奉獻者吃虧,那麼奉獻者就會越來越多,雷鋒精神就會在公司發揚光大,華為的實踐驗證了任總假設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在 1997 年《思想權和文化權是企業最大的管理權》一文中,任總提出:
" 思想權和文化權是企業最大的管理權,思想權和文化權的具體體現是假設權。比如知識是資本,雷鋒不吃虧。"
2020 年 3 月在海外小、微國家基礎服務保障改善方案匯報會上的講話中,任總是如此解讀雷鋒精神的:
" 有人問我,你們華為公司誰是雷鋒?你們去奢侈品商店看,買幾個包就走的人,問一下她的老公是哪裏的?華為的。順着來找工号,那就是雷鋒,不用評了。老公掙錢多,老婆不花,老公怎麼還有動力去掙錢呢?"
" 華為價值評價标準不要模糊化,堅持以奮鬥者為本,多勞多得。你幹得好了,多發錢,我們不讓雷鋒吃虧,雷鋒也要是富裕的,這樣人人才想當雷鋒。"
即使是在美國持續精準打壓華為的特殊時期,任總承諾:公司的人力資源政策、薪酬結構政策和晉升措施保持不變,他認為因公司打壓而願意為公司無償工作是 " 錯誤的極左思想,是在破壞公司的價值觀。" 因為 " 不符合大多數人性的政策是不可長久的 "。他堅持認為:
" 公司需要雷鋒精神,但絕不是讓‘雷鋒’吃虧,不是讓‘雷鋒’白白付出,反而是号召讓‘雷鋒’多賺錢,我們要團結所有優秀人員一起奮鬥,這才是我們的目的 "。
其實,華為主張的三大價值觀之一的 " 以奮鬥者為本 ",實質上就是源自不讓雷鋒吃虧的理念:第一,強調奮鬥與奉獻;第二,承諾讓奮鬥者得到合理回報。
創業伊始,雷鋒精神就成為華為的精神支柱,在華為傳承了三十餘年,相信在未來還會繼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