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3000億PE,要設中國辦公室了,歡迎閲讀。
又一超級 PE 來了。
投資界獲悉,歐洲投資巨頭 Tikehau Capital 在最新财報中宣布——加速布局亞洲私人信貸市場,将在今年開設香港辦事處,迎來其在大中華區的第一個辦公室。
大多數人對這家 PE 并不熟悉。成立于 2004 年,Tikehau Capital 總部位于法國巴黎,主要投資于私人債務、私募股權、房地產以及股票和債券,資產管理規模已達 428 億歐元(超人民币 3000 億元),是歐洲增長速度最快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
這一次開設中國香港辦公室,被視為 Tikehau Capital 擴大亞洲版圖的重要一步。正如放眼望去,今年 KKR、CVC 資本等 PE 豪門紛紛宣布募集亞洲基金——在别人恐懼時低調掃貨。
執掌 3000 億
歐洲 PE 要來中國了
二十年前,兩位年輕人—— Antoine Flamarion 和 Mathieu Chabran 走到了一起,他們雄心勃勃,希望打造 " 歐洲版黑石 ",Tikehau Capital 便在這樣的願景中誕生。彼時,Antoine Flamarion 31 歲,Mathieu Chabran 也才 28 歲,二人的職業生涯都始于美林證券。
Tikehau,是以南太平洋法屬波利尼西亞的一個珊瑚環礁命名,2017 年通過反向并購在巴黎泛歐交易所上市。創立至今,Tikehau Capital 在歐洲、中東、亞洲和北美的 15 個辦事處擁有超 750 名員工。團隊在四個資產類别(私人債務、實物資產、私募股權和資本市場戰略)以及多資產和特殊機會戰略方面擁有廣泛的專業知識。
與此同時,這家 PE 的資產管理規模也在兇猛增長。根據最新财報,截止 2023 年 12 月底,Tikehau Capital 的總資產管理規模已經達到 428 億歐元,并設下新的目标——到 2026 年管理資產規模要達到 650 億歐元以上。
" 我們正處于集團發展的關鍵時刻," 此前一次媒體采訪中,Mathieu Chabran 曾説。他指出了美國和亞洲潛在的收購機會,Tikehau Capital 認為這些地區有機會籌集大量資金并進行投資。
其中,亞洲是未來布局的重要區網域之一。今年 2 月底, Tikehau Capital 宣布與總部位于新加坡的券商公司大華繼顯(UOB-Kay Hian)合作,聯合推出了其在亞洲的首支私人信貸基金。
大華繼顯是新加坡三大銀行之一——大華銀行集團旗下的證券公司。作為亞洲最大券商公司之一,大華繼顯在全球擁有 80 多家分支機構,也在密集布局大中華區,不僅設有香港辦公室,還在去年獲批江蘇省合格境内有限合夥人對外投資試點基金(QDLP)管理企業資格,并與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籤訂合作備忘錄,試點基金額度為 2 億美元,成為江蘇省首個外商獨資基金管理公司發起的 QDLP 項目。
基于大華繼顯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和深厚的本地網絡,Tikehau Capital 決定聯手合作。這一次,雙方分别向該合資企業投資了 5000 萬美元,為中型企業提供融資。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淡馬錫也是 Tikehau 的股東之一。
亞洲,正在成為 Tikehau Capital 下一目的地。去年 12 月,Tikehau Capital 曾與總部位于日本東京的日興資產管理公司就收購前者的股份并在亞洲建立合作夥伴關系進行深入談判。之後,Tikehau Capital 更是聘請了前 BPEA Credit 的董事總經理 Colin Lim 擔任亞洲私人債務主管。
該 PE 的兩位掌門人在聲明中表示:" 亞洲市場表現出持續強勁的增長和積極的結構性轉變,該地區的中端市場企業對增加營運資本和為現有債務進行再融資的資金需求持續存在。我們與 UOBKH 的合作将為亞洲中端市場企業提供可替代的資金來源,同時為投資者提供将私人信貸作為投資類别的獨特機會。"
大中華區自然是不能錯過的區網域之一。在官網中,Tikehau Capital 闡述其資本市場策略時表示,通過固定收益基金,公司投資于各種開放式基金和管理賬户中的高收益、投資級企業和次級金融產品。這些主要是泛歐信貸和亞洲信貸——重點是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
而今年即将開業的香港辦事處,就是其最有力的注腳。
PE 排隊投亞洲
眼前,全球資本市場急劇收縮,但 PE 豪門們紛紛用腳投票——投亞洲。
印象深刻的是上個月 CVC 資本的超級募資——歷經 18 個月,CVC 資本第六期亞太基金完成超募,規模達到 68 億美元(約合 490 億元人民币),締造了 2024 開年最大一筆募資。這一次,CVC 資本将專注于對亞洲核心消費和服務領網域的高質量企業進行控股、聯合控股和合作投資。
CVC 資本素有歐洲 PE 豪門之稱,至今管理資產規模 1880 億歐元。自 1999 年起,CVC 資本開始深耕亞洲市場,最早一期亞洲基金可追溯到 2000 年,此後募集基金規模不斷攀升。25 年時間,CVC 亞太基金成功躍升為亞太區網域規模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之一。
當然,這家老牌 PE 與中國也有深厚淵源。官網顯示,目前 CVC 資本在中國有上海和香港兩個辦事處,共有近 30 名員工。入華以來,最讓中國創投圈轟動的是其與俏江南、大娘水餃之間的投資故事,另外在香港潮流服飾集團 I.T、西安怡康醫藥等企業背後也能捕捉到 CVC 資本的身影。
KKR 也來了。今年 1 月,KKR 打響 2024 年募資第一槍——專注于快速增長的亞太地區基礎設施和能源相關投資基金 KKR Asia Pacific Infrastructure Investors II SCSp,籌資了 64 億美元(約 450 億元人民币),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亞太泛區網域基礎設施基金。
作為 PE 圈風向标,重倉亞洲一直都是 KKR 的主旋律之一。
對此,KKR 聯席 CEO Henry Kravis 表示,随着越來越多貿易發生在亞洲地區,亞洲正變為交易中心,且這一趨勢還在加速," 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國家參與進來并受益于亞洲這一全球增長引擎。"
貝恩資本也在三個月前募完了最新一支亞洲基金,超募 40%,最終規模至 71 億美元(折合約 500 億人民币)。管理着約 1800 億美元的資產,貝恩資本 2006 年在亞洲設立了第一個辦事處,之後便一直活躍在亞洲市場。
目前,貝恩資本在上海、香港、廣州設有辦公室,同時出手連連,不僅投資獅橋集團、能鏈、維音等公司,還收購了國美部分股權,而其與秦淮數據的那一筆 228 億元私有化協定,更是轟動一時。
此外還有:瑞典私募股權公司 EQT 68 億歐元收購霸菱亞洲投資基金,至此走出泛亞洲投資市場布局的重要一步;高盛與中東财團穆巴達拉設立了總額 10 億美元的獨立管理賬户,共同投資于亞太地區的私募信貸領網域;穆巴達拉準備在未來幾年裏将投資組合中的亞洲資產倉位翻一倍;凱雷投資、貝萊德相繼官宣亞太地區的新任命;黑石也在擴充亞洲市場團隊等等。
目之所及,他們正在毫不猶豫地重倉亞洲。
" 谷底時期反而能掙大錢 "
在金融圈,PE 巨頭歷來是嗅覺最靈敏的一群人,似乎市場越低迷,越适合掃貨。
于他們而言,金融環境的收緊反而創造了巨大的機會,尤其是并購交易。此前 1 月的财報電話會上,黑石掌門人蘇世民表示:" 我們會将 2023 年視為黑石遭遇的周期性的底部,許多美好的事情正在發生。"
四十年來經歷了多次周期,他判斷,很快我們将看到 IPO 市場的回暖,而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也将更多出售手中的資產,并購層面的交易活動将有所增加。
蘇世民進一步指出,伴随經濟復蘇,行業首先會出現觸底效應,随後投資組合的估值開始呈現增長趨勢,大家的共識随之發生變化,最大的投資機會也藴藏在此階段。
沿着這樣的邏輯,黑石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Jonathan Gray 透露,黑石将在市場復蘇、投資标的價格開始上漲之前加大投資力度。" 我們正在底部反彈,并購活動的車輪正在加速,我們希望在達成共識之前進行更多投資。" 等到了那個節點再布局就晚了,那時的估值已經發生變化。
" 現在是向前邁進的好時機。" 無獨有偶,KKR 聯席首席執行官 Scott Nuttall 也在近期這樣表示," 交易競争減少,市盈率也有所下降。" 在他看來,在此時進行新投資的基金将成為受益者,而縱觀 KKR 一路走來,正是在這樣的時期,KKR 締造了不少高回報的投資案例。
行業整合者往往更喜歡過冬天。
正如信宸資本管理合夥人信躍升在 2023 年曾分享,在流動性問題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優質資產開始變得便宜,标的正在進入重新定價的狀态," 我幹了 20 年,其實每到谷底的時候,才是賺大錢的時候。這是非常獨特的歷史性機會。"
劉曉丹創辦的晨壹投資也在報告中闡釋,市場低迷時期,無論海外還是中國,PE 機構都會感受到較大的壓力,這是必須承受的周期波動之痛。但恐慌和撤退并不是最佳選擇,反而應該積極發揮 PE 機構自身的優勢,利用經濟低迷期做足功課,為資產價值反彈做好準備。
無數歷史經驗表明,最好的投資往往都是在動蕩時期發生的。春天來臨之際,有人已經行動了。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周佳麗,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403/530957.shtml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網頁轉載須在文首注明來源投資界(微信公眾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轉載,須在微信原文評論區聯系授權。違規轉載必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