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沉寂了兩年的社區團購,馬上又要打起來了?,歡迎閲讀。
還記得前些年火爆的社區團購麼,是不是感覺淡出公眾視線很久了?
前兩天,美團優選還整了點新花樣,正式推出了 " 上午就送到 " 的配送服務,自提時間從下午 4 點自提加速到上午 11 點。
這好端端地,美團怎麼還炒冷飯呢?
于是,差評君就去研究了下社區團購的現狀。
一查才發現,社區團購圈兒的遊戲仍在繼續,戰局依舊亂成一鍋粥。
同樣,也有人歡喜有人憂。
其實咱們站在事後諸葛亮的視角上,可以很輕易地把社區團購的發展抽成上下半場。
上半場是由興盛優選、十荟團和同程生活 " 老三團 " 主導的蠻荒生長期。
在這個階段,社區團購概念初生。
低價生鮮,加上 " 預售 + 次日達 + 自提 " 模式逐漸成型,地方團遍地開花。
從 2020 年開始,阿裏、滴滴、美團、拼多多們相繼下場,正式宣告千團大戰開戰。
當時的差評君以為這些團可得打上一陣,能薅挺久羊毛的。
結果這場大戰就和關原之戰一樣 " 持久 " ,地方團們被資本大鳄們輕松碾過,撤城的撤城的,倒閉的倒閉。
以前的帶頭大哥老三團裏,只剩興盛優選還在苟延殘喘着。
下半場就是,多多買菜( 以下簡稱多多 )和美團優選( 以下簡稱美團 )的二人轉。
截止到 2022 年上半年,這倆一共拿下了超過 80% 的市場。
可就在這兩家不斷做大做強的路上,也依舊有不少的故事。
我們聯系到的老傅,是一個鄉鎮批發部老板,他的另一個身份就是位練習時長 3 年半的兼職團長。
他就從他的視角,告訴了差評他説看到了社區團購大戰。
和外面報道的大風大浪、風雲變幻不同,在十八線小鄉鎮做團長的他,對社區團購行業上的起起伏伏似乎沒什麼感覺。
哪怕是最瘋狂的千團大戰,老傅也只是説了: " 我們這沒動靜 " 。
在他所在的小縣城,從頭到尾就只有過 3 家社區團購,除了依舊活躍着的多多和美團,剩下的那個就是滴滴旗下的橙心優選。
對老傅來説,兩個團三個團,也沒什麼太大區别。
因為他們對團長的要求出奇的一致:
有個固定方便的點位來存放貨物,外加一個用來保存冷凍生鮮的冰箱,就夠了。
團長們每天要做的説起來也簡單,等配送員送貨上門,收貨驗貨然後分類存放,等客户自己提貨,最多就是如果客户遇到貨物問題,幫忙匯總處理。
這些前置條件和工作内容,對于老傅來説,仿佛就是量身定制的,他平時也就是幹這些活。
但具體到商品本身,其實美團和多多的差異已經在逐漸拉大了。
相對來説,多多的價格更低,但產品質量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有些商家甚至還貨不對板,但考慮到極致的低價,絕大多數的多多用户也都能容忍這些問題。
多多上的商品
而美團則另辟蹊徑,轉而向同城零售轉型。
在去年下半年,美團自己就更新成明日達超市了,主打的就是和多多的一個差異化。
老傅倒是模糊地感覺美團的貨品種類,好像更多些。
除此之外,老傅覺得美團主打的是配送服務, " 因為美團送過來的時候,常常都帶個保温箱 " 。
你還别説,現在的多多像是下沉市場的 " 線上菜市場 " ,美團則俨然成了下沉市場的 " 超市 " 。
另外,兩個平台對團長的待遇差别也很大。
其實團長們的收益構成很簡單。
一部分是團員們在平台自行下單到提貨點,他們能收到抽成傭金;
另一部分是團員們點擊團長發出的鏈接下單,每次湊夠規定的人頭數,就能得到幾元到幾十元不等的獎勵。
所以,更依賴團長肉身推廣的美團,傭金一直都比多多高不少。
老傅告訴我們,最早的時候,也就是巨頭大戰期間,巨額補貼下,美團能有 10% 的傭金,多多也有 5%-6% 。
再加上拉新獎勵,當時老傅把親朋好友,到店裏買東西的顧客們,全拉了一遍,每個月能賺 4000 來塊。
但随着戰局漸漸明朗,巨頭們的燒錢告一段落,傭金、獎勵都大幅下滑。
老傅説,美團如今只有 3% 的抽成,而多多更是只有 1% ,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拉人頭拼團的獎勵也大不如前,如今能拿到的錢每個月就只有個幾百。
斷崖下滑的收益,可每天要收發的訂單量變化并不大,所以這個 " 外快 " 對于老傅來説是聊勝于無。
老傅還在堅持的原因也不是賺傭金了,他更多的是為了 " 經常在平台上進貨 " ,像飲料方便面之類的產品,平台上的零售價比自己常規渠道的進貨價還便宜。
所以他會從平台下單然後轉手出售,這部分的利潤甚至比當團長還要賺得多。
不過平台方似乎也在有意堵上這個漏洞,像美團就會針對賬号限售,多多則是直接後台取消訂單。
至于不少新聞裏説的專職團長什麼的,老傅告訴我們,在他們那根本就不存在。
以前一起弄的兼職團長都有不少嫌麻煩, " 已經不搞了 " ,就連他自己也越來越懶得做了。
差評君在的一個團購群,團長已經成了一個無情的發鏈接機器了
而這種現象已經不是某個地區、某個省份的個例。
今年上半年,有大量的新聞都在説團長們,正在從社區團購大撤退。
越來越少的收益正在極大地消耗團長們的參與熱情,而一旦團長數量無法保證,那用户的使用頻率也會被迫下跌。
即使是在如今的用户基礎上,美團和多多也不賺錢。
從雙方财報看起來,以美團優選為首的美團新業務去年賠了将近 300 億,多多買菜内部賽馬了這麼久,也只是在部分省區保本賺錢了。
所以,無論是平台還是團長還是用户,仿佛都玩膩了這場團購遊戲了。
可是,在多多和美團之外,不少地方團玩得可嗨了。
目前有名氣點的,例如湖南的知花知果( 以下簡稱知知 )、福建的叼到家,從幾個人到一座城再到一個區網域,玩得是有聲有色。
這些地方團和前面説的兩巨頭有着明顯的差别。
以知花知果為例,他們誕生自湖南,主打就是水果鮮花這些附加值較高的產品。
内部人員小劉告訴差評君, " 我們從不否認賣得比多多們貴 " , " 質量擺在那 " , " 多多能拿到的貨,甚至是知知買剩下的。 "
知知的爆款價格遠高于多多和美團
而且,知知對 " 職業團長 " 要求可不低。
報名時就有考核,通過報名之後也只是進入了試用期,準 · 團長得交保證金參加官方培訓。
這些都搞定了,還得按官方規劃的路線去經營站點。
就算你做到了這些要求,團購單量、總價上不來,知知還是有 " 生殺大權 " 。
不過小劉告訴我們,得益于前期篩選嚴苛,所以 " 達标率還行,能有 80% " 。
當然,高要求也意味着高回報。小劉説目前平台傭金能到 12 個點,再加上各種獎勵,團長們平均都能有個六七千的月收入,去年最多的團長甚至做到了年入七十多萬。
憑借着這套組合拳,知知已經走出誕生地湖南,開始進軍周邊湖北和江西。
除了知知,還有一大批例如叼到家、量子美食等地方團,都在穩定發展。
這些地方團不僅在社區團購上穩扎穩打,從平台到團長都熱情拉滿,他們中的佼佼者,隐隐還有反攻新零售的趨勢。
像量子美食之前一次就團出過近 2 萬張洗浴券;知花知果的油煙機清潔服務銷售超過 4000 次;叼到家更是單獨上線了 " 叼生活 " 頻道,專門銷售本地生活產品。
只不過限于本身高端化定位,選品過于區網域化、本土化,這種打法注定很難在全國範圍裏大面積推廣。
但這些地方團的有滋有味也足夠説明,團購的這門生意遠沒有到被挖盡的地步。
至于,美團最近又出新招,很大可能還有點防着大廠們蠢蠢欲動的心思。
因為,前段時間,大廠們都開始有了動作。
7 月底,京東就發布了個公告,説是把京喜拼拼改名成了京東拼拼。
據報道,京東拼拼更名後第二天,合肥已經開出第一個京東拼拼新團購點;随後不到兩周,合肥迅速又開出 20 個團購點。截至目前,團購點已遠不止此數。
另一邊的淘寶,也悄摸摸地安排上了。
6 月的時候,阿裏從菜劃算退股,将淘菜菜與淘鮮達合并,更名為淘寶買菜,讓人浮想聯翩。
總的來説,從這些對比看起來,社區團購這個戰場,只用一種套路打遍全國似乎很難行得通。
多多和美團,曾經用低價和高傭吸引來用户和團長,已經在内耗中不斷流失。
所以在不少人看來,多多和美團走的這條路,可能并不是社區團購的唯一解。
而地方團購的崛起也似乎印證了這一點,但他們的這套玩法想在更廣袤的三四線城市、村鎮裏玩轉似乎又不切實際。
所以,市場上還在等待一個能解決這部分問題的公司或者模式,如果成功了,再造一個拼多多出來也不是不可能。
正是這些不确定性和預期,勾引得大廠們不斷反復試探,但至少有一點我們可以确定,社區團購的這個戰場,還會有好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