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百億“爛尾”,蘋果為什麼放棄造車?,歡迎閲讀。
作者:劉凡、陳素萍 ( 實習 )
編輯:林炯佳
蘋果汽車走到了盡頭。
2 月 28 日,據多家媒體報道,經過十年、數十億美元的努力和投入,蘋果放棄了電動汽車項目,一些員工将轉向生成式人工智能團隊。知情人士稱,蘋果于當地時間周二内部披露了該消息,首席運營官 Jeff Williams 和負責這項工作的副總裁 Kevin Lynch 共同作出的上述決定。
另據 Techcrunch 報道,蘋果可能會從汽車團隊中裁減數百名員工,該項目的其他員工将在 90 天内找到公司内部的其他職位,否則将被解雇。據一位内部員工稱,該汽車項目目前仍有約 1400 名員工在工作。據悉,蘋果造車計劃曾有約 5000 名員工參與其中。
上述兩位蘋果高管告知員工,該項目将開始逐步縮減規模,而汽車團隊(即特殊項目團隊,簡稱 SPG)的眾多成員将被調往人工智能部門,這些員工将專注于推動生成式人工智能項目,這已成為蘋果日益重要的戰略重心。
電動汽車從十年前開始就被認為是未來科技趨勢,十年後的今天,生成式 AI 則被認為是足以改變人類社會的時代浪潮,而蘋果終止了十年前的決定,試圖奔向下一個十年。
在蘋果 48 年的歷史上,失敗的產品并不少,但像蘋果汽車這樣從未正式亮相,但一舉一動都被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最後還 " 爛尾 " 的項目堪稱唯一。這期間都發生了什麼?蘋果又為什麼要放棄這個曾經被寄予厚望的龐大項目呢?
在放棄造車的消息傳出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強如蘋果也要放棄造車?
作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蘋果擁有超過 1600 億美元的現金儲備,放棄造車,顯然不是缺錢。
放棄造車的主要原因蘋果早有預示:開發難度大、盈利空間低,以及投入更有前景的 AI 和空間計算領網域。
蘋果在高端手機市場幾乎一騎絕塵,原因既是因為蘋果的產品和品牌特性,也是因為手機價格并不算高,即便是最高端的蘋果手機也只一萬元出頭。
但在高端汽車(豪華汽車)領網域,市場本就小得多了,不僅用户群更小,換車周期也更長,最重要的是,BBA、保時捷、瑪莎拉蒂等傳統豪車均有不低的市場份額。
2023 年 7 月,投資機構 Wedbush 表示,蘋果首款自動駕駛汽車 Apple Car 将于 2026 年前上市,售價約為 9 萬美元 ( 約合人民币 65 萬元 ) 。與路虎攬勝、奔馳 EQS 起售價相近,略低于保時捷 911 的起售價(美國市場)。
對蘋果來説,要在汽車市場站穩腳跟,并取得足夠利潤,就必須打敗這些傳統豪強。正如 iPhone(智能手機)對傳統功能機的替代,過去蘋果很長一段時間都把寶壓在完全自動駕駛上,希望借此復制智能手機對功能機的 " 降維打擊 "。
但蘋果可能低估了完全自動駕駛的難度,自動駕駛貫穿整個蘋果汽車開發歷程,但在開發過程中,經歷過多次重要高管變動,并且多年來蘋果對開發 L4、L5 等不同級别的自動駕駛搖擺不定,拖累了其實際表現。
2018 年,加利福利亞州機車輛管理局(DMV)公布《2018 年自動駕駛接管報告》,蘋果在 28 家自動駕駛路測部門中接管頻率(越低越好)排名倒數第二,蘋果無人車每次人工接管後平均只能跑 1.8 公裏,而排名第一的 Waymo 是 17846 公裏。
到了 2021 年,在同樣的标準下,蘋果仍然沒能進入前十。
如果完全自動駕駛不能實現,蘋果汽車便很難擁有對目前電動汽車的 " 降維打擊 ",蘋果要想從傳統豪華汽車品牌身上吃下一塊肉,顯然也是難上加難。
正如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赫伯特 · 迪斯 ( Herbert Diess ) 2021 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説的那樣:" 我不認為蘋果會對大眾構成風險,汽車行業與科技行業不一樣,你不可能一舉拿下這個市場。就像電池,蘋果也不會在一夜之間解決好這個問題。"
此外,利潤可能也是蘋果的重要考量。雖然是一家以銷售硬體為主的科技公司,但蘋果擁有堪比奢侈品的盈利能力。
根據蘋果财報,2024 财年第一季度(2023 年第三季度),蘋果營業利潤率從上一季度的 29.82% 上升到 30.76%,淨利潤率則從 25.31% 上升到 26.16%。這一利潤水平遠高于汽車行業。
根據各家财報,2023 年前 9 個月,保時捷淨利潤率為 18.27%;汽車界最賺錢的車企豐田最近一個季度的淨利潤率為 14%,同期特斯拉為 8%。即便是在豪華汽車市場難尋對手的保時捷,在利潤率這個指标上也被蘋果遠遠甩在身後。相比蘋果,説汽車行業是 " 賺幸苦錢 " 一點都不為過。
電動汽車分析師索耶 · 梅瑞特對此評論稱:" 蘋果花了 10 年時間嘗試制造電動汽車,擁有 1620 億美元的現金儲備,但最終得出的結論是,這太難了,而且利潤太小——即使定價 10 萬美元 "。
因此,對于早已習慣賺取高額利潤的蘋果來説,即便在汽車市場站穩腳跟,其盈利能力相比現有業務依然面臨不小挑戰。
另一方面,能成為第二個 iPhone 的不一定只有電動汽車。除了去年 9 月,蘋果發布了自喬布斯逝世後重要的新品—— Apple Vision Pro。這款產品同樣經歷了長達 8 年的開發歷程,蘋果對其寄予厚望,稱 Vision Pro 将 " 開啓空間計算時代 "。
Vision Pro 集蘋果技術大成于一身,但價格昂貴,蘋果正努力将其大眾化,同樣需要資源。
另一方面,相比只有蘋果自己吆喝的 " 空間計算時代 ",AI 浪潮已成為全球共識。科技巨頭們紛紛入局,微軟百億美元入股 OpenAI,谷歌有 Gemma 大模型、Meta 有 Llama,AI 大模型幾乎每隔幾個月就會有一款重磅產品誕生,例如前段時間火爆全網的文生視頻 Sora。而蘋果已經在進度上落後其他巨頭,至今未推出生成式 AI 服務或 AI 硬體。
根據報道,不少蘋果汽車員工轉入 AI 項目,也足以見得蘋果也需要集中資源辦大事了。
蘋果歷來有精簡產品線的傳統,喬布斯 " 二進宮 " 時,就曾砍掉蘋果 70% 的產品線。時至今日,蘋果在售產品線依然只有 Mac、iPad、iPhone、Watch、AirPods、HomePod 六大品類。
因此,蘋果放棄技術難度大、盈利前景低、資金人力投入還相當高的汽車業務,把更多資源投入 AI 和 Vision Pro 似乎并不難以理解。
而投資者也對蘋果的決定給出了正面評價。在當天消息傳出前,蘋果股價最高下跌 0.63%,但消息傳出後,一度漲至 1.47%。截至當地時間 2 月 27 日收盤,蘋果報 182.63 美元 / 股,漲幅 0.81%,總市值達 2.8 萬億美元。
關于蘋果造車最早的消息基本都源自 2014 年,這一年 iPhone 已發布 7 年,蘋果營收、利潤創下新高,蘋果登頂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
另一邊,電動汽車浪潮洶湧而來。這一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超過 35 萬輛,特斯拉在前一年首次實現盈利,數不清的電動汽車品牌在中國成立。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蘋果汽車承載了 " 繼 iPhone 之後蘋果最重要的產品 " 的期待,但這款產品從未正式亮相,甚至連蘋果汽車的實車爆料圖也難尋蹤迹。從傳出造車消息,到 " 宣布放棄造車 ",幾乎所有的信息都在蘋果的官方表達之外。
蘋果造車歷程:
2014 年
2014 年,蘋果啓動泰坦計劃(Titan)。在蘋果庫比蒂諾總部附近的一個秘密基地,蘋果聚集了一千多名汽車工程師和專家,秘密研發兼具自動駕駛能力的電動汽車。
在 項目成立之初,項目負責人史蒂夫 · 扎德斯基(Steve Zadesky)與時任蘋果設計總監喬納森 · 艾維出現了 " 路線 " 分歧。扎德斯基希望蘋果能夠開發一款具備半自動駕駛能力的汽車產品,而艾維則認為蘋果應該聚焦軟體,并且要徹底颠覆汽車的產品形态,打造一輛沒有方向盤的完全自動駕駛汽車。
2015 年
2015 年 2 月有報道稱,蘋果公司有 " 幾百名 " 員工在負責泰坦項目。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 · 馬斯克稱,蘋果曾 " 非常努力 " 試圖從該公司挖走工程師,提供 60% 的加薪幅度和 25 萬美元的獎金。
2016 年
2016 年,一封蘋果公司在發給美國交通部的信件中表示,蘋果不會像特斯拉那樣造車,而是專注于自動駕駛軟體技術的研發。消息稱,蘋果的目标是開發最高等級 L5 級—— " 完全自動駕駛 "。
2016 年 1 月,最開始的負責人史蒂夫 · 扎德斯基宣布退出該項目。
2016 年 12 月,保時捷 LMP1 項目的技術總監、前賽事總監亞歷山大 · 希欽格加盟蘋果,他曾參與法拉利 919 混合動力跑車的開發。
2017 年
美國交通部在 2017 年 1 月成立了一個自動駕駛汽車的咨詢委員會,該小組的任務是 " 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和部署,并确定該部在繼續進行相關研究、政策和法規時的需求 "。蘋果公司副總裁麗莎 · 傑克遜(Lisa Jackson)被列入該名單。
2017 年 4 月,蘋果獲得了加州 DMV 的許可,可以在公共道路上進行自動駕駛測試。同月,有關蘋果自動駕駛汽車平台的檔案泄露,檔案顯示了該公司進行的訓練和可采取的行動,使用羅技的方向盤和踏板,以及其他元素。
2018 年
2018 年 6 月,Alphabet 旗下 Waymo 的高級工程師傑米 · 維多(Jamie Waydo)離職并加盟了蘋果。
2018 年 8 月,蘋果公司的自動駕駛汽車在路上經歷了第一次車禍。
2018 年,蘋果在加州進行的道路測試裏程達到 79745 英裏(合 128337 公裏)。
2019 年
2019 年 1 月,蘋果宣布将 200 名員工調離自動駕駛汽車部門。
2019 年 2 月,加州 DMV 的數據顯示,在允許的測試者中,蘋果的自動駕駛測試平台在脱離方面的表現最差。
2019 年 4 月,有報道稱蘋果公司正在與一些零部件供應商商談為泰坦項目設計的 LiDAR 傳感器。
2019 年 4 月蘋果報告説,其車隊在加州公共道路上的自動駕駛測試車輛的數量有所減少。當時,蘋果報告了 69 輛車,比 2018 年 11 月的峰值 72 輛車有所下降。
2020 年
截至 2020 年初,根據 LinkedIn 上顯示的數據,蘋果汽車業務團隊的 1200 多名員工中,有近 40% 有特斯拉工作背景,其中絕大部分是從特斯拉直接跳槽到蘋果。
2020 年 2 月,蘋果公司在加州行駛的自動駕駛車輛再次減少。
2020 年 12 月,有報道稱蘋果轉移了其泰坦項目的管理,由人工智能主管約翰 · 詹南德裏亞監督該項目。
2021 年
據報道,從 2021 年 1 月開始,蘋果與韓國汽車生產商現代汽車公司展開了談判,以制造電動汽車。報道稱,蘋果公司希望以某種形式将其汽車制造業務引入美國,可能是通過現代汽車關聯公司起亞汽車在佐治亞州經營的一家工廠,或建造一家新工廠。現代汽車公司證實它正與蘋果公司進行早期階段的談判,但當時還沒有決定。
2021 年 5 月,蘋果機器人團隊負責人戴夫 · 斯科特(Dave Scott)離職;6 月,汽車機器人技術團隊負責人和自動駕駛安全與監督負責人先後離職;9 月,福特高調宣布挖走蘋果高級副總裁、汽車項目負責人道格 · 菲爾德。
同年,蘋果的造車項目由負責 Apple Watch 和健康軟體的凱文 · 林奇(Kevin Lynch)接手。他曾明确表示,希望造車項目能夠有一個更清晰、更緊迫的目标,其中包括最早于 2025 年推出全自動駕駛汽車。
2022 年
據報道,蘋果汽車的軟體工程負責人已于 2022 年 1 月離開蘋果。
2022 年 3 月,知名蘋果產品分析師郭明錤發布報告稱,蘋果汽車預生產背後的項目團隊已經解散,如果不能迅速重建團隊,該汽車将無法實現預期中的 2025 年上市的目标。他表示,蘋果已經沒有任何汽車項目團隊。
2022 年 5 月,蘋果從福特聘請了車輛和安全工程專家德西 · 烏卡舍維奇(Desi Ujkashevic )。
2022 年 9 月郭明錤表示,蘋果 " 很可能在 2022 年底前建立新的蘋果汽車項目團隊 "。
2022 年 12 月,據外媒報道,蘋果不會發布全面的自動駕駛汽車,而是計劃設計一種更傳統的汽車,配有方向盤和踏板等人類司機控制裝置。消息人士稱,車輛的完全自動駕駛系統仍可使用,但只在高速公路上使用。報道稱,蘋果将在 2026 年發布此車型。預計蘋果汽車的售價将從超過 12 萬美元,降至不到 10 萬美元。
2023 年
2023 年 3 月,加州 DMV 發布的數據顯示,蘋果公司有 67 輛汽車和 201 名司機注冊,這些車輛和駕駛員正在公共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功能。自開始測試以來,蘋果在加州共報告了 16 起碰撞事故。
2024 年
2 月 27 日,據外媒報道,蘋果将停止制造汽車的努力,同時加大對生成式人工智能(AI)領網域的投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