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大模型,能撐起百度的“今天”嗎?,歡迎閲讀。
每隔一個十年,互聯網就走向一個全新的節點。
新技術總能将上一個時代的高樓瞬息推平,再扶起另一片未名的大廈。2023 年,大模型不止席卷了科技圈,也讓所有互聯網公司為此狂熱。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當下,無論是阿裏、騰訊、字節、華為、百度、美團等等,都需要以新的視角,被重新評估。
他們之中,最為惹眼的當屬百度。因為坊間流傳着這樣一句話:百度有昨天、有明天,就是沒有今天。在過去,它擁有跨越兩個時代、跌宕起伏的歷史故事;在未來,它是最有可能在 AI 成功的 " 中國微軟 "。種種一切都讓百度在 AI 2.0 時代再一次站上風口浪尖,但百度的今天在哪,卻一直讓人摸不到頭腦。
困惑的背後,百度近年來也在重新制定的戰略目标、調整業務方向、評估商業模式。而我們也将以「重估百度」為開篇,在盤點百度的 AI 版圖,對自動駕駛、大模型、百度智能雲等業務進行詳細梳理,找尋百度的 " 今天 "。這是該系列第二篇。
圖片|Photo by freeflo
© 自象限原創
作者|程心 羅輯
編輯|雲天明 排版|李帛錦
2023 年之前,對于自己的 " 今天 ",百度也很迷茫。
" 新業務到 2022 年底還是 0,希望 2023 年出來一個 1。" 這是 2022 年底,李彥宏在公司全員會上講的話。顯然,那個時候的李彥宏還不确定,百度的 "1" 會出現在哪裏。
改變發生在 3 月份,文心一言帶着國内第一個 " 類 ChatGPT" 的光環發布。之後,百度開始頻頻對外發聲,組織發布會、邀請企業内測、參與媒體和投資人的坐談 ... 從那之後,大模型就成為百度各種場合中的絕對的主角。
▲ 圖源李彥宏百家号
李彥宏認為,大模型時代有三大機遇,以 MaaS 為主的新型雲計算,行業大模型和基于大模型的應用開發。
小孩子才做選擇,這三個機會,百度想全都要。
3 月底,百度在閉門溝通會上正式推出大模型平台「文心千帆」,面向客户提供企業級大語言模型服務。百度副總裁袁佛玉後來在中國 AIGC 產業峰會上提出,Maas(模型即服務)将會撬動萬億級市場。
5 月份,百度集團資深副總裁、百度移動生态事業群組總經理何俊傑在萬象大會上喊出 " 用 AI 原生思維,重構百度移動生态 " 的口号。
7 月份,百度宣布," 除了文心一言這樣的基礎大模型,百度還有 11 個行業大模型,覆蓋交通、能源等重點領網域,文心大模型已經擁有中國最大的產業應用規模。"
▲ 圖:百度文心一言發布會
可以説,當 ChatGPT 引爆大模型風口之後,百度毫不猶豫地完成了從自動駕駛到大模型的轉向。這種果斷,的确讓百度在過去 4 個月從大模型上搶到了一定先發優勢,不過如何保持優勢,卻遠不止 " 錄播搶發 " 那麼簡單。
正如谷歌雲首席執行官托馬斯庫裏安所説:" 我會告訴你這是一個新遊戲的第一分鍾,而遊戲從來沒有人能在一分鍾内完成。"
那麼,百度在轉向大模型之後,究竟能否 " 一馬當先 "?大模型又能否成為李彥宏為百度找到的 "1",撐起百度的未來?我們不妨就順着李彥宏的思路,來看看百度的大模型沙盤。
7 月 3 日,被寄予厚望的「文心一言」 悄無聲息地登錄 App Store。
作為預告已久的 "New App",「文心一言」把對話能力搬到了移動端的同時,還上線了 120 多種玩法,覆蓋了小紅書、微博等娛樂場景,到 PPT、Excel 等辦公場景。
只是,無論是與 6 月份萬象大會上内測時的高調相比,還是與一石激起千層浪的 ChatGPT App 相比,「文心一言」App 的發布,都顯得有些默默無聞。
▲ 圖:文心一言 App 截圖
但即便如此,也不妨礙它仍然是百度大模型在移動生态上的一枚重要落子。
從百度轉向大模型開始,李彥宏就尤其重視 AI 原生。
" 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 AI 原生應用的思維方式和理念,要用新的理念去重構我們現在的每一個產品,每一個業務。" 李彥宏講到。" 大模型會催生 AI 原生應用,未來所有的應用都将基于大模型來開發,不是整合,不是接入,是重做,重構。"
注意,不是整合、翻新,而是重做、重構。
所以從 3 月份開始,百度在這個方面就着重做了兩件事情,一是在原有的產品中加入 AI 功能,包括百度搜索、百度地圖、百家号等,同時文心大模型 3.5 版本正式内測應用,默認内置 " 百度搜索 " 插件;另一個就是推出 AI 原生的 New App 文心一言。
李彥宏也不只在一個場合強調:"AI 原生應用,比大模型數量更重要。" 但這是一個大工程,極具颠覆性,且結果未知,不破不立,重構的前提是打碎自己。對于當下的百度而言,想靠 AI 原生超車,需要拿出壯士斷腕的魄力,
李彥宏的判斷有領先性,只是很多時候,理想和現實并不匹配。
比如 "AI 原生 ",雖然大模型之後,這個詞頻繁出現在各種場合中,但卻從未有人關心,什麼才是真正的 AI 原生應用,AI 原生又該如何與場景進行結合。
我們可以從移動互聯網的場景再舉兩個例子,比如抖音,沒有移動終端,就沒有移動互聯網,沒有觸屏的互動方式,就沒有 " 滑 " 這個動作,而沒有 " 滑 ",就沒有抖音。
比如基于 LBS 的一切。同樣,沒有移動互聯網就沒有 LBS 的定位系統,基于 LBS 的外賣、社交(附近的人、陌陌等),都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新產物。相對應的,新聞、遊戲、傳統社交,都是從 PC 端搬到了移動端。簡單區分一下,哪些事情你一定會在手機上完成,哪些就是移動互聯網原生,比如刷抖音和定外賣。
順着這個思路,AI 原生的本質也應該是," 沒有 AI,就沒有應用 "。
從技術結構上,愛立信在今年 4 月發布一份報告提到,簡單使用一個或多個組件,替換現有的功能或添加新功能,并不意味着實現 AI 原生,而是所有功能和組件都基于 AI 實現和完成,才能稱為 AI 原生。
▲ 圖源:愛立信 AI 原生報告
這是一個巨大的,系統性的工程,但目前百度在 AI 原生上的布局,顯然還沒有改造得這麼徹底。
36 氪曾報道," 文心一言 " 團隊由 TPG(技術中台事業群)、MEG(移動生态事業群)兩大部門協同。前者負責技術攻堅,後者進行搜索、内容產品承接。因此,有不少業内人士推論," 百度更像是假 AI 之名來補齊移動互聯網落下的課,而‘ AI 原生’不過是扣了頂時髦的帽子 "。
從文心一言整合 120 個場景中,可見它的急迫。一名投資人對「自象限」講到:" 目前文心一言 App 中的場景大多偏向娛樂化場景,在大模型應用早期,娛樂場景對準确度的要求沒那麼嚴格,但娛樂場景可替代性強,還是要找到剛需場景落地,很明顯,百度的 " 全家桶 " 也就側面反應了沒有找到重點。"
▲ 圖:百度萬象大會
當然,這并不是説百度做得不好,而是行業發展太早期,一切都還需要循序漸進的探索。
事實上,如果以前面的标準審視當下的 99% 的 "AI 應用 ",無論是微軟的 Copilot 助手、Notion 的 AI 文檔寫作,還是 New bing 搜索框添加的 AI 聊天功能,通通都不能稱之為 AI 原生應用。
移動互聯網時代是硬體先行,iphone4 掀起了智能手機的狂潮,大約一年後才開始從一個個網頁形态轉化,出現 App 概念;而 AI 時代,則是軟體先行,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出現新的智能終端,軟體在某些方面并不能打破現有的硬體限制,這讓 AI 原生找不到土壤,場景落地也更加困難。
但這也正説明,當下任何人讨論 AI 原生應用,都為時尚早。
MaaS(Modle as a Service 模型即服務)是李彥宏押注的第二個落點。
在文心一言發布會中,李彥宏便提到 MaaS 正在改變雲廠商的服務方式,一季度财報後電話會中,李彥宏再次強調:文心一言将為百度在雲行業獲取更大份額提供巨大的機會。
百度的反應是迅速的,3 月底,百度就在一次内部會上發布了大模型平台文心千帆,這是個一站式大模型開發及應用平台。提供包括文心一言在内的大模型服務,支持大模型定制開發,并提供相應的工具鏈。
▲ 文心千帆架構 圖源百度官網
需要肯定的是,以 MaaS 為抓手改變雲廠商提供服務的方式,将極大程度降低了企業用户的使用門檻,雲從賣資源到賣能力再到賣服務,在不斷破除技術落地的壁壘,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商家,無疑,MaaS 都是一個更優解。
但這并不是百度的特權,百度雲推出 MaaS 服務之後,阿裏雲、騰訊雲、火山引擎相繼上線 MaaS 平台、模型廣場、模型商店,忽然之間,MaaS 的賽道也開始變的擁擠。
阿裏發布通義千問後,以模型為中心,推出了魔搭社區、PAI 機器學習平台,靈駿開發平台等 MaaS 服務,一方面,幫助行業精調大模型,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開發者降低應用的開發門檻。
▲ 圖:阿裏雲在 WAIC
而騰訊雲與火山引擎也在身體力行的證明着,沒有自研大模型,也能做 MaaS。
從騰訊雲最近的動作來看,仍然要做大模型時代的工具箱和連接器,依托騰訊雲 TI 平台打造行業大模型精選商店,為客户提供 MaaS 一站式服務,騰訊雲提供了包括數據标注、訓練、評估、測試和部署等大模型工具箱和配套裝務。
火山引擎更進一步,搞起了 " 平台生意 ",一手連接 MiniMax、百川智能、Moss 等 7 個大模型提供方打造模型廣場,一手連接企業,火山方舟在中間提供精調和落地能力,共同組成 MaaS 生态。
事實上,正如張勇所説:" 大模型時代,所有人都在同一起跑線 ",如今在 MaaS 發展的早期,橫向對比意義并不大,最終比拼的,還是雲的能力。
群狼環伺,本身就危機重重,而雲的能力,也并不是百度的優勢區。
" 百度的文心一言我們申請了,但是并沒有再深入合作,即便百度雲提供全套的工具,但最終還是會回歸到選擇雲廠商的标準,比如產品成熟度、可用區、安全性、穩定性,可能還是會選擇阿裏雲或者華為雲。" 一位 SaaS 廠商對「自象限」講道。
另一位代理商則坦言:" 百度雲一直在強調智能,卻忽略了一些雲基礎的性能,比如數據庫產品的功能、性能,甚至產品豐富程度,都與其他雲廠商產品有一定距離。"
説到底,以中國目前的數字化的進程來看,大多數企業不會因為 " 先進性 " 而放棄 " 穩定性 " 和 " 安全性 ",尤其是在銀行、保險等金融行業,以及一些制造業、工業等大型政企項目中,數字化的深水區,需要木桶的綜合實力,而不只是長板的高度。
而在中小商家側,百度選擇了自己開發應用的路線,也與 MaaS 服務開始 " 左右手互博 "。
一位服務商向「自象限」反饋到:" 目前 AI 最大的應用領網域就在 AIGC,我們也想嘗試開發 AIGC 的相關應用,但是百度自己也做,我們肯定争不過百度,幾個朋友都在看方向,但都遲遲沒有落地。"
MaaS 的優勢還未形成,副作用已經開始展現了出來。從這個角度思考,這或許也是微軟更強調打造應用生态而非親自下場做應用的原因。
AI 原生落地為時尚早,MaaS 服務百度又不具備絕對的競争優勢,那麼想在大模型時代突圍,百度只剩一條路:行業大模型。
2 月中旬,文心一言還沒正式發布,就有 30 多家媒體宣布接入文心一言。到文心一言發布時,李彥宏提到,已有超過 650 家企業宣布接入文心一言生态。
從現在這個時間節點往回看,或許從發布文心一言開始,百度的重心就是行業大模型。
與 ChatGPT 選擇讓消費者先用上不同,文心一言的目标是讓企業先用上。6 月份,沈抖曾在新華三集團 " 領航者峰會 " 上説,未來所有企業都将強依賴大模型,所有產品都會基于大模型開發。
這個判斷必然是對的,畢竟大模型的本質是通過訓練讓數據 " 活 " 過來,能夠和人進行互動,能夠自己判斷并且完成一些工作。所以,凡是以數據交換作為生產方式的場景,都可以用大模型的方式,對傳統生產關系進行改造。
但這并不意味着行業大模型是一條坦途。
因為相比于通用大模型來説,行業大模型擁有更性感的故事,比如更具體的落地場景,相對較低的技術門檻,更清晰的商業路徑 ....
不過,正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條捷徑,所以行業大模型一開始就注定了是一個競争極為激烈的賽道。
從 5 月份開始,國内企業大到華為、騰訊、阿裏、字節,小到剛成立不到一個月的創業公司,所有目光都聚焦到行業大模型上。
比如騰訊雲就在今年 WAIC 2023 上展示了金融、文旅、政務、傳媒、教育等 10 個行業的落地案例。華為在 7 月發布盤古大模型 3.0,并喊出 " 華為的盤古大模型,不會寫詩,只會做事。" 的口号,将落地行業的決心和對部分企業的嘲諷效果雙雙拉滿。
▲ 圖:華為雲人工智能領網域首席科學家田奇介紹盤古大模型 圖源華為官網
在競争激烈之外,行業大模型市場的復雜性也決定了它并不如大家想象中那麼性感。
行業大模型的落地其實分為兩類,一類是在通用大模型的基礎上,通過行業标注數據進行監督精調就能夠滿足需求;而另一種則是必須從頭構建行業預訓練大模型。
首先是在通用大模型的基礎上進行精調就能滿足的行業。
" 也分大客户和小企業,有錢的大客户,使用範圍廣,通常都會優先選擇開源模型,加上自己數據,能夠較好的保證自主性。" 一位 AI 行業的資深從業者告訴「自象限」:" 這種情況下,競争的其實不是大模型,而基于雲的模型開發平台,企業需要的是從模型選擇、微調訓練、開發工具、部署到最後接入企業應用的一站式服務。"
" 打包式的產品,更多是小企業的選擇,特點是低成本和方便使用,這個時候考驗的是大模型的通用型、迭代速度和工具鏈等方面。"
另一類則是需要從頭構建行業預訓練大模型,比如幫電力公司管理某一個區網域的電力調度,幫城市的交通系統進行管理等等。對于大模型企業來説,這個時候比拼的就是行業經驗和技術能力。
但這其中又存在許多復雜性,同一個行業不同企業、同一個企業的不同業務場景的需求都不盡相同,需要大模型進行深度定制,這需要大模型企業深入行業、理解行業并長期深耕,這無論是在規模化、泛化能力、還是團隊成本上,都帶來挑戰。
行業大模型雖然是一個全新技術,但這個問題如果處理不好,恐怕又會陷入目前 SaaS 所面臨的尴尬場景。這些問題當然也不是百度自己的問題,而是這個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
畢竟,當所有人都知道行業大模型是一條捷徑的時候,便也注定這條路不會如想象中容易。
有數據顯示,從 3 月份到現在,國内在短短 4 個月的時間裏,就已經湧現出超過 80 個行業大模型," 百模大戰 " 愈演愈烈,未來顯然還會有更多,而誰能在激烈的競争中活下來,誰都沒有答案。
" 我非常喜歡的是一個人十三四歲的夏天,在路上撿到一支真槍,因為年少無知,天不怕地不怕,他扣下扳機,沒有人死,也沒有人受傷,他認為自己開了空槍。後來他三十歲或者更老,走在路上,聽到背後有隐隐約約的風聲,他停下來轉過身去,子彈正中眉心。"
" 雲計算這個東西不客氣一點講,它是新瓶裝舊酒,沒有新東西。"2012 年,李彥宏給雲計算 " 潑的冷水 ",穿越了 10 年一輪的經濟周期,正澆在百度頭頂。
彼時,李彥宏和馬雲對雲計算截然相反的态度,今天,也產出了截然相反的結果。阿裏雲成為了亞洲第一的雲廠商,而百度雲還在與京東雲、天翼雲、火山引擎們争奪 " 第四朵雲 " 的位置。
高下立現。
百度自動駕駛的車路雲協同也好,大模型 MaaS 服務也好,通過這兩篇的梳理我們發現,業務的最終落點,都落在了百度雲上。在一季度财報後電話會中,李彥宏明确了 " 百度智能雲是百度的第二增長曲線 "。
據「自象限」向百度内部人士了解到,今年 ACG 内部,也并不太平。" 三個月換一次領導,派系非常嚴重,全員停止漲薪。"
這樣的百度雲,能否撐起百度的第二增長曲線?
我們将在《重估百度》系列的下一篇,一探究竟。
*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