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賣一輛虧10萬,四年虧損超200億,北汽藍谷難言“翻身”,歡迎閲讀。
智選車或是最後稻草
北汽藍谷可能已墜入谷底。
近日,北汽藍谷發布的 2023 業績預告稱,預計 2023 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 -57 億元到 -52 億元;預計 2023 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 -62 億到 -57 億元。
而據公開資料,自 2020 年起,北汽藍谷進入 " 深度 " 虧損期。2020 年 -2022 年,其虧損額分别為 64.82 億元、52.44 億元、54.65 億元。
四年間,北汽藍谷累計虧損已經超過 200 億元。
虧損的原因自然與銷量直接相關。2020 年 -2022 年,北汽藍谷整體銷量分别為 2.59 萬輛、2.61 萬輛和 5.02 萬輛。2023 年,北汽藍谷基本達到了年初的 " 上量 " 目标,達到了 9.2 萬輛,其旗下極狐汽車與 BEIJING 品牌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也大幅增長。
銷量翻倍,虧損仍未收窄,北汽藍谷的經營業績表現有些出人意料。
背靠北汽集團,北汽藍谷 2009 年創立,起步早于 " 蔚小理 " 至少 5 年。作為國内首個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北汽藍谷擁有彼時裝備和工藝先進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然而,這家在美國硅谷、德國德雷斯頓等地均設有技術研發機構,擁有諸多先發優勢,耕耘 14 年的品牌,卻因銷量不足、持續虧損等難題 " 困于淺灘 "。
當下,對北汽藍谷而言,市場最為期待的莫過于其與華為的智選車合作。随着華為近期轉移多枚 "STELATO" 商标,雙方合作智選車型呼之欲出,且将成為北汽藍谷勝負手的關鍵。
1 " 新能源第一股 " 連續四年困于虧損
1 月 15 日晚,北汽藍谷發布 2023 業績 " 巨虧 " 預告,這已經是其連續第 4 年虧損,也并沒有明顯的減虧表現。
來源 / 北汽藍谷業績 報告 極派 Daily 截圖
按照北汽藍谷近 4 年的虧損額和銷量初略計算,其每賣一輛車平均虧 10.12 萬元。不過,随着銷量漸漲,北汽藍谷每輛車分攤的虧損額在降低,但離盈利似乎還遙遙無期。
長期巨額虧損之下,為了保持正常運營,2018 年 -2023 年,北汽藍谷已進行 4 次定增,實際募資金額分别為 286.62 億元、10.34 億元、54.5 億元和 60.3 億元,合計達 411.76 億元。
目前,北汽藍谷主營的汽車業務包括極狐、BEIJING 兩大品牌。前不久,公司官方產銷快報顯示,其在 2023 全年銷售新車 92172 輛,同比增長 84%。其中,極狐全年銷量為 3 萬輛,同比增長達 138%,BEIJING 品牌電車銷量 6.2 萬輛,同比增長 66%。
盡管 2023 年北汽藍谷的汽車銷量增長喜人,但仍不及 2019 年 15 萬輛的高度,且至今為止盈利仍是難題。以至于近些年北汽藍谷的毛利率、淨利率持續為負。
數據顯示,2020 年 -2023 年前三季度,北汽藍谷的毛利率分别為 -28.82%、0.81%、-5.2%、-4.94%;淨利率分别為 -122.83%、-59.45%、-56.71%、-34.73%。
另一方面,成本和存貨的管控能力,仍是考驗北汽藍谷經營能力的最重要指标。财報顯示,2020-2022 年,北汽藍谷存貨分别為 40.83 億元、12.44 億元、31.1 億元,存貨壓力先降後升。至 2023 年年中,其存貨 24.09 億元,較 2022 年年中存貨 11.56 億元翻了一倍。随着汽車銷量在下半年上衝,2023 年第三季度,北汽藍谷的存貨僅增加了 1.47 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2020-2022 年,北汽藍谷營業總成本連續攀升,由 103.68 億元增至 146.28 億元。其中,增加幅度最大的屬銷售費用,由 10.08 億元增至 19.92 億元,幾近翻倍。
而從歷年的銷售費用來看,廣告展覽費是北汽藍谷開銷最大的一項,2022 年高達 11.6 億元,較 2021 年增長 58%,占當年銷售費用的 58%。另外,2022 年,其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中,還有一項金額較高的運營費,兩個類目中的運營費合計 3.95 億元。2023 年三季度末,北汽藍谷的銷售費用已達 15.15 億元。
在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看來,北汽藍谷的新能源汽車錯過了早期的發展時機。現在的新能源車企都是進行獨立原創開發的,而" 北汽一直在做‘油改電’的產品,車賣給網約車公司、汽車共享租賃公司,在私家車市場沒有競争力,目前再去創新已經晚了,這個是需要積累的。"
對于 2023 年淨利潤虧損原因,北汽藍谷在業績預告中表示,新能源汽車市場競争愈發激烈,公司為不斷提升綜合競争力,積極開拓市場,鋭化品牌形象,提升運營效率,在技術研發、品牌渠道建設等核心能力上持續投入,對公司短期業績產生一定影響。
北汽藍谷也表示,公司產品銷量仍處于快速提升期,規模效應暫未顯現,導致產品成本階段性偏高;随着後期新產品的陸續上市,產品結構逐漸豐富,渠道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司產品銷量及盈利能力有望持續改善。
不過,張翔則認為,北汽藍谷組織架構比較死板,限制了創新的活力,這是它的缺點和問題所在。
2 " 上量 " 後仍落後同行
北汽藍谷的控股股東為成立于 1994 年的北汽集團,其也是北汽集團新能源轉型的排頭兵。北汽藍谷的運營主體北汽新能源,成立于 2009 年 10 月,主要生產動力模塊,向北汽集團銷售。
2016 年 5 月,北汽藍谷獲得國内首批新能源整車生產資質,開始自主研發、生產和銷售新能源汽車。2018 年,經營困難、" 披星戴帽 " 的前鋒股份通過資產置換,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并在 7 月以 37.66 元 / 股的價格發行 7.6 億股股份,募資 286.6 億元,收購北汽新能源股權,北汽新能源實現整體上市。2018 年 9 月 27 日,其證券簡稱變更為 " 北汽藍谷 "。至此,北汽藍谷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成為國内 " 新能源汽車第一股 "。
公開資料顯示,北汽藍谷主營業務包括純電動乘用車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與銷售服務,目前打造極狐、北京汽車兩大品牌。極狐是北汽藍谷打造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品牌,旗下兩款車型極狐阿爾法 T 和極狐阿爾法 S 已上市交付。
2019 年 10 月,以 " 北京 " 商标為基礎,北汽集團旗下 " 北汽新能源 " 和 " 北京汽車 " 聯合推出 "BEIJING" 品牌。
來源 / 北汽藍谷官方網站 極派 Daily 截圖
事實上,北汽藍谷也曾經歷 " 高光 " 時刻,2018-2019 年,其年銷量超過 15 萬輛,是國内新能源汽車的排頭兵。其中,EU5 在 2018-2019 年連續兩年取得國產 A 級純電汽車銷量第一的好成績。
而2020 年,北汽藍谷銷量大幅縮水 83% 至 2.6 萬輛,庫存量則飙漲至 4.2 萬輛,一同為後面的高庫存壓力埋下伏筆。
有關銷量斷崖式下跌的原因,業内資深分析師李偉對極派 Daily 表示:" 一是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急劇退坡,讓北汽藍谷旗下主攻中低端市場且銷量對補貼強依賴的 "BEIJING" 品牌新能源汽車的部分車型銷售量急轉直下;二是在我國車企集體高端化、國際化更新浪潮中,北汽藍谷也迎風而上,開始高端化轉型,但并未成功上位。"
2023 年年初,北汽藍谷總經理代康偉曾表示:"2023 年的首要任務就是上量。" 從同比正增長表現來看,北汽藍谷也做到了年初所言。
對于北汽藍谷而言,2023 年的表現雖然較此前有較大提升,不過,相較于行業以及其他品牌,其新能源車銷量規模仍然靠後。
從北汽藍谷旗下多款車型來看,雖然在過去一年實現大幅增長,但銷量仍在低位徘徊。但橫向對比蔚小理、極氪等第一梯隊造車新勢力,極狐前景依舊不容樂觀。
作為對比,同為地方國企的新能源品牌廣汽埃安,其在 2023 年取得銷售 48 萬輛、同比增長 77% 的成績;上汽乘用車旗下新能源車 2023 年銷量為 35.8 萬輛,同比增長 43.5%;此外,還有長安旗下新能源品牌長安深藍,在 2022 年剛剛成立,而在 2023 年,長安深藍銷量已達 13.69 萬輛。顯然,從銷量規模上來看,北汽藍谷要遠遠不及 " 後起之秀 "。
2023 年四季度前後,二級市場受新款問界 M7 爆火影響," 華為汽車 " 概念股股價集體走高。作為最早一批和華為合作的北汽藍谷,2023 年 9 月 27 日 -11 月 8 日期間,股價從 4.89 元 / 股一路上漲,最高觸及 8 元 / 股,最大漲幅超 60%。随後,北汽藍谷股價震蕩調整。
截至 2024 年 1 月 16 日收盤,北汽藍谷的股價 5.08/ 股,當日下跌 2.12%,總市值 283.13 億元。
3 智選車或成 " 救命稻草 "
貴為 " 新能源汽車第一股 ",北汽藍谷深陷虧損困境。
為了扭轉頹勢,北汽藍谷也在渠道和服務方面持續發力。
公開資料顯示,北汽藍谷 2023 年基本完成了渠道網點增加至約 279 家、直營店新增至 33 家的 2023 年目标。未來,北汽藍谷不僅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核心城市以及鄭州、成都、杭州等二線城市重點市場持續深耕,還将陸續下沉至三四線城市進行布局。
同時,極狐汽車還在持續加快極狐能源充電網絡的建設。最新數據顯示,極狐汽車接入公共充電樁達到超 66 萬個,覆蓋 330 多個城市。
近些年來,作為北汽藍谷打造的高端電動車品牌,極狐占盡了北汽藍谷的戰略資源,包括在業内率先與華為進行 HI 模式的合作以及大手筆的營銷支持。
來源 / 極狐官方網站 極派 Daily 截圖
2022 年 7 月,極狐與華為合作的阿爾法 S 全新 HI 版開始交付。不過,這款產品的市場反應不及預期。2023 年 5 月份,該款車型更名為阿爾法 S 先行版,推出的新車型售價為 32.98 萬元,較此前的價格下調了約 10 萬元。
即便如此,阿爾法 S 車型在 2023 年 5-10 月之間,銷量仍一直徘徊在千餘輛左右,僅僅在 2023 年末衝上 2000 輛以上。
2023 年,北汽藍谷以 " 場景化造車 " 理念驅動,加快產品矩陣煥新步伐,共推出了極狐阿爾法 S 先行版、極狐阿爾法 S/T 森林版、極狐考拉、極狐阿爾法 T5 五款車型,實現了對各個細分市場覆蓋和拓展。
但從結果上來看,由于新車上市的一再拖延,大投入之下,即便有華為光環的支持,極狐在銷量端遲遲不見起色。2021 年銷量 4993 輛,到 2022 年極狐年銷量剛剛過萬,為 1.19 萬輛,銷量不佳的背後,極狐還經歷了多次高層人士變動。
張翔指出,極狐的一些設計是比較超前的,但成本很高,車賣得很貴,沒有找到用户真正的需求,相當于第一款車就把這個品牌搞砸了,後面消費者已經不相信它了。張翔認為,北汽的經濟型車型占有較大體量,如果要走高級化路線,需要扎實的基礎和技術積累。
2023 年 8 月 14 日,北汽藍谷宣布與華為開展智選合作。為滿足新車型設計及投產需求,北汽藍谷對現有 BE22 平台全方位更新,打造新一代高端純電動智能網聯汽車平台。
2023 年 12 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标局 1865 期商标公告顯示,華為已向北汽新能源(北汽藍谷子公司)轉讓多枚運輸工具類 "STELATO" 商标。
雙方智選模式下首款車定位為高端智能純電動轎車,定名 " 享界 ",預計 2024 年投放市場,或助力北汽藍谷開辟高端行政及商務轎車市場。
據悉,在該車型的生產方面,北汽藍谷已經作出部署。2023 年 10 月,北汽藍谷發布的公告顯示,華為智選車型由北京高端智能生态工廠負責生產。而北京高端智能生态工廠遷址變更項目于 2023 年 8 月 30 日通過公司股東大會審議後啓動技術改造,建設工期 10 個月,年產能 5 萬輛。
北汽藍谷在最新的業績預告中也提及,随着後期新產品的陸續上市,產品結構逐漸豐富,渠道建設進一步完善,產品銷量及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持續改善。北汽藍谷與華為合作的智選車型已經呼之欲出,尤其在北汽藍谷未能打開市場局面的情況下,其與華為合作的智選車十分關鍵。北汽藍谷能否翻身,華為智選車或許是最重要的 " 救命稻草 "。
2024 年,中國車市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極可能突破 40%。由于玩家眾多,品牌競争将會更為激烈,北汽藍谷面臨着銷量突破 10 萬輛、向 15 萬輛衝刺的爬坡之旅。那麼,其是否具備銷量上衝的能力?
不可否認,北汽藍谷在技術、產品、渠道等方面做了許多準備,力求實現更大的增量。然而,要想從巨虧泥潭中脱身,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 題圖及文内部分配圖來源于極狐官方網站。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極派 Daily",作者:極派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