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比亞迪與華為開始了在核心產品上的第一次較量,歡迎閲讀。
出色的對手,往往能夠激發出更好的自己,最終雙方均能受益。全球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足夠廣闊,容得下比亞迪與華為這兩家優秀的中國企業,我們期待在接下來不可避免的長期競争中,二者能夠相互從對方身上學習受益,形成合力,共同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邁向更高的境界。
1
在前不久的一次重要會議上,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與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這兩位同處深圳的優秀企業家,在最核心的位置并肩而坐。從座位位置上,也能看出華為與比亞迪在當今中國商業界的領先地位。
華為、比亞迪之所以受到了相比其它著名互聯網巨頭企業更高的禮遇,很大程度是因為它們所從事的實體制造業對于一國經濟有着更重要的意義。類似阿裏、騰訊與百度等互聯網巨頭企業的市場主要集中在國内,且它們只是替代了之前的線下企業,并沒有創造太大的經濟增量。而華為與比亞迪不同的是,在它們主營的電信設備、手機與汽車等產品領網域,中國市場一度被海外跨國巨頭們所壟斷,是華為、比亞迪憑借自身的技術深耕與長期努力,最終打破了海外跨國巨頭在中國市場的壟斷,将產業主動權奪回了中國企業手中,這無論是對于國家經濟安全,還是對于普通老百姓的價格實惠,都有着重要意義。
另外,華為與比亞迪在海外市場也都取得了頗為可觀的成績。以 2024 年最新發布的财務報告顯示,二者分别面向海外市場實現的收入高達 2318 億元與 2219 億元。尤其比亞迪,其新能源汽車在海外市場的布局才剛剛開始,在接下來幾年有望保持持續高速增長。
在很長時間内,華為與比亞迪一直合作大于競争。一方面,華為為比亞迪提供了大量通訊領網域的零部件,另一方面,比亞迪為華為提供了絕大部分的手機、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的代工,又由于二者的總部同處一座城市,因此一直相安無事。不過,随着華為近些年開始進軍新能源汽車業務,二者逐漸產生摩擦。
雖然華為一直聲稱不直接制造汽車產品,但眾所周知,華為旗下鴻蒙智行與賽力斯、奇瑞、北汽、江淮合作的問界、智界、享界與尊界四個品牌,其所有產品的產品定義、研發、傳播、營銷與銷售等幾乎都由華為消費者 BG 的團隊來直接操作,且這些品牌中的多款車型已經取得了頗為可觀的成績,這樣就讓華為逐漸成為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最主要的潛在對手之一。
在之前,由于比亞迪主品牌主要聚焦在 20 萬人民币以下的中低價位市場,而華為鴻蒙智行賦能合作的 " 四界 ",主要聚焦在 20 萬人民币以上的中高價位市場,因此二者沒有直接的競争關系,與華為 " 四界 " 產生較多產品交集的是比亞迪旗下的中高端品牌 " 騰勢 ",它們的品牌定位、價格區間與目标用户人群高度接近。
2
當前,華為鴻蒙智行賦能合作的 " 四界 " 已經正式上市了 6 款車型,待上市的有 1 款。其中,已經上市的有問界的 M9、M7 與 M5,智界的 S7 與 R7,享界的 S9,待上市的有尊界 S800。騰勢已經上市的核心產品有 D9、Z9 與 N9。
鴻蒙智行與騰勢第一次出現直接競争的產品分别是享界 S7 與騰勢 Z9,二者均為中大型轎車。這兩款產品本來都被雙方寄予厚望,但由于該市場的需求人群較小,導致最終的銷量都遠低于預期,不過騰勢 Z9 系列的銷量要略好于享界 S7,根據最新的 1 月、2 月的公開數據顯示,騰勢 Z9 系列分别銷售了 1585 輛、631 輛,而享界 S9 的銷輛僅為 643 輛、622 輛。
當前,華為 " 四界 " 中最成功的一款產品當屬大型旗艦 SUV 車型問界 M9 了。過去,中國的大型旗艦 SUV 市場主要由奔馳 GLS 與寶馬 X7 這兩款全球豪華品牌的旗艦車型所占據,但其動辄百萬人民币起的售價讓大多數國人望而卻步,每年銷量寥寥。而問界 M9 的起售價不足 50 萬人民币,其憑借與奔馳 GLS、寶馬 X7 相接近的產品尺寸,但只有不到二者一半的售價,最終将中國大型旗艦 SUV 市場的規模整整提升了一個量級,問界 M9 也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其連續多個月的月銷量超過 15000 輛,重塑了中國大型旗艦 SUV 市場的格局。
除了問界 M9,中國大型旗艦 SUV 市場還有一款代表車型,其便是理想品牌旗下的 L9。理想 L9 上市時間較問界 M9 稍早,在問界 M9 之前,其一直是中國大型旗艦 SUV 市場的銷量冠軍,但在問界 M9 上市後便被牢牢壓制,月銷量一直徘徊在 5000 輛上下。
雖然相較奔馳 GLS、寶馬 X7 的百萬元售價大打折扣,但問界 M9、理想 L9 能在 50 萬元級别的車型上實現合計 2 萬輛的月銷量,這對于中國汽車行業也堪稱一個奇迹。簡單估算,僅問界 M9、理想 L9 兩款車型的全年銷售額便超過 1000 億人民币,這對于所有汽車廠商來説都是一塊誘人的蛋糕,因此陸續吸引越來越多汽車廠商開始涉足大型旗艦 SUV 市場。
在一眾汽車廠商中,最先對問界 M9、理想 L9 發起挑戰的便是比亞迪旗下的騰勢品牌,其于近日推出了代表品牌最高水平的大型旗艦 SUV 車型騰勢 N9,直接瞄向問界 M9、理想 L9 的目标用户。
對于華為鴻蒙智行來説,問界 M9 是當下 " 四界 " 之中最成功的一款車型,也是貢獻收入、利潤最多的一款車型,堪稱其新能源汽車業務的一塊壓艙石。而騰勢品牌是比亞迪集團衝高端化的最核心業務載體,其中騰勢 N9 又是騰勢品牌衝擊高端市場過程中最具戰略意義的一款裏程碑產品,只能勝不能敗。問界 M9 與騰勢 N9 的交鋒,意味着華為與比亞迪這兩家中國最優秀的實體企業,第一次在核心產品上展開真正的較量。
3
當面對理想這樣的年輕企業時,華為優勢盡顯。在 2023 年年中,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便曾在微博中公開提到華為給理想汽車帶來困擾,他表示,"2022 年三季度,問界 M7 的發布和操盤,直接把理想 ONE 打殘了,我們從來沒遇到過這麼強的對手,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毫無還手之力。" 李想還表示," 華為 " 的超強能力直接讓理想 ONE 的銷售崩盤、提前停產,一個季度就虧損了十幾億,團隊都被打殘了,更造成大量奮鬥在一線的產品專家離職。
此後,理想汽車選擇全面學習 " 華為 ",李想表示," 我們管理團隊買的華為的公開書籍,每個人都不低于十本,我們驚奇地發現,我們在產品研發、銷售服務、供應制造、組織财經等方面遇到的痛不欲生的問題人家十幾年前就解決了,甚至二十年前就解決了。學!學!學!"
而比亞迪不同于理想汽車,一方面,其本身便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先行者,也是領導者;另一方面,去年比亞迪創業就已經滿 30 周年,它經歷過锂電池、消費電子、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網域的殘酷競争,在企業底藴上并不輸于華為。在騰勢 Z9 系列與享界 S9 的第一次交鋒中,比亞迪便占據上風,正是源于騰勢 Z9 系列不僅在核心配置上領先于享界 S9,同時售價還低于享界 S9,這便讓華為無計可施。此次騰勢 N9 進攻問界 M9,也是采取了同樣的策略。
首先,騰勢 N9 在核心配置大幅領先問界 M9。
例如,騰勢 N9 的車身尺寸為 5258*2030*1830,優于問界 M9 的 5230*1999*1800;騰勢 N9 搭載 2.0T,207 馬力的發動機,優于問界 M9 的 1.5T,160 馬力的發動機;騰勢 N9 搭載三電機,925 總馬力,1035 總扭矩,優于問界 M9 的雙電機,496 總馬力,675 總扭矩;騰勢 N9 的百公裏加速為 3.9 秒,優于問界 M9 的 4.9 秒;騰勢 N9 的最高車速為 230 公裏 / 小時,優于問界 M9 的 200 公裏 / 小時;騰勢 N9 的最小轉彎半徑為 4.65m,問界 M9 為 5.9 米;騰勢 N9 的中控螢幕尺寸為 17.3 英寸,優于問界 M9 的 15.6 英寸;騰勢 N9 搭載 5G 網絡,問界 M9 搭載 4G 網絡 ......
其次,騰勢 N9 的售價要遠低于問界 M9 的價格。
目前,騰勢 N9 只有 6 座版車型,其起售價僅為 38.89 萬人民币。而就在騰勢 N9 正式發布前不久,問界 M9 也正式更新到了 2025 版本,其 6 座版的起售價為 46.98 萬人民币。從數據可以看出,騰勢 N9 在核心配置上幾乎全面超越問界 M9 的同時,價格卻足足低了 8 萬人民币,問界 M9 在接下來的銷售壓力可想而知。
不過從當前雙方的官方宣傳來看,二者的銷售都頗為樂觀。其中,騰勢品牌總經理趙長江發微博稱 N9 訂單超過預期,尤其 1000 多台黑武士版本,一小時就搶購一空。華為鴻蒙智行則聲稱,2025 款問界 M9 上市 72 小時大定突破 21000 台。不過真實數據如何,還需要看接下來幾個月的月銷量表現。
4
比亞迪之所以在各個細分市場車型都表現出色,根源便是其推出車型的主要配置與核心技術都要明顯優于競品,但價格卻更低,這很容易便吸引到消費者的選擇。
不過,要做到技術更領先,配置更高,同時價格更低這個 " 不可能三角 " 是很難的,這需要超強的研發實力、成本控制能力、規模優勢與一體化供應鏈優勢,而這正是比亞迪致勝的核心競争力。
當前,在新能源汽車領網域,華為雖然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局部領網域有着不錯的表現,但在系統性能力上與比亞迪還有着不小的差距。不過華為這家企業的學習能力有目共睹,既然它選擇了新能源汽車這條賽道,勢必會在該領網域快速進化。
兩家傑出的企業在同一領網域競争并非壞事。出色的對手,往往能夠激發出更好的自己,最終雙方均能受益。全球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足夠廣闊,容得下比亞迪與華為這兩家優秀的中國企業,我們期待在接下來不可避免的長期競争中,二者能夠相互從對方身上學習受益,形成合力,共同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邁向更高的境界。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砺石商業評論 "(ID:libusiness),作者:砺石,編輯:平凡,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