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從掃廁所到身家435億美元!黃仁勳成功秘訣揭秘:從不戴手表,歡迎閲讀。
新智元報道
編輯:編輯部
【新智元導讀】前段時間,老黃在一次座談會中給 AI 時代的年輕人提出了如下三條建議:永無止盡地學習、竭盡所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以及不要戴手表。
老黃給年輕人的三個建議來了——
不要停止學習,盡你所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以及 …… 不要戴手表?
延伸閲讀:
奧特曼突遭起底生活奢靡:戴 340 萬名表,開上億豪車,買價值 6 億豪宅
是的,這就是老黃在華美半導體協會(CASPA)一次問答環節中,為年輕人提供的建議。
熱愛每一份工作,「掃廁所」都做到最好
在這個環節中,一位來自 Cadence Design Systems 的高管向老黃提問,渴望在瞬息萬變的 AI 時代中穩固職業之路的年輕專業人士,應該做什麼呢?
回答這個問題時,老黃首先回顧了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
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 Denny ’ s 餐廳打工。他從洗碗工幹起,後來升職做起了勤雜工。老黃開玩笑説,如果自己還在那裏,應該就是 Denny ’ s 的 CEO 了。
然後他跳到了 AMD,然後到了 LSI Logic。他非常喜歡 LSI Logic 的工作,如果不是同事説服他辭職,他可能至今還在那裏。
最終,他創立了如今的 AI 帝國——英偉達。
老黃表示,在職業生涯中,自己對每一份工作都充滿了熱愛。
我很喜歡我做過的每一件事,無論是洗碗還是打掃衞生間。這些工作中,我總是完成得最出色的那一個,沒人比我打掃得更幹淨。
我喜歡自己做過的每一份工作,包括在 Denny's 掃廁所。
禅宗哲學小故事:不要戴手表
不要戴手表,這是什麼奇特的建議?
對此,老黃是這樣解釋的:現在就是最重要的時刻,我們應該全心全意投入到當下。
他説,自己很少去追求什麼别的東西,因為自己專注于現在。
随後,老黃分享了一個關于時間的禅宗園藝小故事。
年輕時,在一個酷暑難耐的夏日,他在日本京都發現了一座古老但維護得很完美的苔藓禅園。
一位老園丁正蹲在地上整理園子。他手拿一把細小的竹夾子,籃子裏放着幾片枯萎的苔藓。
老黃好奇地問園丁,這麼大的一片園子,僅憑這樣簡陋的工具,如何能完成工作?
園丁回答説:我有大把的時間。
這個回答,正是老黃想要向年輕人傳達的核心理念,他表示,這是自己能給年輕人的最佳職業建議。
大多數時間,我都等待事情來找我。我很少去追逐,也沒有手表。我專注于當下,享受我的工作。
我并沒有野心,也不渴望做更多的事情。我唯一的希望就是,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得更好。我不會去伸手要更多,只是等着事情來找我。
我知道,這聽起來與很多職業建議截然相反。
承受苦難的能力,讓你脱穎而出
聰明人是一種商品,可能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
但你可以看看,現在拿到 SAT 滿分的學生有多少,獲得 4.0 GPA 的學生又有多少——數量多到令人震驚。
從學校走出的高智商人才的數量之大,簡直難以置信。
而這背後的原因是,人類的智力水平在不斷提高,無論是物理、數學還是基礎科學、藝術和哲學,我們的技能都在日益精進,這是不争的事實。
所以,你将面臨着與眾多才智出眾的人才的激烈競争——每家公司都是由天才創立的,而我們也被天才所包圍。
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人能成為領導者,而有些人卻做不到?又為什麼有些人能夠脱穎而出,取得非凡的成就?
如果你是在中國家庭中長大的,可能已經經歷了不少的艱辛和磨難。而我們的文化有一個顯著特點——使人能夠忍耐長期的痛苦和困苦。
實際上,能夠忍耐痛苦和苦難的品質,我們稱之為毅力(grit)。而這已經被公認為成功人士最關鍵的特質之一。
最後,老黃笑着調侃道:「因此,我希望你的一生中,能有足夠的機會去經歷這種痛苦和挑戰。」
字面翻譯:我祝你們終生飽受痛苦和折磨。(笑)
加速計算之旅
在過去 30 年,技術總是處于一種媒介中。
1993 年有了 3D 影像,1999 年有了 GPU,2006 年有了 CUDA,2012 年有了 AI。每出現一項新技術,都會有對應的媒體產品出現。
所以,英偉達内部的「秘密配方」究竟是什麼呢?為什麼老黃總能抓住時代最前沿的新東西,讓英偉達變得如此偉大?
面對主持人的提問,老黃表示自己無法回答。
他只能説,視頻就是為了加速計算而創造的。
CPU,或者説通用計算用途非常重要。這顯然是人類史上最重要的發明。
但如果我們在 CPU 中添加一些東西,來加速一些并不是專門為 CPU 設計的工作負載,它就可以做任何事。
英偉達發現,如果能讓工作量加速,就可以降低這個應用的成本和能耗,或者做到以前根本不可能的應用。
其實,英偉達在 30 年前,就發明了加速計算。老黃表示,如果按照自己所説的去做,可以讓很多東西變得更具成本效益,甚至讓以前不可能的東西現在成為可能。
老黃強調,問題并不在于芯片,即使有了芯片,也不可能讓一切都加速。如果這樣,它就成了 CPU 了。
所以,問題關鍵就是要讓困難的應用加速,由此產生的問題,也必須解決。
這也就是為什麼,英偉達是一家軟體、架構和芯片公司。為了解決軟體問題,必須找到未來的應用程式,而且架構必須是靈活的。
也就是説,從一開始,英偉達就做出了非常正确的決定——計算機圖形學在很長一段時間内,都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而英偉達從 30 年前,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同時,老黃預言道,機器人技術、蛋白質工程和數字生物學在未來 10 年内也會有大的爆發。
40 年前,他們那一代人用人類語言、軟體、編程語言造出芯片。那時,還無法造出像今天這樣有着復雜結構的神奇芯片。
而今天,人類甚至有能力描述蛋白質、分子和基因了,所以,就如同描述晶體管、邏輯門一樣,我們需要描述氨基酸、蛋白質和細胞。
我們已經接近了這樣的一代人,那時工程師可以在可視化工作中,以數字方式設計蛋白質,有些構想也許會需要一些時間,另一些則很快就會實現。
離開移動市場
主持人接着向老黃提問道:是什麼支撐了您的堅定信念,選擇離開移動市場呢?
老黃回答,英偉達選擇離開移動市場,是因為其他公司可以在這個領網域做得更好。
視頻的核心價值,就是選擇那些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解決的問題。
老黃表示,既然需要很長時間,那即使英偉達在此過程中跌跌撞撞、困難重重,也沒有關系,因為無論如何都會花費很長時間。
當然,英偉達的另一個原則就是,選擇解決那些能產生巨大影響的問題,如果能解決,就意味着英偉達的貢獻在某種程度上是必不可少的。
英偉達是唯一一家致力于加速計算三十年的公司,花了三十年時間,他們仍在努力解決這個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困難的計算機科學問題之一。
其他人都在從事通用計算工作,而英偉達是唯一百分百地相信加速計算的人。
影響英偉達命運的決定
曾經有一度,英偉達幾乎瀕臨破產。
在那時,老黃做了幾個重要的決定,塑造了如今的英偉達。
其中一個決定,就是設計芯片的方式。公司沒有時間,也沒有錢,所以必須讓芯片設計的方式變得完美。
一個難題是,芯片上有太多的軟體。
一方面,不可能在沒有芯片的情況下開發軟體;另一方面,如果沒有軟體,就不可能讓芯片變得完美。
這就是一個「雞還是蛋」的問題。
英偉達必須找到一種開發軟體的方法,所以他們聯系 Iqos 公司,他們有名為 Emulatory 的機器,它可以做到讓人們在開發軟體的同時開發芯片。
Emulatory 非常昂貴,幾乎消耗了公司一半的錢。但英偉達已經沒有時間了,老黃選擇買下它。
芯片完成後,英偉達的工作人員看都沒看,就直接拿去生產了。
采用這種設計軟體的方法,讓他們只有在完美的時候,才會取出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