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劉浩存,又一次翻車了,歡迎閲讀。
最近,魚叔頻頻聽到一句評價——
「劉浩存演技進步了」
仔細一看,原來是她搭檔影後惠英紅的新片上映。
戲内,主打祖孫親情,被粉絲鋭評「淚失禁體制」。
戲外,兩人還互換角色,讓她大秀「演技」。
乍一看,好像确實有點進步。
然而,上映後口碑就撲街了。
豆瓣前排紛紛一星不説。
一半以上都是罵劉浩存演技呆若木雞的。
粉絲吹水,觀眾罵街。
説實話,這種情況并不罕見。
但秉着憑事實説話的原則,魚叔還是鬥膽踏進電影院。
觀感究竟如何,今天就來驗驗貨——
《燦爛的她》
影片翻拍自 2016 年的韓國電影《季春奶奶》。
尹汝貞搭檔金高銀,豆瓣評分8.5。
雖説是主打親情的温情片,但其核心故事卻頗有一種奇情感。
而《燦爛的她》,也基本復刻了這點。
比如,温情必備的苦難橋段。
江秀枝(惠英紅飾)意外喪子。
帶着孫女嘉怡,住在一海島漁村,相依為命。
一次趕集時,秀芝不慎将孫女弄丢。
經歷了十二年的苦苦尋覓,終于将成年後的「嘉怡」(劉浩存飾)找回家。
這才知道,當年強行帶走孫女的,竟是抛棄家庭的兒媳婦。
接下來,又是親情錯位的多重反轉。
本以為帶着孫女回家,就能享受天倫之樂。
不料此嘉怡非彼嘉怡,而是兒媳婦和第二任丈夫的女兒,斯然。
她之所以冒充秀芝的孫女,為的就是逃脱此前暗無天日的生活。
而真正的嘉怡,早已在年幼時命喪于車禍。
當然,還有最關鍵的女性相互救贖。
一邊,是痛失親孫女的奶奶。
另一邊,是被父親和詐騙組織控制的女孩。
因為欺騙和背叛的存在,倆人之間的情感變化跌宕起伏。
最終以「温情」作結,完成相互救贖。
按理來説,維持原作本土化,應該不會有問題。
那麼,《燦爛的她》到底哪裏出了錯?
首先,人物塑造不合理。
斯然出現以後,電影一直在突顯她被迫害的痛苦和生活的艱難。
父親欠了高利貸,她被逼困在詐騙組織裏。
白天,假扮「小白花」外出行竊、偷換商家收款碼。
晚上,對着鏡頭開直播,賣假減肥藥。
任何行動都被監視,能吃的也僅僅是白面饅頭。
直播效果不好,還被威脅穿情趣内衣衝銷量。
敢不從,立刻拍裸照以示威脅。
説實話,魚叔完全不理解為什麼在温情片中加入這種剝削性的場景。
無底線激化角色經歷的苦難,反而會因為過分戲劇化,而讓觀眾產生不真實感。
如果這姑且還能理解成商業片的噱頭。
那斯然來到秀芝奶奶家後的故事,就更讓魚叔摸不着頭腦。
試想一下,一個經歷苦難的小女孩,機緣巧合重獲家人的疼愛。
不用繼續在社會上摸爬滾打,而是重返校園,過上平靜生活。
這樣的女孩會以怎樣的态度去面對?
在原作中,女孩由于深知自己是冒名頂替的,所以初到奶奶身邊,渾身散發着畏縮、羞怯、慌張等不自然的感覺。
同時,她也有很強的自卑感。
因為從小生活在缺愛的環境中,還長期過着偷雞摸狗的窮苦日子。
對于突如其來的陽光生活,她感到自己不配,于是處處顯示出消極的态度。
而在《燦爛的她》裏,斯然的反應就顯得過于激烈了。
對待奶奶,連正眼看一眼的基本禮貌都沒有。
稍微一點觸碰,就表現出驚吓感。
哪怕奶奶主動示好給她買衣服,也擺着臭臉不願配合。
到了學校,更是活脱脱一副被嬌慣的模樣。
整天鼻孔朝天,對身邊的友善視而不見,甚至還當着老師面摔東西。
如此形象,哪裏像是逃出魔窟、剛來學校的新生,怕是資深的校霸吧。
其次,情感轉變生硬。
在這個故事中,真假「嘉怡」錯位關系的存在,祖孫二人之間的情感流動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展現關系遞進的層次感,成了打動觀眾的關鍵。
然而,《燦爛的她》卻完全忽略了這點。
就拿秀芝奶奶得知親孫女已死,眼前的孫女是旁人冒充的這一段。
奶奶當下的反應,是怒斥、責罵。
仿佛此前的情感全然不存在。
而孫女的态度,也是一味地道歉和流眼淚。
本該相互救贖的情節,瞬間變成存在是非對錯的價值判斷。
更導致後續法庭上,奶奶原諒孫女的那場戲變得説教味極重,且很難讓人信服。
ppt 式的情感轉變,怎麼看都像是為了煽情強行插入的橋段。
反觀《季春奶奶》,情感遞進的合理性有個關鍵鋪墊。
當時,祖孫兩人坐在海邊看海。
奶奶抽着煙,緩緩問出一句——
是大海廣闊還是天空廣闊
孫女想也沒想就回答到——
當然是天空廣闊
奶奶遲疑片刻,繼續抽煙。
短短幾秒鍾的鏡頭,其實已經露出破綻。
這個和孫女小時候的截然不同的回答,暴露了她的身份。
也正是這個小小的細節,讓後續奶奶的原諒變得更為合理。
比起只能靠慢鏡頭和催淚音樂來烘托氣氛的國產版。
情感的堆積和層層推進的羁絆,怎麼可能不動人。
最後,演員表演不合格。
《季春奶奶》的成功,很大程度來自于演員的表演。
高下立判的,自然是金高銀和劉浩存。
韓版中,祖孫時隔十二年第一次相見。
金高銀演繹出對觸碰的閃躲和眼神的回避,充分表現出她的不适感。
警局留影合照,她也固執地将頭扭向一邊。
到了後期,謊言被識破。
她因為此前參與的案件入獄,也表現出類似的茫然感。
但不同于開頭,這段卻兼具一種希望幻滅的破碎。
在悲劇的人生底色下,她的表演精準地傳達了人物的復雜情緒。
反觀劉浩存的表演,和層次感完全沒有任何關系。
從頭到尾頂着空洞的眼神,無法傳達任何情緒。
劇本讓我哭,那就哭。
為什麼流淚,流淚中是否還有其他的情緒,似乎全不在她的考慮範圍之内。
如果説劉浩存的差,是在預期之内,那麼惠英紅的表現,屬實讓魚叔有些失望。
就拿整部電影中最關鍵的一場戲來説——孫女身份被拆穿。
原版電影中,尹汝貞起初表現的是死不相信的态度。
即便是親戚拿出了鑑定結果,也擺出一副拒絕的倔脾氣。
實際上,她心裏肯定有了懷疑。
只是不願意去相信這個結果。
嘴上一口咬定孫女是真的,手上卻不停地擦地忙活,好讓自己不至于胡思亂想。
聽説孫女被抓到了警察局。
尹汝貞則緊張萬分地衝過來,一見面就關心她是否受了委屈。
見孫女沉默哭泣,她緩緩問出那句她最想知道的真相——
那我的慧智在哪兒
聽到一句「對不起」後,頓時茫然無措地四下張望。
嘴裏不住地喃喃自語:那我的孫女在哪兒 ……
這個瞬間,老人并沒有去責怪冒充者,而是表現出對孫女得而又失的悲傷與無助。
到了惠英紅這邊,則是沒有任何遲疑。
不顧旁人相勸,一耳光打在女孩臉上。
仿佛此前相處一年的情感蕩然無存,面前只是一個害自己家破人亡的惡徒。
前後情緒的割裂感,演員情緒的不對位,都和温情的故事底色全然不符。
《燦爛的她》豆瓣下面有這樣一條評論——
繼國產恐怖片、國產愛情片之後出現的另一個可怕片種:國產温情片
近幾年,國產温情片确實拍了很多。
可能是因為這類題材一般比較好過審,也比較容易獲得高口碑。
奇怪的是,内地一拍,就連連翻車。
其中還有不少是翻拍,與原作一對比,直接被吊打。
比如,徐帆主演的《關于我媽的一切》,翻拍自韓國電影《世上最美的離别》。
豆瓣評分從原作的 8.4,跌到 6.2。
還有去年的《照明商店》,改編自同名的韓國漫畫。
口碑也比原作差去了很多。
更不必説「韓影漢化組」的排頭兵包貝爾。
從《陽光姐妹淘》到《動物園裏有什麼?》,無論喜劇還是温情,統統撲街。
為什麼國内總拍不好温情片呢?
在魚叔看來,還是出在認知上。
同樣是講述親人之間相互治愈的故事。
《季春奶奶》成功的點,其實并不在于故事本身。
比起戲劇衝突,它更關注生活細節的刻畫和日常化的氛圍,通過人物悲喜的自然流動,來帶動觀眾的情感。
而《燦爛的她》,卻截然相反。
無時無刻不在強化戲劇衝突,刻意地追求煽情的效果。
這也是正是國產温情片最大的問題,過于強烈的工業流水線質感。
頻頻出現的慢鏡頭。
批量生產的煽情音樂。
仿佛催淚高光集錦一般的劇情堆砌。
創作者用這些手段,不斷向觀眾強調——我們都如此催淚了,你們為什麼還不哭。
卻沒想到,這種過猶不及的操作,反而和觀眾拉開了距離。
比如《燦爛的她》裏那段新加入的法庭戲演講。
如此直白地強行灌輸,怎麼可能讓觀眾產生共鳴。
温情并不代表煽情。
很多時候,真正打動人的,并不是靠説。
觀眾并沒有那麼傻,能看得出話外之意,聽得出弦外之音。
就像原版電影裏的一句話:
「用畫畫也能表白嗎」
最後,女主畫了一幅畫給季春奶奶。
奶奶打開包裝,用蒼老的雙手撫摸着畫,沒説一句話,卻已感知了心意。
而觀眾也在這長達 1 分多鍾的無言鏡頭裏,情不自禁地潸然淚下。
越是樸素自然的感動,越無需多言。
更不必過分地誇張渲染。
只有貼近生活,才能讓觀眾感同身受。
别總奢望燦爛了。
簡單點,做好她就夠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