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醫院多收20萬醫療費,非法學博士的普通人如何維權?,歡迎閲讀。
最近幾天," 法學博士舉報三甲醫院超收 10 萬醫療費 " 的消息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
安徽省醫保局日前通報,楊某某信訪舉報反映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在其父因腦出血住院期間通過虛構、串換診療服務等方式違法違規使用醫保基金。經查,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存在過度診療、過度檢查、超量開藥、重復收費、套用收費、超标準收費等問題,涉及違規醫療總費用 21.82 萬元,其中違規使用醫保基金 18.70 萬元。
通報稱,違規使用的醫保基金已被全額追回,并按 30% 頂格扣罰醫院違約金 56074.41 元;相關問題分别移交公安、衞健部門進一步核查處理;省市聯合檢查組還對該院 2022 年 4 月 1 日— 2023 年 5 月 31 日醫保基金使用情況進行了全面延伸檢查,目前正進一步核實;涉事的醫院護士長被作記過處分并停職檢查 ……
應該説,就個人的舉報結果看,當事人算是完成一次可以稱得上是成功的維權。但是,如此令人震驚的過度醫療案例,令更多人深感不安——一個病人居然被違規收取超 20 萬的醫療費,自己就醫是否也交了很多冤枉錢?
更重要的是,即使面對類似的遭遇,可能也沒多少人真正有信心能夠像這起案例中的當事人那樣成功維權。
比如,這起事件中,患者有親屬是會計,而其兒子是科研工作者、法學博士,并自稱接受過一定的經濟學訓練,他在過程中所運用的多種大數據分析手段,公開後也未必學得來。
那麼,過度醫療、超收費用現象,普通人只能默默承受嗎?
首先,大家需要對于過度醫療及超收費用現象,有足夠的警惕意識。雖然單個病人 20 萬的醫療費用超收規模确實誇張,但類似的 " 多收費 " 現象并不鮮見。之前媒體就報道過不少諸如 " 一天按 25 小時計費 "" 每天吸氧 72 小時 " 等 " 雷人 " 的醫院賬單。這次事件再次提醒所有人,要養成對醫院收費賬單明細多一份 " 核查 " 的習慣。
20 萬元的超收費用,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背景是,患者長期在 ICU 中接受治療。而相對于一般的普通病房,ICU 是一個封閉的環境,不僅家屬難以陪護并監督治療和用藥情況,就連患者本人往往也無能力了解自身的治療狀況。這給院方在治療費用上的 " 動手腳 " 提供了天然便利。因此,對于發生在 ICU 病房内的醫療費用,從患者家屬到醫保部門,都應該多留個心眼。
從發現的手段來看,這次患者家屬利用大數據分析覺察出貓膩,本身對于強化醫保監管審核也是有啓示意義的。
事實上,今年 4 月,國家醫保局聯合多部門發布的《2023 年醫保領網域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整治工作方案》中也要求,開展大數據監管試點,構建各類大數據模型篩查可疑線索,并下發各地核查。這其中,那些單筆金額較大的醫療賬單,完全可以作為大數據核查的重點對象。
不可否認,打擊過度醫療和騙取醫保基金的行為,其實一直在進行,相關手段也在不斷創新。但也不能低估部分院方和醫護人員的應對 " 智慧 "。
這起案件中,涉事醫院是通過在患者身上超量開藥、重復收費、套用收費等方式來實現對醫保基金的違規使用,較之于更普遍的偽造住院、偽造病歷、偽造票據等方式,更具隐蔽性。
可以説,由于醫療行業本身的專業性、復雜性,以及患者與醫護人員,監管部門與醫護人員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要通過技術手段徹底根絕過度醫療及騙保行為,的确非易事。相信此次事件後,相關部門會進一步給醫保制度 " 打補丁 "。
然而,在當前背景下,還需要注意到一些現實因素。比如,要警惕近幾年醫療行業生态所發生的變化,可能進一步加劇醫療機構實施過度醫療和騙保的衝動。
媒體報道顯示,在一項面對所有醫生,名為 " 今年以來,你們醫院降薪了嗎?" 的調研中,有 3499 名醫生參與了投票,其中 2275 名醫生表示 " 降薪了 ",占比達 65%。此外,2022 年 7 月,國家衞健委公布的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數據顯示,2020 年,2508 家參評的三級公立醫院中,43.5% 的醫院醫療盈餘為負。
在醫生和醫院收入雙雙承壓的現實處境下,是否有更多的醫院把維持醫院營收平衡或者説 " 創收 " 的心思,轉移到違規超收費用和騙取醫保基金上?
可能很多人會疑惑,近年來相關部門下發的醫改檔案一再強調,嚴禁向科室和醫務人員下達創收指标,醫務人員薪酬不得與藥品、衞生材料、檢查、化驗等業務收入挂鈎。那麼,在理論上,醫院和醫護人員就失去了違規創收的衝動。
但問題是,相關改革到底落實得怎麼樣,若醫務人員薪酬不再與業務收入挂鈎,能夠保障醫護人員合理薪酬的新機制又是否建立了?
這個問題在之前就面臨諸多不确定性,置于醫院虧損加劇,财政對醫院的補貼也面臨更多變數的今天,恐怕更顯突出了。
鍾南山院士曾多次公開痛批過度醫療現象。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的:" 為什麼現在過度醫療這麼多?有些過度醫療的情況,我看了以後都寒心,但有些實際情況是,過度醫療你不做的話,醫院怎麼活?"
這番話,并不是要為醫院和醫護人員的過度醫療開脱,而是指出了過度醫療背後那個最 " 樸素 " 的真相:即醫護人員的收入及整個醫院的生存,不能脱離從患者和醫保基金上進行 " 創收 " 的基礎,過度醫療,以及騙取醫保基金的現象,就很難真正釜底抽薪。
這其實又回到了原點:醫療改革到底如何有效平衡好患者、醫院(醫護人員)、醫保基金之間的關系,實現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