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你明明幹了很多家務,為啥還總被對象説“啥也沒幹”?,歡迎閲讀。
不知道你是否和伴侶讨論過 " 彼此各承擔了百分之多少的家務 " 這個話題,這其實是個很 " 危險 " 的話題,因為往往容易引起紛争,比如,雙方都認為自己做了 60%,甚至更高。
不過其實這是一個社會普遍現象。在一段合作關系中(夫妻、朋友、事業夥伴),參與各方自評的 " 貢獻占比 " 加起來的總和,幾乎都會超過 100%,而且參與方越多,超得就越多。這在社會心理學中被稱為 "誇大貢獻"(over-claiming credit)。
" 誇大貢獻 " 現象為什麼會存在?
第一,可能是因為 "自我中心傾向"。心理學上所説的 " 自我中心 " 倒不是 " 自私自利 " 的意思,而是説我們會更加關注自己的一切。因為人的注意資源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會将注意力優先分配給與自己相關的信息。
這就導致我們在總結和回憶貢獻的時候,對于關乎自己的事情能夠完整地描繪和復述,也能夠将自己的付出條分縷析、細節詳盡地整理出來,而對于别人的貢獻,我們卻容易一筆帶過,甚至會忽視。
比如,一個父親可能在總結自己做的家務時,會認為他買菜、洗菜、切菜、炒菜;給孩子喂飯、洗澡、接送、讀繪本、陪玩……而他的伴侶做的家務是:衞生清潔。
而對應的,母親總結她做的家務是:掃地、擦桌、物品歸位、日用品采購、換床單被套、家裝布置……而她的伴侶做的家務是:帶孩子、做飯。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第二,可能是因為 "自我服務的偏差(self-serving bias)" 的影響。出于保護自尊、追求自我價值認同等原因,我們往往會對一件事情的成功進行更多地 " 自利歸因 "(我的努力、我的角色非常重要),甚至他人的成就也是建立在 " 我 " 的付出基礎之上。
這種自利歸因的方式能夠極大地提升自尊,從而緩解焦慮感和挫敗感,但也容易導致成員在團隊合作項目中高估和誇大自己的貢獻,低估和忽略他人的參與,從而導致人際關系的破裂。而現實中因為 " 功勞大小 " 争論而導致朋友絕交、夫妻成仇、師徒反目的例子也數不勝數。
這也是很多 " 過來人 " 強調,夫妻、親人、好友之間千萬不要合夥做生意的原因。因為自我 " 誇大貢獻 " 的效應實在是太過普遍,合夥的結局往往都是從親密無間走向友盡。
如何應對 " 誇大貢獻 "
讓團隊關系更長久?
但是,在團隊合作中 " 誇大貢獻 " 這件事,真的無解嗎?實際上也并不是。做到以下幾點,容易讓團隊關系更長久。
一、在評估自己的貢獻之前,先評估對方的貢獻。将注意力從自身上分出去一些,到對方身上。以家務為例,可以互相梳理一下對方所做的家務細節,并且評估呈現出來的結果,感覺到對方的辛苦和不易。
二、組合中角色分工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不容易分道揚镳。形成這個 " 不可替代性 " 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能力、品行、雙方的信任度等等。很多成功的合作中,參與雙方往往具備互補的才能(比如一個管技術、一個管銷售;一個做内容,一個做營銷;一個忙賺錢,一個忙理财……)和值得相互信賴的品格(這個角色換别人可能也可以做,但我信你),缺一不可。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三、将任務劃分為 " 承包制 ",并進行預期管理。還是以家務為例,夫妻雙方可以将生活中的家務劃分為一個個小型項目,然後根據各自的能力和興趣來領取任務,實施 " 項目承包制 "。
一旦某人承包了某項任務,另一個人協助更好,但對方如果完全置身事外,也不會感到失望和生氣,因為在預期中這個項目是由一個人承包的,另一個人有另一個人承包的項目要管。
策劃制作
作者丨張昕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
夏白鹿 科普作者
審核丨樊春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策劃丨何通
責編丨何通
審校丨徐來 林林
相關推薦
3.這種物質不僅抗疲勞,還能抗衰老和減肥,食物和運動都能補充
4.一個經常 " 心慌 " 的人,問題可能不只在心髒!5 種情況要提高警惕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内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原創圖文轉載請後台回復 " 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