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锂電圈造富運動背後,是「富士康」式的員工勞動?,歡迎閲讀。
作者 | 宋新澳
編輯 | 王晗玉
無論是锂電裝備亦或是電子代工,都是流水線上的工廠。
2022 年胡潤中國富豪榜上的 " 锂電 " 出鏡率極高,寧德時代的曾毓群、黃世霖分别排在第 3、第 26 位,天齊锂業的蔣衞平家族排在第 73 位,先導智能的王燕清、倪亞蘭夫婦排在第 224 位。而對于眾多一線工人," 肯幹活就有錢拿 ",或許也是他們參與這場造富運動的主要動力。但其背後的勞動強度和工作環境,幾乎被全廠利潤的輝煌所掩蓋。
時至當下,锂電設備廠似乎仍繞不開加班。同時,下遊需求變化也考驗着廠商的資金鏈承受力。
今年一季度,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低迷,不少車企放出降價促銷手段。而與需求降温相對的,供給端卻十分火熱。高工锂電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動力及儲能電池開工及籤約項目達 24 起,總投資金額超過 2055 千億元。
作為上遊環節,設備廠商的經營業績直接受到電池廠商的擴產節奏影響。其中,锂電設備龍頭先導智能在 2023 年一季度實現營收、淨利潤雙增。
與此同時,先導智能現金流則繼續承壓。2023 年一季報顯示,先導智能該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 -17.08 億元,相較 2022 年同期的 -12.11 億元,下滑 41.03%。
另有先導智能内部員工對 36 氪透露,今年以來受新能源車需求不景氣影響,锂電設備廠訂單出現明顯下降。
寧德時代 " 賣鏟人 " 的壓力
訂單、收入、現金流不同步的背後,是锂電設備廠難逃的周期錯配。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 36 氪解釋稱," 锂電設備廠的生產周期往往比較長,同時又需要準時交付,資金鏈承受着高壓力,是一個慢周轉行業。"
這種節奏幾乎貫穿锂電設備廠的整個項目流程。
據财信證券研報,锂電設備為訂制品,制造廠商在接到客户訂單後,需要根據客户的需求定制化生產,再發貨到客户處,進行安裝、調試、產能爬坡等步驟。一般在合同籤訂後,锂電設備廠 6 個月内可完成設備的生產,6 個月内可完成客户處的安裝調試及產能爬坡。
由于生產周期較長,下遊開工的項目往往會提前向設備廠家下訂單。IPG 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告訴 36 氪,動力電池項目在開工之前的工藝選型階段就已确定好生產工藝和設備選型,并向設備廠家下訂單,從而會推高之前的訂單數量基數。
在回款環節,锂電設備廠商也是根據生產、驗收等周期分批收款。據了解,锂電設備行業的付款模式一般為 "3331",即合同籤訂後,客户先預付 30% 的定金,發貨前再付 30%,驗收合格付 30%,驗收合格 365 天後無異常付 10%。因此,锂電設備廠在生產、交付過程中時常需要做大量墊款。
而動力電池圈的市場集中度較高,進一步壓制了锂電設備廠在付款周期上的話語權。
市場調研機構 SNE Research 統計數據顯示,2023 年第一季度,全球電動汽車電池裝車量達到 133GWh。其中,寧德時代穩居第一,市場份額達到 35%,占據了全球市場的三分之一,比亞迪排名第二(16.2%),LG 第三(14.5%)。三家公司合計占到全球市場的 65.7%。
作為锂電設備頭部供應商,先導智能的客户列表中也不乏上述一線企業。其中,在 2021 年 6 月 23 日,先導智能向寧德時代定向增發約 1.12 億股股份,令後者躍居為先導智能第三大股東,從此兩家進一步深度綁定。
與大客户達成股權合作,為先導智能提供了更穩定的訂單來源,但同時也加大了其應收賬款規模。2022 年末,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拖欠先導智能的應收賬款達到 35.25 億元;拖欠其合同資產 5.42 億元。
除了行業回款周期普遍較長以外,江瀚認為,先導智能一季度現金流吃緊更多與其自身業務在整體產業鏈的變化有關。
"先導智能這些年進行產業上的擴張還是比較厲害的,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這些資金的回收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而且本來這個產業就不是高周轉行業,所以在這方面所需要的資金量巨大。"
此前在 2017 年,先導智能收購锂電池後端自動化設備生產商珠海泰坦新動力電子有限公司(下稱 " 泰坦新動力 "),業務延伸至卷繞機之外的後端市場。
公告顯示,上述交易對價為 13.5 億元。而當年,先導智能全年的歸母淨利潤僅 5.37 億元。
此外,泰坦新動力 100% 股權的預估值為 13.8 億元,但截至 2016 年 10 月 31 日,泰坦新動力淨資產為 5531.81 萬元,相當于預估增值率為 2394.66%。
收購完成後,2017 年先導智能賬上新增加 10.92 億商譽。其稱,如泰坦新動力未來經營狀況惡化,存在商譽減值的風險,将對公司當期損益造成不利影響。
高配版 " 富士康 "?
周期錯配下,锂電設備廠資金鏈承受壓力,但在過去幾年,新能源車整個產業鏈發展加快,锂電設備廠曾迎來一波訂單高峰。據先導智能财報,2022 年度,锂電池公司陸續公布了龐大的擴產規劃,并展開了大規模的擴產招标。公司報告期内新籤訂單金額達 260 億元(不含税),創歷年新高。
行業高景氣階段,產業鏈上的每一環節都在加班加點趕工。江瀚介紹,整個锂電產業的需求往往比較緊急,而市場的壓力相對較大,競争屬于 " 白熱化 " 狀态,所以經常需要加班來滿足業務需求。
對于先導智能這樣的乙方,節奏會更快。2022 年先導智能訂單創下歷史新高,同樣快速擴張的還有其員工規模—— 2022 年先導智能員工人數增長至 18774 人,較 2021 年增長近 4000 人。
即便一年擴招近 4000 名工人,但員工負荷依然很大。一名先導智能内部員工向 36 氪表示," 前兩年訂單太多了,真是幹不完。從操作員工人到工程師,幾乎都要加班。先導又是乙方,很多人受不了氣就跑了。"
同屬制造業,同樣的高強度工作,類似的 " 加班加點 " 不禁讓人聯想到富士康。" 先導、富士康都屬于制造業,沒什麼大區别,肯幹活就有錢拿。" 前述員工表示。
此前在 2015 年,富士康曾被當時的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法律工作部部長郭軍點名批評長時間違法加班,致使部分勞動者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
過重的加班也将造成員工的高流動性。新華每日電訊于 2010 年刊發的《讓勞動者體面勞動有尊嚴地生活》一文曾提到,深圳富士康 45 萬員工中,工作 5 年的員工只有 2 萬人左右,而工作不到半年的員工高達 22 萬人,每年員工流失率達 35%以上,這意味着富士康幾乎每 3 年就要完全換一批人。
此外,客户方因為供應商管理問題将其剔出供應鏈,也是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另一大因素。
對于供應商的管理,蘋果公司就提出明确要求與處理手段。在《供應鏈中的人與環境》2023 年度進度報告中,蘋果提到,在已投入時間并參與相關工作的情況下,如果供應商仍不願意或無法糾正違規行為并改善運營,以滿足要求,會面臨被移出供應鏈的風險。
自 2009 年以來,蘋果已将 25 處制造供應商場所設施和 205 家冶煉廠和精煉廠從供應鏈中移除。
而在锂電行業,盡管先導智能也在 2022 年度 ESG 報告中提及員工發展的多渠道激勵、不同類型的人才培訓、基本福利等關懷舉措,但一線員工對這些文字披露的感受并不明顯。
前述員工對此表示," 先導做的就是一些大工廠的訂單,沒什麼其他福利,而且不同部門的差異比不同公司都大。" 在職業發展上,他提到海外子公司更加容易晉升,但海外大部分以锂電事業部為主,要求更高。
近年受歐美等國家汽車電動化浪潮影響,海外市場空間廣闊,不少锂電企業紛紛出海淘金。先導智能 2022 年年報顯示,随着海外業務的不斷更新,其目前已在全球建立了多個海外分子公司。2022 年,上市公司從事锂離子電池產業鏈相關業務的海外銷售收入占同期營業收入 30% 以上。前述員工則透露,海外子公司由于受到當地法律監管,加班不像國内一樣嚴重。
對于内部員工提到的離職率、員工關懷舉措以及海外子公司管理制度等問題,36 氪曾致信先導智能試圖做進一步了解與核實,但截至發稿前對方尚未回復。不過企業 ESG 實踐、員工關懷需要落實到一線員工身上,而非停留在 ESG 報告表面。急功近利的管理模式雖然在短期内有望達到利潤最大化,但是缺乏切實有效的員工關懷措施,最終也将拖累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掃碼獲取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