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艱難的小公司老板,歡迎閲讀。
1 月份馬上過半,看着公司賬户上不斷減少的現金流,一個自己開公司的朋友跟我抱怨,這樣下去,如果生意繼續沒有好轉,他可能最多撐到 5/6 月份。
看着他一籌莫展的表情,我有點替他着急。
其實早在去年 6 月份,他就已經聊過這個話題,只是區别在于,那時候他還滿懷信心,寄希望下半年會好轉,沒想到殘酷的現實給了他巨大的打擊,他公司的生意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把上半年賺到的錢都虧得差不多了。
如今他又陷入兩難的境地,是現在開始就馬上優化掉一部分員工繼續縮小公司規模?還是等到春節後看看再説?
他陷入了選擇困境!
一
或許員工才是大爺吧!
從去年 6 月份開始,他就到處忙着找客户,先是認識的朋友都一起喝了杯咖啡,過去的同事有空的基本也都一起吃了個飯,得到的反饋是大部分行業都不太好,他寄希望哪怕單價低點的業務也還是沒找到。
8 月份,他多少開始焦慮起來,就想着發動員工幫公司一起找找業務,希望大家也能出一份力,分擔下公司當前的業務壓力,只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大部分員工反應冷淡,他們認為這是公司和老板的事,跟他們沒有關系,更有幾個怕公司黃了的已經開始偷偷地投遞簡歷找工作了。
原本就焦慮的他,開始變得更加焦慮。
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幾個他帶了好多年的老員工,開始在公司偷偷地幹上私活了。
他現在才慢慢明白,公司最苦的是他這個所謂公司的老板。
并且過去幾年公司花費不菲請專業公司做的培訓和團隊價值觀擺設,在當前的業務困境中,看起來像是個笑話。
更讓他想不到的是進入 9 月份,由于公司業務持續減少,公司在老員工的帶領下陸續進入躺平狀态,早晨 9 點按時打卡,下午 5 點準時打卡走人。
原本那幾個在外面投簡歷的員工現在連面試都懶得去了,在他們看來,如果現在跳槽哪怕跳槽到新的公司還要面臨試用期,還要适應新環境,還不如現在躺着,反正公司生意也不好,只要能按時發工資,就這樣躺着也不錯,還能接點小私活,何樂而不為呢。
看着日漸低沉的士氣,我的朋友老板還想最後努力一把,想找辦法,無論是團建還是培訓,最後一次調動下大家的積極性,讓大家保持狀态,好迎接業務。
我後來跟他開玩笑説,在員工的躺平現實面前,他這個老板的理想顯得那麼的尴尬。
他自己也苦笑:忙活半天他才明白,在躺平的員工面前,他是那個最苦的人,或許員工才是大爺吧!
二
現下開小公司挺苦的。
去年 3 月份,我一個開公司的朋友被他優化掉的員工給告了。
原本他們談的是底薪 + 獎金制,在員工告了他之後,他一點解釋和申辯的餘地都沒有,只能掏腰包繼續賠錢。
這件事情對他打擊很大,從那時候開始他基本不敢再找不熟悉的人幹活了,用他的話説,無論你最初是怎麼談的,但是法律就是法律,只要員工拿起法律的武器,他作為公司的老板也就只能是被動,這件事情整整耗了他 3 個月的精力,這 3 個月裏他既損失了業務又損失了時間和精力,怎麼看都怎麼的不值。
我另外一個同學更誇張吧,去年因為生意不好,為了養活團隊和公司,他只能靠炒股度過這個混沌的階段,每天除了見客户見供應商應付公司的日常事務,深夜還要研究股票,好掙錢養公司,我們半開玩笑地説,他把自己折騰成了最累的老板。
現在想想,我這兩個老板朋友從意氣風發地搭團隊、開公司想幹一番事業到如今每月面臨發工資壓力,也就不到 5 年的時間。
現在他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一是目前搭建的團隊不管如何都是這 5 年的積累和心血,現在裁了或者關掉公司基本等于 5 年白幹,如果重新搭建那等于再創業一次,比現在苦熬更痛苦;二是萬一市場好轉,重新找團隊都來不及,所以現在也只能苦熬。
看着他們的兩難境地,我想起了炒股人經常説的那句話 " 怕高都是苦命人 "。
現在,他們保持現狀等于是賭上自己的過去和未來,一個人扛起最大的壓力,也是在跟市場在賭,跟員工在賭,赢了可能都好,輸了就等于什麼都沒了,無論幹什麼都要從頭再來。
就這樣,他們看似有得選擇,實則随着時間的推移,他們把自己逼上了唯一的路,就是等市場變好一條路,如果市場不變好,他們只有變得更不好一條路了。
而躺在這條船上的員工選擇多得多,變好了躺赢,變不好重新找地,只是要辛苦下開頭三個月适應下而已。
老板一不小心走上了最苦最難的路。
而員工走上了躺平的路,公司好與不好都可以暫時躺着。
三
不要輕易創業!
去年到現在,這是我開公司朋友最常跟我説的話。
創業是有視窗期的,曰環境、曰資源、曰天時、曰地利、曰賽道等等吧,反正從理論上,不管是天時論、資源論還是賽道論,用他們的話説,過了目前都已經過了最佳的創業視窗期。
還有就是人,其實現在創業難、找人更難。
市場上雖然看起來到處都是找工作的人,不過只要你哪怕篩完簡歷,跟面試的人坐下來聊上 5 分鍾,你都會發現找個合适的人很難。
看着招聘網站上那些成堆的簡歷,看着 hr 每天都在忙碌地篩簡歷、打電話,我的朋友告訴我,現在的努力都是賭那個不到 5% 的機率。
你以為你在面試員工,實際上是員工在面試你。
他們拎包來到公司面試,實際上是看看你這個公司行不行,你這個老板能不能過了人家的關,對于沒有名氣,沒有特别資源的創業型公司,面試的人都充滿了警惕性,他們也怕選錯了公司和老板白忙活一場,人家的時間也是時間。
特别是北、上、深這些有個超級大廠的職場環境的城市,優秀的年輕人寧肯去大廠搬磚也不願意來你這小廟經歷風險。
你以為你是創業公司,未來有很多可能,可在人家眼裏你這是風險和無數的不确定性,而且萬一不行簡歷上會有個黑洞,對未來的職業發展都會有不好的影響。
一邊是創業的艱難環境,一邊是理性的職場思考,好像哪個都沒有錯,可能錯的都是時機吧。
四
我們該保持什麼樣的心态?
還有兩周的時間就是春節了。
看着樓下超市裏提前回家過節的人,看着那片昏暗的燈光。
面對不确定性,有的人已經做出了選擇,艱難地熬着不如先回家躺着。
我的幾個開公司的朋友還奔波在路上,談生意、談明年規劃、催回款,他們要在春節前再努力下,讓公司好過些,讓員工好過些。
我的前同事告訴我,現在市場真的很艱難,能有雙薪的公司真是好公司。
随着環境的變化,老板和員工都想找個确定性,好讓自己舒适一些。
這讓我想到深圳北站,每次路過都會看到成群結隊的年輕人,他們或在湧入這個城市,或在離開這個城市。
他們臉上寫滿了燦爛和理想。
湧入的要闖一闖,給自己一個闖的機會。離開的已經試過了,趁着年輕,已經給了自己空間和機會。
" 搞到錢與否 " 對他們來説已經不重要,因為他們年輕。
是的,有時候想想心态還是最重要的,無論是什麼環境,只要心态在、狀态就還在。
我們已經度過了艱難的 2024 年,2025 年會怎樣?
可能誰也很難有确定性的答案。
只是,我們可以保持一個好的心态。
差又能差到哪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