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一批出海創業的00後,年入百萬了,歡迎閲讀。
文 | 表外表裏 ,作者 | 餘俐伶、陳梓潔,編輯 | 曹賓玲、付曉玲
如果不創業,傑森或許也會困在 " 百萬留學,回國月薪 3000" 的幻滅故事裏。
在國内求職市場,他這種澳洲 " 水本 " 的學歷一文不值,5 年橫跳 6 個行業的行為,也會被貼上 " 不穩定 " 的标籤,恐怕連面試機會都難求一個。
如今,他端坐在會議室裏,有理有據地説服五十歲的上市公司總監和二十歲出頭的自己合作,眼看着對方的目光從質疑變成欣賞。
那些被視為 " 折騰 " 的經歷,也變成勇闖海外的養分,他成立的國際市場開發和貿易公司半年就盈利,在悉尼和日本擁有近 20 人的團隊,員工年齡橫跨 70-90 後,而身為老板的他只是一位 00 後。
這兩年,和傑森一樣兼職留學生和 CEO 的 00 後不在少數,Terry、李李、瑞瑞、喬安都是出海弄潮兒。
他們的創業之路和無數前輩一樣,看似風光滿面,實則各有起伏,有的人未出校園就拿到了 500 萬天使輪融資,也有的人至今都沒有回本。
但他們都是命運的寵兒,因為生長于高度繁榮的黃金年代,天生擁有靈敏的商業嗅覺,懂得利用身後發達的工業體系,也擅于玩轉海外世界的規則。
在波濤洶湧的大航海時代,這股 " 新勢力 " 用自己的智慧和膽識,撬起一個個财富故事。
Terry:利用信息差 " 投機倒把 ",年入百萬
跨國賣貨跟 " 撿錢 " 一樣,這是我第一次接觸跨境電商時的印象。
那是 2020 年,我還在紐約讀大學,因為養的狗子隔三差五要洗澡,而寵物店一次 80 刀的收費讓人吃不消,就從國内帶了個寵物烘幹箱。
沒想到買回來之後,經常有朋友上門借機器,還找我要鏈接。聽得多了,我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商機,趕緊聯系國内廠家拿了 100 台烘幹箱,挂上亞馬遜,不到三天就被搶光,淨賺近 2 萬刀。
我本想賺一波就收手了,不曾想亞馬遜找了過來,希望四折從我這采購烘幹箱,他們作為一個品來賣,且上來就要訂 2000 台。
這雖然擠壓了一些利潤,但不用自己賣,我就答應了下來。然而想象的躺赢沒有來,反而跌了個大跟頭。
按亞馬遜的規定,要交貨後三個月才結錢,這意味着我要先墊資,我當然沒這麼多錢,只得回國拉投資。
亞馬遜的名頭還是挺好使的,拿着那份合作書,我差不多融到了 500 多萬,一切就緒就馬不停蹄找工廠、下單,坐等銀子入袋。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亞馬遜那邊要求兩個月内交貨,然而工廠產能跟不上,驗收時還差了四五百台,亞馬遜就退單了。
無奈之下,我只能自己賣貨,但亞馬遜、獨立站、TikTok 做了一圈,發現賣不出去了。
回頭復盤才發現,那些搶着買的顧客都是海外華人,本地人因為平常接觸的少,對智能產品不太放心;同時,美國線下寵物門店非常多,相比網購,大家更喜歡逛線下。
吃了這一波虧,我深刻理解了那句 "人很難賺到自己認知以外的錢,即便靠運氣賺到了,往往又會憑實力虧掉",從此學會凡事以客户的需求出發。
之後我轉向寵物玩具線,靠這個避了不少坑。
去年這邊一家老牌寵物店看中了我們一款智能逗貓球,想貼他們的牌賣。我們按國内流行的科技風設計了外包裝,但被駁了,讓按他們的标準做。
那是一個很土味的配色,很像我小時候的玩具包裝,但想着客户肯定更了解當地人,就按要求供貨了。事實确如預期,一上架就被搶爆了。
現在,他們每三個月從我這拿 10 萬個球,不誇張的説,TikTok 北美大部分寵物球都來自我這裏,光這一個品類,我每年都能入賬 20 萬美金。
當然,我也沒将寶全押在北美,畢竟近兩年這邊物價上漲,大家日子沒那麼好過了。
借着一個中東土豪同學的關系,我又開了中東線,按那裏人的喜好,倒賣尾貨真皮包,50 迪拉姆 1 個。
先 Facebook 投流直播,再把人引到 WhatsApp 上賣貨,公私網域一套組合拳下來,中東 " 貴婦 " 們根本招架不住,貨往往還在途中就被搶購一空。
看到我賺錢了,我海外的同學現在都有點躍躍欲試。
李李:兩輪 " 暴富 " 洗禮後,打工是不可能打工了
在做生意上,我可能就是别人説的那種 " 天賦型選手 "。
我一開始搞錢,純粹是憋瘋了,想找個出口。剛入學半年就趕上疫情,不能出門,每天對着教授的臉上網課,對愛出去玩、愛拍照的我簡直是折磨。
為了避免發瘋,我就在網上研究穿搭望梅止渴,逛着逛着發現了一個 bug,這邊沒什麼很出圈的潮流穿搭服裝店,普遍都是簡約風,不少留學生都在抱怨淘不到合心的衣服。
正好那時咱們那邊國潮比較火,我就想加拿大這麼多華人,把國内潮服弄過來應該很有市場。
事實證明,留學生們不僅改不了中國胃,也扭不了穿衣習慣。我仔細比對選了國内幾個很火的潮牌像已三獸等 PO 在朋友圈,往往一挂上來就被搶空。
做了不到兩個月的 " 服裝搬運工 ",我的月盈利就達到了 4000 多加元,合人民币 2 萬多,覆蓋生活費綽綽有餘。
但這個活很瑣碎,我課業又很繁重,無奈只能放棄了。直到大三暑假前後,學業問題告一段落,我的心思又活絡了起來。
我自己是椰子愛好者,但整個 GTA 地區(相當于國内京津冀這種地區合稱)只有一家賣椰子凍的,每次要坐一個多小時車、排很久隊不説,還越賣價格越貴,一個就要近 100 元。
不爽之餘,我又覺得這是個機會,決定自己做。因為這次是線下生意,我沒有照搬上次的經驗,而是找了從事餐飲行業的朋友,認真取了一番經。
在他們的指點下,确定了口味、品類、包裝問題,伴着一大波小紅書探店博主的爆款推薦,趕在暑假初熱熱鬧鬧地開業。
不得不説,國内的流量平台真的都很給力,一波波的人慕名而來,每天都能進賬 300 加元左右,一個暑假下來賺了将近 20 萬人民币。
當然,賺錢很開心,但也真心又忙又累,再加上看我生意好,一時間冒出了不少椰子凍店,生意變得不好做,開學沒多久後,我就關門跑路了。
然而經過這兩波 " 暴富 " 洗禮,打工是不可能再打工了,大四下半年我開始物色長期的創業項目,最後确立了我的另一大愛好——美甲。
相比國内卷成白菜價的美甲,在加拿大做一個簡陋的單色就要 80 加元,還得加 10%-15% 的小費;要想貼鑽,沒個大一千人民币下不來。
被背刺過幾次後,我漸漸悟了:若是用國内的產業鏈,配上加拿大的價格,豈不是比椰子凍還暴利?
想到就行動,我專門報課學了美甲,之後又想方設法搭上國内膠、鑽這些美甲材料的廠商,以比市場價低一半的價格,在聖誕節的時候殺了進去,打了個好采頭。
現在,我每天做 10 個,就能賺 4000 多元。每隔一段時間我還會回國進修,更新最新技術和設計款式,保持獨一份的競争力。
瑞瑞:短短一年多,從壟斷市場到散夥撤退
我的創業經歷就像一閃而過的流星,短暫又輝煌。
疫情爆發後,加拿大也經歷了封城歲月,生鮮配送一躍成為炙手可熱的行業,我和 3 位合夥人撲了進去,想做一家 " 小美團 " 或 " 小順豐 " 出來。
當時 Uber 外賣已經非常流行,但配送費折合人民币高達 50-150 元,我們想走平價配送路線,不過調研後發現這在地廣人稀的加拿大行不通,遂果斷轉頭做 ToB。
為了追求效率,我們還縮小了品類範圍,不做蛋糕、花卉等冷藏品類,只運冷凍類,倉庫營業時間也拉長到晚上 11 點,确保運不完的貨物能及時回到冷櫃。
公司投入運營後,我們的訂單很快從最開始的幾十單,飙升至上百單,到後來幾乎整個市區的生鮮店都找我們合作,一些大型超市的生意也被我們收入囊中,差不多壟斷了多倫多 ToB 生鮮配送。
那時候,生意紅火到連退款都非常爽快。
猶記得那年夏天有個客户要運雪糕,我在接單前就已經明确告知雪糕有融化的風險,并給出了價格稍貴的解決方案,那個客户滿嘴不在意,讓我們盡快送就行。
但怕什麼來什麼,當天司機碰巧狀态不佳,單效較低,盡管已經把這單排在了較前面,雪糕送到時還是化成了一灘灘水液。
收到貨的客户開始翻臉不認人,要求賠償損失。我們對他的無賴行為很生氣,但 00 後做生意主打能用錢解決的事就絕不扯皮,最後花錢消災了。且退單每隔幾天才有一筆,根本無法影響我們賺錢的速度。
巅峰時期,我們每天開門就有做不完的生意,近 600 份訂單像雪花一樣飄落,流水一度超過了 5 位數,部門是加元,差不多 10 萬元人民币。
但有句老話叫 " 樂極生悲 ",疫情給我們送來了創業機遇,也給我們埋下了痛苦的種子。
風口敞開在那裏,我們創業一年之後,不少華人團隊也卷了進來,原來這個領網域只有一兩家公司,後來多到一個巴掌都數不過來。
這還不是最壞的消息,我們創業期間,加拿大油價從最開始的 98 分 / 升漲到了 200 分 / 升,直接翻了一番。
一直以來,我們都堅持把每單 80% 的利潤給到司機,剩下 20% 平攤運營成本,油價飙升之後,公司的利潤空間保不住了。
那段時間,我又回到創業初期的狀态,不是在熬夜做海報,就是在去拜訪客户的車裏上網課,只不過這次不是為了搶先機,而是怕被淘汰。
然而人很難戰勝不可抗力,司機不樂意降薪、商家不接受漲價的兩難下,我們掙扎了幾個月,最後虧到成本線上時,不得不忍痛關閉了公司。
但我沒有氣餒,把原來的倉庫租了下來,兼職做海外拼郵。畢業後,我又進了一家海外倉打工,偷學大老板們的生意經,等日後羽翼豐滿再戰。
喬安:出師未捷,但我可以逆天改命
" 喬安,項目最近進展順利嗎?" 對着同學的這條問候,我輸入又删除地糾結了半天,還是将出師不利的情況隐瞞了下來。
畢竟,把當初 " 小打小鬧 " 的課程作業變成真創業項目,是我的 " 一意孤行 "。
大四上學期選修創業課時,我和 5 位同學選的嬰兒毛絨玩偶創業課題,因為我們線下調研充分、分析詳盡,拿了小組第一。
課題結束後,大家本來想就此解散的,畢竟即将畢業、求職迫在眉睫,但我覺得這個項目很有可行性,極力想推動落地。
我以一個毛絨玩具深度玩家的角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斷向他們遊説在一水大品牌的加拿大毛絨玩具市場,面向嬰兒、定價在大牌和白牌之間的玩具,空間可觀。
在我的堅持下,大家最終都妥協了。
而搞定小夥伴的我,火力全開投入了進來。先是參考 Jellycat 标志性的笑臉,比照 00 後 " 活又活不好,死又死不掉 " 的精神狀态,設計了一個既喪又慵懶的表情,讓人一眼就能記得我們。
之後親自回廣東代工廠選足夠柔軟的布料,改了四版打樣方案,近乎執拗地抓細節。其他小夥伴也忙着拍照片、做海報,上線獨立站。
萬事俱備後,我信心膨脹,大手一揮砸了幾百加元在 TikTok 和臉書上做廣告,坐等好采頭。
沒想到等着等着,發現自己竟是小醜:本以為浏覽量能上百破千的視頻,最終曝光只有個位數,成交直接封零。
我開始變得焦慮,要知道 500 件起步的大貨已經掏空了我近半的積蓄,現在營銷費也打了水漂,創業很可能起步就崩殂。想到同學們還免費幫忙張羅,我更沒臉面對他們的關心。
但遇上困難就投降也不是我的風格,消沉了一兩天後,我振作起來,開始一家家給線下母嬰實體店發拜訪郵件,準備拿着玩偶上門毛遂自薦。
事實證明," 不要臉 " 的人真的能活得很好,我剛走進一家本地連鎖店,兩位店員就被玩偶可愛的外型吸引住了,不等我開口介紹,她們就上手撫摸,對產品贊不絕口,最後還主動把采購經理介紹給我進一步聊合作。
就這樣,首批 50 個玩偶以入駐實體店的形式賣了出去,雖然量不大,對一個初創品牌卻是不錯的開端。
線上渠道方面,我也花了大半個月,不斷拆解其他賣家發布的内容,從最基礎的構圖,到後期剪輯,都四處翻找教程學習了一番。
比如,許多店都有 KOL 露臉,我就克服 " 出鏡恐懼 " 做自己的品牌代言人,反復練習話術,把原本枯燥的圖片切換視頻,做成繪聲繪色的產品分享。
現在,我的視頻流量已經穩定上千,也順利賣出了線上第一單。
經歷了大落大起,我的心态也變穩了許多,我相信通過每天的觀察、記錄和不斷嘗試,自己一定能成功。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特别感謝博主 "J 的創業筆記 "" 格温達 Gwenda"" 遲魚無刺 "" 李十八發發發 " 對本文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