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尹烨對話凱文·凱利:關于未來,你需要知道的10件事,歡迎閲讀。
内容來源:7 月 6 日,中信書院「觀念 insight」聯合抖音知識官方欄目《知識星期肆》,邀請尹烨與凱文 · 凱利展開對談。
嘉賓介紹:凱文 · 凱利(KK),《連線》雜志主編,《失控》《必然》《5000 天後的世界》作者;尹烨,華大集團 CEO、《生命密碼》系列作者。
注:文章經講者審閲,授權筆記俠發布。
責編 | 少将
第 7551 篇深度好文:7605 字 | 16 分鍾閲讀
商業思維
筆記君説:
時代飛速變化,如何保持不掉隊?怎麼應對焦慮和内卷?如何兼顧生存和興趣?
7 月 6 日,中信書院「觀念 insight」聯合抖音知識官方欄目《知識星期肆》,邀請尹烨與凱文 · 凱利(KK)展開對話。
兩人交流的内容,涉及了很多當下熱門的話題,怎麼看待技術趨勢,人工智能、數字永生、疫情周期……長達兩個小時的思想碰撞,產生了很大的信息量。
在最後,凱文 · 凱利為年輕人提出了建議:你是自己人生的主角,要自己去定義成功,而不是模仿别人。
筆記俠将對話内容整理精編出來,希望他們對過去、當下與未來世界的觀察與讨論,能給你收獲和啓發。
一、持續學習,并給自己一個許可
尹烨:人類對科技的應用一直在加速,怎樣能更好地融入這個快速變化的科技世界中?
凱文 · 凱利:很多人擔憂技術的發展速度,超過我們所能适應的速度。
但重要的是,要有技術素養——每個人都必須終生學習,你不可能只學一次,哪怕是數字原住民。每個人都是初學者,都需要學習。
尹烨:有一個詞是 "involution",内卷,它強調一種超前的競争。我們正在看到越來越多的焦慮。
很大程度上講,這種焦慮有可能是由科技造成的,大家看到别人的狀态,導致了自己的焦慮。您有什麼好的建議來幫助大家來解決這個問題嗎?
凱文 · 凱利:美國有位作家得出過一個結論,大部分人對科技的批評與反感,實際上不是針對技術,而是針對資本。
或許内卷所指的那個惡人,并不是技術,也許是資本主義,那種無情的競賽,令人忙忙碌碌去賺更多錢,一直不斷地去獲取。
中國的速度和忙碌令人驚訝,這雖然很了不起,但人們對目的地還不清楚。
這是一場比賽,我們都在互相競争。但我們要去哪裏?我們在比賽什麼?除了有更多的錢,比賽還會朝着什麼方向發展?
技術讓比賽更快了,但沒人知道要去往哪裏,目标是什麼,它是如何結束或走向何方的。
而現在是一個好時機,讓正在賽跑的人,無論是國家還是個體,去考慮我們共同的目标在哪裏。
尹烨:您是如何能夠做到對很多事情都有興趣,也就是我們所説的技術敏感,這是如何長期保持的?
凱文 · 凱利:我不比其他人更有好奇心,我只是允許自己去追求一些事。
很多時候,這并不是出于經濟原因,也不存在什麼浪漫理由,只是純粹的享受發現某事的喜悦。
這樣花費時間,人們必須得到許可才能這樣做,而我獲得了我自己的允許。
這有點像藝術家。專業藝術家做的一些事情非常瑣碎,他們就像孩子,會花一整天的時間,排序一些看起來很漂亮的小方塊。
如果我們之中有人這樣做,大約五分鍾後,就會被别人説這太荒謬了,是在浪費時間。
藝術家們允許自己就像孩子一樣對它充滿好奇。他們會説:" 沒關系,我會繼續的,我可以浪費時間。"
藝術家訓練自己給自己許可去浪費時間,像個孩子一樣,不在意任何結果。
我們也應該學會給自己許可,讓自己去好奇,告訴自己沒關系,我這麼做只是因為我對此很好奇。
很多人都在忙碌,面臨生活上的困頓,他們覺得好像不能給自己這樣的許可。但如果他們真能給,他們的業務或創業會做得更好。
二、每次改進 1%,就足夠了
尹烨:在《5000 天後的世界》這本書中,您講到技術都有兩面性,是雙刃劍。您提出的 51% 是好的,49% 是不好的,這個數字您怎麼區分的?
凱文 · 凱利:從歷史上來看,随着時間的推移,我們積累的一切都來自每年非常微小的改進。
即使是很微小的變量,經年累月,最後帶來的變化也會非常龐大。
在技術上的兩面性上,如果我們想辦法多去改進幾個百分比,日積月累下,就能争取到 10% 的進步,甚至更多好處。
我們不需要一個巨大的變化量,才能真正取得進展,每次 1% 就足夠了。
尹烨:人類如今改造自然的力量比過去要強,特别像核武器的出現等。您覺得什麼樣的方式,能确保技術向善,哪怕只有一點點的可能性?我們應該做哪些事情?
凱文 · 凱利:即便生物武器、流行病、核戰争這些,要消滅所有人類也很困難,無論是發生意外還是有人故意這樣做。人工智能的風險也被過于誇大。
我們不應該害怕那些不會發生的事,而是要更加現實、科學地去考慮會發生什麼,以及我們究竟在害怕什麼。
比如,做更多實驗阻止全球變暖,利用人工智能做一些地球觀測工程。同時,也必須小心探索基因工程,防止流行病再一次肆虐。
我傾向于否定人類可能即将滅絕的觀點,這樣的想法很荒謬。過度恐懼,會讓人們做出愚蠢的事情。
三、接下來,人工智能
将是最具颠覆性的技術
1.AI 會超過一切人工力量
尹烨:在您經歷過的所有的技術當中,或者説從文藝復興到科技革命以來,大概五六百年的時間裏,最具有颠覆性的技術是什麼?
凱文 · 凱利:最具颠覆性一定是人工力量,人工力量(artificial power)不是指人類或者動物的肌肉力量,而是指工業革命出現,讓我們能夠建造道路、高樓大廈、工廠,生產農產品。
人工力量,就是迄今為止整個歷史上最具颠覆性的事情。
從歷史來看,我不認為人工智能和人工力量具有同等影響力。但接下來的 100 年,人工智能肯定會超過任何一種人工力量。
從長遠來看,未來 100 年,人工智能肯定是我們所見過的技術中最具颠覆性的。它非常接近人類所做的工作,是一種放大我們核心工作的方式。
互聯網,沒有像人工力量那樣改變我們的世界,它是一項非常強大的賦能技術,能使其他事情成為可能。
在人類歷史的尺度上,工業革命仍然比數字革命更具颠覆性。
2. 加速微生物研究
尹烨:人類跟很多微生物共生的,比如腸道菌群和皮膚菌群。這些細菌都是單細胞,但它們也表現出了類似于智能的行為方式,這裏面有什麼東西是可以借鑑的?特别是考慮到我們和 AI 的關系。
凱文 · 凱利:我們自身健康的許多事情,都與腸道中的微生物組有關,從情緒控制到心理直覺,再到慢性病和長期健康,還有許多其他疾病。
然而在 10 年 15 年前,我們對此都一無所知。因為研究細菌非常困難,必須對所有細菌進行培養。
現在有了成本低廉的基因測序,我們可以進行基因調查,研究它們。人工智能可能是這項研究的推動者。
3. 實現教育普及
尹烨:您覺得在 AI 或 GPT 的時代來臨後," 慕課 " 這種知識的傳播是不是會變得更簡單?會不會有更好的教育方式,來幫助發展中國家或者是經濟不發達的國家,特别是他們的年輕一代跟上科技發展的腳步呢?
凱文 · 凱利:有兩種技術可以幫助實現教育普及。
一種是人工智能。首要的是翻譯,如果能實時将一種語言翻譯成任何語言,且廉價免費,那将產生巨大的影響。
世界上很多人擁有天賦異禀的技能,但英語卻并不是很好,實時翻譯能解決這一問題,他們可以自由訪問任何事物,沒有語言障礙。而人工智能的語言已經翻譯得越來越好。
第二,是鏡像世界,即沉浸式虛拟的世界。
數字世界将覆蓋現實世界,在教育和學習中非常有用。它可以提供一個數字老師輔導你,跟蹤你的學習過程并給你反饋。
目前,我認為最好的學習平台是 YouTube,那裏的學習量、教學量令人震驚,但這仍然只是 2D(已經非常強大)。如果擁有 3D 沉浸式世界,老師與人工智能相結合,将更加強大。
在得克薩斯州的一所實驗學校,老師們不允許教授知識,他們只能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學會該如何學習。
而 YouTube 已經做到了這一點,孩子們在 YouTube 學到的比在學校學到的要多,他們學習如何做事,如何思考,如何提問,如何做研究。
學會如何學習,将是學生畢業時應該學會的主要内容。而人工智能在鏡像世界将切實提供幫助,促進這種現象的發生。
但即使有了今天的技術,個體也很難完全靠自己學習。
比如運動,也許可以自己跑得更快,但确實需要教練,需要某個人推進你,他對你要做的事很了解,并讓你有與他人合作的經驗。
四、人工智能不是人,這是優點
尹烨:您覺得,我們有機會在硅基生命的代碼中,植入 " 愛 " 或者一些像 human nature(人性)一類的東西嗎?
凱文 · 凱利:這可能非常困難。人工智能的思維方式與我們并不相同,這是它們的優點,而不是問題。
我們想制造出不同的思維方式,去做人類不能做、不願做、無法做的事情。
這些新生事物能以不同于我們的方式思考,這才是它們的價值。當然,它們不是為了取代我們,而是作伴,合作。
科學領網域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比如細胞新陳代謝的復雜性,免疫系統的復雜性,還有量子引力。
用人類的頭腦去解決,可能有所限制。但可以制造其他種類的思維,與我們一起努力解決這些問題。
現在世界上大多數的人工智能我們都看不到,都在幕後、後端、暗處,做一些我們甚至不需要知道的事情。
未來的大部分人工智能,不一定必須具有實體。我們給一些人工智能賦予實體并稱之為機器人,有人形,或非人形。
事實上,人形機器人并不是最好的,大多數有着不同的形态。但與像我們的東西在一起,能讓人感到舒适自在。
許多人工智能并不比黑猩猩更聰明,有些人工智能會在某些事情上非常聰明,但在其他方面非常愚蠢。它可能十分擅長解數學公式,但極不擅長畫畫。
五、聰明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
尹烨:在您看來,未來的硅基生命或者是基于其他要素的生命,會產生一種全新的智能。那在這些全新的智能中,碳基生命還有機會嗎?您傾向于我們被替代,還是各種智能會相互結合?
凱文 · 凱利:我不認為我們會是替代品或者是被組合的零件,當然也可能是我錯了。
人類的思維不是一種通用的思維,通用思維并不存在。就像沒有所謂的一般性有機體,每種生物體都被視為一種非常特殊的存在,同樣擁有智慧。
智慧,是為了生存。一旦我們開始生存下來,并創造出多種思維,就會發現人類并非萬物的中心。
我們可能高估了智慧的價值,聰明并不是世界上完成事情的唯一必要條件。
如果将一個人和一只老虎同時放進一個籠子,活下來的并不是聰明的那個。為了生存,還需要很多其他的東西,比如創造力。
智慧勝過其他一切,這不一定是真的。大腦所做的其他事情,也是非常重要和基礎的,但我們對這些一無所知。
我并不知道人工智能的确切發展方向,但過分強調智慧不一定對,因為這可能不是我們思維中最重要的事情。
六、數字永生,是要付出代價的
尹烨:在今天,全球的人均預期壽命已經超過了 70 歲,而且大概率我們會奔着 100 歲去。這裏衍生出一個問題,就是所謂的永生。
永生可以抽成兩部分,一個是肉體的永生,一個是意識的永生(意識上傳)。那麼關于永生的生物技術,您是持支持,中性還是否定的态度?
凱文 · 凱利:生物系統總是有取舍的,如果你真的想擁有很長的壽命,這将付出某種代價。
這個問題對人類而言,可能就是想不想變成那樣,願不願意取舍。比如唯一的辦法是你必須只有三英尺高,或者變得非常醜陋才會有很長的壽命,你願意嗎?
第二個問題是,我們的認知和感受,存在感是否會随着時間的推移而維持在那種永生的身份中。
在人類實現永生之前,将會有許多人去嘗試,然後才會有報告説明他們是否覺得永生讓人變得更有用。
這不是通過思考能找出答案的,是必須摸索的事情。
尹烨:如果能一直持續今天的狀态,你覺得活到 100 歲夠嗎?或者是 120 歲?或者説,您有非常多有趣的、精彩的思想,您會考慮把它上傳到互聯網上做成一個備份,讓大家都能夠長久地記住這些 idea 嗎?
凱文 · 凱利:100 年是不夠的,120 年可能都不夠,我想活得更長。我有一個倒計時鍾,顯示還剩多少天,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對想法的上傳,如果要告訴它我要寫的書,以及相關細節,以便後續這書可以被寫出來,那還不如我自己直接寫。
當我們故去之時,那些想法就消失了,它們還未能實現,因為它們還并不完整。
一個計算機大腦,無論它多麼聰明、有多快,都無法像生物學的大腦一樣思考,它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态度、想法。
我們可以用計算機模仿或模拟生物思維,但它不會像人類思維那樣敏捷。
人類的思維速度快得驚人,藴含着巨大的能量,像一個小燈泡,只需要 25 瓦就能運行,這些都令人難以置信,我們無法對其真正復制。
在不同的介質比如在計算機中,一切思考過程都不會是實時的,我們無法像現在這樣思考。所以,上載的備份真的是我嗎?我會因此高興嗎?我會有意識嗎?我們不得而知。
我們也許能夠上傳意識備份,但将不再是原來的自己。
七、每隔幾年,就會有疫情大流行
尹烨:您怎樣看今天的生物技術的發展,包括它跟 AI 的結合,将會在哪些點湧現出一些新的東西呢?
凱文 · 凱利:生物技術是繼人工智能之後的下一次革命。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我們在生物技術領網域做到許多事情,實現那些十分復雜又困難的事,比如蛋白質折疊。
但生物學上的進步仍然比數字化進步慢得多,因為需要在生物系統中測試,去驗證它,生物學需要時間。
但有了人工智能,就有了新的工具,就像我們第一次擁有顯微鏡,這使研究有了很多不同的路徑,幫我們解開一些復雜性問題。
比如很多藥物都很有效,但不能适用所有人,因此并未發布。
如果能用人工智能對每個人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就可以實現那種對特定人群有效的微型藥物的想法。
尹烨:自這個世紀以來,先是 03 年遇到了 SARS(非典型肺炎),12 年遇到了 MERS(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近幾年我們又遇到了 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大流行。
您覺得下一次的瘟疫或者大流行一定還會來嗎?在這個過程中,人類會以怎樣的态度審視我們和微生物之間的關系?
凱文 · 凱利:肯定會有下一次,這很明确。
因為我們已經擁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城市密度,現在地球上 75% 的人類住在市區,在接下來的 5000 天裏可能會達到 90%。城市化會成為流行病完美的温床。
對流行病的了解,有利于我們下一次對此做出應對。
下一次,我們可能會對一種相當温和的病毒有強烈的反應,它或許沒有那樣強大,或者不會像新冠病毒那般致命,但人類仍然有非常強烈的反應。
我們正争先恐後地研制疫苗,對症狀有不同的應對方法。
但我們将不可避免地迎接另一次疫情的到來,這将成為常态。下一個 5000 天,也許是 10000 天,每隔幾年就會有另一場大流行發生。
八、未來人口最多 90 億
尹烨:我們看到,全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發達國家或者新興國家都出現了少子化的趨勢。
那麼,地球的人口會不會到達 100 億?為什麼在技術高度發展、壽命延長後,一部分人反而傾向于要更少的後代?
凱文 · 凱利: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我認為我們不會達到 100 億人口,85 億将是頂峰。
人口結構轉型、生育率降至極低水平,正在發展中國家發生,就像發達國家那樣。歐洲,随後是日本和韓國等,現在中國也正朝着這個方向邁進。
由于移民政策,美國曾是個例外,但現在它的生育率也可能會下降到更低水平以下。
如果全球人類的更替水平過低,那将是一個非常非常嚴重的挑戰。
很多嘗試,都沒能起到作用。要讓有孩子的家庭正常運作,需要支付一定費用,比如新加坡提供了,但沒能顯著提高生育率。
舉個例子,一位女士沒有孩子,另一位女士可能要有 4 個孩子,這才能達到人口的更替水平,但這不會給女士們帶來任何好處。
所以,我們要考慮一位女士生四個孩子,政府得付多少錢,這是有代價的。有些代價,我們願意付出了,結果就會不同。
不僅僅是亞洲,即使是擁有高生育率的非洲,過去十幾年生育率也開始大幅下降,比任何預測結果都快得驚人,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人口不會達到 90 億的原因。
甚至在 20 年前,他們還説人口峰值是 120 億,我不相信;然後説是 110 億,我想有可能。但實際的變化要快得多,所以我沒有答案。
這将影響我們的經濟。大多數經濟體需要增長,維持經濟增長的方式之一是有不斷擴大的人口,有越來越多可觸達的人群。
如果每年的人口都在減少,那麼你想賣出東西就太難了。
因此,我們将面臨一些天翻地覆的變化。
九、未來的農業和能源
尹烨:如果九十億人就是人口上限,是不是今天的農業或者是地球的供給能力是足夠的?您怎麼看今天農業和人口之間的匹配?
凱文 · 凱利:對的,會有充足的土地種植農作物,而人工智能将在農業中扮演重要角色,驅動機器人采摘食物。
所有辛苦從事農業勞動的人,并不是喜歡這份工作,只是因為不得不這樣做,沒有選擇。
比如種植小麥、收割小麥或采摘生菜,甚至是大量的清洗工作,這應該都是機器人的工作。
許多農業将持續甚至更加自動化,以後人力不是必須的,農場裏有幾個人就足夠了。
很多工作都将由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來承擔,它們更有效率,很容易就能生產出足夠的食物。
從長遠來看,接下來的 100 年,許多曾經耕種過的土地再也不會耕種了。土地會歸還給樹林,樹林将接管一切。
城市的足迹會變得更加密集,許多地方的鄉村農場都會回歸荒野,我覺得這真是一種非常棒的平衡。
尹烨:從某種程度上講,人類的科技史就是轉化能量、提高利用效率的發展史。您怎麼看人類對未來能量的掌控?比如説可控的核聚變和常温的超導等。
凱文 · 凱利:我不認為在 5000 天内能擁有商業核聚變,但可能将在 20 年、25 年内擁有這樣的技術。
核聚變的想法是制造一個合成的太陽,人造太陽通過與太陽相同的過程,漫射氦和氫,或将氫轉化為氦,将輕元素轉化為重元素,釋放能量,產生熱量,提供能量或蒸汽機所需的動力來發電。
它不會像核能一樣發生能量流失,也沒有連鎖反應和顯著輻射。但你必須投入大量精力來控制它。
有點像在玩一個非常昂貴的遊戲,盡管遊戲最終可能會賺很多錢,但在開始時,必須有很多資金投資進去。
順便説一句,即使這些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説是綠色環保的,不會產生二氧化碳,但它們正在產生熱量,使地球變暖。
無論是風力發電機,還是水力發電,都在產生熱量,核聚變沒有增加二氧化碳,但會給大氣增加熱量。而這将是一個非常好的能量來源,特别是對發展中國家,對那些沒有或缺乏大量天然化石燃料的國家來説更是如此。
十、給年輕人的建議:去定義自己的成功
尹烨:以 5000 天為維度,請您為中國的讀者們,特别是年輕的一代提出建議,您希望他們現在就開始做些什麼呢?
凱文 · 凱利:當把時間維度改為天,你會發現一切都更近了。
比如 5000 天比 13 年感覺更近一點,13 年感覺會很長,但 5000 天聽起來就只像是一個 " 小嬰兒 "。
按天計算,更容易接近我們一直在尋找的那個世界,每一天都在靠近。
學會理解并優化學習技能,這是能夠提高學習技能最重要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餘生都在學習。
你可以試着做點什麼,在某些事情上成為唯一。第一只有一個,競争賽道很窄。但要成為那個唯一,有無數種方法可以幫你。
你可以嘗試去做那些别人感覺困難,但你覺得簡單的事,這能發揮你的天賦。當你做自己、過自己生活時,是沒有競争對手的。
現在有一種傾向,通過模仿其他成功人士獲得成功,無論他們是籃球明星還是企業家,或者是一個電影演員。
但這是别人的劇本,而你要做自己電影裏的主角。這意味着,你必須發明一種新的成功方式,一種完全不同的成功。
你要對成功有自己的定義,如果你的定義是錢,那麼這也太無聊了,你在這方面很難做到最好。因為有很多人都在嘗試,那是他們在模仿别人的人生劇本。
你應該寫自己的劇本,試着去做某件事,用一種無人能及的方式定義自己的成功。
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可能是你擁有的時間長短、旅行的遠近,或者是創作的多少等等。
你必須定義什麼是你自己的成功,以此為目标。當你走向真正的自己,你會發現一切都變得更容易,而其他想要模仿你的人,會發現這很困難。
簡而言之,我給年輕人的建議是,不要試圖模仿别人成功的劇本,要立志成為那個唯一。
在即将逝去時,你能夠説你已經真正成為了自己。這就是你的目标。
這不是沿途的經停站,這是你前進的方向,也是終極的方向。你要用一生才能達成這個目标。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擁抱 Al,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掃下方二維碼領取精選幹貨合集
分享、點贊、在看,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