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遊戲經驗:馬斯克氣跑到微博的日本畫師,正被迫大戰“北歐畫師”,歡迎閲讀。
微博入駐了一批被馬斯克氣走的日本畫師,這是它的話題在 24 小時内發生的變化
最近關注日系二次元插畫的朋友們可能不太平靜。因為,有很大一批日本畫師集體宣布入駐微博,而且還不是過來開個号就走那種,是真的從推特搬到微博來活動了。
只因為在最新一輪的互聯網公司鬥争和整改浪潮中,馬斯克做了一個決定:他要限流推特的所有人!
這一切本意是為了對抗 AI 公司和各種廣告公司爬蟲的抓取,但如此極端的限流還是引發了許多人的不滿,尤其是馬斯克這人還習慣性的嬉皮笑臉,給了大家一個無比扯淡的回答:
" 為何不放下手機,多陪陪朋友和家人呢?"
你説得對,但是這個真不用你來操心。
而被這波限流傷得最狠的,是像插畫師這樣的内容創作者。許多創作者宣稱因為限流導致自己的數據大大降低,決心放棄推特而另謀出路。
一大批畫師聲勢浩大地注冊了微博,開着機翻和中國網友展開了交流。
就像之前的那麼多次日本畫師入駐微博一樣:其樂融融,互動拉滿,畫師美滋滋地學着中文和粉絲交流,而粉絲們也積極開着翻譯器或者用簡單的中文和喜歡的畫師互動。
平平無奇,但凡網上衝浪過幾年的,總歸見過這種場面。
但這次可能不一樣。
這次他們是真的從推特逃難過來了,而且大有在微博常駐的意思。一口氣進來二十多個知名插畫家,引發的熱度超過了之前任何一次畫師入駐潮。
各路媒體也争相報道推波助瀾,甚至連 BBC 都專門水了一下這件事。
而微博也第一時間開張了 " 日本插畫師 " 的分類,将這些外來畫師一一認證後放入其中,甚至可以方便地選擇一鍵全部關注。
在這種浪潮下,一小部分的 " 國人畫師 " 產生了危機感。對這部分畫師來説,微博的蛋糕本就不夠分——而在他們看來,這些日本畫師入場所獲得的追捧,其實有些 "名不副實"。
最初,這些調調只是在 QQ 空間之類的半私密社交媒體上傳播,而且大部分是針對一些 "看起來畫得不咋地" 的日本畫師。
直到某個烏龍,徹底點爆了一些心懷不滿的國人畫師。
那就是畫師 " 竹取細工 " 所發出來的微博。
雖然這位 " 竹取細工 " 身在日本,而且説話的機翻感比許多日本畫師還嚴重,主要的業務活動範圍也在推特。
但實際上,他是正兒八經的國人畫師,只是因為工作性質去了日本,而這種頗有機翻感的發言也是他一直以來的某種特色整活,但微博的運營人員自然搞不清如此復雜的特殊情況,他們理所當然的把 " 竹取細工 " 當成了日本畫師,并發送了提供運營幫助和推流的私信。
大致内容是可以幫忙進行本人認證,并提供免費的資源支持,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和他聯系
從平台運營的角度來説,無可厚非。這種自帶粉絲送上門的 KOL,無論哪個平台都是想伺候好了并希望他們留下來的。但是如果你拔高到一個上綱上線的角度,那這種行為客觀上是種 "外國人福利"。
一方面是外來畫師大有長期入駐的勢頭,另一方面是平台決策帶來的流量引導,一部分畫師決定站出來展現自己本國畫師的魅力,以一種超話活動的方式進行良性對抗。
這就是# 國内畫師安利計劃 #。
國人畫師們挑出自己最中意的圖,自發帶上 TAG 參與話題,展現自我。
而直到這一步,其實也在新浪運營官的計劃之内,因為私信外國畫師給予流量的 " 新浪動漫 ",同時也是 # 國内畫師安利計劃 # 的主持人。
一邊給予流量和福利,讓外來的日本畫師有更好的體驗,另一邊驅動國人畫師展現自我,自發組織大規模活動,新浪這波打出了成熟平台的完美操作,狠狠的吃下了這波熱度。
到這裏為止,一切還在正常的流量操作和社區活動範圍裏,并不是什麼壞事。
但新浪動漫也想不到,有一個群體會把這份熱度帶到完全失控的另一個領網域。
這一切的起源,是一條微博:
簡述一下,該微博的内容是陰陽怪氣了某位畫師不配使用 # 國内畫師安利計劃 # 這一 TAG,因為對方涉嫌轉發過某位崇洋媚外畫師的 " 跪舔韓國人的作品 "。
這件事實在太過復雜,有興趣的人可以搜索 " 日向桶事件 "。但毋庸置疑的是,所有轉發過那條微博的畫師,都已經被标記為了 " 殖人畫師 ",而在一些人眼中,她們不配參與 # 國内畫師安利計劃 #。
而該微博中指名道姓的這位畫師,又因為有着 " 精神北歐人 " 的歷史發言,所以該博主為其創造了一個全新的話題 TAG:# 北歐畫師安利計劃 #。
事情就在這裏發生了失控。因為 # 北歐畫師安利計劃 # 配上繪聲繪色的描述實在過于形象,這種易于想象的説法,在短短半天内形成了一個火熱的中文互聯網迷因。
大家都相信,有那麼一群國内 " 小畫師 ",天天畫畫不積極,整天就是想着跪舔外國。可一旦外國人真來了,他們又急了,紛紛想要靠着 # 國内畫師安利計劃 # 這種 TAG 來挽回顏面。
而在高速傳播的失真中,它幾乎變成了 " 國内畫師紛紛破防 " 的流言;在只言片語的轉載中," 北歐畫師 " 一詞的範圍開始模糊——畢竟,沒幾個人會去理清一開始針對的是誰,大不了最後來一句 "誰急了就是罵誰,你急什麼"。
長久以來,在微博上對于繪畫圈的讨論一直不缺矛盾。無論是有才但是喜歡對不懂的東西指指點點的,還是鑑抄出警在繪畫話題上頻出暴言的,這些矛盾留下的痕迹被第一時間喚醒,并在 # 北歐畫師安利計劃 # 話題創作者的催化下迅速升温。
如果你打開兩個話題的數據分析,就能看到明顯的區别。
# 國内畫師安利計劃 # 是由五位數以上的創作者發起,持續數日的廣泛性活動。
而# 北歐畫師安利計劃 #的創作者只有寥寥數百人,卻在不到一天之内爆發出了近兩千萬的話題讨論度,打出了兢兢業業畫圖十倍以上的效率。
而在嗅到了 " 殖人 " 這一關鍵詞後,各路活躍在一線的大 V 們也開始加入戰場——這一本來只是為了諷刺個别畫師的 TAG,光速演變成了對某些 " 小畫師 " 靶子的圍毆。
因為,今天剛好是個最為特殊的日子:7 月 7 日。
而這批日本畫師,對這個日子表現出了嚴肅的、承認事實的、接受規矩的态度。
這同樣也是件好事。但結合起 " 北歐人 " 後,它就開始成為了新的武器。
在網絡迷因的解構下," 北歐人 " 不再是畫師甘木杏的指代詞,而是成了一個抽象的、有組織的、群體化的概念,嗅到流量味道的大 V 們站在制高點,炮轟起了全新的靶子,愉快地吮吸 " 怒斥北歐人 " 帶來的流量。
至于有沒有被誤傷的國人畫師,無人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