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出海東南亞,企業要防範哪些“雷區”,歡迎閲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中經傳媒智庫 ,作者中經傳媒智庫
來源 | 中經傳媒智庫,管理洞察
咨詢合作 | 13699120588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
圖源:視覺中國
随着共建 " 一帶一路 " 倡議的進一步推進,越來越多中國企業選擇走進東南亞。
當國内企業面臨需求不足、" 脱鈎斷鏈 " 等問題,企業需要對供應鏈進行全球布局,東南亞因為緊鄰中國,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巨大的市場潛力,并且本身也是全球較大的增量市場,因此東南亞往往是企業供應鏈布局的重要地點。
近年來,地緣政治等因素對國際貿易和投資的影響越來越大,在東南亞地區投資興業進行供應鏈布局時,如何防範合規風險?
" 未來的競争不是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争,而是供應鏈之間的競争 ",一條完整供應鏈上的各環節都有可能影響企業產品的全球競争力。供應鏈風險是指由于物資經由供應鏈流經眾多的生產流通企業到終端用户,產生商流、物流、信息流,涉及到運輸、配送、倉儲、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信息處理等諸多過程,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造成供應鏈的風險,影響其正常運作。
中國企業對東南亞項目
投資風險防控策略
01
案例
因未充分考慮東南亞國家的產品安全标準,某公司的商品被退運,導致銷售額下降 1000 萬美元,股價下跌 5%。
因海關程式與規則不同,某跨國公司產品進入中國的通關時間比他國延長了 20%,運費成本增加 15%。
02
防範
在東南亞地區投資興業進行供應鏈布局時,可以通過以下幾點措施防範合規風險:
一是加強當地溝通交流,合規應對政府監管
中國出海企業應進一步提升 " 入鄉随俗 " 的能力,積極關注東南亞目标市場國家監管政策的制定及落實,并及時構建合法合規的業務模式,避免盲目開展業務。此外,中國出海企業應積極自建當地協會組織,與中國派駐各國的外交機構和各國政府部門積極溝通,充分了解當地市場營商環境及監管要求,積極配合完善跨境業務,切實推動行業監管體系的健全與完善。
二是深耕本地化運營,優化海外倉建設
海外倉的建設能夠降低物流成本、保障充足備貨、提高發貨效率、縮短訂單周期、優化售後服務、提升用户消費體驗,同時也能夠帶動當地就業及物流行業發展。面對東南亞配套物流短板的問題,中國出海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支持,将租用公共海外倉或自建海外倉納入物流發展規劃,增強本土物流及倉儲能力。
三是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優化海外專利布局
企業開展進出口業務前,應當對目标市場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做充分的調查以安排知識產權風險防範的相關計劃與措施。自主研發設計的出海企業,應事先對商品所涉的商标、專利技術與外觀設計進行詳細的調查檢索,了解同類競争者的知識產權情況;通過對專利技術與商标設計做規避處理從而避免商品的侵權可能。另外建議企業在目标市場當地申請知識產權,并向中國海關備案實現知識產權的邊境保護。跨境電子商務經營者進入目标市場前,聘請當地律師等專業人員對出口商品在當地出售是否侵犯知識產權出具意見書,為日後的知識產權糾紛作風險防範等。
四是深入研究 RCEP 等相關政策,切合本土、國際化合規挑戰
長期來看,RCEP 所提倡的區網域内 " 漸進式 " 零關税、貿易便利化等政策有助于降低出海企業經營成本。中國出海企業需重新審視自身優勢業務,調動包含商品流通、服務資本、人才交流等在内的各類商業資源,通過分析 RCEP 對原有業務的可能衝擊,提前做出調整,實現供應鏈的優化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