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封神》不值得一看嗎?,歡迎閲讀。
今天來聊《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
在中國人的心中,《封神演義》是僅次于《西遊記》的神話小説,衍生的影視劇有很多,但改編後還不錯的電影幾乎沒有。
九年前,烏爾善憑借《畫皮》刷新了華語電影史的票房紀錄。那時候的電影市場正是突飛猛進的時候,只要有錢,人人都願意投資電影市場分得一杯羹。
大好的形勢之下,烏爾善籌拍《封神》,斥資三十億連拍三部。換個時間段,《封神》都不太可能出現,但當時的大環境下,《封神》的出現屬于必然。
誰也沒有想到,當初的順風順水到最後會變得如此尴尬。影視寒冬來得迅猛,電影市場在疫情三年凋敝零落。
《封神》的上映一再被推遲,而更為可怕的是,由神話傳説改編的奇幻真人電影已經不再吃香了。太多打着 " 奇幻巨制 "" 視效大片 " 名頭的商業魔改大片已經耗盡了大家的期待,現在很多人看到這類電影的第一反應就是快逃。
《封神》的出現就顯得不合時宜。
它作為中國電影突飛猛進時代的工業化成果,在電影寒冬幾經波折終于上映,在市場趨于理性的現在,執着的講着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神話。
電影之外的故事,賦予了《封神》太多意義。
但可以确定的是,作為一部電影,《封神》第一部 7.8 發評分已經遠超預期了。
《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
和大家熟悉的《封神榜》一樣,這是一個關于周武王伐纣的故事。
略有不同的是,《封神》的時間線靠前一點。
殷壽(費翔 飾)尚未登基,還沒有成為日後的暴君纣王,而是一位英勇善戰的商朝二王子。
姬發(于适 飾)也不是日後替天行道的周武王,他是西伯侯殷昌送到朝歌的質子,是殷壽質子旅的一員。
在征戰過程中,殷壽帶回了叛臣之女蘇妲己(娜然 飾),而妲己被狐妖附體,擁有各種奇異技能。
在蘇妲己的幫助下,殷壽的父兄慘死宴席之上,随後他成功登上了王位。
由于殷壽 " 弑父殺兄 ",得位不正,引發了天譴,人間浩劫——
南方瘟疫橫行,東方幹旱缺水,西岐糧食欠收,北方嬰兒出生即死,人口率下降。
那麼怎麼才能消除天譴呢?
電影直接告訴了觀眾答案。
那就是殷壽死了。
只要他自焚祭天,就能平息神怒,結束浩劫。
雖然表面上殷壽答應比幹和眾臣要築台自焚。但他根本不想死,還想成為全天下的王。
與此同時,為消除天譴,昆侖仙人姜子牙(黃渤 飾)帶領哪吒和楊戬攜封神榜下山。
只要把封神榜獻給天下共主,打開封神榜,就能解救黎民蒼生。
殷壽暴虐,已經不能成為天下共主。姜子牙便把希望放在殷壽的兒子殷郊(陳牧馳 飾)身上。
人界權力之争,仙家下凡相助,妖精暗中作亂,魔家聞風出動。
而随着西伯侯姬昌以及三位諸侯來到朝歌觐見殷壽,局勢變得更加混亂 ......
01
大家提起《封神演義》小説是第一反應是怪力亂神。但不管作者是寫歷史演繹也好,寫神魔鬼怪也好,還是闡述道家思想也好。
《封神演義》有着中國人最樸素的懲惡揚善,善惡到頭終有報的願望。小説作者的核心思想表達是——對于仁君賢主的擁護和贊頌,以及對于無道昏君的不滿和反抗。
在位者暴虐無度,草菅人命,百姓生活于水火之中,無力反抗,只能寄希望于神仙救世,明主降臨。
《封神演義》是一部明代人寫的小説,有着非常明顯的現實表達,歷史映射,以及作者在思想表達上的時代局限性。
讓我們來簡單回顧下中國歷代王朝的興衰。
商纣王殘暴無度,周武王姬發起兵。牧野之戰殷商大敗,纣王自焚于鹿台。殷商滅亡,周朝建立。
西周後期,周厲王橫征暴斂,周幽王貪淫無道。公元前 771 年西周滅亡,次年周平王東遷洛陽,東周開始。
又經過春秋戰國諸侯争霸,最終秦始皇一統天下。秦酷法暴政,只持續了 14 年到二世就滅亡了 ......
不僅僅是東周西周,縱觀中國歷代王朝,無論是秦漢隋唐,還是宋元明清。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從某種意義上看,中國的歷史就是在治亂興衰中不斷循環輪回,但卻始終難以跳出歷史周期律的怪圈。
所以我剛才評價小説的表達思想具有時代局限性的。
渴望一個青天大老爺,期待一個盛世明君,是專屬于中國人的美好幻想。
為什麼這麼説?
因為,人是會變化的,人是靠不住的,人的權力是需要被制約的。
那怎麼才能跳出歷史周期律的怪圈?
1945 年,著名的愛國人士黃炎培在延安也曾如此發問。
我想。
應該生活在 21 世紀現代文明中的大家,心中或許都會有正确答案的吧。
不論時間長短,「歷史三峽」終必有通過的一日,這是個歷史的必然。
你相信嗎?
我相信的。
02
當然,以上説的那麼多,就有點扯太遠了,我們還是説回電影本身。
那麼接下來就聊三點。
一是演員。
二是視效。
三是改編。
先説演員。
費翔飾演的殷壽霸氣威猛,李雪健老師飾演的姬昌自帶歷史厚重感。
但黃渤飾演的姜子牙,我感覺是不符合我心目中姜子牙的印象。怎麼説呢?就是感覺有點憨,有點出戲,沒有那種超然世外的仙風道骨的感覺。
當然還有影片中孔武有力,荷爾蒙爆棚的質子旅;妖媚動人,魅惑人心的蘇妲己。
姬發的飾演者于适,殷郊的飾演者陳牧馳,楊戬的飾演者此沙都讓人眼前一亮,是讓人對他們的演員道路充滿期待的新生力量。
娜然飾演的蘇妲己單看劇照并不十分出彩,但是動起來魅惑極了,模仿狐的姿态動作極其傳神。
而且這版蘇妲己的 " 媚 " 并不是帶着表演痕迹的故意為之,她有種小動物般的純真,大大方方的舒展身體。
她是清冷的,純真的、妖媚的,詭異的,易碎的 …… 是美到讓人心驚但又琢磨不透的蘇妲己。
換做任何人,都很難不為她心動。
而且這裏關于蘇妲己的改編,是非常聰明和合适的。在以往的影視劇中蘇妲己成了 " 紅顏禍水 "" 女人誤國 " 的代表,把滅族亡國的過錯都推卸給了女人。而這段情節改編成了狐狸的報恩,不僅給電影上映後省了口水戰,還加了不少好評分數。
視效呈現上,精致的服化道和頂尖的特效技術相得益彰。
外景拍攝小組用一年多的時間外出尋找拍攝場地,還在青島靈山搭建了建地 300 畝的影棚,盡可能還原氣勢磅礴的朝歌城。
服化道盡可能仿照殷商歷史文物,殷壽的冠冕,哪吒衣服上的花紋,姜王後禮服上的珠寶以及朝歌城那兩只饕餮巨獸都極為考究。
饕餮被施法術動起來時的視覺呈現,蘇妲己現出原型時的狐妖魅态以及影片開頭的冰與火之戰,都讓人切實感覺到經費沒白花。
唯一的遺憾是,第一部作為三部曲的鋪墊,戰争場景不夠多,看起來不夠過瘾。如果是後續兩部,仙人妖魔大鬥法,看起來應該會更震撼。
03
作為一部奇幻電影,電影在此奇幻背景和主題之下,更突出了 " 人 " 的特質。
簡單來説,這其實還是一個關于人和人性的故事。
殷壽和姬發作為善與惡的代表,他們一開始就是暴君和賢主嗎?
答案是否定的。
殷壽曾經征伐叛亂,身先士卒,曾是姬發眼中的大英雄。
但是,殷壽在轉變,姬發在覺醒。
殷壽經歷了一個隐藏自我到暴露本性的過程,姬發則經歷了一個看清真相,尋找自我的過程。
人是流動的,變化的,這才符合人的本性。
《封神演義》原著将纣王設定成受狐妖魅惑的昏君,纣王沒有主動性,受女娲指示魅惑殷壽的狐妖,同樣沒有主動性。
這部電影中,狐妖是為了報恩才決定留在殷壽身邊,而殷壽是在得知狐妖的特異技能之後,自願把狐妖留在了身邊。
這樣一來,狐妖不再是 " 紅顏禍水 " 背鍋俠,殷壽在作惡的道路上是主動為之,并不無辜。
那麼,殷壽是如何成為一代暴君的呢?
在殷壽和姬昌的談話中,殷壽情急之中吐真言:
" 我的父親又是怎麼對我的呢?"
" 父親 ",是整部電影的解題關鍵。
在中國封建歷史上乃至今天,父系權威根深蒂固。
影片中一直在提到 " 父親 " 的概念,其實不止是姬昌之于姬發生理上的父親,殷壽之于姬發心理上的父親,更是一種權力和地位的象征。
殷壽作為商朝二王子替父出生入死,讨伐戰亂,其父穩坐王位,享受着二兒子的征戰成果,而榮華富貴和權力地位卻給予了大王子。
在這裏,父親和權力劃上了等号。
極度強制的父權制度催生了殷壽的惡欲。
他深谙父權本質,所以更明白如何用這種制度蠱惑人心,讓質子旅對自己唯命是從。
在東西南北四大伯侯觐見的時候,他唆使質子們弑殺父親換取伯侯之位時説:
你們的父親把最寵愛的兒子留在身邊,卻把你們送到千裏之外,出生入死,所以你們比他們更适合繼承他們的位置。
這話恐怕就是他内心的真實寫照。
他被這種心理喚醒了内心的野獸,故技重施也來喚醒别人内心的野獸。
同樣的,他違背人倫,弑父弑兄,猜忌兒子,也就看不得别人父子情深。
伯邑考舍身救父,姬發在千鈞一發,形勢嚴峻之時仍舊不願對父親痛下殺手,這是殷壽内心向往的父子感情。
讓姬昌吃下兒子伯邑考屍體所做的肉餅,是他對傳統父子倫理最殘忍的報復。
當然,原著中姬昌是在明知肉餅是伯邑考的屍身仍忍痛吃了肉餅,被影片改成了更温和的呈現方式,姬昌不知情才吃下肉餅。
殷壽和姬昌在影片中分别代表了兩種父親形象。
殷壽強權壓制,姬昌温和教導。
無論是哪種父親形象都觸及到了封建社會的核心,父為子綱,不可動搖。
影片對此進行了深刻呈現,父權傾軋人性,蠱惑人心,當父權和王權劃上等号之時,要麼如殷壽惡欲無限膨脹,要麼如質子旅身陷迷途,衝昏頭腦。
但影片借姬昌之口對這一制度進行了批判。
" 你是誰的兒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誰。"
在這個耳熟能詳的傳統神話故事中看到這句話,我還是蠻意外的。
這是更具有時代意義的合理改編,值得稱贊。
以及還有這句重量級的台詞,也請文章看到這裏的諸位深思。
你看見的,也許是殷壽想讓你看見的。
你相信的,也許是殷壽想讓你相信的。
總的來説,《封神》有我預期之外的精彩。
據烏爾善導演説,後兩部已經拍攝剪輯完成,如果第一部能回本,明年暑期檔我們就有望觀看第二部。
大家有時間的話還是去電影院支持一下吧,這部電影的視效還是很适合在大銀幕觀看的。
小提醒,影片有些情節略微血腥,未成年人謹慎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