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豪華,寧有種乎?,歡迎閲讀。
導語
Introduction
它們説你天生不豪華,但新能源讓你站起來。
崧澤大道 333 号在 4 月 23 日這天迎來盛況,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車展在這裏如期舉辦。作為兩年一度的車圈盛事,上海國際車展是全國乃至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汽車展會。每逢這個時候,各大車企都會使出渾身解數,在這個舞台上大秀肌肉,以展示自己的競争力。
本屆車展也不例外。
來自 2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 1000 家知名企業,在國家會展中心同台競技,展示實力與創新成果,光是亮相的新車就超過百款,其内卷程度可見一斑。而參展的汽車廠商,更是從主流合資品牌到傳統豪華 / 超豪華品牌,再到中國新能源品牌 ...... 這些汽車廠商用產品、造車理念、口号、價值觀和實打實的價格優惠,直接接受媒體的點評和市場的審視。
同時,在這場盛會上,讓人感受出最大的不同就是市場的焦點發生了重大改變。如果説兩年前的上海車展,新能源車數量首次超過燃油車,反映出全球汽車行業向電動化轉型的趨勢。那麼本屆車展上新能源車數量多關注更多的現象,則是電動化趨勢成為事實的最好依據。
在這一過程中,曾經銷量更多的合資品牌逐漸被忽視被淘汰,哪怕是曾經無比吸引人的傳統豪華品牌,關注度也今非昔比,和自主新能源相比更是相形見绌。不信你看,車展的豪華車展台雖然人頭攢動,但和比亞迪、小鵬、鴻蒙智行等展台相比,絕對算得上是小巫見大巫。
至于為什麼會出現這一現象,顯然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賽道上打磨出更優質的產品,從而實現彎道超車是重要原因。當國產車領先的三電系統替代了傳統的 V12 引擎,當技術理念越發成熟的智能座艙消解了傳統豪華車真皮座椅的儀式感,那些讓傳統車企引以為傲的機械美學仿佛成了這個時代下恐龍化石般古老的存在,那些關于豪華的定義和認知也被無情地碾碎。
正面交鋒,衝破豪華認知
什麼才是豪華?
當這個問題被抛出時,有人認為豪華就是貴到普通人都買不起;有人認為豪華不應該由電池來驅動;有人認為豪華是工藝和文化底藴,不是用錢就能堆砌出來的;有人則認為豪華就是配置高,你要的配置全都有才是豪華 ...... 大家雲集評論區,青梅煮酒論豪華。
所以,什麼才是豪華?尤其是随着時代的車輪碾過,電動化切換得如此之快,人們對豪華的認知似乎對豪華有個更多維的定義和解構。基于此," 什麼是豪華 " 才得到大家的廣泛讨論。
其實一直以來,豪華大多定位在了品牌,諸如主流豪華品牌的 BBA,更豪華的保時捷乃至勞斯萊斯、賓利、蘭博基尼等,這些品牌的歷史和傳統是他們成為豪華品牌的重要原因,加之在中國市場上長期以來所建立的品牌力,包括營銷、服務,產品配置等,鑄就了市場認可。
它們大都存在着一些共性或者説共同的特點。從悠久的歷史到出彩的設計,從優良的工藝到領先的性能,從更高的售價到尚可的殘值率 ...... 大體上,正是這些特征定義了上一個時代人們對豪華的認知,也是上一個時代工程師們視若珍寶的存在。
例如,豪華車通常來自歷史悠久的汽車品牌,這些品牌在汽車行業中有着深厚的積澱和卓越的聲譽。例如,奔馳、寶馬、奧迪等品牌都是豪華車的代表。
奔馳成立于 1926 年,寶馬成立于 1916 年,奧迪成立于 1899 年。這些品牌在汽車工業的發展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積累了造車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品牌底藴。其中,奔馳的創始人卡爾 · 本茨在汽車發明和發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而寶馬則以生產飛機發動機起家,後來轉型為汽車生產,這種 " 降維打擊 " 讓寶馬的高端和豪華赢在起跑線上。
總之,在這些特性的加持下,一眾豪華品牌在中國市場上得吃得喝,但凡出自這些品牌的車型,都被視為豪華車。哪怕是有些車型設計過時、配置落後、做工粗糙、價格昂貴,都能通過貼上去的 LOGO 實現不錯的溢價能力,成為名不副實的豪華車。
雖然對此我們看在眼裏,但當這些品牌拿起絕對領先的技術時,我們被壓制得毫無脾氣。
就拿發動機技術來説,7 年前,我站在上海的一家保時捷中心展廳裏,銷售在想我介紹車型時候,手指劃過 911 的引擎蓋,用近乎傳教士的語氣説道:" 水平對置六缸發動機,可以説代表的是一百多年來的汽車工業文明。" 言語之間帶着極致的自信和些許傲慢。
那時的豪華市場,就像是一座被西方工程師搭建的巴比倫塔——塔尖的傳統豪華品牌手握指導上一個時代的 " 聖經 ",并習慣用氣缸數和零百加速時間書寫着不可撼動的等級制度。
但到了今天,當我坐在上海車展自主品牌高端新能源車的駕駛座上,回想起這些車型動辄超過 500 的馬力數字,突然意識到:那些曾讓歐洲車企引以為傲的燃油時代的動力參數,正在被電動化不斷發展的中國市場,用三電系統實現在直接的碾壓。
看,傳統豪華車企精心打造的 " 技術領先 " 在電氣化浪潮中大有土崩瓦解之勢。
新能源讓你站起來
和我一起逛展的同行,是一名徹徹底底的油車控,他認為新能源車的動力參數 " 不值錢、沒有靈魂 "。而我則反駁道:" 領先豪華品牌的也不只是動力性能。"
身處汽車行業的你我都知道,蔚來 NIO House 裏可預約的米其林主廚服務;理想 L9 後排可制冷制熱的車載冰箱;比亞迪仰望 U8 的應急浮水功能 ...... 這些超越傳統配置清單的豪華體驗,正在嘗試用中國人自己的方式方法重新書寫關于豪華的定義。
不僅如此,即便是繼續從智能化的角度來看,這場關于智能化的軍備競賽,也徹底撕開了傳統豪華的遮羞布。
因為當小鵬 XNGP 已在廣州鬧市區自如穿行時,很多傳統豪華品牌的的車機系統還在為中文語音識别卡頓道歉;當華為 ADS 系統已經讓問界 M9 實現了城市領航時,歐洲工程師團隊還在争論 HUD 界面設計問題;當傳統車企還在猶豫下一步如何發展時,中國車企早已在若幹年前決心走通這條智能道路。
于是,我們看到了顯而易見的結果。在這場由算力、算法、數據構成的戰争裏,中國車企用月更的 OTA 更新速度,把傳統豪華品牌按在季度 / 年度改款的節奏裏摩擦。
不僅如此,中國車企的成功不是在數據勝利裏自嗨,而是最終體現在了市場認同上。
近幾年,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在 30 萬元以上市場的份額不斷取得突破,諸如蔚來 ES6 單月銷量動辄超過寶馬 X3,騰勢 D9 已經連續兩年别克 GL8 拉下 MPV 王座,華為施展魔力救活賽力斯。這些數字和現象的背後,是新一代消費者用錢包投票的結果。
如今的消費者,早已不願意墨守成規地選擇所謂的豪華品牌來确認自我價值,而是更願意為場景化的體驗買單。那些需要百年品牌積澱才能獲得的敬畏感,被用户口碑傳播重新定義。
這一現象無疑打破、挫敗了人們對傳統豪華品牌的認知和認同。因此,這場發生在中國市場上的新能源革命的意義,不只在于讓中國車賣得更貴,更在于撕碎了上一個時代的豪華标準。換句話説就是,當有人覺得你天生就不豪華時,新能源讓你站起來。
" 王侯将相寧有種乎?" 哪有什麼天生就高貴的老爺,哪有什麼天生就豪華的品牌。
當再有人用 " 國產車不夠豪華 " 的説辭秀優越感時,不妨帶他去體驗一下華為 ADS 在鬧市區的智能化體驗,讓他感受一下理想魔毯空氣懸架碾過減速帶時的從容,請他嘗嘗蔚來 NIO House 特調的雞尾酒,抑或是這幾天帶他去上海車展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