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上海最新citywalk方式,是滿街找字,歡迎閲讀。
城市 live
在上海,奉賢路上的美琪大戲院一側有家 MANNER 咖啡店,米黃色的牆體往裏退了二十厘米,嵌了紅棕色雙開木門,透明的玻璃用啞光金箔貼着 " 咖啡廳 " 和 "MANNER" 幾個老式字樣。路過的人總會被這電影般的復古派頭吸引住,忍不住多看幾眼,又或者推門而入。
好奇與見證一瞬間完成轉化,一塊惹眼的店招成了穿越老上海的旋轉門。
● MANNER 咖啡店,圖源小紅書博主 @優美的河白爛攤是會長
在上海你還能見到許多這樣 " 靈 " 的手繪招牌,開在徐匯區泰安路的 IMUSE BARBER SHOP 有一塊碩大精致寫着淺金色英文的復古招牌,靜安區的福達日夜商店則以藍色為底調,寫以随性活潑的中文字。當城市街道日益被千篇一律的打印招牌所占領,這樣的招牌就成了一道獨特風景。
這些創意和設計都來自招牌繪寫師趙多,朋友們管他叫老趙。
因為這門手藝,老趙在上海的潮流店鋪圈子漸漸有了名氣,生意和朋友都多了起來。2019 年,他把在日本學到的招牌繪寫手藝帶到上海,成立了淮海圖文工作室,開始幫巨富長(巨鹿路、富民路、長樂路)一帶的小店設計招牌。他的客户大多是咖啡店、理發店或是古着店的主理人。很快訂單絡繹不絕,最遠到了西藏和海南。
今年秋天,我們在上海的一次市集活動上見到了老趙。戴黑框眼鏡、漁夫帽,穿着印有 Huaihai Signs 的寬大紅 T,老趙一副潮人打扮。一開口,一腔廣東普通話。
● 市集上的老趙和 " 淮海圖文 " 攤位
在他的攤位上,露營桌上擺放的海報,咖啡攤上的玻璃瓶,還有落地衣架上挂着的花色襯衣,都印着老趙親手繪制的字樣。
唯一的遺憾是天氣不算好,綿延的小雨讓他取消了現場繪寫的計劃,于是,他幹脆搬來一個凳子,和我們一起坐在雨聲裏聊天。
01 在上海復古潮流圈
沒人不認識老趙
老趙很忙。
和我們聊兩句就要轉頭招呼市集的其他朋友,熱氣騰騰地握手、拍肩、微笑問好。
一位大哥開着一輛白色橘色相間的美產箱式貨車經過攤位,一見到老趙,立馬拉下車窗露出腦袋,跟我們大聲 say hi。
這是崔老師,老趙的 " 鐵杆客户 "。崔老師是一位獨立餐飲投資人,同時也是多個復古文化廠牌的主理人。
● 老趙和崔老師的美產廂式貨車
2019 年他的港式茶餐廳小龍鳳在番禺路開旗艦店時,老趙就給他畫了玻璃櫥窗的圖案。
大大的 " 小龍鳳 " 用 24K 金箔填充,黑線勾勒,簡單的黃色線條帶出地點 "in Shanghai"。綿密的金箔紋路經過玻璃反射出浮華色澤,讓你一時間不知道是身處香港街頭還是上海街尾。
今年 7 月底,烏魯木齊中路上的 " 崔老師海南雞飯 " 開業,兩人再次聯手,這次崔老師的店鋪改做南洋風,老趙則以 20 世紀 30 年代的摩登美術字為靈感,原創設計了一塊招牌。橙色主體,乳白色勾邊,和托底的墨綠色形成強烈的視覺衝擊。
● 崔老師海南雞飯的招牌創作中
● 崔老師海南雞飯的招牌
當然選用橙色的另一個原因來自老趙的廣東基因," 廣東人最講究嗨咩?大吉大利!"
老趙的知音不只崔老師一個,還有另一個復古生活愛好者,IMUSE BARBER SHOP 主理人 Henry。
IMUSE BARBER SHOP 是上海徐匯區有名的男士油頭店,説這裏是一間理發博物館也不為過。Henry 在店内收藏了 1890-1960 年時期的各種理發工具,店裏的家居陳列也是從世界各地淘回來的珍貴物件。
IMUSE 的店鋪招牌至今為止依然被老趙認為是自己最棒的作品之一。從設計之初他就以店鋪的主基調墨綠為底色,主體英文字為淺黃襯線體,做足了紳士氣派。整個招牌足足長九米,碩大的字體和寬闊的尺度,駐足仰望,仿佛迎面撞上一個摩登時代。
● IMUSE BARBER SHOP 招牌
老趙毫不掩飾創作的自信," 大是一個很重要的視覺元素,足夠大才吸引眼球,我不喜歡太低調,最好啪一看,你從北京都能看見這幾個字。"
自從老趙在上海創立工作室以來,畫的招牌已經數不清了。2022 年一年,他就繪寫了 40 多塊招牌,幾乎每個月都要至少完工 3 塊。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崔老師和 Henry 那樣順利摘牌,總有人想訂招牌卻排不上号。
我們經歷的一個小插曲意外驗證了老趙的名氣。離開市集後,我和朋友約在周邊的一家咖啡店閒聊,我們提起老趙的手繪招牌,正巧被咖啡店老板阿力聽到,在上海的咖啡小店,你有大概率會碰到一個同樣認識老趙的人。
而阿力就是那個一直想請老趙畫招牌卻未能如願的人。
阿力的咖啡店開在茂名南路,緊鄰繁華的淮海中路。店鋪不大,門頭上有一個小巧的燈箱招牌,上面寫着 " 大順咖啡 " 的紅色店名。早在今年 6 月開店之前,阿力就向老趙發起過招牌邀約,不過至今老趙都還沒能到店裏來。
● 老趙的日常工作
" 他是這個圈子的稀缺資源 ",阿力解釋説," 有人願意做,但是沒他的經驗足,我們擔心,如果你到我店鋪來畫了半天畫不好,也可能會影響我這個品牌對吧。"
但稀缺資源自然很貴。阿力現在的招牌連設計帶燈箱總共不到 5000 元,而老趙的招牌都是根據具體店鋪情況一對一定價。
在市集上,老趙在現場指了一塊長約一米五,繪有花體英文,裱在木紋框裏的招牌,這樣的一塊他一般售價 2 萬左右。
阿力覺得," 這就好比手衝咖啡和機器做的咖啡,一個是有靈魂的,是由别人全心全意做出來的,另一個是機器做的,可復制的。它們的價值不一樣,而我願意為一個有付出勞動且用心有思想的東西支付溢價。"
02 厲害的手藝
能一直在擂台上
8 年前,26 歲的老趙可沒想過把招牌手繪當成職業。
那時他還是個穩定的上班族,從澳門理工綜合設計系畢業後,陰差陽錯進了澳門一家專做酒店進口食品供應的企業做報關。" 今天有三文魚從挪威來了你報一下,明天香港來了一批玉米你報一下。"
工作内容機械又責任重大,不符合老趙(當時還是小趙)随性的性格。那時身邊最潮的年輕人熱衷美式復古文化,其中機車、穿搭等生活方式讓老趙着迷。因為學習過設計,他也第一時間注意到美式復古中非常重要的視覺元素——招牌繪寫。
● 老趙為本幫菜館在玻璃上繪寫
當了解到日本有很多專業的手繪招牌職人後,老趙當機立斷,決定把自己從三文魚和玉米的數字裏拔出來,辭職去日本學習手繪招牌手藝。
老趙學習的招牌手繪(Sign Painting),是現代城市商業發展起來後,在西方國家流行起來的一種招牌制作方式。在 19 世紀 60 年代的美國,這樣的店招設計形式遍布大街小巷。那時候的繪寫師,需要完全用手工去呈現招牌的版面設計、字體設計和插圖。這樣的招牌,在字體、色調搭配上都有強烈的時代感和個人風格。
學習手繪沒有捷徑,只有笨辦法:不斷地寫 26 個字母,然後變換着字體繼續寫。在日本老趙曾經用了一個暑假來練習提筆(lift and twist)這個動作,看起來很笨,但就像騎自行車一樣,一旦練就終身難忘,形成了肌肉記憶。
老趙説,成為一個合格的招牌繪寫師,至少需要 5 年時間。2019 年,回到上海的老趙已經對自己的手藝有了自信。
原本以為國内城市的發展速度可能導致店鋪的更新換代很快,沒人願意花錢在手繪招牌上。但很快老趙發現,需求是巨大的," 大家沒有考慮太多,只是想在眼前的這一刻把自己的店做得很酷很靓。"
● 老趙的繪寫工具和設計稿
這些年的復古回潮也幫了老趙一把,懷舊不只是個體的情感流露,它成為身處劇變時代的人們的一種集體情緒。復古風吹過文化圈、時尚圈自然也延伸到了線下小店。
這些年,上海偏 " 復古 " 生活方式的小店越發多起來,從男士油頭店、阿美咔叽服裝店到機車生活館。
老趙的店鋪招牌成了穿梭時間的按鈕。當懷舊的風刮到紐約的七十年代,老趙會模仿嬉皮士的風格采用迷幻張揚的色調;當人們追憶二十年代的老上海,他就學着百雀羚、大白兔的舊式廣告,設計娟秀圓潤的中文字體。
在老趙看來,招牌繪寫不是一門藝術,只是一種行業。如何展現店鋪主理人的想法永遠是第一位的。
越來越多人發現了這份工作 " 酷 " 的一面,今年一些美術生和練習英文書法的年輕人找到老趙咨詢入行,老趙倒是開誠布公," 國内的招牌繪寫行業還有一大片空白,專業繪寫師寥寥無幾,只要做的好就會有接不完的訂單,甚至可以把風格細分。"
● 老趙繪制 B&B Motel 空間櫥窗
早在 80 年代電腦剛剛開始流行的時候,許多繪寫師放下了手中的筆轉向電腦設計,行業走向衰落。但當效率至上的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後,講求人文温度的手藝人又迎來了市場的惠顧。
老趙覺得, " 厲害的手藝,不會因為技術進步而被淘汰,它能一直在擂台上,并且不停地往前進步。"
03 自然地參與到居民的生活裏
今年,老趙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新調整,他想停掉部分外地訂單,一心做本地招牌。
" 這一年一直窩在工作室畫招牌,但招牌的主人大多沒見過,畫完就寄走,這有點奇怪。" 老趙開始在意合作的 " 附近性 ",他更希望跟對方面對面聊聊,最好是騎個自行車就能去探店、量尺寸。
● 老趙繪制的招牌
許多服務完的店鋪,他偶爾還會遛彎過去,買杯咖啡或者随便坐坐,和老板們也處成了朋友。但最近他不好意思再去 Henry 的 BARBER SHOP 剪頭了,因為 Henry 老不收他錢,老趙開玩笑説, " 怕他太太不高興 "。
老趙的工作和生活離不開上海充滿人情味的幾條街道,可以説是上海的街區文化給了他最好的創作土壤。
漫步在老趙工作室所在的淮海中路一帶,潮流品牌小店與老式劇院面向而立,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弄堂邊開着精致的 bistro 餐廳,不遠處的樓上還晾曬着居民新洗的衣物。
● 老趙正在安裝 COSMOS RETRO 店鋪招牌
這讓我想起美國作家簡 · 雅各布斯在《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提出的 " 街道眼 " 概念。她認為好的街道應該——
" 保持小尺度的街區和街道上的各種小店鋪,用以增加街道生活中人們相互見面的機會,從而增強街道的安全感。"
從這個角度看,老趙的手繪招牌也組成了 " 街道眼 " 的一小部分,是多元化社區的一種見證。
2022 年,老趙給開在海防路的福達日夜商店畫了塊招牌,這是一家嘗試新社區消費的小店,一樓賣水果和咖啡,二樓是酒吧。招牌用了對比強烈的藍底白字,以客户想要的上海路牌配色為靈感,幾個中文字體的筆劃浪漫跳脱,有種打破規則的創意感。招牌頂上安了三盞小燈,夜晚會打出波浪一樣的陰影。
● 老趙與福達日夜商店招牌
這塊招牌模仿着傳統便民商店的風格,也有新鮮生活方式的象征。從設計上可以直接感受到這家社區小店的想要傳達的親近友好态度,主理人的追求是要 "自然地參與到居民的生活裏"。
這家小店遠離網紅商業區,四周環抱安靜的住宅小區和弄堂。開業以後,吸引來的,也多是住在附近的居民,阿姨在樓下買水果,年輕人在樓上小酌,這塊藍色招牌,是海防路上尤其具有人情味的一幕,商店正在成為公共生活裏的一部分。
● 位于海防路的福達日夜商店,圖片源于小紅書博主 @虞氏小女探街
前段時間,老趙還收到一個居民社區改造項目的邀請去現場看了看,他發現在規劃好的店鋪區網域裏,每個招牌的高度和寬度都有明确統一的要求,不能超過邊界,雖然沒有規定字體和顏色,"但你再怎麼做所謂的個性,都逃跳不出框框了"。
整齊可以是一種美,但老趙更喜歡多元的美,他有時會更願意建議店主們設計圓形、三角形或者其它異形的招牌。如果説街道是城市的博物館,按招牌應該是這個博物館最醒目的展品。
今年,老趙還打算把創建的美術字俱樂部項目繼續做下去,把一些日常的、耳熟能詳的招牌換一種字體和表現方式做做看,比如五金、住宿、家電維修、回收名表等,給街區裏的老店鋪老街坊搞搞新意思。
美國紀錄片《Sign Painters》裏對招牌繪寫行業有一句總結,"Old signs become art. They become wall art",招牌已經成為了街道抬頭可見的藝術,它像是一個街區的文化載體,展現着一個城市的包容與風度。
當我們在街道上找尋 citywalk 的趣味之時,不妨也抬頭感受,在這些招牌之下,隐藏的審美和故事。
04 跟着老趙的招牌 Citywalk
以老趙的招牌為線索,我們為大家整理了一條獨特的 Citywalk 路線,包括理發店、飲品店、餐廳和古着店,你可以從泰安路一直逛到海防路,騎車在 50 分鍾以内,或者花 2 小時慢慢溜達。
每個店鋪招牌都是一個小彩蛋,祝你抬頭發現美好,玩得開心。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潮生 TIDE"(ID:chaoshengTIDE),撰文:yoyumi、楊柳,編輯:楊柳,圖片:@淮海圖文 小紅書賬号(除特殊标注外),插畫:曲枚,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