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mRNA巨頭敗走罕見病,中國創業者還跟嗎?,歡迎閲讀。
出品 | 虎嗅醫療組
作者 | 陳廣晶
編輯 | 陳伊凡
頭圖 | 視覺中國
mRNA 的下一站會是罕見病嗎?
就在 6 月 15 日,mRNA 巨頭莫德納(Moderna)首席執行官斯特凡内 · 班塞爾(St é phane Bancel)公開表示,莫德納要做一家罕見病公司。有心人也已經從該公司的公布的管線中看出了轉型的端倪。
這又給新冠疫情之後,mRNA 技術的命運走向增加了新的可能性,給緊緊跟随的後來者,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
mRNA 疫苗的市場正在急劇萎縮。2021 年到 2022 年,mRNA 疫苗為輝瑞和莫德納分别大賺了 780 億美元和 360 億美元,短暫成就了新一代 " 藥王 "。2023 年第一季度形勢急轉直下,受新冠疫苗收入大幅下降影響,二者第一季度的營業收入分别同比下滑了 26% 和 70%。
盡管 FDA 的疫苗和相關生物制品咨詢委員會全票通過,認為 FDA 應該更新新冠疫苗,引入新的針對 Omicron 毒株的 XBB 亞型的新疫苗,但是,相關企業繼續靠新冠 mRNA 疫苗大賺特賺,也不太可能了。
mRNA 必須開辟一個新的市場。作為領頭羊,莫德納的已經連續将 mRNA 這把快刀刺入了好幾個重點領網域,腫瘤、猴痘、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罕見病都在其中,其中最高調的還要屬腫瘤疫苗。國内企業已經緊緊跟上,甚至有了成果。
正當全世界都以為,腫瘤疫苗是 mRNA 攻占的下一個城池之時,莫德納的重心忽然又一個急轉彎,這釋放了什麼信号?國内企業又該如何選擇?
mRNA 巨頭敗走罕見病
莫德納将主攻方向定為罕見病,是一項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選擇。在其背後,在新冠疫情中立下大功的 mRNA 技術,急需一個新的商業上的成功來鞏固勝利、穩住投資人的信心。不過,目前看來,整個自證的過程似乎在節節敗退。
原本最為莫德納高調推崇的,還要屬個性化腫瘤疫苗,這也被行業人士認為是最優希望成為 mRNA 技術實現下一個產業突破的領網域。
按照 2021 年 Nature Review 刊發的一篇文章預測,到 2035 年 mRNA 個性腫瘤疫苗市場規模将達到 70 億美元到 100 億美元,風險調整後回報率可以達到 32%。拜恩泰科(BioNTech)、莫德納都表現得志在必得。
然而,結果似乎并不盡如人意。今年 4 月莫德納在一次醫學大會上直接抛出了癌症疫苗 mRNA-4157 ( V940 ) 聯合默沙東免疫療法 "K 藥 "(帕博利珠單抗)治療黑色素瘤的一項階段性臨床試驗結果——二者聯合用于輔助治療将患者復發或死亡風險降低 44%。
研究者認為這是該疫苗在二期試驗中的勝利,但是市場的反應卻超出預期:莫德納股價公布數據當天盤中就跌去了 8% 左右。這裏面既有預期透支帶來的影響,也因為這個數據确實不夠驚豔。
要知道就在幾年前,一款代号 GP2 的腫瘤疫苗公布的二期試驗結果中,所有接受該藥治療的 HER2 陽性乳腺癌患者,5 年随訪復發率為 0%!也就是所有的患者都沒有復發。
當然兩項試驗并不能直接拿來對照,但是二者給投資人的感官刺激顯然是有很大落差的。只能説,對于關注腫瘤疫苗的人們來説,無論 mRNA 疫苗有沒有希望成為主題曲,眼下也只是以往眾多期待與失望的輪回其中之一。
腫瘤是危害人類生命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全球每年新發病例約 2000 萬例,其中中國就占到了 20% 以上。腫瘤的治療中每年僅藥物的花費就超過了 1500 億美元,攻克癌症幾乎是全人類共同的夢想。
自從科學家破解了 DNA 雙螺旋結構,後來又見識到人體免疫力的威力,緊接着于 1990 年代初發現了第一個黑色素瘤抗原後,就希望可以開發出一款疫苗可以治療腫瘤。如今這也成為了令科學界、制藥界非常上頭的項目之一。以 mRNA 技術為主導的生物科技公司(biotech),幾乎都有腫瘤疫苗管線。
但最終的勝利則需要更加艱苦的努力,包括:克服腫瘤的差異性、個人免疫水平的不同,以及有效抗原遞呈效率的不同,參與活化的細胞類型和活化部位不同等阻礙因素。
簡單來説,與化藥、抗體藥直接将 " 彈藥 " 送到人體内去對付腫瘤細胞不同,腫瘤疫苗的作用是通過激發人體免疫系統來發揮的,它的基礎是特定腫瘤對應着明确的抗原,疫苗可以激發人體產生特異性的蛋白或者激發 T 細胞免疫記憶,從而消滅腫瘤。
這個不過程不僅疫苗要有效,人體免疫系統也要有作用。然而實踐中,腫瘤藥物上市往往是從末線患者開始,這些患者的免疫系統已經一片狼藉,實際上能發揮的作用已經非常有限。
而且腫瘤疫苗相關的抗原,往往也不只是存在于腫瘤中,在人體其他組織中也會有,這讓針對腫瘤的細胞的定向打擊很難實施。
由此可見,mRNA 盡管在腫瘤疫苗開發領網域更具有潛力,但是能不能做成,什麼時候能做成,做成以後能發揮多大的作用,還都是未知數。
在另一個看似自然而然轉彎的賽道——流感疫苗開發領網域,今年 4 月份莫德納宣布其首個候選流感疫苗 mRNA-1010 三期臨床效果表現不佳。
此後,他們寄希望的 RSV(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也被輝瑞和 GSK 兩個疫苗界老一代天王搶到了先機—— 5 月、6 月 GSK 和輝瑞針對 RSV 的重組蛋白先後獲 FDA 批準上市,莫德納的 mRNA 疫苗,本來是以 " 快 " 為最大優勢,現在卻落到了後面,要想扳回一城,就更不容易了。
接連的挫敗也讓莫德納宣布轉向罕見病,頗有一種一路潰敗、無奈之選的色彩。
莫德納的腫瘤疫苗(藍色)管線與罕見病用藥管線(黃色、粉色)及研發進展情況
來自:莫德納官網
罕見病賽道是下一個風口嗎?
過去一年,剛賺到 " 第一桶金 " 的莫德納,毫不猶豫地把這桶金砸進了更多 " 無底洞 "。2023 年莫德納一季度報顯示,2023 年第一季度,莫德納研發費用 11 億美元,這相當于該公司前十年投入研發總費用的 73%,相比去年同期也增長了 104%。
其在研的 47 條管線中,36 條進入了臨床階段。除了新冠疫苗,還有 RSV 疫苗、流感疫苗、針對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起效的二價疫苗、帶狀疱疹疫苗、個性化腫瘤疫苗,還有治療罕見病丙酸血症(PA)的 mRNA 候選藥物 mRNA-3927,以及另一款治療罕見病囊性纖維化 ( CF ) 肺部疾病的 mRNA 吸入劑。
這些項目每一項研究都非常燒錢。按照莫德納在 2022 年财報中透露的計劃,今年他們用在研發上的投入将增加到 45 億美元。這相當于疫情前莫德納 10 年燒掉的資金總額的 3 倍。
重金投入之下,從近期研究進展來看,罕見病确實有可圈可點的成就。就在今年 5 月,在美國基因 + 細胞治療學會年會(ASGCT)上,莫德納首次公布了 mRNA-3927,也就是罕見病丙酸血症新療法的 I/II 期中期臨床試驗數據——接受治療後,患者整體代謝失調風險降低了 66%。
丙酸血症,又稱為丙酸尿症、" 檸檬寶寶 ",是一種罕見的遺傳代謝病,染色體異常導致丙酸輔酶缺乏,進而無法分解蛋白質等物質,造成代謝物積蓄,使患者 " 血裏有酸 "" 尿裏有酸 ",過多的酸可造成患者大腦、心髒等髒器的病變。
根據報告,該病在中國浙江和上海近年來發病率約為 0.32/10 萬和 0.5/10 萬,國外發病率最高可達 100/10 萬。治療主要是限制蛋白質、高熱量飲食,補充特殊配方奶粉,以減少毒性代謝物的產生,也可使用肝移植,尚無針對該病的藥物獲批。
除了對疾病的治療,mRNA-3927 用于丙酸血症的意義,還在于證明了 " 細胞内蛋白質替代療法 " 治療 " 與特定蛋白質功能喪失相關罕見病 " 的可行性。除了丙酸血症,與之類似的甲基丙二酸血症、糖原貯積病、鳥氨酸轉氨甲酰酶(OTC)缺乏症等,使用 mRNA 藥物治療,也都看到了初步效果。
如今莫德納布局的罕見病用藥管線中,很多還是幾乎空白,沒有其他玩家進入的領網域,相比一片 " 紅海 " 的腫瘤治療,早有巨頭把持的傳染病疫苗領網域,這一領網域發展前景無疑更具想象力。
罕見病用藥确實是非常有潛力的賽道。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智慧芽數據,全球已知的 7000 多種罕見病中,超過 90% 還沒有有效藥物,涉及超 3 億患者,其中絕大部分是兒童。此前,因為可開發的靶點還很多,藥企往往更傾向選更有市場潛力的方向,比如腫瘤藥等,罕見病受到了冷落。
受到各國政策鼓勵,少有的幾個針對罕見病的藥品,大多可以自主定價,在營收上都有很好的表現。EvaluatePharma 發布的報告顯示,2023 年到 2028 年,罕見病用藥銷售額增長将近 12%,其市場表現将優于除了罕見病用藥外創新藥整體表現(增幅約 7%)。
全球罕見病用藥(也稱 " 孤兒藥 ")銷售額及占整體處方藥市場的份額(2018-2028 年)
來自:EvaluatePharma
而且罕見病用藥也被稱為 " 重磅藥的搖籃 "。從藥品獲批上市的規則上説,那些無藥可用的領網域,藥品獲批也更容易,很多廣譜的藥品比如抗癌神藥 PD-1,就往往是從小适應症來切入的。
從這個角度看,莫德納轉向罕見病确實順應了新藥研發的潮流。這一次,中國企業還跟進嗎?
中國創業者何去何從?
過去兩年,受莫德納、輝瑞 / 拜恩泰科新冠疫苗的刺激,中國 mRNA 技術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創業企業也在短期内快速激增。然而,遺憾的是,他們都沒能趕上新冠疫苗臨床需求最大的時期,巨大的投入打了水漂。
在莫德納、拜恩泰科轉向個性化腫瘤疫苗研究時,中國創業者也在低調轉向這一領網域。就在前不久艾博生物、斯微生物、立康生命等,相繼爆出個性化腫瘤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等突破性消息。
盡管他們中的大多數還有較為充足的資金,但是,這些錢還是有限的,要渡過漫長的寒冬,把有限的資金押寶在哪個賽道,就非常關鍵了。
罕見病确實是順應新藥發展潮流的選擇。全球範圍看,以罕見病為主營市場的企業,如渤健,也是非常有市場潛力的玩家,市值和營業收入都是可觀的—— 2022 年渤健營收 101.73 億美元,淨利潤 29.62 億美元,同比增長超 71%,總市值已經達到 445 億美元。
相比傳統的藥物研發手段,mRNA 技術本來就以研發速度快、生產效率更高等優點著稱。在開發中可以直接針對患者缺少的酶 " 編程 ",遞送到細胞内起效,從理論上説,既可以更快研發出藥品,又可以進一步降低藥品價格,對患者來説,是非常好的消息。
對于產業界來説,mRNA 進軍罕見病領網域,既會帶來關注度、資金,加速這一領網域的發展,也将成為攪局者,有望讓罕見病用藥靠高定價來發展的營銷邏輯發生改變。
mRNA 進軍罕見病用藥,确實是值得期待的。但是對于具體企業來説,挑戰也是很大的。
從市場競争上説,近年來,新藥研發越來越難,大藥廠也在關注罕見病用藥。比如:2018 年日本制藥巨頭武田制藥就曾經花掉 650 億美元,相當于其上一财年收入近 4 倍,買下了罕見病巨頭夏爾,是當年最大的一筆并購。其他如賽諾菲、阿斯利康、羅氏等,也在花重金布局罕見病。
同時,與 mRNA 一衣帶水的基因療法也早就錨定了這個賽道。研究認為,80% 左右的罕見病與基因序列 " 出錯 " 有關。通過基因療法,以及基于基因修飾的細胞療法等,直接糾正這種錯誤,理論上有望治愈罕見病。從作用原理來説,這無疑更加直接,是 mRNA 技術有力的對手。
需要注意的是,mRNA 技術實際上并沒有想象中成熟,盡管新冠疫情加速了產業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其安全性,但是,這一技術仍然有許多待研究之處。近期莫德納、輝瑞、拜恩泰科也在面臨各種訴訟,包括專利上的,也包括接種者索賠等。
從這個角度看,mRNA 技術能否在短期内取得下一個產業上的突破,這個突破是不是在罕見病領網域,都還是充滿變數的。
而且新藥研發本身就是一場豪賭,從立項到三期試驗,每一步都充滿驚險。可以看到,莫德納 2014 年就曾與另一個罕見病巨頭亞力兄(Alexion)制藥合作開發罕見病用藥,但是這一合作并沒有後續結果。這一次莫德納能成功嗎?
過去兩年裏,快速湧入新冠疫苗開發的 mRNA 初創公司,已經陷入了困境,在莫德納腫瘤疫苗光環下,他們曾希望從中發現生機,而如今莫德納來了一個急轉彎,又把他們甩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經過新冠疫情一戰,mRNA 技術的 " 狂熱信徒 ",也早已不只是生物科技公司,賽諾菲等傳統巨頭也都加大了投資力度。這些都在加劇 mRNA 賽道出線的難度。
在這個賽道上,任何人拿在手裏的果實、到嘴邊的鴨子,都可能功敗垂成或随時被對手截胡。對于手裏籌碼有限的中國初創公司來説,緊緊跟随已經不是最好的選擇了,或許只有選定賽道,背水一戰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