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一加李傑:大模型手機現階段只是噱頭,產品層内卷不會結束,歡迎閲讀。
上周,一加 12 正式發布,2 個多小時的發布會細數了產品從設計、性能、影像到細節用料的馬達、螢幕等信息。
昨天,一加 12 首銷,官方也在第一時間發布了銷售成績,尤其提到了與 " 友商 14 Pro" 的銷量對比,結合第三代骁龍 8 等信息不難推測,所謂的友商 14 Pro 指的正是小米年底發布的新品小米 14 Pro。
一加在戰報中指出:一加 12 首銷 5 分鍾是友商 14 Pro 全天銷量的 61%。從發布會上各種 PPT 中圍繞參數的橫向比較,到開售後的持續喊話,一加和小米競争的火藥味正變得越來越濃。
一加同時瞄準小米與 Redmi 開炮
一加 12 銷量數據一經公布,微博評論區、貼吧、論壇就陷入了網友的争辯當中。其中有網友指出:一加 12 的銷量僅僅包括京東、天貓兩個在線平台,而小米 14 Pro 還在小米之家、小米商城等其他渠道銷售,并且也沒有提到友商所謂的 " 全天 " 究竟是哪一天。
今天中午,一加中國區總裁李傑再發微博,其中重點提到了兩個方面,首先是產品上市以來,用户關注度最高同時也是讨論最多的 " 做工 " 問題。李傑表示:" 如果你收到手機後對此不太喜歡,我已經要求客服開通綠色通道,換貨或者退貨都會第一時間響應,大家完全不必擔心。" 換句話説就是 " 做工不滿意、可換可退 "。
李傑在博文中還特别提到另外一點 " 建議友商堂堂正正比產品,不要惡意競争搞小動作。" 結合評論區裏網友的讨論也不難看出,此番又是一加與小米的再次交鋒。钛媒體 App 注意到,微博平台确實有部分用户表示遇到了一加 12 的縫隙以及漏膠等問題,并發布了相關圖片,截至發稿,對應話題 # 一加 12 縫隙閲讀量已超過 25 萬。
自從一加在去年 12 月品牌發布會中提出 " 未來 3 年硬體綜合淨利潤率可以為 0" 的戰略後,圍繞一加在打 " 價格戰 " 的讨論就一直存在。而提到性價比、價格取勝的關鍵詞,人們想到的第一個品牌毫無疑問是 " 小米 ",如今,随着小米自身的高端化加速,Redmi 逐步成為衝在性價比第一線的 " 米系代言人 "。
從產品的發布到與媒體的交流,李傑除了提到的友商 14 Pro,同時也有友商 K 系列等字眼,其代指的自然是 Redmi K 系列產品。從一加的產品定位策略來看,李傑希望通過一加 12 以及 Ace 系列分别對标小米 14 Pro 以及 Redmi K70 系列。
" 一加 12 雖然沒有 Pro 的後綴,但它在價格更低的同時,可以做到比對标產品更好的體驗,并且以目前的定價,我認為打友商一年都沒有問題,即便到了產品發售的中後期,也可以不采取降價策略進行銷售,因為它的產品力足夠支撐定價。" 李傑向钛媒體 App 表示。
同時,針對 Redmi 的 K 系列產品,李傑也提到了相關的市場數據:"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今年相比去年,我們整體銷量成長非常快,增長率達到了 275%。新的 Ace 系列,去年銷量只有友商 K 系列的 11%,到目前為止,線上 + 線下整體銷量已經做到了他們的 57%。"
繼續内卷,做 " 爆品 " 策略
談到目前手機圈存在的一些亂象,李傑也在 " 迭代周期 " 和 " 型号細分 " 方面提出了他的觀點:" 手機的推出和迭代其實并沒有所謂的‘半年小更新’‘一年一迭代’的固定周期一説,如果在年底或者年初能做一個很好的產品,那為什麼年中非要更新一下?為什麼不能一步到位呢?"
另外,針對目前市場中已經形成的 " 型号細分 " 趨勢,李傑也表示對用户的意義不大。無論是蘋果、華為、小米、三星,其在進行新機發布的時候,都會進行型号的細分,以 iPhone 為例,僅 iPhone15 系列,就有 4 個細分型号,小米、華為發布的新機,往往也具備最少 2 個以上的細分型号,通常會通過數字、Pro、Pro+ 等尾綴作為标識。
李傑説到:" 僅從一加 12 來説,我們也可以和别人一樣做一個 Pro 和數字,但從我了解到的行業數據來説,各家的主要出貨銷量都聚焦在标準版,不管是今年的產品還是去年的產品,往往都是‘上面那個更好宣傳,底下更多來出貨。’ "
除了產品更新周期的變化,李傑還談到了他對于 " 大模型 " 現階段的發展并不看好,大模型手機更像是一個噱頭,而非實際落地的功能或者產品。" 經常有人問我對大模型手機的看法,我可以反問一個問題,現在大家覺得這個這麼熱,這麼多提到 AI 大模型手機,具體的應用是什麼?誰能講得出來嗎?" 他説到。
下一步,一加的思路依然是 " 做爆品 " 和 " 加劇内卷 ",李傑表示:" 接下來無論是手機賽道的大環境還是對一加而言,主旋律依然是‘内卷’,我們對此的應對策略則是會專注打造爆品、精品,把產品力做得更強。"(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 作者 / 鄧劍雲 編輯 / 鍾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