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家電新勢力,将傳統廠商拉進“巷戰”,歡迎閲讀。
當一個萬億級的行業陷入增長停滞時,這個領網域往往會發生深刻的結構性調整,競争邏輯和玩家策略都将發生根本性變化。
現在,家電行業走到了這一步。
奧維雲網(AVC)研究測算數據顯示,中國家電目前的保有量超過 40 億台,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的 49416 萬户家庭計算,平均每個家庭的家電保有量超 8 台。奧維雲網(AVC)推總數據顯示,中國家電市場(不含 3C)零售規模自 2019 年達到 8910 億的峰值後,近幾年整體乏力。
該機構還稱,需求側的多樣化和個性化仍在加速發展,但供給側的創新與革新在放緩。當下的家電市場,存量換新的高标準撞上產品技術的微創新,正處在供需錯配的新周期。
也正是在這個當口,一批家電新勢力開始走到台前。
小米,先下一城
新勢力想要真正走到台前,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進攻傳統家電的核心業務——冰箱、空調、洗衣機。這一過程中,小米算是拔得頭籌的那一個。
2019 年,小米正式成立大家電事業部,并全面發力白電市場。雷軍強調大家電是小米 AIoT 戰略的關鍵部分,并将大家電定位為未來十年持續發展藍圖的核心拼圖之一。
小米大家電采用代工模式,小米負責產品設計、技術研發和銷售渠道,具體生產由第三方負責。這樣的模式讓小米可以用更小的代價、更快的速度,切入市場。與此同時,在產品創新上,小米的智能化生态成為了打開局面的關鍵。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小米 AIoT 平台已連接的 IoT 設備數(不包括手機、平板以及筆記型電腦)已經超過 9 億,米家 APP 的月活用户也已經超過 10 億。在這樣龐大的 IoT 生态之中,家電產品之間的聯動可以變得更加靈活和智能,并建立更牢固的品牌壁壘,以此拉升產品銷量。
除此之外,家電還是是典型 " 渠道為王 " 的行業。小米線上線下龐大的銷售網絡,更加助漲了小米大家電的破圈态勢。
财報顯示,小米 2024 年 IoT 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首次突破千億規模,全年收入達 1041 億元,同比增長 30.0%。
其中,小米的大家電表現亮眼,空調、冰箱與洗衣機出貨量均創歷史新高。空調產品出貨量超 680 萬台,同比增速超過 50%;冰箱產品出貨量超 270 萬台,同比增速超過 30%;洗衣機產品出貨量超 190 萬台,同比增速超過 45%。
"2025 年将是小米大家電出海元年,小米将率先讓空調、冰箱、洗衣機等產品走向海外。" 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表示,2025 年小米大家電的增長率還會超過 50%。
為了承接更大規模的家電訂單,小米首座智能家電工廠也正式在武漢奠基動工。一期項目聚焦空調品類,規劃六大核心分廠,全面覆蓋家用及中央空調的裝配生產,計劃 2025 年 11 月正式投產,2026 年大規模量產。同時籌建的還有 100 餘間實驗室,未來還将建設萬人研發中心、小米大家電全球總部。
可以説,随着小米大家電的持續增長,長久以來由美的、海爾、格力構建的白電三巨頭版圖,未來大概率将被打破。至少在空調領網域,這一趨勢已經開始顯現。截至 2024 年底,小米線上市場份額為 11.82%-11.95% ,僅次于美的(20.38%)和格力(18.87%),連續兩年保持第三。
更多玩家進場,家電巨頭陷入「巷戰」
小米替新勢力打了個樣,更多的玩家開始加速進場。
AWE 2025 期間,追覓大家電產品全系亮相,其中包括冰箱、空調、洗衣機以及廚房電器等。追覓稱,這标志着公司将從單一智能硬體,實現向全場景智慧生活解決方案的戰略躍遷。
無一例外地,在大家電品類上,追覓依然延續此前在清潔電器領網域高舉高打的產品路線,推出了客單價更高的平嵌式智能冰箱、搭載雙機械臂的自然風空調以及套系廚電等產品。除此之外,追覓還在持續擴充其他新型家電品類,比如空氣淨化器、擦窗機器人等。
無獨有偶,其他的清潔電器廠商,也在試圖進入大家電領網域。早前,石頭科技推出了洗烘一體機產品,并在兩年時間推出了共計 9 款洗衣機產品。
AWE 2025 期間,MOVA 除掃地機等清潔電器之外,還展出了電動牙、吹風機,以及咖啡機、電烤爐、空氣淨化器等諸多智能家居生活品類。添可則攜三大品類全系產品亮相。其中,洗地機、廚電和淨水機是其主打品類。
在廚電領網域,添可推出了首款具身烹饪產品 " 食萬天工 "。食萬天工通過聯合豆包等行業大模型,實現了從 " 被動執行指令 " 到 " 主動理解意圖 " 的更新。用户通過自然語音互動,可擁有 AI 定制菜譜;再結合 " 食萬具身烹饪體 ",能夠實現從猛火灶頭、10 檔控火到花式颠勺、8 種調味的烹饪操作,并可以完成 360 ° 自清潔。
添可 CEO 冷泠稱,未來添可會在廚電產品上進一步的擴展,品類還會增長。特别是在 AI 技術的支持下,推出更多解決用户痛點的創新產品。
無疑,在層面不窮的新玩家面前,傳統家電廠商陷入了一場「巷戰」——不知何時、不知何地,新的競争者悄然出現。在這樣的市場競争中,新進者一開始的勢能并不算強,但随着時間的拉長和產品矩陣的豐富,家電巨頭面臨的市場風險也在增加。
不過,在這樣巷戰中,傳統廠商完備的供應鏈優勢和高效的生產機制,也是他們降低不确定性風險的最大倚仗。
一個可以支撐的案例是,2025 年兩會期間,有網友在海爾集團賬号下喊話,讓海爾生產一台能洗襪子、鞋子、衣物和内衣的一體式懶人洗衣機。4 天後,海爾在微博發文宣布,網友喊話的三筒 " 懶人 " 洗衣機即将首發上市。也幾乎是前後腳,美的推出了多筒組合的洗衣機產品," 想要幾筒就筒 " ……
這種市場需求和產品生產能夠實現快速響應的背後,自然離不開家電巨頭長久以來積累的供應鏈優勢。這也是家電新勢力無法在短期彌補的短板。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快速反應是否具有持續性——家電巨頭能否在接下來的每一次「巷戰」交鋒中,都能夠靈活快速反應,目前還猶未可知。
所以,在可預見的未來家電競争裏,家電新勢力們大概率會以更高頻次的進攻、更新的產品理念,去攻打傳統巨頭的基本盤。家電巨頭,則會更加在意市場和用户風向,利用強大的供應鏈實現快速反應。
至于新舊勢力最終的競争結果幾何,目前難以判斷。但可以确定的是,競争将會更加高頻且激烈。(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 | 饒翔宇 編輯 | 鍾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