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視力、整牙、身高、鼻炎……新型壓垮父母的“四座大山”怎麼這麼難?,歡迎閲讀。
如今,養娃的難度越來越高了。
和十幾年前的 " 散養 "" 放養 " 式育兒不同,年輕一代的父母在養娃上可謂是小心翼翼謹小慎微一絲不苟付出良多。當温飽不再是問題,養出一個 " 高質量人類 " 就成了全新的育兒目标。
于是,視力、整牙、身高和鼻炎,俨然成為新時代壓倒父母的四座大山。
比工資漲得更快的,是養娃的成本。而父母付出的不僅僅是金錢,更是時間、精力,還有那些無處安放的焦慮。
如果你曾在放學時路過學校門口,就會發現,現在戴眼鏡的孩子越來越多了。國家衞健委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 52.7%。也就是説,平均每 2 個孩子,就有 1 個近視。
近視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上學之後,課業負擔重,用眼需求增多,户外活動的時間卻大幅減少。即使很少使用電子產品,也會給眼睛帶來巨大的壓力。除了環境之外,遺傳因素也尤為重要。如果父母都是近視,孩子的預防近視之路必定更加困難重重。
為了讓孩子遠離眼鏡,父母從孩子出生起就要使出渾身解數。電視不能看,手機平板别想碰,户外時間要保證,更别提因為一個小小的卡通片而爆發的無數次家庭戰争。
更痛苦的是,即使這樣,也不能完全避免近視的發生。當孩子説自己上課看不清黑板,對父母來説無異于晴天霹靂。
畢竟,除了手術之外,沒有任何手段能夠矯正近視。無論付出多大的努力,也只能延緩加深的速度。為了這一點小小的希望,父母也願意付出頗多:
每半年做一次視力檢查和眼軸測量,粗略估計大約每年500元。
如果選擇佩戴 OK 鏡(角膜塑形鏡),每副大約10000元左右,每一年到一年半需要更換一次;如果選擇佩戴近視離焦鏡,也要動辄幾千元,還需要每半年到一年評估是否換鏡。
可以有效延緩近視發展的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每個月大約200元。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產品、偏方,比如哺光儀、明目貼、中藥熱敷……父母往往抱着 " 死馬當作活馬醫 " 的心态試個遍。
這麼一算,如果孩子小小年紀就近視,十幾年輕輕松松花出 " 一台車 ",可謂是名副其實的 " 一座大山 "。
俗話説 " 金眼銀牙 ",父母在孩子的牙上花費的心力,絕不比眼睛少。
由于長期以來生存環境、飲食習慣的影響,中國人更容易出現牙列不齊等常見的牙齒問題,再加上有的孩子喜歡咬手指、舔牙齒,都可能加重牙齒畸形。
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正畸專業委員會的調查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的錯颌畸形患病率位為 67.82%,其中 6~11 歲為牙齒問題的高發期,患病率為 71.21%。
而社交平台上鋪天蓋地的關于 " 深覆合 "" 地包天 " 等内容的分享反饋,更加劇了父母對孩子容貌的焦慮。為了讓孩子擁有完美的牙齒和臉型,赢在起跑線上,整牙也開始從娃娃抓起。越來越多的父母帶着孩子湧入口腔科,戴上矯正器,其中甚至不乏三四歲的寶寶。
《2020 中國口腔醫療行業報告》顯示,2014~2019 年,我國正畸病例數復合增長率達 15%。2020 年,國内正畸市場規模達到了 276 億元,已成為口腔醫療中規模最大的細分領網域。
口腔正畸往往花費高昂。根據央視财經的報道,父母為孩子選擇的矯正器主要是傳統固定矯正器和無托槽隐性矯正器,費用從 2 萬元到 6 萬元不等。
在父母看來,只要能換來一口好牙,花多少錢都是值得的。然而,網絡上渲染的整牙的好處背後,是甚少與人言説的整牙之苦。
每次復診後的牙齒酸痛,金屬托槽磨損出的口腔潰瘍,加倍困難的口腔清潔……每一樣都讓成年人痛不欲生,更不用説七八歲的孩子了。
而摘下矯正器并不意味着整牙的結束。之後還有很長一段時間需要每天佩戴保持器,避免牙齒恢復原位,一旦偷懶,之前的努力就可能前功盡棄。
當父母決定為孩子戴上牙套的時候,或許還沒有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場漫長的戰役。
一個網上流傳一時的熱梗是:遇見一米八幾的先别急着要微信,因為他可能只有小天才電話手表。雖然有些扎心,卻也點出了一個事實:現在的孩子,一代更比一代高。
教育部發布的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與 2014 年相比,2019 年全國 7~22 歲各個年齡組男女生身高均有增加。如今,18~44 歲中國男性平均身高為 169.7 公分,女性為 158 公分,較 2015 年數據分别增加了 1.2 公分、0.8 公分。
可數據的增長并沒有讓人放寬心,反而更加重了父母們的 " 身高焦慮 " ——别的孩子都那麼高,我的孩子更不能 " 矮人一截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調查了 1 萬多名兒童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身高,81.05% 的男童家長期望孩子身高達到 175~184.9cm,85.38% 的女童家長希望孩子身高達到 160~169.9cm,都遠遠高于平均身高水平。
在傳統的社會觀念裏,身高不僅影響着未來的職場競争力、受歡迎程度,還關系到擇偶、下一代基因等一系列問題。于是,當代父母不僅 " 雞 " 成績,還要 " 雞 " 身高。
" 雞 " 來 " 雞 " 去," 内卷 " 的氛圍也席卷身高領網域。只要孩子比同齡人稍微矮一點,或者暫時沒達到所謂的 " 标準身高 ",就忙着帶孩子去醫院,做測骨齡等各項檢查。
打開社交媒體搜索 " 追高 ",就可以看到各種各種各樣的長高經驗。除了常見的營養、運動、睡眠,還有層出不窮的保健品和訓練課程,甚至細致到每日食譜和運動計劃。
如果這些都收效甚微,就會有父母選擇最後的希望——生長激素。生長激素俗稱 " 增高針 ",是臨床上用于治療矮小症的處方藥,主要有粉針劑型、水針劑型、長效劑型三種,價格也依次上升。如果使用長效劑型,一年的花費可以高達十幾萬元。
2021 年中國生長激素市場調研報告 - 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
也有人説,生長激素,就是用一萬元換一厘米。
胖了可以減肥,五官可以微調,唯獨身高,一旦骨骺線閉合停止生長,神仙來了都沒招。也因此,父母更願意花大價錢,在還來得及的時候,給孩子一個長得更高的機會。
其實,遺傳是身高最主要的影響因素,甚至起到了決定作用。後天的所有努力,都只能錦上添花。
不乏有家長表示,孩子打了半年的生長激素,身高卻毫無變化。更重要的是,生長激素并不适用于健康人群。盲目使用生長激素,可能造成内分泌紊亂、脊柱側凸、股骨頭滑脱等健康隐患。
愈演愈烈的身高焦慮背後,是父母們對 " 完美孩子 " 的執着追求。
如果説整不整牙、追不追高,還是父母能自由選擇的事情,那碰上一個鼻炎孩子,育兒生涯就只能被迫開啓 hard 模式,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與鼻炎的無限鬥争中。
有資料顯示,3~6 歲兒童過敏性鼻炎的患病率在 5.3%~25.8% 之間。但鼻炎的症狀主要是打噴嚏、流鼻涕、鼻塞,很容易讓父母把過敏性鼻炎誤認為是感冒,導致很多患兒得不到及時的治療。
而過敏性鼻炎帶來的不僅僅是止不住的噴嚏和流不完的鼻涕,還可能會加重鼾症,誘發鼻窦炎、支氣管哮喘等問題。鼻塞的時候,孩子長時間用嘴呼吸,氣流衝擊上颚,也可能影響面部發育,導致 " 口呼吸面容 "。
最無奈的是,鼻炎的治療方法非常有限而且往往收效甚微。無論吃藥還是滴鼻,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説,可以選擇的治療方式和藥物就更少了。也因此,很多人把鼻炎叫做無法根治的 " 絕症 "。
對于鼻炎寶寶來説,生活中可能處處都是 " 坑 ":
春天空氣中的花粉,家裏寵物掉下的毛發,床單枕頭上的塵螨,茶幾書櫃上的灰塵……都可能誘發一系列症狀。而孩子沒有自我防護的意識,就需要父母的高度關注,時刻繃緊神經,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也不敢掉以輕心。
出門必須給孩子戴口罩,包裏永遠備着一大包紙巾,每天用洗鼻器清洗鼻腔,床單枕巾勤勤更換,家具表面永遠幹幹淨淨沒有一絲浮塵……尤其是到了每年的過敏季,更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一個不慎,孩子就可能不停打噴嚏、流鼻涕,嚴重的甚至會因為鼻塞在睡覺時憋醒。
當一個在職場上焦頭爛額的中年人,還要每天面對這些繁雜的生活瑣碎,很難不體驗到一種萬念俱灰的絕望感。
在育兒這場艱苦卓絕的跋涉中,或許父母很快會意識到,自己的孩子牙齒怎樣、身高幾何、容不容易近視、敏感還是皮實,極大概率取決于有沒有抽中這張基因彩票。
換句話説,身上背着幾座大山,是一個完全靠運氣的随機事件。精細化育兒固然是好事,但也沒有必要過于焦慮。尊重科學,尊重成長的自然規律,引導孩子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就足夠了。
放下對 " 完美孩子 " 的想象,也是放下對自己的苛責,給雙方都松松綁。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并不是一米八的完美身高或者整整齊齊的标準牙齒,而是足夠的、充分的、無盡的愛。
福利來啦!
你也被這 " 四座大山 " 壓倒過嗎?
還有哪些育兒焦慮?
歡迎互動留言分享 ~
我們将從評論中随機抽取1 位粉絲朋友送出《時尚健康》雜志及 Cistto 膚見躍時煥采面膜 1 份(中獎結果将在 9 月 26 日公布)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那就動動手指
點擊右下【在看】吧 ~
撰文 / cc
編輯 / kiki
圖片來源 / 小紅書、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