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疑似吃涼皮中毒”事件引關注,原來這麼多食物都能引發米酵菌酸中毒!,歡迎閲讀。
近日,網傳河南永城市疑似有人吃涼皮後出現中毒症狀,導致 1 死 1 傷,家屬宣稱兩人均為米酵菌酸中毒。目前,當地相關部門正在對此事展開調查。與此同時,夏季吃涼食可能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也引發了網友關注。
米酵菌酸很兇悍,加熱 1 小時仍可保持毒性
據了解,上述事件經過媒體報道後,有關于米酵菌酸中毒的話題很快就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并非偶發,公開報道顯示:2020 年 10 月,黑龍江一家 9 口人在家中聚餐時因食用自制 " 酸湯子 " 引發中毒,9 人全部死亡;同年,廣東也發生兩起類似中毒事件,其罪魁禍首都是米酵菌酸。那麼,米酵菌酸究竟是什麼東西?為何如此兇悍?
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馬亮告訴現代快報記者,米酵菌酸是由号稱 " 酵米面殺手 " 的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代謝產生的。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在環境中廣泛存在,本身并不可怕,煮沸之後就能殺滅,但其代謝產生的米酵菌酸毒素,極其兇悍。米酵菌酸是一種小分子脂肪酸,耐熱性極強,即使經開水煮沸或用壓力鍋蒸煮也很難被破壞,120 ℃下加熱 1 小時仍可保持毒性。
這些食物都可能造成米酵菌酸中毒
據馬亮介紹,河粉、腸粉、酸湯子、年糕、寬粉、銀耳、木耳等需要經過長時間發酵或泡發的食物都可能引發米酵菌酸中毒。特别是在高温、高濕的環境下,米、粉類食物在制作過程中原料變質、存儲不當,泡發後的銀耳、木耳未能及時食用而放置在温濕環境中,都會造成細菌大量滋生,進而導致米酵菌酸食物中毒發生。
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提示,有三類食品如果被環境中椰酵假單胞菌污染,容易發生食物中毒。
一是谷類發酵制品如發酵玉米面、糯玉米湯圓粉、玉米澱粉、發酵糯小米、吊漿粑、糍粑、醋涼粉等。
二是變質銀耳、過久泡發的黑木耳。
三是薯類制品如馬鈴薯粉條、甘薯面、山芋澱粉等。
中毒後會出現惡心、嘔吐等症狀,一般無發熱
" 米酵菌酸的致死率非常高。" 馬亮告訴記者,根據我國食源性疾病監測結果,米酵菌酸中毒導致的死亡是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的首要死亡原因,中毒死亡率高達 40%-100%。攝入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後即可引起中毒,對肝、腎、心、腦等重要器官均能產生嚴重損害,吃得越多,症狀越嚴重。
而中毒症狀主要為上腹部不适,惡心、嘔吐 ( 嘔吐物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樣物 ) ,輕微腹瀉、頭暈、全身無力,重者出現黃疽、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血尿、少尿、意識不清、煩躁不安、驚厥、抽搐、休克,一般無發熱。
疑似中毒要盡快催吐、及時就醫
如果在食用可能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後,出現疑似中毒症狀該怎麼辦?對此,馬亮介紹,遇到這種情況後,應第一時間用手指刺激咽喉部,催吐,将剛吃進去的食物嘔出。用幹淨容器或薄膜袋裝嘔吐物或高度懷疑剩餘的剩餘食物,及時轉至醫療機構就診,告訴醫生有進食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的高危食物史。如果中毒劑量大,只能依靠血液透析解毒。
既然米酵菌酸中毒如此兇險,那麼普通市民該如何從源頭上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馬亮提醒:要避免米酵菌酸中毒,首先不要制作、食用酸湯子等發酵面米的高危食品,泡發銀耳、木耳應即泡即用,不食用浸泡過久的黑木耳或銀耳。此外,要從從正規渠道購買食物,購買河粉、粿粉後應及時食用,建議當天吃完。家裏的谷物食品儲藏于陰涼通風環境,注意防潮、防黴變。有不适症狀要及時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并盡快催吐,及時就醫。
現代快報 + 記者 宋體佳 高達 嚴君臣
(校對 張靜超 編輯 範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