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酒店人員優化的大刀,竟揮向了總經理,歡迎閲讀。
文 | 酒館财經,統籌丨勞殿 編輯丨阿渲
前幾天,老沙在中部某省會城市的朋友説,他們那好幾個高星酒店的總經理一直都是空缺狀态。業主也不着急招人,選擇用駐店經理頂缺。朋友説,有幾個項目是業主想省錢,總經理太貴,駐店經理 " 性價比挺高 "。
大家都知道酒店這兩年難,都在講究降本。人員上能壓縮就壓縮,兩個人幹四個人的活,領三個人的工資。但沒想到,人員優化這把大刀,竟直接砍向了總經理這個崗位。
根據老沙的調研,當下很多酒店都在追求降本增效。但是,大部分項目都停留在 " 降本 " 層面,比如裁員、降薪、壓縮食材、耗品支出成本等。而在 " 增效 " 方面基本上都束手無策。甚至,部分人覺得," 降本 " 其實就是 " 增效 " 的一種體現。
老沙多少有點擔心,長時間地處于 " 降本 " 的緊繃狀态,酒店的產品、服務是否也會打折扣?如果做不到 " 增效 " 和 " 開源 ",酒店大概率會陷入到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當中。
不要總經理了?
根據老沙了解到的情況,暫時不招總經理的高星酒店項目,各自的情況還不太一樣。
一個是中部省份的知名旅遊城市的新酒店項目,品牌籤約是國際知名聯号。原本品牌方派駐一個外籍總經理,被業主開掉。在酒店正式開業之後,總經理崗位一直都是空缺狀态。原本的駐店經理臨時把總經理的職責給接了過來。
另外一個項目是該省份省會城市的成熟高星酒店項目,品牌方同樣為國際知名聯号。在原總經理被調走之後,這個崗位就一直空着。同樣,駐店經理扮演着總經理的角色。
根據老沙掌握的信息,在該地出現上述情況的酒店品牌,更多集中在萬豪系,還有部分為雅高旗下的項目。
一位業主代表 A 告訴老沙,現在酒店市場需求下滑,用駐店經理接替總經理,控制人員成本,主打一個減人省錢。
的确,對于高星酒店總經理動辄百萬年薪,駐店經理的薪酬的确屬于高性價比了。
不過,一家高星酒店業主代表 C 説,對于高星酒店項目來説,省掉總經理的開支,其實也省不了多少錢。主要還是生意不好,大家腰包裏的錢都金貴了。
他跟老沙説,國際聯号酒店,品牌力強,管理人員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雖然駐店經理的眼界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但在現在這個環境,酒店也不需要有啥開拓性,能守住基本盤就算不錯了。
根據老沙掌握的情況,目前尚無迹象顯示這是一個全國性存在的問題。一家高星酒店總經理 D 就直接説,這一定不是普遍現象。可能對于存量酒店項目會有出現。
他認為,總經理與駐店經理的薪酬差别大,但是個人能力和眼界也有明顯差距。前者能夠統籌全局,而後者沒有全局的經驗,屬于摸着石頭過河。業主要承擔其信心及經驗不足的管理風險。
畢竟,任何一個領網域,都是 " 一分價錢一分貨 "。
降本不等于裁員減薪
不招總經理,屬于酒店在人員優化層面的一個非典型表現。更多時候,酒店在組織架構的調整,集中在中高層和一線員工身上。
一個明顯的動作是,酒店管理逐漸扁平化:減少級别層級、縮減中層開支、壓縮中間環節,使整體結構更加緊湊和幹練,以此實現減少人員成本支出,減少管理失誤,提高管理效率。
老沙了解到的情況是,很多高星酒店的餐廳原本大多設有一名餐廳經理、2 個副經理,還有主管、領班。而在現在,中間的崗位設定都砍掉了,主管和領班崗二選一。
不過,結合實際動作來看,很多酒店的扁平化管理,更多是從減少開支方面出發,在提高管理效率方面做的并不盡人意。
另外較為常見的是,一個人負責多塊業務。原本的人力總監、客房總監、餐飲總監等崗位,在人員上能兼任最好,減少編制。最終實現互聯網公司的那種打法:2 個人幹四個人的活,領三個人的工資。
至于一線員工,人員流動性大,很多酒店直接采用外包。老沙知道的是,很多個酒店的工程業務,都轉出去了," 不養閒人 "," 不養工作飽和度不夠的人 "。
最佳東方人才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24 有限服務酒店人力資源白皮書》提到,很多酒店提出靈活用工、一專多能等方案。比如,内部員工共享。設定人資共享服務中心,相同城市的酒店可以共享員工;外部靈活用工,如 IT、電工 、财務等采取外包;增加自助服務,設定一人多崗。
如 7 天酒店 PA(公共區網域保潔)和早餐服務員兩個崗位合二為一、夜班保安兼職晚班的客房保潔;維也納酒店的 MOD(值班經理)由各部門經理承擔、人事兼職财務。
其實,如果梳理過往幾年的酒店用人記錄不難看出,酒店對于人的依賴在逐漸降低。
在今年上半年,北京市限額以上住宿業法人部門共有 1303 個,從業人數為 8.5 萬人。而在 2019 年,北京市同一統計口徑的部門數量為 939 個,從業人數為 10.5 萬人。
酒店數量在增加,工作人員在減少,這當中既有智能化帶來的人員優化,更包括出于降本增效進行的人員架構調整。
不增效的降本,都是耍流氓
老沙一直都認為,做企業跟過日子是一樣的,有錢講究,沒錢将就。酒店在勒着褲腰帶過日子的時間裏,必須堅定不移地做降本增效和開源節流。
只是,對于大部分酒店來説,這兩件事,他們只是做了一半:降本、節流。并且,在部分業主和酒店老板那裏,甚至認為,降本就是增效的一部分,節流就變相等于開源。
這是的确存在的事情。
一個經營着 105 間客房的中檔酒店投資人就曾跟老沙抱怨過,總是覺得員工工作量不飽和,一直在閒着。他的員工,已經由最初的 25 人,壓縮到十八個半人。那 " 半個 " 就是他自己。
另外,他在自助餐板塊,還減少了部分水果供應,在耗品上更換了他認為 " 更具性價比 " 的供應商。他認為,少花錢就等同于多掙錢了。
其實,這種狀态只可以作為過渡策略來執行。如果試圖将其常态化運轉,投資人無疑是省小錢誤大事。
以全服務酒店為例,消費者對于價格或不太敏感,但是對于服務和體驗卻頗為介意。一味在人員和原料上的降本,勢必會影響到用户的實際感受。這極有可能會引發新的輿情和客訴。
老沙認為,降本增效是提高人效比和坪效,是要對原本跑冒滴漏的空間進行 " 圍追堵截 ",是發現新的用户需求并能夠承接落地,更是對組織架構的重塑和迭代。
簡單粗暴的裁員、降低服務标準,是最初級也是最 LOW 的手段了。
比如,在客房、餐飲、會議銷售方面,原本全部撒在線下的人員,可以嘗試通過各種社交平台進行線上線下結合,通過開發多種渠道去實現開源和增效。只要把人效比提高了,哪怕為此再招幾個人,從酒店經營大盤子來看,也是值得的。
當然,類似的表述更多是紙上談兵,方法論還需放在一個具體的語境中敞開談才更有價值。在老沙看來,不管是酒店業主、投資人,還是酒店管理集團和品牌方,只有先把這個觀念轉變了,後續戰略調整和動作落地,才更具讨論意義。
搞清楚上述邏輯之後,再回到文章開頭,看酒店将人員優化之刀揮向總經理的動作,可能會有新的理解和感受了。
酒管财經原創内容,未經授權,禁止任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