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奇瑞技術出海再下一城,這次收益者是雙龍,歡迎閲讀。
近年來,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市場的崛起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現象。其中,奇瑞汽車作為中國品牌的代表之一,不僅在國内市場取得了顯著成績,更在全球市場上展現出了強大的競争力。
近日,奇瑞汽車與韓國車企 KG Mobility(原雙龍汽車,以下簡稱 KGM 集團)的戰略合作,再次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這不僅是奇瑞技術出海的又一重要舉措,也為雙龍汽車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技術出海勢在必行
自 2001 年向中東出口第一批汽車以來,奇瑞汽車便開啓了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的新篇章。多年來,奇瑞始終堅持技術創新的路線,不斷突破技術壁壘,提升產品競争力。特别是在混動技術方面,奇瑞的鲲鵬超能混動 C-DM 系統已成為其技術出海的重要支撐。
在奇瑞此次與的協定中,雙方通過與奇瑞汽車建立戰略與技術合作的夥伴關系,KGM 集團将有能力适應瞬息萬變的汽車市場。合作策略包括開發更多元化的汽車款式、縮減新車型的研發時間,并推出貼合消費者需求的新產品。
KGM 集團董事長郭載善(Kwak Jae-son)指出,兩家公司将在韓國攜手打造一款本土 SUV。依托這一戰略合作框架和平台授權協定,KGM 集團旨在研發能夠适應市場波動需求的中型和大型 SUV,以及面向國際市場的車型。
現階段,奇瑞汽車的全球化布局不僅體現在出口量的激增上,更在于其在全球範圍内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體系的建立。目前,奇瑞已在全球建立了包括蕪湖總部、上海、歐洲、北美、中東以及巴西在内的全球研發基地,建立了 10 個海外工廠、1500 餘家經銷商和服務網點,海外總產能達到 20 萬台 / 年。奇瑞集團的汽車產品遠銷全球 80 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 " 一帶一路 " 沿線國家和地區占到 46 個。
在全球化進程中,奇瑞不僅輸出產品,更輸出技術、品牌、管理和文化。例如,奇瑞與西班牙企業埃布羅電動汽車在馬德裏籤署協定,共同設立合資企業在西班牙生產汽車,這是奇瑞在歐洲設立的首家工廠,也是中國汽車品牌在歐洲實現 " 反向輸出 " 的典範。
重返中國再搏一把
作為韓國一家擁有深厚歷史底藴的汽車制造商,雙龍汽車成立于 1954 年。早在 2001 年就進入了中國市場,成為最早進入中國的海外汽車品牌之一。然而,由于當時其在中國市場銷售的 SUV 車型 Rexton 售價高達 48 萬元,超出了大部分中國消費者的承受能力,因此并未獲得市場的熱烈響應。
2004 年,上汽集團以 5 億美元收購了雙龍汽車 49% 的股份,希望通過此舉推動雙龍汽車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然而,由于經營不善以及 2008 年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雙龍汽車在 2009 年申請了破產保護。上汽集團曾計劃一舉收購雙龍汽車,但這一計劃最終因韓國工會的反對而未能實現。随後,雙龍汽車被印度車企巨頭 Mahindra&Mahindra(馬恒達)收購。
在馬恒達的領導下,雙龍汽車逐漸恢復了元氣。得益于 Tivoli 車型在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2016 年雙龍汽車實現了 580 億韓元的淨利潤。如今,随着中國汽車市場的日益成熟和消費者對高品質 SUV 需求的不斷增長,雙龍汽車決定重返中國市場,并選擇了與奇瑞汽車進行戰略合作。
然而,雙龍汽車在中國市場的現狀并不容樂觀。品牌知名度不高、產品線相對單一等問題限制了其在華銷售的表現。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雙龍汽車正努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并計劃推出更多的產品來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不過業内專家對于此次奇瑞與雙龍汽車的合作,基本都表現出了認可的态度,認為這不僅是雙龍汽車重返中國市場的關鍵,也體現了中國汽車品牌在全球市場上的技術實力和影響力。
有行業分析師向 " 汽扯扒談 " 表示,奇瑞的技術出海戰略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通過與雙龍汽車的合作,奇瑞能輸出技術和管理經驗,同時提升自身技術水平和品牌影響力,這種合作模式對中國汽車品牌在全球市場的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而對于雙龍汽車重返中國市場的機遇與挑戰,業内專家則普遍持保守态度。盡管雙龍品牌在中國知名度不高,但通過與奇瑞的合作,雙龍可以借鑑奇瑞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自身實力,并在中國市場推出更多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然而,要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雙龍還需克服品牌知名度低、產品線單一等問題,并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用户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