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引發降價潮的小米SU7,還有一關要闖,歡迎閲讀。
文 | 車百智庫
日前,小米 SU7 正式登台,并揭開了最後的價格底牌:21.59 萬 -29.99 萬元。一時間,幾乎所有社交平台上圍繞小米汽車的話題都處在最前列,門店的試駕甚至排到了凌晨。發布後第二天,小米宣布今年 15 萬台的全部產能,都被預定一空。
4 月 1 日,本應該是各家宣布銷量的日子,可各大車企降價海報卻先紛至沓來。有新勢力高管指出,20 萬以上新能源細分市場是增長最快的賽道,今年會有 350 萬台的規模,包含 90 萬台純增量。李想也判斷,今年底該市場區間的集中度會高于 BBA,前三強會吃掉七成份額。
顯然,雷軍所插足的,正是國内高端新能源玩家的 " 必争之地 ",該區間主銷車型要有 20-30 款之多,蔚來、阿維塔、智己、極氪、問界、智界、理想等均有布局,這裏的确藏有誘人市場空間。
目前,作為營銷之王又渴望小米品牌向上的雷軍,正全力攻占這個重要的橋頭堡,并且小米也剛好踏入市場馬太效應形成的關鍵期。
第二波降價潮
小米 SU7 的發布,猶如闖入車圈的 " 野蠻人 ",帶着車企們前所未見的流量和熱度,颠覆着市場。在比亞迪掀翻 A 級車賽道後,雷軍投下這顆 " 流量炸彈 " 的衝擊波,引燃了年内第二波價格戰。
4 月 1 日一早,問界新 M7 便傳出降價消息。鴻蒙智行 App 顯示,問界新 M7 入門版車型—— M7 Plus 大五座後驅版售價從 24.98 萬元起下調 2 萬元至 22.98 萬元。問界新 M7 Max 五座後驅智駕版從原價 28.98 萬元調整為 27.98 萬元。
極氪汽車官宣,極氪 007 後驅增強版正式上市,售價 20.99 萬元起。蔚來汽車官宣,為響應 " 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 ",推出最高 10 億元油車置換補貼,适用于蔚來 2024 款車型。
小鵬汽車則針對 2024 款小鵬 G9 車型推出智駕補貼。消費者在購買指定車型時,可立即享受高達 2 萬元的減免,使得起售價下調至 24.39 萬元。
上汽大眾宣布,朗逸新鋭出眾版正式上市,共提供兩款車型,限時售 7.999-8.799 萬元,并且購置税全免。
奇瑞汽車也宣布,4 月 1 日起,奇瑞百億補貼置換季政策煥新,限時指定車型購置税全免,更有舊車至高抵 30000 元、抽 49999 元大額購車券等優惠。
顯然,年内第二波降價潮,因為小米的異軍突起,來了!
毫無疑問,今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競争更加 " 卷 " 了。平安證券近期研報指出,2024 年頭部新能源車企的增速面臨壓力,因此價格戰将繼續延續,尤其在 10 萬元至 20 萬元的主流價格區間。随着電池成本的下降,車企有更多的空間進行降價。
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也曾表示,"2024 年是新能源車企站穩腳跟的關鍵年,競争注定非常激烈。"
新 " 鲶魚 " 小米
其實,發布會剛結束,小米 SU7 的熱賣現象就在市場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并被業界普遍視為新 " 鲶魚 "。降價潮更像是對這種關注的強力回應。
一方面,小米 SU7 的确得到了業界人士的認可。
發布會當晚,在結束與媒體的采訪之後,雷軍與蔚來創始人李斌拍攝了一段 20 秒的視頻。視頻中李斌稱贊小米汽車 SU7 表現 " 非常猛 ",同時表示這樣的價格讓蔚來面向大眾市場的子品牌 " 樂道 " 汽車都 " 不好定價 " 了。
據悉,雷軍也贈送了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一輛灰色小米 SU7。魏建軍在其個人微博上表示:" 今天組織部分高管和專家,仔細評審了小米 SU7。小米汽車成立才 3 年,但很多細節設計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此前哪吒汽車 CEO 張勇聯合 360 集團創始人、哪吒汽車投資人周鴻祎開啓了一場直播活動,在直播中周鴻祎建議張勇學習小米汽車展示生產基地的思路。哪吒汽車 CEO 張勇也在微博上表示," 接受老周批評,營銷向雷軍學習,不丢人!" 同時他也認為,哪吒汽車 2023 年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哪吒汽車沒有深度參與價格戰。
另一方面,小米汽車上市後,也引發了一些争議。
甚至于一直説 " 下周見 " 的 FF 創始人賈躍亭都要在微博發文評論小米汽車的首次發布。賈躍亭認為其體現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在近幾年的日臻成熟和中國制造體價比的巨大優勢,小米造車的執行力和營銷能力誠然值得點贊。
但以 PPT 造車起家的賈躍亭卻認為,小米汽車的山寨文化、走捷徑模式和 follower 思維卻被很多人奉為圭臬,令人擔憂。
性價比之争
因為如前所述,20 萬元級車型正是當前主力車企最卷的價格區間之一,因此盡管此次小米給出的價格顯示出了誠意,但是其将面對的競争仍然十分殘酷。
今年 2 月份 20 萬元以上純電轎車中最暢銷車型排行榜,前三名分别是 Model 3、極氪 007、寶馬 i3。綜合小米 SU7 的車型和定價,這些車型都将是小米汽車強勁的競争對手。
其中,Model 3 作為特斯拉最經典的車型,發布時間較早,2023 年款在百公裏加速、動力、續航等方面都弱于小米 SU7,但市場信任度較高,常年位居 20 萬元以上純電轎車銷售榜第一;極氪 007 在動力、續航方面強于小米 SU7,但百公裏加速弱于小米 SU7,定價在 20.99 萬元起,近幾個月來銷量增長較快;寶馬 i3 在車輛性能上基本都弱于小米 SU7,但有寶馬品牌支撐,吸引了部分消費者關注。
當然除了硬性指标,小米具備一些獨特賣點,例如其運動轎跑屬性。中國市場上少見運動轎跑車型流通,這給小米讓出了很大的發展空間。但反過來説,運動轎跑在中國市場一直水土不服,市場教育的難度很大,小米 SU7 能否依靠 " 好開 " 改變市場觀念,還須更多上市後的試駕實測。
再比如 " 手車互聯 "、" 車家互聯 "。小米汽車有着一套完整的生态圈支持,可以和手機、智能家電等智能設備互聯互通,形成更好的產品協作,優化用户使用體驗。此前也有不少車企進行過 " 反向嘗試 ",比如執着于造手機的蔚來。這些企業都是希望通過發展更多物聯網終端,以提升用户在使用過程中的整體智能化體驗。
但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争下,更為重要的影響因素仍是價格。雷軍在手機界素有 " 價格屠夫 " 的名号,在汽車界,雷軍似乎也正在復制這個神話。
價格影響銷量,銷量影響制造。如果 SU7 無法迅速打入主流車型,将對其後續更新迭代造成重大影響。以輔助駕駛來説,小米汽車智駕目标是在今年内進入行業第一陣營,要想實現這個目标,小米汽車需要大量用户數據支撐。此外,銷量也直接決定了企業能否進一步降本提效,實現盈利。
產能是必過的一關
不過,説到底,面對耀眼的開局,小米的銷量很大程度上還受制于其產能。
目前小米的交付能力正在經歷考驗。
訂單上,小米 SU7 的交付周期已較上周末進一步延長。目前除部分創始版車型可以在本月初交付外,Max 版本交付時間來到了 29-32 周;SU7 标準版也從此前的 11-14 周,延長至 21-24 周;Pro 版本則總體交付周期延後 8 周左右,來到 19-22 周。
這意味着,如果現在消費者下單 SU7 Max 版,需要等待約 8 個月,即今年年底才能提車。也有消費者表示,他是最早下單創始版車型的用户,原定 4 月 3 日交付,但目前銷售反饋稱提車時間可能晚上 1-2 周。
漫長的等待周期,顯然會影響用户的購買意向,蔚來 ET5、問界 M7、小鵬 G6、理想 MEGA 等品牌的多款產品都有過類似前車之鑑。
小米汽車目前交付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工廠產能上。
公開資料顯示,小米汽車工廠一期已于去年 6 月竣工,年產能為 15 萬台,二期則計劃于明年完工。按照此前規劃,小米汽車 4 月的產能在 4-5 千台,至年底則穩定至 6 千台 / 月的水平,這也使得小米今年全年交付能力落在 6 萬台上下。
另有小米供應鏈人士表示,供應商都有提前通知備貨,不至于初期就供應不上來。小米汽車主要問題在于自身工廠組裝、噴塗的產能,半年内產能或難有實質性改變。這意味着,在今年訂單飽和後,小米汽車產能和交付能力的彈性難以大幅調節,而如何穩定消費者預期,守住現有訂單會是雷軍需要解決的問題。
無獨有偶,近日高盛和摩根大通的研報,均表示看好小米的電動車戰略,也不約而同地關注其產能問題。
高盛表示,接下來幾個月,小米汽車產能的提升可能将成為最關注的焦點。根據高盛的調查,SU7 的平均交付等待時間已延長至 18-21 周,而之前為 5-8 周。首發前,小米電動車工廠的第一階段產能為每天超過 300 台或每小時 40 台,運行一個 900 工人的班次,但如果工廠能夠實現兩班倒,產能有 100% 的提升空間。
高盛預計 SU7 将成為中國銷量前三的高端轎車型号之一,平均每月銷量超過 1 萬輛,平均零售價格為 25 萬元人民币。
摩根大通則在研報中説,小米 SU7 定價極具吸引力且規格競争力強。鑑于強勁的大定數字,摩根大通認為,小米的電動車業務已經有了一個強勁的開端,并可能超出市場對頭 12 個月約 5 萬台的出貨量預期。
無論如何,對将開局即決賽的小米汽車和雷軍來説,產能這一關必須要闖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