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比亚迪与华为开始了在核心产品上的第一次较量,欢迎阅读。
出色的对手,往往能够激发出更好的自己,最终双方均能受益。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足够广阔,容得下比亚迪与华为这两家优秀的中国企业,我们期待在接下来不可避免的长期竞争中,二者能够相互从对方身上学习受益,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更高的境界。
1
在前不久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与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这两位同处深圳的优秀企业家,在最核心的位置并肩而坐。从座位位置上,也能看出华为与比亚迪在当今中国商业界的领先地位。
华为、比亚迪之所以受到了相比其它著名互联网巨头企业更高的礼遇,很大程度是因为它们所从事的实体制造业对于一国经济有着更重要的意义。类似阿里、腾讯与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企业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内,且它们只是替代了之前的线下企业,并没有创造太大的经济增量。而华为与比亚迪不同的是,在它们主营的电信设备、手机与汽车等产品领網域,中国市场一度被海外跨国巨头们所垄断,是华为、比亚迪凭借自身的技术深耕与长期努力,最终打破了海外跨国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将产业主动权夺回了中国企业手中,这无论是对于国家经济安全,还是对于普通老百姓的价格实惠,都有着重要意义。
另外,华为与比亚迪在海外市场也都取得了颇为可观的成绩。以 2024 年最新发布的财务报告显示,二者分别面向海外市场实现的收入高达 2318 亿元与 2219 亿元。尤其比亚迪,其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布局才刚刚开始,在接下来几年有望保持持续高速增长。
在很长时间内,华为与比亚迪一直合作大于竞争。一方面,华为为比亚迪提供了大量通讯领網域的零部件,另一方面,比亚迪为华为提供了绝大部分的手机、电腦等消费电子产品的代工,又由于二者的总部同处一座城市,因此一直相安无事。不过,随着华为近些年开始进军新能源汽车业务,二者逐渐产生摩擦。
虽然华为一直声称不直接制造汽车产品,但众所周知,华为旗下鸿蒙智行与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合作的问界、智界、享界与尊界四个品牌,其所有产品的产品定义、研发、传播、营销与销售等几乎都由华为消费者 BG 的团队来直接操作,且这些品牌中的多款车型已经取得了颇为可观的成绩,这样就让华为逐渐成为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最主要的潜在对手之一。
在之前,由于比亚迪主品牌主要聚焦在 20 万人民币以下的中低价位市场,而华为鸿蒙智行赋能合作的 " 四界 ",主要聚焦在 20 万人民币以上的中高价位市场,因此二者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与华为 " 四界 " 产生较多产品交集的是比亚迪旗下的中高端品牌 " 腾势 ",它们的品牌定位、价格区间与目标用户人群高度接近。
2
当前,华为鸿蒙智行赋能合作的 " 四界 " 已经正式上市了 6 款车型,待上市的有 1 款。其中,已经上市的有问界的 M9、M7 与 M5,智界的 S7 与 R7,享界的 S9,待上市的有尊界 S800。腾势已经上市的核心产品有 D9、Z9 与 N9。
鸿蒙智行与腾势第一次出现直接竞争的产品分别是享界 S7 与腾势 Z9,二者均为中大型轿车。这两款产品本来都被双方寄予厚望,但由于该市场的需求人群较小,导致最终的销量都远低于预期,不过腾势 Z9 系列的销量要略好于享界 S7,根据最新的 1 月、2 月的公开数据显示,腾势 Z9 系列分别销售了 1585 辆、631 辆,而享界 S9 的销辆仅为 643 辆、622 辆。
当前,华为 " 四界 " 中最成功的一款产品当属大型旗舰 SUV 车型问界 M9 了。过去,中国的大型旗舰 SUV 市场主要由奔驰 GLS 与宝马 X7 这两款全球豪华品牌的旗舰车型所占据,但其动辄百万人民币起的售价让大多数国人望而却步,每年销量寥寥。而问界 M9 的起售价不足 50 万人民币,其凭借与奔驰 GLS、宝马 X7 相接近的产品尺寸,但只有不到二者一半的售价,最终将中国大型旗舰 SUV 市场的规模整整提升了一个量级,问界 M9 也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其连续多个月的月销量超过 15000 辆,重塑了中国大型旗舰 SUV 市场的格局。
除了问界 M9,中国大型旗舰 SUV 市场还有一款代表车型,其便是理想品牌旗下的 L9。理想 L9 上市时间较问界 M9 稍早,在问界 M9 之前,其一直是中国大型旗舰 SUV 市场的销量冠军,但在问界 M9 上市后便被牢牢压制,月销量一直徘徊在 5000 辆上下。
虽然相较奔驰 GLS、宝马 X7 的百万元售价大打折扣,但问界 M9、理想 L9 能在 50 万元级别的车型上实现合计 2 万辆的月销量,这对于中国汽车行业也堪称一个奇迹。简单估算,仅问界 M9、理想 L9 两款车型的全年销售额便超过 1000 亿人民币,这对于所有汽车厂商来说都是一块诱人的蛋糕,因此陆续吸引越来越多汽车厂商开始涉足大型旗舰 SUV 市场。
在一众汽车厂商中,最先对问界 M9、理想 L9 发起挑战的便是比亚迪旗下的腾势品牌,其于近日推出了代表品牌最高水平的大型旗舰 SUV 车型腾势 N9,直接瞄向问界 M9、理想 L9 的目标用户。
对于华为鸿蒙智行来说,问界 M9 是当下 " 四界 " 之中最成功的一款车型,也是贡献收入、利润最多的一款车型,堪称其新能源汽车业务的一块压舱石。而腾势品牌是比亚迪集团冲高端化的最核心业务载体,其中腾势 N9 又是腾势品牌冲击高端市场过程中最具战略意义的一款里程碑产品,只能胜不能败。问界 M9 与腾势 N9 的交锋,意味着华为与比亚迪这两家中国最优秀的实体企业,第一次在核心产品上展开真正的较量。
3
当面对理想这样的年轻企业时,华为优势尽显。在 2023 年年中,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便曾在微博中公开提到华为给理想汽车带来困扰,他表示,"2022 年三季度,问界 M7 的发布和操盘,直接把理想 ONE 打残了,我们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强的对手,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毫无还手之力。" 李想还表示," 华为 " 的超强能力直接让理想 ONE 的销售崩盘、提前停产,一个季度就亏损了十几亿,团队都被打残了,更造成大量奋斗在一线的产品专家离职。
此后,理想汽车选择全面学习 " 华为 ",李想表示," 我们管理团队买的华为的公开书籍,每个人都不低于十本,我们惊奇地发现,我们在产品研发、销售服务、供应制造、组织财经等方面遇到的痛不欲生的问题人家十几年前就解决了,甚至二十年前就解决了。学!学!学!"
而比亚迪不同于理想汽车,一方面,其本身便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先行者,也是领导者;另一方面,去年比亚迪创业就已经满 30 周年,它经历过锂电池、消费电子、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網域的残酷竞争,在企业底蕴上并不输于华为。在腾势 Z9 系列与享界 S9 的第一次交锋中,比亚迪便占据上风,正是源于腾势 Z9 系列不仅在核心配置上领先于享界 S9,同时售价还低于享界 S9,这便让华为无计可施。此次腾势 N9 进攻问界 M9,也是采取了同样的策略。
首先,腾势 N9 在核心配置大幅领先问界 M9。
例如,腾势 N9 的车身尺寸为 5258*2030*1830,优于问界 M9 的 5230*1999*1800;腾势 N9 搭载 2.0T,207 马力的发动机,优于问界 M9 的 1.5T,160 马力的发动机;腾势 N9 搭载三电机,925 总马力,1035 总扭矩,优于问界 M9 的双电机,496 总马力,675 总扭矩;腾势 N9 的百公里加速为 3.9 秒,优于问界 M9 的 4.9 秒;腾势 N9 的最高车速为 230 公里 / 小时,优于问界 M9 的 200 公里 / 小时;腾势 N9 的最小转弯半径为 4.65m,问界 M9 为 5.9 米;腾势 N9 的中控螢幕尺寸为 17.3 英寸,优于问界 M9 的 15.6 英寸;腾势 N9 搭载 5G 网络,问界 M9 搭载 4G 网络 ......
其次,腾势 N9 的售价要远低于问界 M9 的价格。
目前,腾势 N9 只有 6 座版车型,其起售价仅为 38.89 万人民币。而就在腾势 N9 正式发布前不久,问界 M9 也正式更新到了 2025 版本,其 6 座版的起售价为 46.98 万人民币。从数据可以看出,腾势 N9 在核心配置上几乎全面超越问界 M9 的同时,价格却足足低了 8 万人民币,问界 M9 在接下来的销售压力可想而知。
不过从当前双方的官方宣传来看,二者的销售都颇为乐观。其中,腾势品牌总经理赵长江发微博称 N9 订单超过预期,尤其 1000 多台黑武士版本,一小时就抢购一空。华为鸿蒙智行则声称,2025 款问界 M9 上市 72 小时大定突破 21000 台。不过真实数据如何,还需要看接下来几个月的月销量表现。
4
比亚迪之所以在各个细分市场车型都表现出色,根源便是其推出车型的主要配置与核心技术都要明显优于竞品,但价格却更低,这很容易便吸引到消费者的选择。
不过,要做到技术更领先,配置更高,同时价格更低这个 " 不可能三角 " 是很难的,这需要超强的研发实力、成本控制能力、规模优势与一体化供应链优势,而这正是比亚迪致胜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在新能源汽车领網域,华为虽然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局部领網域有着不错的表现,但在系统性能力上与比亚迪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不过华为这家企业的学习能力有目共睹,既然它选择了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势必会在该领網域快速进化。
两家杰出的企业在同一领網域竞争并非坏事。出色的对手,往往能够激发出更好的自己,最终双方均能受益。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足够广阔,容得下比亚迪与华为这两家优秀的中国企业,我们期待在接下来不可避免的长期竞争中,二者能够相互从对方身上学习受益,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更高的境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砺石商业评论 "(ID:libusiness),作者:砺石,编辑:平凡,36 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