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做她的女兒被這樣指指點點,果然得有顆強大的心,歡迎閲讀。
時間過得可真快,連吳君如和陳可辛的女兒都 17 歲宣布出道了。
印象中她被爸媽抱在懷裏公開露臉,至少是 10 年前的事。
吳君如是大家喜聞樂見的香港實力派喜劇演員,塑造過一系列經典搞笑角色,影迷對她最出圈的評價大概要數 " 女版周星馳 "。
陳可辛則作為圈裏教父級的三金大導演,縱橫影壇 30 年,拍了一系列賣座又好看的商業片和文藝愛情片。
代表作《甜蜜蜜》,你都不敢相信這是 27 年前的老電影。每看一次就想念一次息影前的張曼玉。近十年知名的《中國合夥人》、《七月與安生》、《奪冠》同樣出自他手。
但最有話題的是倆人驚世駭俗的愛情。
吳君如和陳可辛從認識到戀愛、生女在一起都二十多年了,楞是不願意結婚。就算同居也過着有各自房間、生活和養娃完全 AA 的奇特模式。
陳可辛曾自述吳君如常年對 " 陳太 " 這個詞很抵觸,只想做 " 吳小姐 " 的她并不想作為一個傳統社會男人的附屬品。
而吳君如也公開表述在她的價值觀裏,結婚證只是個懷念。
前衞的觀點下是骨子裏不容置疑的獨立,所以當吳君如突然帶着女兒陳是知高調出現在大眾面前,評論區可熱鬧了。
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圍繞陳是知長相一番評頭論足。挖苦她只能當群演的,17 歲看上去比 27 歲還成熟的 …… 甚至有人為她到底算不算 " 甜美 " 居然都能吵起來。
還有人蓋棺定論她是第二個譚俊彥(譚俊彥老爸是狄龍,出道後一直都頂着父親的光環,曾被説成收視毒藥,去年拿下視帝被觀眾調侃靠老爸),機智發題考大家:你覺得陳是知有超越母親的可能麼?
這個話題可太有難度了,能答出來的想必得有諸葛料事如神的 " 先知 " 神功。可要知道即便智冠三國的他,也有失街亭揮淚斬馬谡的失算之時呀。
好在女兒樂觀開朗,沒受評論非議的影響。
老戲骨不是因為作品而是被兒女推上熱搜,最近不止吳君如。
大洋彼岸的法國國寶級影後伊莎貝爾 · 于佩爾,以及蘇菲 · 瑪索的娃,也同樣難逃普羅大眾獵奇的 " 法眼 "。
39 歲的大女兒洛麗塔和老媽一起登上過《ELLE》雜志。
早在 5 歲時她就近水樓台先得月,擁有了處女作品《女人韻事》。電影名字一聽當然她不是主角,但她演的可是女主角老媽懷裏抱的親閨女。
這部片在當年反響不小。于佩爾直接加冕那一屆威尼斯影後,新浪潮知名導演克勞德 · 夏布洛爾也因此得到了主競賽單元金獅獎提名。
但洛麗塔并沒有因此成為耀眼的童星。她拿着出生就在羅馬的劇本,卻走着一條平凡之路。在老媽的百科詞條裏,關于她的介紹只有不起眼的 6 個字:從事表演工作。
二兒子洛倫佐零星跑過電影龍套,也演過不知名的電影男主角,最終成為一名幕後工作者。
最小的兒子安德魯比大姐洛麗塔小 13 歲,有網友扒出他受家族影響也在學表演,但看起來更像查無此人。
蘇菲 · 瑪索的初戀,是和自己拍《狂野的愛》時定情的導演安德烈 · 祖拉斯基。
她在熱戀第二年的 19 歲就生下兒子文森特。
7 年後又和第二任制片人丈夫吉姆 · 萊姆利生下女兒朱麗葉。
如今一雙兒女早已長大成人。兒子繼承老爸衣缽也做了一名導演,今年 3 月她還特地在電影首映禮上帶文森特走紅毯,向全世界宣告這個男孩是我兒子。
無獨有偶的還有大魔王布蘭切特,今年戛納紅毯她也牽着 21 歲大兒子的手一起出場,史無前例。
不少吃瓜網友習慣的對号入座:這就孩子長相,也要進軍演藝圈?
就連不經意間的小表情也被看客們吐槽:明顯不自信,氣場被老媽碾壓得死死的。
關于子承父業、肥水不流外人田這樣的詞,在世界範圍内實其千百年來并無不同。
當然也不會分行業、分身份。
到底是另謀出路還是選擇拼爹拼媽亦或另起爐灶?説到底還得看人。
吳君如和陳可辛,可以説都是子承父業的典型。
吳君如老爸夏春秋,是香港老一代著名電視節目主持和演員。
在亞視一幹就是 50 年的他,不僅塑造了很多經典喜劇形象,業内口碑也一直不錯。精神矍铄的他即便晚年退休跑到加拿大定居,也在當地找了一份華人電台主持工作。
在父親眼裏,這個從小被調侃 " 長着一雙招風耳,一對鬥雞眼,外加一個插頭鼻 " 的不起眼姑娘,誰能想到長大怎麼就出息了、活成了家裏最耀眼的那個孩子?
説白了還是她天生能吃這碗飯。
當年和曾華倩、劉嘉玲這樣外表出眾的女同事一起從無線電視藝訓班畢業,她恐怕沒少郁悶過,不是因為自己長相平平,而是因為得憋着性子去扮演温柔賢惠的玉女。
1984 年 TVB 推出的梁朝偉版《鹿鼎記》就是個典型。迫于劇情需要,大大咧咧慣了她不僅要強行捏着鼻子嗲嗲的説話,還得和一群女人圍着一個男人轉。
沒多久吳君如就掀翻了這戲路,改頭換臉專做 " 醜女 "。搞笑的、兇神惡煞的、神神叨叨的 ……
就連拍廣告和雜志照,眼神裏仿佛都能讀出另類的 " 鋭利 "。
結果真成了。要説這歸根結底還得是天賦 + 選擇。
陳可辛的老爸是泰國知名華僑陳銅民,年輕時在邵氏做過編劇和宣傳,後來自立門户做導演,兒子直接以童星身份在他電影裏出道,但這并不是促成陳可辛走上導演之路的核心原因。
還是他本人對這份職業有執着的熱愛。
陳可辛 18 歲前往美國洛杉矶讀酒店管理,就是因為有過一段不得志時光的陳銅民就以親身經歷告誡他學電影沒前途,結果沒多久他就後悔又溜回香港偷學電影相關工作。
從場記、助理一直做到監制、再到客串演員,一幹就是十年,之後才開始有機會做導演。然後一發不可收拾。
▲陳可辛導演的《如果 · 愛》劇照
别看陳可辛外表憨憨,骨子裏可有主見了。你看他長頭發,獨特個性也可窺一斑。
還有一説是他十二歲不願和父母舉家搬遷到泰國,明确自己是華人。為了抗議,他在泰國六年只讀國際學校,至今只會説泰語不會寫不會看。
這次帶女兒出道,歸根結底還是丫頭自己喜歡。為人父母哪個不愛自己小孩,何況吳君如生她的時候已是高齡外加意外。
早年兩人那對孩子的保護可不是一般的,除了壓着懷孕消息低調生子,女兒降生後連名字封嘴的都相當嚴實了,多年來被媒體問到時,大多只用 " 小肥雞 " 做昵稱。
記者采訪一家人吳君如也大方説了,丫頭現在還是以念書為主。這次不過是一家人出動拍個廣告,于他們而言紀念意義更重要。如果未來真下決心當演員,會考慮讓她轉讀戲劇。
蘇菲 · 瑪索帶兒子文森特走紅毯也是事出有因。
2016 年初,已和蘇菲 · 瑪索分手多年的初戀安德烈 · 祖拉斯基去世。已經年過半百的蘇菲 · 瑪索雖然悲傷但畢竟兩人早已翻篇有各自的人生,才二十出頭的兒子文森特卻哭慘了。
年輕人一時受不了打擊,一段時間精神萎靡不振,甚至逃學、變得有暴力傾向。2018 年蘇菲 · 瑪索不得已一度将兒子短暫送去精神病院治療過。
好在這只是孩子成長的一道坎,跨過去就好了。
文森特早在大學時期就和普通孩子一樣兼職打零工,從端盤子的服務員到推銷員、私人助理、記者 …… 喪父之痛恢復後,他重拾演藝工作,自己搗鼓拍電影,還開表演課招學生。
作為母親,帶文森特特殊時期走紅毯的蘇菲,不過是想給孩子一點毫無功利的支持和鼓勵。
她甚至謙虛坦然地對記者表示:" 我沒有上過戲劇學校,我兒子教了我很多東西。他學習表演很長時間。"
演藝圈的類似故事不勝枚舉,名人圈裏的父母愛之計深遠,也同樣喜聞樂見。
為兒子寫下《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的林徽因,曾經也是個 " 愛操心 " 的媽媽。因為梁從誡從小就展露出驚人的繪畫天賦,林徽因很小就開始刻意引導他學習建築相關知識。
也默認兒子将來肯定是上清華建築系的料,繼承自己和梁思成的事業。
可高考的時候,梁從誡卻以兩分之差無緣清華。
坊間流傳着一段故事:當年因為不甘心兒子高考失利專門去查卷,結果發現兒子在其中一張試卷上寫着 " 我不喜歡建築,我喜歡歷史!",這才幡然醒悟。在開明的她支持下,梁從誡重新報考北大歷史系,最終在自己喜歡的領網域成就一番事業。
前陣子刷視頻還看到一段有趣的故事。
一段是這幾年大家再熟悉不過的鍾南山爺爺。視頻剪輯了他早前的一段訪談,談父親對自己的影響,不過幾句話信息量卻相當龐大,看完直接感慨:凡爾賽的鍾南山,家族都這麼卷?
在視頻裏鍾南山説自己 35 歲那年,有一天父親突然問他:" 南山,你多大了?" 聽完鍾南山回答,父親若有所思説了一句:" 你 35 歲了,真可怕。"
就這一句不起眼的話,戳痛了鍾南山。他老爸早在 1932 年協和畢業那會,就已經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年輕大夫,鍾南山説這還不是和一般的醫生比,是和同行業頂尖醫生比。
天呐,這麼一想自己可差得太遠了!這以後他的職業理想被喚醒,開啓了發憤圖強逆襲之路。
看起來像大器晚成的典型,實際上鍾南山 24 歲畢業于北大醫學院就留校任教。不僅學習好,他還是運動健将,大學時打破過 400 米欄全國記錄。
之所以從運動員改行行醫,是因為他認為後者自己更能做出成就:" 我覺得我的身材不行,體質也不行,(成績)頂多是達到亞洲水平,達不到世界水平,當運動員沒有前途 "。
説白了這還是了解自己走對了路。
其實鍾南山也不是祖輩世代行醫。他老爸鍾世藩早年是孤兒,9 歲給大户人家做家仆。
命運給他機會後來受親戚接濟讀書學醫,又因為異常執着刻苦,從北京協和醫學院考取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留學回祖國一直幹到退休。
哪有爹可拼,人生這輩子若想一直心安理得坦坦蕩蕩、十足安全感地走下去,不是求人托關系,靠的全得是自己。
若非得説傳承,我更願意相信,鍾南山爺爺從父親那裏繼承了絕對的鋼鐵意志和樸素的理想主義。人活一世,對得起自己最重要。
如何幫助孩子?如何力所能及甚至拼盡全力給他們留下更多 " 财富 "?
伊能靜在節目裏曾談到兒子哈利,有段肺腑之言很扎心。
當哈利因為特立獨行被網絡熱議,一張張社交網站的照片被曲解、非議,哈利第一時間問她 " 媽媽,你會不會受傷?會不會影響到你的工作?我要不要不要再發任何東西?"
伊能靜則斬釘截鐵地告訴他:你不用,你不需要承擔來自于父母職業上帶給你的任何東西。我覺得大不了我就不做這個行業了,不重要。沒有什麼比你更重要的。
就像她説的:" 我會給他所有的自由,他在我的世界裏他可以成為他自己。我很強壯,我強壯到可以阻擋所有世界的惡意,讓他成為他自己。"
已經 65 歲的彼得 · 巴菲特,身為股神之子,可能沒人相信,他一輩子并沒有得到父親在物質上的多少扶持,也沒走上 " 眾望所歸 " 的金融大亨道路,他成了一名音樂家。
對于從父親那得到的最大财富,他認為是 " 支持 " ——
我們都在為自己選擇的人生竭盡全力,父親對這一點的認可是一份巨大的禮物。
人的成長是一個長線,就像從偏遠的雲南施甸縣姚關鎮走出來的航天員桂海潮。當他的名字第一次躍入大眾視野,很多人想看看這背後有沒有大來頭,可惜失望了。他的父母都是再普通不過的農民。
出生起點比他高的孩子多的去了,從閉塞的小山村一步步走向浩瀚星空,陪伴他的只有知識和勤奮。
在神舟十六上天時,他的名字和履歷刷屏,老家施甸宣傳部更是連發了九條視頻。無數人看了淚目,又同感被激勵和振奮。
如果非得説父母給了他什麼财富,大概是那份謙遜和沉穩。
桂海潮的弟弟桂海益回憶印象中的父親:" 非常内斂、随和的人,從不和人發生争執,也不從不打罵我們。" 爸爸最常説的話就是 " 用心去做就好了,遇到困難就想辦法解決 "。
▲學生時代的桂海潮(左二),圖源:施甸縣融媒體中心
所以,非但不能短視,更要相信孩子能成人,會有他們自己的福氣。
人生無法選擇出生這件事,但可以不斷選擇努力。希望孩子成為如何的樣子,先努力活出快樂、自洽、有信心的自己。
願我們哪怕平凡普通,都能成為孩子們認可和為之驕傲的榜樣。
麥兜,靈魂有香氣的女子籤約作者,一枚愛讀書愛影視愛旅行的女生,希望能用文字給你帶來快樂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