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游戏经验:马斯克气跑到微博的日本画师,正被迫大战“北欧画师”,欢迎阅读。
微博入驻了一批被马斯克气走的日本画师,这是它的话题在 24 小时内发生的变化
最近关注日系二次元插画的朋友们可能不太平静。因为,有很大一批日本画师集体宣布入驻微博,而且还不是过来开个号就走那种,是真的从推特搬到微博来活动了。
只因为在最新一轮的互联网公司斗争和整改浪潮中,马斯克做了一个决定:他要限流推特的所有人!
这一切本意是为了对抗 AI 公司和各种广告公司爬虫的抓取,但如此极端的限流还是引发了许多人的不满,尤其是马斯克这人还习惯性的嬉皮笑脸,给了大家一个无比扯淡的回答:
" 为何不放下手机,多陪陪朋友和家人呢?"
你说得对,但是这个真不用你来操心。
而被这波限流伤得最狠的,是像插画师这样的内容创作者。许多创作者宣称因为限流导致自己的数据大大降低,决心放弃推特而另谋出路。
一大批画师声势浩大地注册了微博,开着机翻和中国网友展开了交流。
就像之前的那么多次日本画师入驻微博一样:其乐融融,互动拉满,画师美滋滋地学着中文和粉丝交流,而粉丝们也积极开着翻译器或者用简单的中文和喜欢的画师互动。
平平无奇,但凡网上冲浪过几年的,总归见过这种场面。
但这次可能不一样。
这次他们是真的从推特逃难过来了,而且大有在微博常驻的意思。一口气进来二十多个知名插画家,引发的热度超过了之前任何一次画师入驻潮。
各路媒体也争相报道推波助澜,甚至连 BBC 都专门水了一下这件事。
而微博也第一时间开张了 " 日本插画师 " 的分类,将这些外来画师一一认证后放入其中,甚至可以方便地选择一键全部关注。
在这种浪潮下,一小部分的 " 国人画师 " 产生了危机感。对这部分画师来说,微博的蛋糕本就不够分——而在他们看来,这些日本画师入场所获得的追捧,其实有些 "名不副实"。
最初,这些调调只是在 QQ 空间之类的半私密社交媒体上传播,而且大部分是针对一些 "看起来画得不咋地" 的日本画师。
直到某个乌龙,彻底点爆了一些心怀不满的国人画师。
那就是画师 " 竹取細工 " 所发出来的微博。
虽然这位 " 竹取細工 " 身在日本,而且说话的机翻感比许多日本画师还严重,主要的业务活动范围也在推特。
但实际上,他是正儿八经的国人画师,只是因为工作性质去了日本,而这种颇有机翻感的发言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某种特色整活,但微博的运营人员自然搞不清如此复杂的特殊情况,他们理所当然的把 " 竹取細工 " 当成了日本画师,并发送了提供运营帮助和推流的私信。
大致内容是可以帮忙进行本人认证,并提供免费的资源支持,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和他联系
从平台运营的角度来说,无可厚非。这种自带粉丝送上门的 KOL,无论哪个平台都是想伺候好了并希望他们留下来的。但是如果你拔高到一个上纲上线的角度,那这种行为客观上是种 "外国人福利"。
一方面是外来画师大有长期入驻的势头,另一方面是平台决策带来的流量引导,一部分画师决定站出来展现自己本国画师的魅力,以一种超话活动的方式进行良性对抗。
这就是# 国内画师安利计划 #。
国人画师们挑出自己最中意的图,自发带上 TAG 参与话题,展现自我。
而直到这一步,其实也在新浪运营官的计划之内,因为私信外国画师给予流量的 " 新浪动漫 ",同时也是 # 国内画师安利计划 # 的主持人。
一边给予流量和福利,让外来的日本画师有更好的体验,另一边驱动国人画师展现自我,自发组织大规模活动,新浪这波打出了成熟平台的完美操作,狠狠的吃下了这波热度。
到这里为止,一切还在正常的流量操作和社区活动范围里,并不是什么坏事。
但新浪动漫也想不到,有一个群体会把这份热度带到完全失控的另一个领網域。
这一切的起源,是一条微博:
简述一下,该微博的内容是阴阳怪气了某位画师不配使用 # 国内画师安利计划 # 这一 TAG,因为对方涉嫌转发过某位崇洋媚外画师的 " 跪舔韩国人的作品 "。
这件事实在太过复杂,有兴趣的人可以搜索 " 日向桶事件 "。但毋庸置疑的是,所有转发过那条微博的画师,都已经被标记为了 " 殖人画师 ",而在一些人眼中,她们不配参与 # 国内画师安利计划 #。
而该微博中指名道姓的这位画师,又因为有着 " 精神北欧人 " 的历史发言,所以该博主为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话题 TAG:# 北欧画师安利计划 #。
事情就在这里发生了失控。因为 # 北欧画师安利计划 # 配上绘声绘色的描述实在过于形象,这种易于想象的说法,在短短半天内形成了一个火热的中文互联网迷因。
大家都相信,有那么一群国内 " 小画师 ",天天画画不积极,整天就是想着跪舔外国。可一旦外国人真来了,他们又急了,纷纷想要靠着 # 国内画师安利计划 # 这种 TAG 来挽回颜面。
而在高速传播的失真中,它几乎变成了 " 国内画师纷纷破防 " 的流言;在只言片语的转载中," 北欧画师 " 一词的范围开始模糊——毕竟,没几个人会去理清一开始针对的是谁,大不了最后来一句 "谁急了就是骂谁,你急什么"。
长久以来,在微博上对于绘画圈的讨论一直不缺矛盾。无论是有才但是喜欢对不懂的东西指指点点的,还是鉴抄出警在绘画话题上频出暴言的,这些矛盾留下的痕迹被第一时间唤醒,并在 # 北欧画师安利计划 # 话题创作者的催化下迅速升温。
如果你打开两个话题的数据分析,就能看到明显的区别。
# 国内画师安利计划 # 是由五位数以上的创作者发起,持续数日的广泛性活动。
而# 北欧画师安利计划 #的创作者只有寥寥数百人,却在不到一天之内爆发出了近两千万的话题讨论度,打出了兢兢业业画图十倍以上的效率。
而在嗅到了 " 殖人 " 这一关键词后,各路活跃在一线的大 V 们也开始加入战场——这一本来只是为了讽刺个别画师的 TAG,光速演变成了对某些 " 小画师 " 靶子的围殴。
因为,今天刚好是个最为特殊的日子:7 月 7 日。
而这批日本画师,对这个日子表现出了严肃的、承认事实的、接受规矩的态度。
这同样也是件好事。但结合起 " 北欧人 " 后,它就开始成为了新的武器。
在网络迷因的解构下," 北欧人 " 不再是画师甘木杏的指代词,而是成了一个抽象的、有组织的、群体化的概念,嗅到流量味道的大 V 们站在制高点,炮轰起了全新的靶子,愉快地吮吸 " 怒斥北欧人 " 带来的流量。
至于有没有被误伤的国人画师,无人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