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Mate 70打了一場“有準備”的仗,歡迎閲讀。
"Mate 70 是我們這兩年賣過最‘憋屈’的產品 " 在 Mate 70 開售後的這段時間裏,經銷商李翔經常做出類似的感慨。
一方面華為 Mate 70 系列在發售之後仍舊維持往日的勢能,根據機構的數據顯示,在 12 月 2 日到 8 日的七天内,華為的新品激活量達到了 25%,占據了國内手機新品市場四分之一的份額。
讓李翔覺得 " 憋屈 " 的是 Mate 70 并沒有為其帶來相應的 " 價值 "。新品發售前,當地主官就明确告知了李翔新品的交貨日期,就在其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與預想中截然不同的場面讓李翔猝不及防。
首銷日當天,多數門店并沒有迎來往年的大排長,以上海南京東路的華為旗艦店為例,部分黃牛在當天早上 6 點就帶着行李箱在門店周圍徘徊,9 點左右(距離開售還有一個小時)多數黃牛都選擇了離開。
上午 9 點,華為南京東路旗艦店門口
相較于 Mate 60 以及 Pura 70 開售時動辄上千元的溢價,Mate 70 系列的溢價幅度顯然有所下滑。黃牛當天給出的價格中,标準版基本不用加價即可購買,Pro+ 和 Pro 版本溢價在 400-800 元之間,雷峰網甚至在現場還遇到了多名經銷商下場充當 " 黃牛 ",只售不收。
今年華為門店改變了銷售策略,相比于以往排隊實名就能拿貨,今年華為門店不開啓對外零售,只有提前預約,拿着預約取貨短信的消費者才能拿到機器。
預約售賣自然是對產品溢價一種控制手段,負責華為某地市渠道的劉朗告訴雷峰網:" 除了 0 元預定計劃之外,部分地市還開啓了定金預售用于統計真實用户 "。
華為 Mate 70 這次是打了一場 " 有準備 " 的仗。
從 " 激進 " 到 " 保守 "
" 這次備貨量非常充足,上面要求‘不惜售’,經銷商要做的就是把每一批貨正常賣出去。" 一線的情況與雷峰網了解到備貨數據相吻合,有供應鏈人士告訴雷峰網,華為 Mate 70 系列在 24 年的備貨超過了 350 萬台,完全能夠滿足現階段消費者的需求。對比 Mate 60 系列,在臨時加貨的情況下一個月也僅有 200 多萬台銷量。
" 在部分地市,華為甚至給經銷商增加了 2 個點左右的利潤,這已經是很大的讓步。" 在劉朗看來,充足的備貨量意味着華為在這一階段準備大幹一場,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華為略顯保守的備貨預期。(了解更多細節,歡迎添加作者微信:ByArsT 交流)
供應鏈人士海濤對雷峰網表示到:最早華為 Mate 70 系列的全生命周期備貨大概在 1200 萬台左右,而在發布前一段時間華為又将預期降低到 1000 萬台。相對的,Mate 60 系列截止 11 月出貨量在 1400 萬台左右,到年末能夠達到 1500 萬台。
" 對比其他品牌,如果在上一代產品賣爆的前提下,借着產品和品牌的勢能,下一代產品起碼在備貨預期上會增加 30%" 海濤對雷峰網説到。
以 vivo X200 系列為例,在前代產品勢能的推動下,vivo X200 全系首銷達到了上一代的 130%,較為熱門的 Pro 版本甚至能夠達到 160%;此外,更為熱門的小米 15 即便在漲價的前提下,銷量破百萬的速度也快于小米 14 系列。
另一方面,華為 Mate 70 系列的售賣主力從去年售價 6999 元的 Mate 60 Pro,變為了售價 5999 元的 Mate 70 以及 8499 元的 Mate 70 Pro+,逐漸細分高低檔人群的同時,價格也相對沒有那麼激進。
值得一提的是,Mate 60 标準版發售後,門店内多數時間為缺貨狀态,部分門店需要搭貨才能拿到,而這次門店主推 Mate 70 标準版,顯然華為在有意識的降低消費者的品牌預期。
" 這次 Mate 70 Pro+ 版本的分貨是 Pro 版本的一倍左右,而标準版的分貨則比 Pro+ 還要多出近一倍 " 劉朗告訴雷峰網。
上午十點半,收到提貨短信的消費者在店内取貨
今年上半年,華為為了追求完成穿戴業務目标,曾要求經銷商去進行配貨,本質上華為所建立的渠道模型是以手機作為驅動,通過旗艦產品的稀缺性,推動經銷商以搭貨的形式去保持融合業務運轉。
相較去年同期,華為擴張了近 6000 家門店,然而 Pura 70 系列在定價和策略上的激進導致其并沒有起到承接 Mate 60 的作用,經銷商一度面臨庫存積壓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有幾家手機廠商的 GTM 員工都收到了華為 GTM 崗位的社招邀約,與 Ov 等手機廠商較為分散的 GTM 團隊不同,華為的 GTM 層級很高,負責整體產品戰略操盤,直接向部門最高決策層匯報。
" 以往這一崗位并不會直接對外社招,這説明華為今年的操盤可能出現了偏差。" 收到邀約的某手機廠商員工告訴雷峰網,而這一説法也得到了華為内部員工的認可:" 我們之前确實出現了一些問題。"
與上半年在渠道強推穿戴業務相比,華為下半年的渠道策略反而顯得更為成熟。今年 7 月,華為在經銷商的幫助下完成了穿戴業務的銷售目标,而這也意味着華為不需要因為搭貨問題,讓操盤變得激進。
同一節點,華為也沒有啓動 " 配貨包 " 計劃,據劉朗所述,一方面是今年穿戴業務達成目标,沒有那麼多的庫存需要清理;另一方面,上半年經銷商也沒有賺到利潤,如今重金打款提貨 Mate 70,再讓經銷商用這筆錢去壓貨也不夠明智。
增加利潤點位、提高首批備貨量、取消 " 配貨包 ",自然是為了讓經銷商回一波血,只是對經銷商來説,利潤只是暫時,劉朗對雷峰網表示到:" 但‘配貨包’還是會有,大約會在元旦左右推出。"
有供應鏈人士向雷峰網确認:由于大盤的回暖,各家的目标預期都有所增加,而反觀華為則因為芯片產能問題在預期上只有少量上浮。今年 5 月,高通向華為出口產品的許可證被提前撤銷,這意味着華為只能依靠自研芯片出貨。
擴大店、重融合之下的又一次權衡
Mate 70 系列在發售之後迎來了第一波 " 好采頭 ",有多位經銷商表示達到預期,但從市場反饋來看,華為 Mate 70 系列的銷售渠道逐漸有兩極分化的态勢,王華告訴雷峰網:" 這次大商的銷售表現不錯,小商的情況就比較一般 "
前段時間,任正非在廣州開會時再一次給外界釋放了品牌未來的方向策略,任正非在會上的原話是:" 要規模,不要利潤,不要老想着賺錢 "。
值得玩味的是,新的指導方向與年初嚴抓利潤的策略出現了明顯的衝突。(了解更多細節,歡迎添加作者微信:ByArsT 交流)
今年上半年,有部分經銷商為了拿到熱賣貨源,咬牙貸款壓貨,而 Pura 70 不及預期的表現導致其資金鏈出現斷裂。從這一結論來看,大商的抗風險能力明顯優于小商,同時也為華為的操盤帶來更高的容錯率。華為想要以更穩健的姿态實現門店再擴張離不開大商的助力,而選擇大商也能幫助華為避免出現嚴重的操盤失誤。
這也是目前頭部手機廠商在渠道策略上都遵循的一個方向,外界的普遍印象是華為不斷鼓勵大商建設超大平方的生活館,但對于沒有賺到錢的經銷商來説,壓力巨大,畢竟紙面上的數據是真金白銀換來的。
" 在二線城市投入建設一個大型門店需要 500 萬左右,如果是将近 1000 平的生活館,就要投入 1000 萬左右,很多商是沒有實力去跟進的。" 有經銷商對雷峰網透露。
事實上,今年華為多數去嘗試投資生活館的經銷商反而賺到錢了,是随着華為品牌的不斷上升,越大的門店會帶來越強的虹吸效應。
以華為智能生活館為例,整車的銷售利潤并不可觀,汽車主要是引流消費者進店購買手機,再通過手機推動融合業務,據雷峰網了解,門店賣出一部高端手表的利潤甚至與一台 Nova 是同等水平。
華為南京東路旗艦店内,融合產品被大面積展示
Mate 70 發布當天,華為宣布華為全屋智能正式更新為鴻蒙智家,不僅包含原有的全屋智能解決方案,還涵蓋了華為自研的智慧屏、音箱、路由、門鎖等設備和豐富鴻蒙生态產品,這意味着門店需要容納更多產品,同時商與商之間的差距将會越來越大。
在多輪渠道擴張之後,華為頭部強商的名額已經逐漸飽和,并有意識的提高了經銷商入局車店的門檻。
" 今年已經有好久沒有發過新的車門店的牌照了,目前有開店資質的只有以前拿到授權的大商,3C 店哪怕開更多,也不會給牌照 " 劉朗對雷峰網説到。
回看今年門店擴張策略,華為不斷鼓勵經銷商開超大門店,實際上是在為融合業務的下一步推進做準備:Mate 60 可以通過搭貨模式盤活整個渠道,但 Pura 70 和 Mate 70 顯然做不到這一點。
在產品發售後,有多位經銷商對華為 Mate 70 系列的銷量情況進行預測,普遍認為 Mate 60 系列的輝煌不可復制,截止 11 月,Mate 60 系列出貨量已經達到 1400 萬台,Mate 70 系列即便在鴻蒙 NEXT 的加持下,也很難做到相同水平,銷量大概率是 Mate 60 系列的 70%-80% 左右。
幾周前,華為對店員的績效目标進行再次強調:從賣出裸機變為提高融合產品的連帶能力。一個明顯之處在于,華為正不斷提高融合業務的重要程度,甚至會影響經銷商的考核。
" 如果一個門店所有的手機都是裸機出售,那第二批就不會給這個門店放貨了 ",據劉朗透露:" 内部現在非常重視融合業務,并将手機稱為子彈,如果沒有連帶融合,那打出去沒有意義 "
雷峰網通過走訪發現,華為如今開始對經銷商員工進行手機和融合產品的銷售培訓,并給予認證、評星,表現優異者将會得到獎金和更新加薪的機會,同時門店也會重用。
華為對商策略上 " 抓大放小 " 是保證未來品牌健康發展的必要動作,只是在國補的影響下,這一情況可能存在變數。
部分省份的 Mate 70 系列已經開始享受國家補貼,年末以江蘇省為例,國家補貼在 15% 左右,部分地市甚至自掏腰包把補貼提高至 20%,比如 Mate 70 Pro+ 國家補貼 1274 元,優惠後價格僅為 7225 元,有經銷商告訴雷峰網:在國家補貼之後,當地銷量能夠達到平時的 2-3 倍。
對手機品牌來説,如何利用好這波國家補貼顯然尤為重要,從目前政策來看,明年國補還會持續跟進,但需要注意的是,國家補貼的到來只是在加快存量用户的換機速度,如何提高真實用户銷量值得更多思考。
有供應鏈人士告訴雷峰網:明年華為決定要加大智選產品的出貨量,差不多有千萬台,目前排產已經有 200 萬左右,而今年智選產品出貨量僅有幾萬台,對經銷商而言,顯然是個極大的挑戰。
注:應受訪者要求李翔、劉朗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