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黑暗榮耀”殺死韓國電影?,歡迎閲讀。
終于要來聊聊這件事了。
一個多月前,宋慧喬主演的《黑暗榮耀 2》火遍全球,在中國,一句 " 妍珍呐 " 成為了流行詞,幾乎人人都聽過她的復仇。
韓國影視再度崛起?
不。
最近,韓國 KBS 的一則新聞報道,同時引爆了中韓影視界:
——韓國電影正在走向滅亡
—— 2025 年,也許就沒有韓國電影上映了
什麼情況?
不是樸贊郁去年才在戛納靠《分手的決心》拿獎嗎?
不是《寄生蟲》橫掃奧斯卡的事才過去三年嗎?
這就滅亡了?
遺憾的是,這一次,卻并不是危言聳聽。
前些時候,拍過韓國影史票房第 21 名《海雲台》和第 4 名《國際市場》的導演尹濟均表示,最近沒有聽到多少國片拿到投資的消息。
更令人擔憂的是,明年下半年開始,不确定影院裏一個月會上幾部韓國電影,明後年還會不會有韓影上映呢?
圖源微博 @看韓影
——再來看一組數據。
2023 年 2 月份,進院線看電影的觀眾總數為 642 萬人,僅為 2019 年 2 月的 28.8%。韓國本土電影的銷售額占有率(19.5%)和觀眾占有率(19.8%)創下新低,觀影人次僅為 127 萬,是 2019 年 2 月的 7.4%。
疫情後,韓國影院只剩下四分之一的觀眾。
而這僅存的觀眾中,只有五分之一會選擇看韓國本土電影。
随着院線片《交涉》《幽靈》《對外秘密》相繼撲街。
知名導演和演員們紛紛出走。
肉眼可見,院線電影的觀眾在減少,投資者在遠去,新片質量也不好。
韓國電影,這次真的完了嗎?
01
2023,沒有一部電影不賠錢
本來,一切還是 " 向好 " 的。
2021 年 11 月,韓國政府宣布分階段重啓社會生活,放寬疫情防疫政策,進入 " 與病毒共存 " 的防疫模式;2022 年 4 月,開始正式分階段放開疫情管控。
防疫政策的松動,給遇冷兩年的韓國院線帶來一絲曙光。
2022 年 5 月,早已完成制作的《犯罪都市 2》上映,在全球斬獲超 1.06 億美元票房,在韓國國内達到 1269 萬 3415 人次的觀影量,拿到了超 5 倍的收益。是《寄生蟲》後,韓國影史又一部 " 千萬級電影 "。
同年 6 月,樸贊郁憑借《分手的決心》,在法國戛納,摘得金棕榈最佳導演。
韓國導演樸贊郁獲得第 75 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
看起來前景大好。
但,這其實只是短暫的回暖。
為什麼?
來看看近期的韓國院線排片量,國片少得可憐。
排在前十的,只有 2 部韓國本土片——愛情喜劇《殺戮羅曼史》和體育勵志片《籃板球》,其餘都是引進的大片。
一邊是票房節節高升的外語大片,一邊是虧到親媽都不認的韓國片。
" 韓國 CGV"4 月 18 日售票界面,肉叔電影制圖
如此排片,自然是與經濟效益挂鈎——
簡單來説,韓產片不賺錢。
一個數據。
自《共助 2》和《貓頭鷹》(《夜枭》)之後,韓國院線一路飄綠,2023 年至今為止上映的電影,全部賠錢。
肉叔電影制圖
這其中不僅包括商業大作《幽靈》,甚至連小成本口碑佳作《下一個素熙》也沒能回本。
國產電影被徹底抛棄。
所以為什麼韓國觀眾不願進影院看國片了?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是影院裏沒有值得看的電影了。
沒人拍片嗎?
不,是因為有太多的電影無法上映。
據網友不完全統計,疫情期間積壓未上映的國片有将近 90 部。
積壓導致了一個問題——時效性。
這意味着你進院線看的國片,極有可能是三年前拍的,甚至更早。
時間在流逝,趨勢在變化,塵封已久遲到上映的電影,無法觸到當今大眾的喜好,舊片子也就賣不出錢了。
以《人生真美麗》為例,影片早已于 2019 年殺青,片方瞄準的是 2020 年聖誕檔,卻直到 2022 年 9 月才得以上映。
雖然集結了《極限職業》大火的柳承龍、憑借《天空之城》奪得百想藝術最佳女主角的廉晶雅,以及人氣新人演員樸世婉與邕聖祐,但這部公路歌舞片,在音樂劇啓蒙完備的韓國,沒能翻身。
原本 220 萬的觀影量才能回本,只拿到了 117 萬人次,早早地撤出院線,上線流媒體了。
更不用説那些原本就粗制濫造的片子了。
韓國電影《人生真美麗》
同時,電影票價的上漲,使試錯成本變高了。
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近日發布的報告,新冠疫情爆發後,韓國各電影院為了減少虧損,前後漲過 3 次價,每次漲價 1000 韓元。平均票價從 9656 韓元漲至 1.0285 萬韓元,漲幅為 6.5%。
但實際上,熱門電影的票價會更高。
2019 年曹政奭和林允兒主演的《極限逃學生》,CGV 統一定價為 12000 韓币(約為人民币 62 元),按照漲幅,一張黃金時間的電影票将會更貴。
與其去電影院看一部 " 定時炸彈 ",韓國觀眾更願意選擇質量有保證的外語片。
于是最終。
電影上映不了導致制片公司的資金周轉困難,下一部電影難以開拍,而積壓片和高額的票價又吸引不了觀眾,致使票房越來越差。
更無解的是,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的委員長樸基龍表示,電影 P&A(宣傳營銷費用)至少要花幾十億韓元才有效果,如果不這樣做,上映幾乎等于自殺行為,但花了這些錢,究竟能不能讓片子度過盈虧平衡點(回本且賺到錢),誰也不敢保證,所以一直猶豫不決。
只有掏空所謂的 " 倉庫電影 ",新電影的投資和制作才會活躍起來,但觀眾和投資方都不願來試錯。
韓國電影正進入一種惡性循環。
于是。
為了填補虧空,不少韓國院線選擇放映國民 idol 和歌手的演唱會紀錄片,例如防彈少年團演唱會、韓國國民歌手林英雄的演唱會紀錄片以及選秀節目《BoysPlanet》的總決賽,靠粉絲群體增加影院收入。
而靠這些 " 粉絲電影 " 撐住院線并不是長久之計。
韓國院線片的未來,被蒙上了一層未知的陰霾。
02
搶到了錢卻丢了陣地
所以觀眾都去哪兒了?
—— OTT(互聯網視聽服務平台)。
海外知名的 Netflix、Disney+、Apple+、Hulu、HBO Max,韓國本土的 Tving、Wavve 和 Watcha,只要訂閲,用户便可以足不出户看全球各類影片。
這部不好看就換一部,不用在影院裏熬完兩個多小時。
不需要承擔爛片帶來的風險。
于是。
《黑暗榮耀》《鱿魚遊戲》《貞伊》《少年法庭》《網絡煉獄:N 号房》......
韓國創作的作品依舊爆火。
但與本土已經沒有太大關系了。
電影《貞伊》
這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奈飛。
奈飛對于韓影的 " 扶持 ",不是一日養成的。
2015 年,Netflix 正式進入亞洲市場,通過合作拍攝、購買引進劇集等方式,迅速在亞洲地區擴展市場。
此時,韓劇與 K-POP(現在改名叫 A-POP,Asian 的 A)的產業化規模已經不容小觑,只是,韓國市場還是太小,尤其是 " 限韓 " 之後,他們不得不把目光投向歐美,并在東南亞拓展韓流版圖。
網飛正是看中了這一點,瞄準了影視工業完備的韓國。
于是 2016 年,Netflix 參與投資了多部韓國電視台主導的電視劇,以此獲得劇集的海外播放權。網飛利用資金鏈充足的優勢,為資金匮乏的電視台提供資助,很快,韓國電視台開始妥協,合拍。
網飛劇《王國》的橫空出世,讓韓影界感嘆:
有錢真好。
而影響更大的是《鱿魚遊戲》,這部劇集用了 253 億韓元(2140 萬美元)的投資,利潤達到了大約 1 兆韓元(8 億 9110 萬美元),驚人的數字。
這為轟轟烈烈的流媒體戰役開了個好頭。
緊接着。
Disney+ 也看中了韓國市場的高回報率,于 2021 年 11 月正式登陸韓國,拉開 OTT 較量的序幕。
幾方從電視劇入手,擠壓韓國電視台的資源。
電視劇《鱿魚遊戲》《僵屍校園》《黑暗榮耀》《非常律師禹英禑》《少年法庭》
于是 2023 年 3 月,《黑暗榮耀》創下了 1 億 2446 萬收視率,占據了 Netflix 非英語電視系列第一的位置,下半部從第一周就占據了第一。
而電影呢?
從資助奉俊昊拍攝《玉子》開始,網飛便逐漸深入韓影内部。
從前的忠武路大導演,拍了幾十年,拿到國際 A 類電影節的獎項之後,才能嘗試走向世界,比如樸贊郁十年拍出《共同警備區 JSA》,二十年才換來拍好萊塢《斯托克》的機會;奉俊昊從影十三年,才等到了執導《雪國列車》的機會。
但流媒體的進駐,縮短了韓影走向世界的時間。
就拿鄭浩妍來説。
一個參演《鱿魚遊戲》的新人演員。
劇集播出後,她的社交平台的全球粉絲瞬間達到了 2000w。
甚至變成了某著名品牌的全球形象大使。
這給人造成一個印象:
只需要合作拍攝,就能讓自己的作品在全世界的網飛平台被看到。
就可以獲得成功。
電影《20 世紀少女》《首爾大作戰》《貞伊》《雖然只是弄丢了手機》《殺死福順》
在這樣的情況下。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拿着不高的片酬,拍攝一部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上映的,甚至大概率會虧損的本土院線片?
還是拿着豐厚的片酬,拍攝一部全球都能看到的,可能會迅速成功的奈飛作品?
我想。
除非是有大銀幕情結,否則任何創作者,都可能選後面這條路。
于是在這樣的 " 誘惑 " 下,全度妍、薛景求在網飛大開殺戒,離婚的宋慧喬在網飛復仇,《釜山行》的導演延尚昊在拍人工智能女戰士,趙寅成在 Disney+ 展示超能力。
而韓國本土的流媒體呢?
由《寄生蟲》《分手的決心》出品方 CJ ENM 運營的韓國最大的流媒體平台 Tving 去年的銷售額為 2476 億韓元,運營虧損 1190 億韓元。
沒錯。
流媒體确實繁榮了韓影產業,增加了影視從業人員的崗位。
但問題是。
當大批韓影人帶着好劇本和好班底與 OTT 合作,傳統的電影行業怎麼辦?
更何況,作為甲方爸爸的網飛有着自己的大數據計算方式。
為 " 照顧 " 全球市場,他們甚至有着自己的一套 " 叙事風格 "。
比如韓國網飛爛片之王《首爾大作戰》,把故事背景放在漢城奧運會,主角是飄蕩在國外的韓國人,回國開啓一場飙車大戰。
但根本就是一部難看的流水線美國片。
在這樣的情況下。
你指望韓國再出一個奉俊昊,再出一個樸贊郁,再出一個李滄東?
難上加難。
于是你看 2023 年的韓影,目前院線能确定的,只有 5 部,4 月下旬樸叙俊、iu 主演的《夢想》,5 月馬東錫的《犯罪都市 3》、7 月金惠秀、趙寅成主演的《走私》,9 月河正宇的《1947 波士頓》等等。
其他如湯唯的《夢境》等等,都在觀望。
電影《籃板球》《夢想》《走私》
但這些電影,又有多大的魅力,可以把觀眾拉回影院呢?
03
多久沒看到一部韓國佳片了?
馮小剛在客串《功夫》的時候加了一句即興台詞。
那是他在走到 " 星輝影院 " 時,忍不住説了一句:
" 我做什麼生意都不會做電影,星期天電影院連一個人都沒有!"
如果韓國電影持續如此,那麼這個場景放到 2025 年的韓國,也不會是什麼天方夜譚了。
因為電影與其他藝術類别不同。
有沒有觀眾,是一個國家電影能否繼續維持下去的基石。
但怎麼吸引觀眾?
其實無非兩個字:誠意。
政府需要拿出政府的誠意——
為應對此次院線危機,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成立克服危機小組,呼籲電影界自救。
第一步,釋放倉庫影片,提供票補。
電影振興委員會正努力籌集至少 300 億韓元的上映促進支援金,支持倉庫電影重見天日,同時聯合院線,為國片提供票補。
每部國片補貼 1000 到 2000 韓币,約為人民币 5-10 元。
第二步,搞基建,順應時代發展。
OTT 在韓國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更多只能順應潮流。
重要的仍是,做好韓影的内容。
振興委員會努力促成釜山攝影棚的建立,試圖将釜山作為電影城發展本土電影。
KBS 釜山報道:" 釜山攝影所的生產誘發效果達 1300 億韓元 "
不過,如此應對,真的可以克服院線危機嗎?
肉叔總覺得,這個針對本土電影振興的攝影棚,最終也将成為網飛的拍攝大本營。
于是電影人也需拿出電影人的誠意——
韓國遭遇電影危機并不是第一次。
最近的一次危機,始于 2006 年。
2006 年 3 月 7 日,韓國政府為減緩金融危機帶來的就業問題,與美國達成交換,以縮減電影配額制為代價,将保護國片 146 天縮減為 73 天,試行令一出,遭到韓國電影界的集體抗議,以崔岷植、李秉憲為首的電影人提起抗議。
2006 年 7 月 1 日下午,崔岷植等韓國演藝界人士在首爾大學路舉行大集會,抗議韓國政府大幅縮減國產片的 " 銀幕配額制度 "
只是,與 " 光頭運動 " 不同的是,這次抗議只停留在電影界。
民眾不以為意,還停留在《實尾島》《太極旗飄揚》創造的票房神話中,他們無法相信,韓國電影的危機要來了。
與此同時,韓國電影也陷入了瓶頸期,大量同質化的影片充斥着市場。
一片低迷。
從 2006 年的下半年開始,韓國電影開始遭遇市場的冰河期,同質化的電影大量被生產,在這樣的背景下,電影投資開始減少,觀眾們也漸漸的不再感興趣,所以我們説韓國電影遇到了危機。
——釜山國際電影節主席金東虎
經濟不景氣,電影公司紛紛裁員。同時,輸出依靠明星、包裝精美的爛片,導致海外市場萎縮。
觸底反彈,靠優秀導演的堅持創作。
一是靠獨立電影殺出一片天,2008 年的紀錄片《牛鈴之聲》,某瓣高達 8.8 分。
記錄了韓國農村老夫婦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粗粝真實的歲月。
紀錄片《牛鈴之聲》
二是靠忠武路大将的精品出世,奉俊昊拍出了《母親》,樸贊郁展示了《蝙蝠》,李滄東獻上了《詩》。
李滄東《詩》以及奉俊昊的《母親》
票房奇迹,使得韓影再一次煥發了生機。
回顧韓影歷史,從外國影片直配蠶食本土電影出台《電影振興法》,再到争取保留配額制引發的光頭運動,從本土電影存亡危機到繁榮期,再到 2023 年出現的本土電影危機,似乎陷入一種反復循環。
只是這回,留給韓國人的抗争機會不多了。
光頭運動是電影界與民眾的合力,2006 年翻身靠電影界的努力,而 2023 年 ......
真的只是因為流媒體的肆虐,觀眾才不願意走進院線嗎?
曾經我們談論起韓國電影,總是繞不開一個詞:敢拍。
總是有韓國影人願意扛起攝影機,訴説韓國社會的不公,剖析人性之惡,總是有極致的表達和抗争。
不管電影是否真的改變了韓國社會,能拍出來就值得鼓勵。
但我不禁想問:
你有多久沒看到一部好看的韓國電影了?
曾經,學電影的年輕人想進電視台和忠武路,如今,他們拼了命地想擠進流媒體。
這使得韓國電影類型固化,同質化嚴重,閉着眼都是同質化的暗黑、槍戰、背叛、陰謀。
仿佛只有 " 黑暗 " 才能換來 " 榮耀 "。
審美疲勞,還很難看。
思來想去,今年好像就一部《下一個素熙》能打動我。
其他的電影,往往打開半個小時,就能難堅持得下去。
還是單看豆瓣評分吧。
2023 年第一季度韓國院線上映的本土電影共計 30 部,因為 " 時差 ",或者電影的體量,以及 " 評分人數不足 ",在豆瓣有評分顯示的共計 14 部,分别如下:
《開關》6.3,《江南喪屍》2.6,《交涉》5.8,《幽靈》4.7,《貞伊》5.2,《下一個素熙》8.2,《當我們的愛情散發香氣時》5.1,《雖然只是弄丢了手機》6.4,《詛咒錄影》5.1,《小狗小心肝》6.5,《對外秘密》6.8,《再見,我的靈魂伴侶》7.4,《第八感》8.2,《殺死福順》6.7。
發現沒。
除了《下一個素熙》《再見,我的靈魂伴侶》《第八感》三部,其他均在及格線徘徊,甚至不及格。
可以想見,這其中的許多電影上了流媒體之後,評分還會進一步降低。
沒有誠意的電影。
還真配得上這日漸萎縮的票房。
但這樣就可以宣判韓國電影的死刑了嗎?
倒也未必。
一個詞:淘汰。
淘汰未必是件壞事,現實的嚴峻也許會淘汰掉一大批人,但同時,或許也會倒逼創作者走向更精品化的路線。
有危就有機。
一旦淘汰了那些平庸無趣的動作片。
一旦淘汰了那些逼着你哭的煽情片。
韓國電影走向何方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知道,它大概會迎來新一輪的改變。
畢竟。
樸贊郁還在,奉俊昊還在,那些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導演體系和電影精神還在。
就像曾經跌落谷底的港片一樣。
肉眼可見,它已經以另一番面貌,重新站了起來。
不是嗎?
今日打工人:秋刀魚芝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