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新加坡免籤了,這個地方一定要去!,歡迎閲讀。
1月25日,中國和新加坡政府代表在北京籤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新加坡共和國政府關于互免持普通護照人員籤證協定》,從除夕那天開始,兩個國家之間互相免籤啦!
2019年9月,果殼組團去了一趟新加坡,當時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新加坡動物園!那天我花了一天時間在園裏進行調(玩)研(耍),現在給大家按頭安利!
狒狒為啥紅屁股
初到動物園,我就收到了來自靈長類的問候。這是園區門口自由活動的白面僧面猴,白臉的是雄性,旁邊是他的伴侶,兩性差别很明顯。
白面僧面猴,本文封面也是|果殼自然
新加坡動物園的大部分猿猴展區,都用流水把動物和人隔開。因為靈長類大都不會遊泳,這樣做能保證它們不跑出來,視覺效果也好。我聽到遠處傳來一陣長臂猿的叫聲,配上流水聲,讓人想起詩中説的"渌水蕩漾清猿啼"。
流水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作用。紅毛猩猩(Pongo sp.)展區混養了亞洲小爪水獺(Aonyx cinerea)。猩猩和水獺誰也不犯着誰,既然有流水,就讓水獺們用用呗。
紅毛猩猩展區混養小爪水獺|紅色皇後
這是阿拉伯狒狒(Papio hamadryas)。母狒狒的屁股上腫起來皺巴巴、紅紅的一坨,公狒狒屁股是平的,但也又紅又腫。
很多雌性靈長類動物在排卵期,屁股都會腫起來變紅——所謂的"猴子紅屁股"——叫做性腫皮(sexual swelling),表示她可以受孕。
雌性阿拉伯狒狒|紅色皇後
那公狒狒的屁股為什麼紅呢?這其實是他的"女裝"。許多雄性動物的本能是,看到"能生育的雌性"的特征,就不會攻擊,畢竟把潛在的對象打跑了多不好。兩只公狒狒相遇時,弱勢的一方會把紅屁股撅起來給人家看,壓抑強勢一方的攻擊性。
後來,狒狒撅屁股演化成一種"下屬"向"上司"表示服從和問候的行為,就像古人請安一樣。
一群阿拉伯狒狒|beggs / flickr
刷成就,必去爬行館
爬行動物我懂的不多。我簡單列一下這裏的各種"最",大家感受一下。
科摩多巨蜥(Varanus komodoensis)——最大的蜥蜴。
網紋蟒(Reticulated python)——最長的蛇。不是圖中這條,園内展示的不是很大。
眼鏡王蛇(Ophiophagus hannah)——最長的毒蛇。
阿爾達布拉象龜(Aldabrachelys gigantea)——第二大的陸龜。
灣鳄(Crocodylus porosus)——最大的爬行動物。左圖非園區展示。
這是犀角咝蝰(Bitis rhinoceros),原是加蓬咝蝰(B. gabonica)的一個亞種。大部分明星都是挺屍狀,不過食肉的大型爬行動物就是這樣,躺着一動不動。犀角咝蝰展區鋪了很多葉子,讓犀角咝蝰在落葉中挺屍,以展示它身上斑紋的"隐形"效果。有一對(大概是)情侶沒看見它,還在樹杈上面找。
找找犀角咝蝰在哪|果殼自然
象龜要好看一點,雖然它動作慢,但還是會到處爬。黑色的是阿爾達布拉象龜,旁邊小一些的是蘇卡達象龜(Geochelone sulcata)。和工作人員的對比,可以感受它有多大。
順便説一句,這裏的象龜是允許喂食的,但條件很嚴格:只有下午一點多的時候能喂,不能喂自己帶的食物,也不能直接接觸它。飼養員會給你一些小西紅柿,穿在棍子上遞給象龜。
象龜|紅色皇後
在鳥獸不驚的地方
在新加坡動物園的"脆弱森林"(Fragile Forest)展區,你可以深切體會到到什麼是鳥獸不驚。
最顯眼的是幾只花哨的鴿子——鳳冠鸠(Goura sp.)、綠蓑鴿(Caloenas nicobarica)和某種小型斑鸠,可能是斑姬地鸠(Geopelia striata)。在新加坡我看到過野生的斑姬地鸠。迷你鴿和巨型鴿呆在一起,有點喜感。
左為鳳冠鸠;右為綠蓑鴿,非園區展示。|果殼自然;Tomfriedel
就在這時,出現了一只灰不溜秋的大"雞"。
等下!這是大眼斑雉(Argusianus argus)呀!
這家夥是達爾文在《人類的由來與性選擇》一書裏,着筆最多的一種動物。因為它的求偶裝飾和舞蹈非常特别,所以達爾文用它作為例子,來證明雄鳥漂亮的羽毛是為了吸引雌鳥而生。
這是之前果殼年會,在婆羅洲看到的大眼斑雉。|果殼自然
求偶期的雄性大眼斑雉,翅膀上會長出極長的羽毛,上面有一排排圓點。它把翅膀展開,羽毛前伸,圍成一個圈,就像一個喇叭口。"喇叭"裏的斑點,組成了一副非常魔性的抽象畫,還自帶立體效果,就像一個個凸出的珠子。
展開翅羽求偶的大眼斑雉|The Royal Natural History / wikimedia
這是小鼷[xī]鹿(Tragulus kanchil)。鼷鹿是世界上最小的反刍動物,這樣小的食草動物,非常膽怯怕羞。中國香港的濕地公園也有鼷鹿,為了不讓它們受驚,當地整個展區差不多都擋上了,一片烏漆墨黑,盯半天才能看見鼷鹿胸前的白斑紋。
但"脆弱森林"的鼷鹿,就在人面前大搖大擺地走過……太神奇了!
小鼷鹿|果殼自然
這個展區好玩兒的東西還有很多。抬頭望,你能看到大狐蝠(Pteropus vampyrus)撲棱棱地飛過。
還有這兩只虐狗的鹦鹉,它們倆是同種。雄性折衷鹦鹉(Eclectus roratus)是綠色的,雌性是紅色的。這是因為雌性要保護做巢的樹洞,鮮豔的紅色可以警示同性,公鳥在森林裏為母鳥和小鳥覓食,綠色是它的保護色。
折衷鹦鹉|紅色皇後
最高調與最低調
很多人都會説去動物園看獅子、看老虎,但很少會有人説看水獺。其實水獺在動物園裏也是一個明星。它們動作敏捷,非常貪玩,能玩出各種各樣的花樣。J. K. 羅琳最喜歡的動物就是水獺,她給赫敏的守護神也設定成水獺。
新加坡動物園養了不少亞洲小爪水獺。它們一會兒跳到水裏,一會兒蹦到地上,動作非常流暢,毫無滞澀。水獺遊泳也不好好遊,一定要在水裏打滾、轉圈、扎猛子。它們還會像狗一樣追尾巴,像貓一樣用兩個前爪撲樹葉。一個看水獺的小朋友一直在念叨"調皮,調皮",可見其深受感動。
潛泳的水獺|紅色皇後
這裏的水獺展區設定了滑道。可惜的是,我沒有看到水獺的絕招:肚皮貼地,從高處向下滑,像溜滑梯一樣溜到水裏去。
設定了滑道的水獺展區|果殼自然
另一種行為很好玩的動物是裸鼹形鼠(Heterocephalus glaber)。像螞蟻和蜜蜂一樣,它們結成大群生活,群裏只有"女王"能生小孩,其他個體負責挖洞、覓食、帶娃什麼的。想看到裸鼹形鼠有難度,因為它們成天在地底下呆着。它們對温度變化極為敏感,展區有幾個玻璃小窗,我只在一個視窗裏,模模糊糊看到幾個肉耗子。
裸鼹形鼠|日歷娘
動物園對裸鼹形鼠展區的布置很用心。他們設計了一個低矮的小通道,一面牆上浮雕了裸鼹形鼠的洞穴,裏面放上小模型,還有展牌,介紹它們怎樣生孩子、怎樣取暖等等,再現了裸鼹形鼠的生活——那些看不到的細節,都可以在這裏補足。可惜的是,就我看到的,鑽這個通道的人不多,錯過了這裏的奧妙。
誰是SSR?
新加坡動物園的冰凍苔原(Frozen Tundra)展區,有個大房間裏面展示了一只跑老跑去的"長尾巴熊"。它就是狼獾(Gulo gulo)。
狼獾是種很強壯的動物,而且脾氣很暴,X戰警裏的金剛狼(Wolverine)就是用它命名的。中國有野生的狼獾,但只有齊齊哈爾的龍沙動植物園有人工飼養的狼獾,2018年還死了。
手遊大家都想抽到SSR。現在你眼前這個毛墩子,就是動物園的SSR。不過,這只狼獾一直在繞圈子走,説明它的精神狀況不太好。
走圈的狼獾|紅色皇後
這個蜷起來睡大覺的家夥,是馬達加斯加的特有動物隐肛狸(Cryptoprocta ferox),也是一個SSR。它屬于靈貓科,和果子狸(Paguma larvata)是親戚,但它不吃果子,吃肉。馬達加斯加沒有貓科動物,隐肛狸頂替了貓科的位置,演化成了食肉猛獸。
隐肛狸|紅色皇後;Ran Kirlian / wikimedia
倭河馬(Choeropsis liberiensis)是一種很治愈的動物,比我們熟悉的大河馬稀少很多,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把它評為瀕危物種。倭河馬在這裏有一個專門的展室,擺了座椅,遊客可以坐下來看它踮着腳尖在水中漫步。
倭河馬遊泳,能看一天|果殼自然
動物園本應是沒有"門檻"的。但是,你了解的動物知識越多,動物園給你的感觸就會越深,你也會認識到一些看似平平無奇的動物,到底有什麼奇特和珍貴之處。
這裏展出的一種鳄魚叫"假食魚鳄"(False Gavial),開始我沒太注意。後來一查,False Gavial 就是馬來鳄(Tomistoma schlegelii)。新加坡動物園有一只很大的馬來鳄,2005年"接見"過史蒂夫·歐文(Steve Irwin)。史蒂夫是有名的動物節目主持人,野生動物保護這一行的大明星。我見過這些鳄魚,也算是間接見過明星了……吧?
馬來鳄,非園區展示|Junkyardsparkle / wikimedia
這裏有假食魚鳄,也有真·食魚鳄,也叫恒河鳄(Gavialis gangeticus)。馬來鳄和恒河鳄都屬于長吻鳄科,它們吃魚,所以用不着粗壯的上下颚來咬,嘴巴又長又細。IUCN把恒河鳄列為極危物種,比瀕危還要高一級,所以它也是一個SSR。
恒河鳄,非園區展示|Charles J Sharp
編制内外兩開花
動物園裏有很多可以吸引動物的東西,比如水池、綠地、動物吃剩的食物。所以,動物園會吸引來很多真·野生動物,這也是很值得一看的。新加坡的生物多樣性非常高,這裏的真·野生動物,實在是讓我大開眼界。
進園沒多久,我就看到一條黑色的巨蜥(Varanus sp.)在綠地裏刨土。沒多遠,又冒出一條巨蜥。就這樣一條接着一條,直至審美疲勞……第三還是第四條(記不清了)巨蜥我是這樣看到的:我在小徑上發現一只發亮的小蟲,低頭看時,身邊"劃拉"一聲,又是一條巨蜥,我原本就沒注意到它。
"編外成員"巨蜥|紅色皇後
至于那只小蟲子,它是一只虎甲,跑得很快的一類甲蟲,鞘翅色彩豐富,非常好看。我在另一段小徑上發現了好幾個,可惜一個也沒拍到。它們躲人不是用跑的而是用飛的,一眨眼就沒了。
這是一只日本虎甲(Cicindela japonica)|coniferconifer / flickr
動物園裏還有野生的食蟹猕猴(Macaca fascicularis),當天我沒看到。不過動物園裏有説明牌,介紹遇到野生猴子,怎麼防止它攻擊。甚至垃圾箱上都寫着提醒:别敞着蓋子,要不然猴子會翻垃圾箱找吃的。
介紹"編外成員"食蟹猕猴的展牌|紅色皇後
鳥類是城市最引人注目的野生動物之一。新加坡有300多種鳥,不過不走運,我在動物園裏看到的野鳥,都是常見鳥種,比如珠頸斑鸠(Spilopelia chinensis),在阿拉伯狒狒喂食的地方蹭點吃的。
更大震撼的,是在動物園之外發現的。
新加坡有個繁華的商業街叫烏節路(Orchard Road)。我傍晚在那裏路過,天上飛過一大群八哥。其實這也不算陌生,北京也常看到大群的鳥,比如小嘴烏鴉(Corvus corone)。但是八哥的聲音更柔和好聽,這麼多鳥,叫聲一點不嘈雜,像風一樣、雨一樣。
這些是爪哇八哥(Acridotheres javanicus),在新加坡繁殖過多,已經成為一害。雖然是入侵物種,但它們展現出的那種生命力,與城市人工景觀形成的對照,還是非常讓人感動。
無聲勝有聲
新加坡動物園的科普還有很多亮點。比如這個科摩多巨蜥館的展牌,它講的是什麼呢?過去人們認為,科摩多巨蜥的唾液裏有很多細菌,被它咬了就會得敗血症死去。但後來發現,科摩多巨蜥嘴裏的細菌并不是特别多。它們其實會靠分泌毒液來毒殺獵物。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新的研究成果,展牌還很得意地寫道:"我們動物園提供了科摩多巨蜥的組織,為研究做出了貢獻。"
科摩多巨蜥的展牌|紅色皇後
這塊展牌介紹的是白蟻。白蟻是生态系統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們吃枯枝敗葉,讓營養回歸土壤。果殼自然以前也有文章講這個主題。每個動物園都會介紹珍貴的、可愛的動物,但能想到介紹白蟻這樣惹人厭的動物,這個科普意識真的強。
介紹白蟻的展牌|紅色皇後
這件海獅雕塑,讓我想起廣州的五羊雕塑。最大的是雄性,中間體型的是雌性,小的是幼崽。它重現了自然狀态下的海獅生态:一頭大公海獅占領一塊地盤,母海獅在這塊地方生育,她們都是他的"妻妾"。
海獅雕塑|紅色皇後
即使是小孩玩的旋轉木馬也很有意思。這個屁股上帶斑馬紋的動物是㺢[huō]㹢[jiā]狓[pī](Okapia johnstoni),是長頸鹿現存唯一的近親。
正對着的就是"㺢㹢狓"|紅色皇後
除了介紹動物知識,這裏的展牌還會傳達其他一些有意思的信息。比如這塊亞洲象的展牌,每頭象都有照片,有介紹,還有它現在的去向。這讓你感覺每頭象都是一個有脾氣、有"人設"的個體,對它們產生共情。
亞洲象展牌|紅色皇後
前文提到的冰凍苔原展區,北極熊館是空着的,滿面牆上貼着海報。這裏原本也有一個明星動物,不過它已經不在了。
2019年的北極熊館,紀念2018年去世的伊努卡|麥麥
伊努卡(Inuka)是第一只出生在熱帶的北極熊,享年28歲,相當長壽。北極熊是一種很讨喜的動物。伊努卡這個名字,是從愛好者提供的幾百個名字中海選出來的,從這一點,就能看出它是多麼受歡迎。
盡管園方費盡心思,幫助伊努卡适應熱帶生活,但北極熊終究是極地動物。高齡和熱帶條件還是給伊努卡帶來了無法扭轉的健康問題。
伊努卡之後,新加坡動物園承諾不再飼養北極熊。
北極熊展牌|紅色皇後
最後的彩蛋
在樹袋鼠展區,樹袋鼠(Dendrolagus sp.)忽然拎出一個東西用舌頭舔。圍觀人群歡呼 "it's a baby"。然後,有人困惑地自問:"Is that baby?"過了幾秒爆發出哄笑,有人説 "he' s a boy"。
猜猜它舔的是什麼?
樹袋鼠|紅色皇後
作者:紅色皇後
本文來自果殼自然(ID:GuokrNature)
如需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