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美“生物安全法草案”繼續發酵,藥明康德脱離美國BIO組織,歡迎閲讀。
藍鲸财經 屠俊
繼本月早期,美國國土安全和政府事務委員會以 11:1 的投票結果通過了 S.3558 議案(美參議院版本《生物安全法案》)後,美國對 CXO 公司藥明康德(603259.SH、02359.HK)的打擊還在繼續。
美東時間本周三(3 月 13 日),總部位于美國華盛頓的全球生物技術行業協會代表——生物技術創新組織(BIO)宣布,"BIO 目前正采取措施,剔除藥明康德在該組織的會員資格 "。不過,3 月 14 日,BIO 改變了措辭,其官網信息顯示,BIO 在新聞稿中将叙述方式改為," 藥明康德主動終止其 BIO 會員資格 "。
不管是主動脱離還是被動被剔除,藥明康德受 " 中美脱鈎風險 " 影響事件似乎正在往越來越負面的方向發展。
針對似乎越來越不利的形勢,藥明康德是否有相應措施?截至藍鲸财經發稿并未收到藥明康德方面回復。
BIO 全稱為 Biotechnology Innovation Organization,代表了美國及世界 30 多個國家的 1100 多個生物技術公司,學術研究機構,國家級生物科技中心及各相關組織。BIO 成員的業務遍及創新醫療、農業、工業和環境生物技術產品的研究與開發。
藥明康德是 BIO 組織的成員部門,此前,BIO 一直站在藥明康德一邊。
BIO 前 CEO Rachel King 于今年 2 月曾向白宮提出警告,表達了對《生物安全法案》的反對。其曾寫信敦促特别委員會重新考慮《生物安全法案》,信中指出:這一法案 " 将很快對美國生物技術公司產生負面影響 ",并且 " 對藥物開發的供應鏈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害,其中包括已經批準上市的藥物供給,以及正在開發的各種管線 "。
不過,3 月 7 日的聽證會上,共和黨眾議員參議院 Mike Gallagher 批評了 BIO 這封信的立場,将戰火引向組織。他指責道:"BIO 本來有機會和委員會合作,一起維護國家安全。但它還是和中國站在了一起。"
CEO Rachel King 随即在這個月初卸任,新任 BIO 首席執行官兼總裁的 John Crowley 在致美國眾議院中國事務特别委員會主席 Michael Gallagher 的信中表示,BIO" 堅定不移地致力于美國及其盟友的國家安全 "。
除了產業界對于藥明康德的态度出現反復,投資界對于藥明康德也出現了分歧。
本月月初,高盛将藥明生物、藥明康德和藥明合聯的評級從買入下調至中性,并下調了目标價。維持盈利預測不變,将藥明系三只股票的目标價平均下調 44%。藥明康德 H/A 股的新目标價分别為 57.5 港元 /60.19 元人民币,藥明生物和藥明合聯的目标價分别為 21.6 港元和 26.1 港元。
不過,摩根士丹利近期給予了藥明康德 A 股 " 增持 " 評級,目标價 151 元。
藥明康德方面,除了多次發布澄清公告外,兩次發布 10 億元回購計劃,希望用 " 真金白銀 " 來抵消市場對于美國潛在制裁的擔憂。
藥明康德多次公告指出,來自美國參、眾兩院的兩項生物技術法案仍在立法過程。公司将與咨詢顧問協力,繼續與參與草案以及正在進行的相應法案立法過程的相關方進行交流和對話,草案的内容仍有待進一步審議并可能變更。
不過,有業内人士指出,2024 年為美國大選之年," 狼來了 " 的故事将反復上演。藥明康德目前以海外訂單為主,如果這部分訂單出現剝離必定會影響其業績和估值,而國内訂單是否能撐起藥明康德目前的體量存在較大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