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遊戲經驗:為什麼這部黑人做主角的蜘蛛俠電影,也能被國内外觀眾一致吹爆?,歡迎閲讀。
圖片主要來自電影預告片畫面,有劇透
真新鎮小茂 | 文
開頭先套幾層 BUFF:首先我根本不是美漫迷,而且是《馬裏奧》和《灌籃高手》的死忠粉絲。但很遺憾,看完《蜘蛛俠:縱橫宇宙》後,我不得不将今年迄今為止最佳動畫電影的榮譽頒發給這只小黑蛛。
可能很多人對蜘蛛俠的印象還停留在彼得 · 帕克,所以我們先來介紹一下誰是小黑蛛。他叫邁爾斯 · 莫拉萊斯,會隐身會放電,是位非裔拉丁混血少年,在漫威終極世界裏彼得 · 帕克死亡後,擔任第二任蜘蛛俠。
邁爾斯第一次出現在國内觀眾的視野裏,可能是動畫電影《蜘蛛俠:平行宇宙》,或者索尼遊戲《漫威蜘蛛俠:邁爾斯 · 莫拉萊斯》。總之 Whatever,相信多數接觸過這只小黑蛛的人,都會對他印象深刻。
《蜘蛛俠:縱橫宇宙》是《平行宇宙》時隔近五年的續作電影,由索尼影業聯合漫威出品。恰逢迪士尼備受争議的電影《小美人魚》前段時間上映,同樣是黑人主角,不免被放在一起比較。BB 姬絕對不支持攻擊演員長相,但你确實能從大家的态度中,看出邁爾斯與眾不同的地方。
這點我們後面再談。因為更簡單的原因,是這電影本身酷得讓人頭昏,以至于你來不及去想任何亂七八糟的東西。就像是深夜你一個人在大馬路狂飙,耳邊放着 eminem 的《Rap God》,一路衝上雲霄的那種爽快。
之前的電影螢幕上,從未有如此畫風的動畫電影,迄今為止也沒人能模仿。你仍然只能在《蜘蛛俠:縱橫宇宙》裏,欣賞到如此多元、前衞、奇異、叛逆、随性、絢麗、誇張、奢侈、炸裂 ....... 的視覺表演。
用這麼多形容詞不是 BB 姬彩虹屁,不信你看這電影在國内的宣傳海報,其實就突出一個訊息:
" 論整活,老子是認真的。"
先聊聊美術方面吧。邁爾斯 · 莫拉萊斯生活在紐約布魯克林區,這裏曾是黑人等少數族裔的聚集地,也是美國街頭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小黑蛛不是什麼幫派少年,但不妨礙他也喜歡搞叛逆的街頭噴繪藝術。布魯克林的風情塗鴉成為電影主宇宙的底色,高樓大廈随着空間的變換和擠壓,呈現出不可思議的绮麗光景。他們靜靜地坐在那裏,即使一言不發,你也能從電影構圖中感受到反抗與宣泄的呐喊,形成復古又科幻的曼妙美感。
邁爾斯的故事圍繞多元宇宙展開,用不同的畫風來表現不同世界,且題材不設限。所以在前作《平行宇宙》裏,我們能看到日式畫風的潘妮、美式畫風的波克、自帶 low-key 打光的暗影蜘蛛俠等。每出現一種新角色就引得觀眾嗷嗷亂叫,同框出現卻不讓人覺得違和,就很是神奇。
本來以為相同的套路玩過一遍就不新鮮了,但小黑蛛牛逼就在于,它還能把驚喜感再提升兩個維度,讓《平行宇宙》看起來就像個大型 DEMO。《縱橫宇宙》裏,邁爾斯誤入了一個 " 蜘蛛俠大聯盟 ",裏面集結着幾百個宇宙的不同蜘蛛俠,場面一下子就打開了。
你能在一部蜘蛛俠電影裏,看到貓咪、霸王龍、樂高人、機器人和真人,因為他們全都是蜘蛛俠。
電影的梗密度自然不用多説。一位西部牛仔蜘蛛俠,本想與小黑蛛來場公平對決,誰知後者沒等倒計時結束就蛛網糊臉,氣得牛仔大喊" 你不講武德 "(反正台詞是這麼翻譯的),惹得全場觀眾哈哈大笑;電影後期有場精彩的追逐戲,當所有蜘蛛俠得知要 " 抓住蜘蛛俠 ",大夥面面相觑,陷入熟悉的回憶之中。
比起只亮相幾個鏡頭的路人們,《縱橫宇宙》對主角團的設計來得更用心。表現女主角格温的世界時,用了大面積類似水彩的色彩風格。在被警官父親懷疑是殺人兇手時,她無依無靠,世界是極端且冷酷的藍;當父親以辭職為代價選擇相信她,格温的糾結終于打開,世界綻放明麗温暖的白光。主創團隊很聰明地利用畫面來叙事,讓他們的創意不只是炫技工具那麼簡單。
畫風炸裂的朋克蜘蛛俠,根據導演透露,光是讓這角色 " 動畫化 " 就花了 2-3 年時間。如果你仔細看,會發現他是用各種現實素材拼出來的,而且因為 " 情緒多變 ",身體各個部位的幀率也不一樣,以至于他哪怕站着不動,也時刻處于 " 動态 " 的狀态。
順帶一提,此君是真的很酷,摘下頭套更酷,骨子裏的朋克精神比外表更更酷,一句 " 老子不幹了 " 誰看誰爽。他是黑人角色 + 同性戀,看似元素拉滿,卻讓無數猛男敬佩得五體投地。也許只要角色言行如一,大家就并不會在意所謂的政治正确身份。
其他幾十位蜘蛛俠就不繼續聊了,不然這稿子我起碼寫到下星期。但比起這些千奇百怪的創意,我更驚嘆于它能将幾百種藝術風格融為一體。所以,如果要選擇一種藝術風格定義兩部小黑蛛,也許最适合的答案是" 波普藝術(Pop Art)"。
這詞我們并不陌生,但對于它背後的運動可能知之甚少。它最初被用于批評高雅藝術在現代消費領網域的平庸化,後來卻反其道而行,掀起了一場針對上流階層壟斷藝術解釋權的反抗運動。
波普藝術嘲弄由權威定義的高雅藝術,縫合不同的藝術風格,試圖創造出一種 " 俗人專享 " 的視覺美學。大面積色塊的融合應用,幾乎看不到 " 規矩整潔 " 的線條,從上到下透露着 " 包羅萬象 "" 不拘一格 " 的情緒色彩。
萬物皆可 pop,就像電影裏萬物皆可蜘蛛俠。《縱橫宇宙》有比前作更強烈的反叛精神,仿佛從舊時代的枷鎖掙脱,告訴你戴上面具,你也可以是蜘蛛俠。
另外,《縱橫宇宙》的另一大視覺特色,是在 3D 動畫裏做出了 2D 漫畫的質感,看上去像是 " 會動的漫畫 "。當然這也是從《平行宇宙》就開始的風格了,這裏就簡單提一嘴。
為了還原看漫畫時的 " 定格感 ",主創團隊将電影工藝傳統的 24 幀畫面改為 12 幀,部分激烈的動作,還會刻意停留幾幀,又營造出幾分遊戲感。經常玩格鬥遊戲的小夥伴對這種處理手法肯定不陌生,通過張弛有度的抽幀,反而大幅提升了打擊感。
我不敢説《蜘蛛俠:縱橫宇宙》适合所有人,但它确實是人人都能從中找到樂子的電影。美漫迷看劇情和彩蛋,路人也能看個樂呵,體驗許多從未見過的美術風格,甚至腦補各種角色 CP 啥的,可擴展的實在太多了。除非你明确不喜歡第一部,否則我都推薦大家去電影院試試。
注:劇透警告
不過相比起制作方面的更新,《縱橫宇宙》的劇情其實帶給了我更多驚喜。多元宇宙是個快被超英作品用爛了的題材,不斷擴展世界觀,引出更牛逼的大反派,就永遠有新故事可以講,你也不能説劇情邏輯有什麼問題。
但作為 " 原教旨主義者 ",個人觀感是這玩意用多了,難免覺得裏面 " 銅臭味 " 有點重,像是給熱門 IP 繼續撈錢的借口。反正平行宇宙裏有代替品,角色的生死觀念也被衝淡,讓人搞不清到底是在講誰的故事。
然而我對多元宇宙概念的反感,卻正是我喜歡《縱橫宇宙》劇情的主要原因。它的特别在于,不是把多元宇宙當成擴展世界觀的噱頭,而是為了把邁爾斯抛入更復雜、難以處理的命運漩渦,向内探讨年輕人的彷徨和自我認知的改變。
這部世界觀最宏大的蜘蛛俠電影中,引入了一個最逗逼、最沒有壓迫感的反派角色 " 斑點 "。他和小蜘蛛一樣滿嘴騷話,身體素質和普通人無異,被列入 " 每周壞人排行榜都進不去前十的家夥 "。
斑點原本是個搞空間連接的小研究員(在蜘蛛俠世界觀裏不算什麼),意外被卷入和蜘蛛俠相關的事件,成為了一個渾身白色、帶有黑色斑點的怪物。他的黑色斑點是空間傳送門,卻被這家夥用來從 ATM 裏偷錢;他想殺害蜘蛛俠父母的理由也很單純:你讓我社死了,我也不讓你好過。
相比之下,另一位正派角色 " 蜘蛛俠 2099" 米格爾 · 奧哈拉倒更像個反派。作為蜘蛛俠聯盟的老大,他對犧牲和痛苦麻木不仁,總是在陰影中出場,千方百計阻撓邁爾斯的行動,甚至從根源上否定邁爾斯的蜘蛛俠身份。
這涉及到《縱橫宇宙》故事的關鍵:所有蜘蛛俠都會失去至親,永遠無法拯救所有人。這個有點地獄笑話的設定,卻是電影裏維系 " 蜘蛛宇宙 " 平衡的基礎法則。
反派是個二貨,雖然能力很強但并非不可戰勝。但邁爾斯必須接受父親幾天後被他殺害的命運,就這麼眼睜睜看着不能還手。否則因果律一旦被打破,整個多元宇宙都可能崩塌。
魚與熊掌不可得兼。拯救至親或者全世界,你要怎麼選擇?
這也是為什麼電影用了一半篇幅,講述邁爾斯和格温各自面對的家庭問題。不管主角是白人黑人,世界觀多麼宏大,這部電影的精神主旨,仍符合從彼得 · 帕克開始的 " 蜘蛛俠原教旨主義 "。蜘蛛俠只是 " 責任更大 " 的普通人,他們永遠避不開同一個課題——如何在自我實現和他人認可,在拯救與犧牲中進行取舍。
換句話説,蜘蛛俠真正的敵人,不是某個能力奇怪的反派,而是生活中永遠避不開的 " 選擇 "。和螢幕前的你,和寫這篇文章的我,正在糾結的事情一樣。
但面對醜陋的命運也要奮起反抗,不正是我們喜歡蜘蛛俠,喜歡這部《縱橫宇宙》的原因嗎?
遺憾的是,索尼并沒有在這部《縱橫宇宙》讓我們看到故事的答案,而是通過精妙的多視角叙事和蒙太奇,在影片結尾留下炸裂的反轉,和一個讓人意猶未盡的 to be continued。
好在下一部《蜘蛛俠:超越宇宙》明年初就上映了,我們用不着等太久。更好的消息是,盡管身陷絕境,從結尾邁爾斯的眼神裏,我們卻看不到一絲迷茫。
他真的成長了,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超級英雄。
-END-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