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老山深處藏着最“香”的村子,南京街頭大部分栀子花來自這裏,歡迎閲讀。
栀子花開,滿城飄香。你知道嗎,南京街頭大多數栀子花,來自于浦口的一個小山村——響堂。這裏幾乎家家户户種植栀子花,如今,花香飄出小山村,将山外的遊客帶了進來,村裏開起了栀子花咖啡店、主題民宿、鄉村音樂會。
△栀子花
一天賣出四五百束栀子花,訂購電話沒停過
6 月 15 日凌晨 4 點,太陽還沒露面,王翠平就和老伴兒上山了,要趁着暑氣起來之前采摘栀子花。如果前一晚下了露水,太陽一冒頭,田壟還沒走到頭,身後花樹上的花骨朵就會倏忽盛開,前後不到 20 分鍾。如果是攝影師來采風,甚至可以拍到丁達爾效應。但對于他們來説,就得争分奪秒抓緊時間采摘,在花蔫兒之前摘下。手指一掐,手腕一轉,一朵栀子花落入手中,不一會兒,她的手指就被根莖中的汁液染黑,但懷裏已經攢了一捧潔白。
△種植户正在采栀子花
到上午九十點鍾,兩人背着滿筐的花回到家,随後全家協作,将栀子花捆扎成束。在王翠平看來,這是一門藝術,和插花一樣。"6 朵一束,也可以 8 朵一束,都是花骨朵的扎一起,花骨朵開了個口兒的扎一起,已經開花的扎一起,葉子也要留點,圍在外圈,這樣才好看。" 其實背後也是她這麼多年賣花的經驗:花賣得好不好,不僅要看花的品質,也要看包裝。
王翠平手上不停,電話也響個不停,都是來訂購栀子花的。" 要多少啊?今天數量不是很多,已經被人拿了一部分。" 電話那頭回道:" 有多少要多少,下午摘的都留給我吧。" 平均算下來,一天要賣出四五百束。
年近 50 轉行做花農,苦等 3 年等來栀子花開
△種植户正在扎花
響堂村位于浦口老山懷抱中,進村的山路蜿蜒幽深,一共有 70 多户村民,大部分人家都種植栀子花。村民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村裏山比田多,有适合種植栀子花的基礎,另一方面也是有人帶頭種花。
王翠平今年 70 歲,已經種栀子花 25 年了。她回憶説,村裏最早開始種栀子花的是老村長孫晉文,原本也是試試看能不能成、賺到錢,沒想到花開得很好。" 人手不夠,就雇我們這些村民去賣花,帶到南京城裏,一天賺幾塊錢,最多的時候一天能賺三五十。" 時間久了,她便想,是不是也可以自己種了花去賣,反正家裏有田有地。
△種植户正在扎花
種了一輩子地,種花還是頭一次。買來花苗後,先是種在田裏,又移植到山上,就為了看種什麼土裏能長得好。看到路邊的栀子花開得好,她就掐下來一支,扦插移植到盆栽裏,嘗試養活。從育苗到花開,她等了 3 年。" 花開好了,我們就自己拿到南京城裏去賣。後來越種越多,來不及賣了,就喊花販上門來收。" 栀子花花期只有一個月,除了賣花,他們也會賣栀子盆栽來增加收入。現在,他們家每年靠賣栀子花能有六七萬的收入。
有花香還有咖啡香,山外遊客尋香而來
△咖啡店
如今,響堂的栀子花種植規模約有 120 畝。浦口區華光社區副主任高玲介紹,随着響堂栀子花名氣的增強,近年來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社區正在引導村民擴大種植規模。與此同時,也在拓寬銷售渠道。除了賣給傳統的花販、鮮花供應商,現在,響堂栀子花也上線了電商平台。2021 年,社區和華潤蘇果合作,在超市就能買到響堂的栀子花。2022 年,社區又和叮咚買菜合作,外賣就能買到。" 去年 23 户農户提供了 2 萬把栀子花在叮咚買菜銷售,銷售額達到 33 萬元。" 此外也開展了團購、親自采摘等渠道。
△栀咖啡
栀子花只開一個月,如何更大限度地延長它的 " 花期 ",是社區這幾年一直在探索的。成規模的栀子花田、栀子花采摘,已經吸引到了山外的遊客,遊客來了以後怎麼才能留住?高玲介紹,近年來,響堂和網紅咖啡品牌合作,引入了一家咖啡店,并以響堂特色命名為 " 栀咖啡 ",讓遊客不僅可以賞花、看花,還可以品花。6 月 15 日是周四,工作日的上午,咖啡店裏也幾乎坐滿了人。市民鍾先生一家從市區開車過來," 響堂的栀子花很有名氣,這家咖啡店在網上也很火,我們就想過來玩一玩。山裏面蠻舒服的。" 在不久前的 " 五一 " 假期,店裏平均每天能賣出 500 杯咖啡。
即将到來的端午假期,一場以栀子花為主角的夏夜音樂會将在響堂舉行,山風,蟬鳴,歌聲,花香,已經吸引了不少遊客購票。到時候,村裏新開的民宿也會正式開放,遊客可以伴着栀子花的香氣入睡。
現代快報 + 記者 王益 / 文 鄭芮 / 攝
(校對 周露 編輯 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