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售價兩百萬的畫作,作者竟然不存在?,歡迎閲讀。
2018 年 10 月,佳士得的拍賣會上一副名為《艾德蒙 · 貝拉米畫像》Portrait of Edmond Belamy 的畫作,在 363 件畫作中壓軸出場,并最終開出了全場最高價,以 43.25 萬美元的價格成交。
這幅畫有何特别?
初看《艾德蒙 · 貝拉米畫像》,第一個蹦進腦子的詞或許是——詭谲。
在陰郁的背景中,深色外套和白襯衫勾勒出一副人體輪廓。一張蒼白的圓臉浮現,三塊深色的區網域則代表着男子的雙眼和嘴巴。艾德蒙 · 貝拉米是誰,這幅畫作背後又有什麼樣的故事?
當我們試圖從歷史長河中尋找有關這位艾德蒙 · 貝拉米的信息時,卻會發現……查無此人。實際上,不僅艾德蒙 · 貝拉米本人不曾真正存在過,就連他的畫師也不曾真正存在過。
這幅畫作的真正作者,是 AI。
當我們回過頭來再觀察這幅畫,會發現角落的署名其實早已告訴我們真相——這一串意味不明的字元,正是創作這幅畫作所用的深度學習模型 GAN(生成對抗網絡)。
GAN 模型分為生成器和鑑别器,這兩部分會在訓練過程中相互對抗,最終形成能夠以假亂真的數據。而法國的 Obvious 團隊給 AI 投喂了 1.5 萬古典畫作後,讓 AI 不斷内卷,最終卷出了這麼一幅高價的 " 藝術作品 ",在當晚的拍賣中,它的風頭甚至蓋過了畢加索的作品。
AI 叩開藝術的大門,不僅僅這一次。
2022 年,傑森 · 艾倫使用大名鼎鼎的文生圖 AI Midjourney 創作了一副名為《太空歌劇院》Th éâ tre D'op é ra Spatial 的畫作,這幅畫獲得了科羅拉多州美術大賽一等獎。
就在不久前,蘇富比拍賣會上,又一副由機器人 AI-Da 創作的《AI GOD》賣出了 108 萬美元的高價,遠超起 12~18 萬美元的估價。
随着 AI 創作的畫像越來越多,乃至刷新拍賣價。那個自 AI 誕生以來,就持續困擾着人們的問題再度浮現:AI 創作的,真的是藝術嗎?
Part1:AI 來了,藝術已死?
想要解讀這個問題,并不容易。但或許算法藝術先驅哈羅德 · 科恩的故事,能給我們答案。
早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科恩就開始探索運用智能工具與計算機軟體生成繪畫影像。
他的得力助手 AARON,就是一個由他親手打造的計算機程式。科恩為 ARRON 定義了一些規則和形式,而後 ARRON 便會操縱着連接的機械臂在紙張上作畫。而後,科恩會在 ARRON 繪制的線稿上進行填色完成這幅畫作。直到去世前,科恩都在不斷更新 ARRON。
但科恩始終避免為 ARRON 賦予真正的 " 創造力 ",而将它視為 " 另一個自己 "。與其説 ARRON 是一個可以獨立創作的 AI ,它更像是科恩用一種復雜的編程方式描述了自己對于繪畫的理解,而後,通過程式指導機械臂呈現在了畫布上。ARRON 并不具有獨立完成作品的能力,一旦缺少了科恩,畫作也就失去了靈魂。
科恩本人丨 Harold Cohen estate
這或許也是對如今的人工智能藝術的最佳注解。
對于如今的藝術家而言,AI 還只是人類創作的輔助工具,它尚無法完全脱離人類的指令去創作,其自主生成的作品也是依據代碼要求,基于數據庫生成的 " 融合 " 結果。
人工智能藝術的背後,依然是人類思想在閃耀。
AI 并沒有主動創造任何東西的意圖。但當人類以自己的思想去對 AI 的輸出進行演繹、篩選時,這些 AI 的創作品便擁有了意義。這就好比一朵火,它可以随風飄蕩成任意的形象,但它并不具備任何意義,只有當人類開始在它的基礎上幻想,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意象,這團火才具有了意義。
火令人恐懼,但正是掌握了火,人類才擁有了文明。
圖片:無界 AI 生成
1839 年,法國畫家在保羅 · 德拉羅什在看到攝影作品時高呼 " 繪畫已死 ",但若幹年後,繪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仍然存在,且在攝影藝術的内卷下誕生了全新的繪畫風格。
技術演進,影響了藝術,但也給藝術帶來的新的靈感與方向。而今,早已有許多藝術家敞開懷抱,坦然地擁抱 AI 技術。
在今年的北京藝術與科技雙年展 ( BATB ) 上,我們就看到了不少這樣由藝術家與 AI 共同創作的作品。
在《圖恩格爾》裏,藝術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王之綱就用電子廢棄物和 AIGC 技術生成的影像,為我們打造了一個沉浸式的體驗空間。藝術家用數百台報廢主機、刀片伺服器以及大量數據光纖、網線搭起了一個電子荒原,而 AIGC 技術則基于藝術家的瑰麗想象,描繪出了一副融合了原始信仰和智能科技的未來生活圖景。
《圖恩格爾》,王之綱,2024 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如果説《圖恩格爾》裏,AIGC 還只是若隐若現的影子。在《蘋果壞了》中,AIGC 已然成為了作品的一部分了。一枚蘋果,安靜地擺放在展台上;一個攝影機實時地記錄着它的變化;而人工智能則定時通過印表機,不斷地描述着蘋果的變化。
《蘋果壞了》,黃恩琦和王韻童,2024 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AI 将如何描述自己看到的一切,AI 所見的世界和我們有何不同?蹲下身去撿起那長長的紙卷,你會在其中找到有趣的故事。
這是 AI 所見的畫面,不妨試着先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這個畫面,再來看看 AI 的描述吧。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其實,AIGC 的出現不僅僅是讓藝術家們有了更好的幫手、更趁手的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踏平了創作的門檻,讓更多曾經的 " 藝術門外漢 " 也能有機會诠釋自己的靈光時刻。這就正是《靈光之塔》想要讓我們所體驗的。
在這個由 BATB 與果殼共同打造的《靈光之塔》AIGC 共創藝術互動體驗裝置中,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藝術的一部分。
在這個由想象力構建的空間内,我們可以通過 AI 生圖功能,繪制出心中理想的房間,每個房間不僅僅記錄下了每個人靈光一閃的時刻,也會成為靈光之塔的一層,随着參與者的增加,逐漸構建出一個令人驚嘆的想象力之塔。
這座高塔的築成,少不了你我的靈光湧現。
北京啓皓藝術館内的 " 靈光之塔 AIGC 數字藝術共創作品 " 專區
靈光之塔背後,更是離不開果殼的 AI 技術夥伴 " 聯想 " 與 " 無界 AI" 的大力支持。作為全球領先的 AI 軟硬體集大成的高品質產品,聯想 Windows 11 AI+ PC 為我們探索 AIGC 技術之路提供了堅實的硬體支持。而無界 AI,作為 AI 大模型在影像視頻領網域生成創造的國内領先的 AIGC 平台,則是我們每一次靈光湧現的技術保障。無界 AI 已累計有超過 500 餘萬 B 端、C 端用户,擁有并持續迭代了無界 AI 大模型、視頻生成及無界魔鏡等產品。也正是這些技術夥伴們,保障了靈光之塔上每一次順暢而又個性化的創作體驗,更能讓每個房間風格統一而又獨一無二,讓我們的藝術創作獨特而又和諧。
随着越來越多人的靈光投射其中,每個房間都會自動成為高塔中的一層,而靈光之塔也将不斷生長為一個視覺上令人震撼的虛拟之塔。
這座虛拟的高塔,就如同通往天際的巴别塔一般,只不過它通向的是人類靈感的天際。
而我們每個人也會成為這幅巨大的藝術作品中的一部分。我們既是與 AI 共創,也是在與千千萬萬個其他人一同創造。正如數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共同在堅硬的石壁上,一點點敲鑿、刻畫出的壁畫那般,如今 AIGC 工具,便是你我手中的 " 石錘 "。
人類的靈光将會築成一座什麼模樣的高塔?或許只有你我都參與之後,答案才有了雛形。
在這場展覽中,藝術家探讨的并非全然是人與 AI 的關系,而是藝術與整個科技的交融與碰撞。
正如 AI 改變了藝術,整個人類科技的發展也在不斷為藝術帶來新靈感與新诠釋。
在安德裏亞 · 安那爾 & 蒂博 · 布雷韋特 ( AATB ) 兩位藝術家所創作的《特殊樂譜 III》中,就将宇宙射線撞擊地球化作了一場無法復刻的音樂會。宇宙射線時刻都在衝擊着地球,而裝置則會根據粒子撞擊接收容器的情況播放一個音符,随着每個粒子的撞擊,便形成了我們所聽到的空靈而遙遠的宇宙之音。
《特殊樂譜 III》,安德裏亞 · 安那爾和蒂博 · 布雷韋特,2023 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而《超級疊加》則将地球的脈動實體化為音樂,呈現給我們。當我們踏足裝置周圍,沉郁的聲音便如同地球心跳的搏動般,在我們身邊緩慢而沉穩地跳動着。靜立其間,或許你會對人與宇宙、與地球的關系產生一些不同的見解。
在這場藝術與科技交融的展覽上,靜靜觀看,細細體驗,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與見解。
科技如何改變自然,我們又如何通過科技感知自然、感知世界?
《新陳代謝》,托馬斯 · 費因斯坦,2023 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用科技的視角與衞星、宇宙飛船們構建起的星象去占卜,會得到什麼樣有趣的結果?
《視野》,Quadrature,2024 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當我們在現實中的一切,能實時呈現在數字化的世界中,我們又該如何區分現實與虛拟之間的界限?
《花園之水》,克裏斯塔 · 佐梅雷爾和勞倫特 · 米尼奧諾,2024 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在這場展覽,有無數個有趣的問題等待着你去思考和探索。
當然,最後别忘了把你的感受與靈光一現記錄下來,留在我們這座我們共同創作的《靈光之塔》中。
無法親臨現場?
記得關注果殼視頻号預約直播,
12.22 日 17:00,和我們一起線上雲逛展。
一個 AI
既然提到 AI,本 AI 多少得整點活兒。
喏,下面是給你們争取的福利
福利 1:
點擊右下角的 " 報名 " 按鈕,上傳你的 AIGC 創意房間作品,即可參與投票評選活動!
活動結束時票數最高的前 5 名參賽者可以獲得鮮花卡 1 張
讓其他參賽者看到你的靈感火花,一起為你的創意點贊!
福利 2:
作者:梨雪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