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上海車展觀察:智駕進入“冷靜期”,安全重回第一性,歡迎閲讀。
上海車展(本文系紫金财經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2025 年初," 智駕平權 " 的口号響徹汽車行業,廠商們你方唱罷我登場,紛紛宣傳自家的智駕水平如何高超,能給用户帶來多麼驚豔的體驗。
然而一場意外事故讓智駕猛踩刹車,在春明景和的四月轉了一個急彎。各大廠商從争相吹捧自家的智能駕駛系統,轉而開始重新審視智能駕駛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時移世易,滄海桑田,都在一瞬間,智能駕駛的車輪開始降速、糾偏甚至轉向。
4 月 16 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在工信部官網發布了一則公告,公告特别強調,汽車生產企業需明确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禁止誇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承擔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
4 月 23 日,第二十一屆(2025 年)上海國際車展開幕。有與智能駕駛相關的車企,為避免觸碰 " 紅線 ",連夜對車展宣傳材料做出修改,删除了大量涉嫌 " 誇大宣傳 " 的措辭,有車企對宣傳視頻也做了修改,還有車企緊急修改了對外發言稿件。
種種迹象表明,當下智能駕駛面臨新變化,智駕平權帶來的危險系數和風險敞口越來越大,用户已經嗅到危險。對廠商而言,安全與責任,重新被擺到桌面上最重要的位置。
安全重新回歸第一性
公開數據顯示,2024 年上半年,國内 L2 級及以上智能輔助駕駛新車滲透率達 55.7%,2025 年底滲透率有望達到 65%。
在智能輔助駕駛滲透率提升的背景下,近年來車企頻繁提及 " 智駕 " 關鍵詞。但對 " 智駕 " 的過度宣傳,也易于讓消費者產生認知誤區,将智能輔助駕駛等同于自動駕駛。
如何讓智能駕駛在安全邊界内發展,正引起各方重視,廠商們也不斷通過行動和發聲,聚焦在安全領網域。
4 月中旬,主打安全的沃爾沃,在自家的新車發布會上,赫然打出 " 安全是一種信仰 " 的主題;同日,極氪品牌四周年暨極氪 007GT 上市發布會上,提到 " 全行業都在卷性能、價格、成本的時候,大家更要卷安全 ";4 月 16 日,鴻蒙智行新品發布會上,餘承東表示,安全就是最大的豪華……
4 月 18 日上海車展前夕,在央視鏡頭下,長城汽車舉辦了全新魏牌高山碰撞安全直播測試。
直播中可以看到,此次測試真實模拟了三代五口家庭出行時可能遭遇的交通事故場景。測試車輛以 15km/h 正常行駛通過十字路口,被另一輛誤闖紅燈的高速來車(60km/h)從側面撞擊至第三排座椅區網域。
在這樣的極端條件下,魏牌全新高山表現出了卓越的防護能力:整車結構保持完整,座艙空間未被入侵,非撞擊側車門可以順利開啓,同時電池系統無漏電、起火等問題,有效避免了事故造成的二次傷害。
" 長城不做打興奮劑的運動員 ",在直播中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直言,要聚焦安全與技術,而非短期流量之争。
在本屆上海車展上,智駕依然是熱點。據不完全統計,有超過 50 家智能輔助駕駛相關企業參展,涵蓋解決方案、車規芯片、智能底盤、智能座艙、雷達等眾多領網域。參展商不僅包括博世、采埃孚等國際巨頭,還有眾多本土企業,如地平線、佑駕創新、芯擎科技、元戎啓行、知行科技、芯馳科技等。
四維圖新 CEO 程鵬表示,當前整個行業對輔助駕駛系統的讨論正回歸理性,以前客户總是問其方案是否無圖或端到端。不過,他認為,在安全的前提下,如何通過極致性價比來保證體驗才是重點。
魏建軍在 2 月份就曾表示," 智能駕駛不是一場秀,實踐出真知。" 魏建軍認為,真正的智能駕駛技術,關乎到每一個用户和家庭的出行體驗和安全,應該滿足用户高頻的出行場景。追求極致的用户體驗和極致的安全。
轉向:從流量狂歡到安全覺醒
近年,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浪潮席卷而來," 智駕功能 " 作為智能化的核心賣點,成為車企競相角逐的核心戰場。
然而,喧鬧的流量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諸多安全事故頻頻發生,不少車企在智能駕駛宣傳方面已經變得更加謹慎。
長城汽車的 " 安全 " 碰撞測試并非孤例,一場關于 " 安全 " 的行動,正在不約而同地席卷車圈。
在上海車展上," 智能駕駛輔助安全 " 已經成為熱議話題。多家企業在新產品發布會上均提及 " 安全 " 的重要性。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表示,汽車未來的趨勢是智能化,但安全是必須堅守的底線。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CEO 彭軍表示,安全對于任何類型駕駛而言,永遠都是第一位的。賽力斯董事長張興海表示,安全一定是智能駕駛輔助的先決條件。只有把智能駕駛輔助做好,才能支撐智駕下的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
通過上述表述可以看出,車企們終于意識到,在算力與算法之外," 安全 " 是比數據更為珍貴的東西。在這場從 " 流量邏輯 " 到 " 安全邏輯 " 的行業變化中,國内駕駛輔助行業需要時間去成熟,為用户提供真正的價值。
當行業狂奔的喧嚣褪去,安全成為車企集體轉向的羅盤。此次從智駕到安全的變化,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從挑戰方面來看,車企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發資源,優化智能駕駛算法,提升傳感器性能,完善駕駛員監測系統,确保智能駕駛功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時,要加強對用户的安全教育和培訓,改變消費者對智能駕駛的錯誤認知,引導其正确使用相關功能。
在新能源汽車整體安全體系建設方面,車企需要在電池技術、電氣系統設計、消防安全防護等多個領網域進行技術創新和更新,以滿足日益嚴格的安全标準和消費者的安全需求。這無疑将增加車企的研發成本和運營壓力。
然而,挑戰之中也孕育着巨大的機遇。随着消費者對安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那些能夠在安全方面樹立起良好口碑的車企,将在市場競争中脱穎而出。
智駕 " 緩一緩 ",監管在加碼
一直以來,在智能駕駛的賽道上,部分車企為了凸顯科技實力,摒棄國際通用的分級标準,刻意模糊 " 智能駕駛 "、" 自動駕駛 "、" 輔助駕駛 " 的清晰邊界,轉而推出 NOA(導航輔助駕駛)、NOP(領航輔助)、NGP(自動導航駕駛)、NCA(城市智能駕駛)等令人眼花缭亂的系統名稱,試圖以新穎概念搶占消費者心智。
更有甚者,一些車企為展現產品對復雜路況的卓越适應性,通過渲染 " 全程零接管 "、" 解放雙手 " 等誇張詞匯,營造出智駕系統領先的假象,以實現品牌形象的拔高。
但追根究底,這類宣傳手段不過是對智駕級别嚴謹定義的巧妙規避。幸運的是,當下的環境公眾對安全的重視,促成了政策監管的加碼。
4 月 16 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在工信部官網發布了一則公告,這份标題為 " 裝備工業一司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體在線更新管理工作推進會 " 的公告特别強調,汽車生產企業需明确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禁止誇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承擔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
根據要求,車企需充分測試驗證組合駕駛輔助功能,明确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質量安全主體責任。這一舉措旨在規範智駕市場宣傳亂象,提升產品安全水平,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上述表述,明确表達出官方加強智能駕駛監管的意圖。
此前,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官方公眾号 " 交通言究社 " 發布了《智慧領航,安全護航——智能網聯汽車輔助駕駛功能使用須謹慎》的文章,強調輔助駕駛不等于自動駕駛,駕駛人需謹慎使用。
最近," 慎用智駕 " 的呼聲日益高漲,官方加強監管非常及時而且必要。這并非是潑冷水,而是為智駕安全護航,讓智駕糾偏,獲得新的生命力和長遠發展。
從智駕狂奔到加強監管,一方面,車企應主動擔起責任,以敬畏之心對待智駕技術迭代進步,以坦誠負責的态度面對用户,引導消費者正确使用并理性看待智能駕駛技術,避免盲目依賴或過度使用。
另一方面,相關部門要加強技術監管與評估,對汽車安全性測試和認證嚴格把關,并加大對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确保其宣傳和使用符合相關法規和标準。此外,用户也應不斷提升安全意識,在使用智駕系統時保持高度警覺并秉持負責任的态度,共同維護道路交通安全與秩序。
紫金财經認為,智能駕駛的終極命題從來不是超越人類,而是守護人類。當各大車企在以安全為基礎的賽道上重新起跑,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商業策略的調整,更是 " 汽車工業造福人類 " 本質的回歸。
安全需要每一位從業者重視,而科技的温度,從來不是來自代碼的狂歡,而是對生命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