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柔宇倒在通往產業化的路上,歡迎閲讀。
柔宇倒在通往產業化的路上
2024-03-30 16:03:35 第一财經
柔宇倒在通往產業化的路上
作者:王珍
搶先發布 " 全球首款 " 折疊屏手機,也未能改變柔宇科技走向破產的命運。
" 挺可惜的,有點遺憾。" 一位柔宇科技的員工 3 月 29 日晚向第一财經記者表示。
據天眼查信息,3 月 29 日,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深圳柔宇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深圳柔宇顯示技術有限公司各新增一則破產審查案件,申請人分别為自然人張某、王某某、郭某某。昨日晚間,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對第一财經獨家回應一切以官方消息為準。但對于柔宇科技的經營現狀,劉自鴻并未進一步回應。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2 年 5 月,法定代表人為劉自鴻,注冊資本 3.6 億元,由劉自鴻、中信資本 ( 深圳 ) 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風險信息顯示,該公司已有 20 餘條被執行人信息,被執行總金額超 30 億元。
早在 2018 年 10 月,柔宇科技就搶先發布了其首款折疊屏手機—— Flex Pai,甚至早于三星、華為折疊屏手機的發布。如今,三星、華為仍引領着全球折疊屏手機的新風潮,但是柔宇科技卻瀕臨破產。
柔宇當時能夠搶先發布依賴于自己掌握折疊屏技術,而這也隐藏着柔宇科技的致命弱點。當時就有業内人士質疑,如果柔宇的柔性 OLED 折疊屏過關,為什麼沒有下遊的手機終端廠家願意使用,反而是做柔性 OLED 屏的柔宇自己走上前台?
產業化一直是柔宇的 " 痛 "。那時候,柔宇科技頭戴創新企業的光環,出現在 CES 等國際大型會展上十分搶眼。第一财經記者早在 2019 年 1 月的 CES 上就曾看到,柔宇把中小尺寸柔性 OLED 螢幕,貼在帽子、T 恤、手提包上,變為可穿戴設備;把柔性 OLED 屏與音箱結合,變為帶屏智能音箱;甚至把與平板電腦配套的小型鍵盤,做成薄如紙、柔如布的透明可卷曲鍵盤,卷起來像一支筆。如今回看,這些展品沒有真正做成銷量上規模的硬體產品。
一位資深的業内人士向第一财經記者分析説,柔宇太注重仰望星空,沒有腳踏實地。它推出像紙一樣的柔性 OLED 屏,卻沒有深耕,把它真正商品化、市場化。而實驗室的東西實現量產、商品化,往往需要漫長的過程。
從產業鏈看,做任何一個產品,開始時就要做上遊供應商、下遊客户的布局。柔宇的供應商完備程度或有欠缺,做量產商品就必須有大批量設備、材料的供應商。上述人士説,實驗品與商品供應鏈不一樣。
" 某種程度上,他 ( 劉自鴻 ) 後來可能是被資本裹挾。" 上述人士認為,這也折射出一個教訓,高科技、高投入產業,需要長期、持續投入,不能依賴追求短期回報的投資。
顯示面板是重資產行業,無論國外三星、LG,還是國内京東方、TCL 華星,在顯示面板領網域都是上千億元的投資。柔宇科技在深圳上馬一條 5.5 代柔性 OLED 面板生產線投入 100 多億元。" 如果這也能參與競争,将是創新的東西,但事實證明并不樂觀。" 上述人士説。
後期,柔宇推出自主品牌的折疊屏手機,既當運動員,又做裁判員。柔宇本身是做屏的企業,自己又做品牌和終端產品,屏與終端產品的運營模式是有一定區别的。柔宇折疊屏手機最終的銷量仍然成謎。
公開信息顯示,從 2012 年至 2020 年的 8 年間,柔宇科技完成了從 A 輪至 F 輪的 13 輪融資。第一财經記者了解到,由于在柔性 OLED 屏項目上投入巨額資金而沒有回報,地方資本在面對新上馬大尺寸柔性 OLED 項目時變得謹慎。
從柔宇此前曾披露過的招股説明書中可以看到,該公司業務的盈利能力并不理想。
在 2017 年度至 2020 年 1-6 月三年半報告期内,柔宇招股書前五大客户并沒有一家持續合作的企業,但從數據來看,前五大客户銷售金額占比在 2020 上半年接近銷售總額的七成。
報告期内柔宇的營業收入分别為 6472.67 萬元、1.09 億元、2.27 億元和 1.16 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别為-3.59 億元、-8.02 億元、-10.73 億元和-9.61 億元,現金流淨流出金額在上述時間線内分别達 3.58 億元、6.12 億元、8.11 億元和 3.86 億元,流動性壓力不斷增大。
事實上,早在 2021 年,柔宇就曾因資金鏈緊張而登上熱搜,此後一度因欠薪傳聞深陷泥潭。
有業内人士評價説,如果劉自鴻當初拿着手中的柔性 OLED 技術,與國内一些有成熟面板產品量產經驗的企業合作,可能是另一種命運。眼下,京東方、維信諾、深天馬、TCL 華星等中國大陸企業在全球柔性 OLED 面板業中的出貨量占比已接近一半,逐步與韓國企業分庭抗禮。而曾經是柔性 OLED 技術積極推廣者的柔宇科技,卻倒在了通往產業化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