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AI取代人類工作的時間提前了10年,歡迎閲讀。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田進 12 月 16 日,在智聯招聘主辦的 2023 中國年度最佳雇主頒獎盛典暨中國人力資本國際管理論壇上,多位嘉賓在演講或媒體采訪環節闡釋了就業在未來将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其中,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的發展對就業的影響成為最為廣泛的讨論話題。
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華科智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何積豐表示,AI 取代人類工作的時間被大幅提前了 10 年,在 2030 至 2060 年間,50% 的職業将逐步被 AI 取代。未來大約有 80% 的職業将有至少一項工作暴露于 AI,19% 的職業将有一半工作暴露于 AI。其中,會計及審計師、行政助理、金融量化分析等職業将 100% 暴露于 AI。
但在另一方面,何積豐表示,AI 每年可以為全球經濟帶來 2.5 萬億至 4.4 萬億美元的增長,生產力提高 0.1% 至 0.6%,相當于每年貢獻一個英國的 GDP。同時,AI 可以使員工 60% 至 70% 的工作實現自動化。
論壇上發布的《2023 中國年度最佳雇主評選報告》調研也顯示,8 成以上的獲獎企業采用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超過 6 成的企業采用了雲服務和物聯網等技術。
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同時,近些年,數字經濟對就業的影響也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教育部 " 長江學者 " 特聘教授曾湘泉表示,數字經濟既有就業創造效應,也有就業替代效應。在創造就業方面,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未來工作報告 2023 年版》顯示,全球增速最快的 100 種新興崗位有 16 種與數字技術有關。在與電子商務相關的快遞、客户服務、數字文化產業方面,數字經濟也創造了大量新工作。
在就業替代效應方面,曾湘泉表示,因為數字技術和自動化可替代勞動,減少簡單重復性工作,未來随着制造業企業更多應用工業機器人,制造業崗位數将會受到較大影響。其次,金融業的前台客服等崗位将會被人工智能取代。最後,電商也對線下商場就業構成較大衝擊,印度尼西亞、印度等部分國家已經發文禁止直播帶貨。
除此之外,談及短期内的就業形勢,智聯招聘集團董事長、CEO 郭盛在媒體群訪時表示,從中國人口結構來看,年輕勞動力其實特别短缺。因此理論上來説,年輕勞動力不應該面臨非常大的就業挑戰。當前青年就業率承壓需要從幾方面看待。一是從智聯招聘的調研中可以看到,大量青年待就業者并不急于就業;二是部分年輕人的技能與企業需求不匹配;三是一些貧困地區的畢業生因為缺乏足夠的社會幫扶而未能成功就業。
與此同時,郭盛對經濟觀察網表示:" 從智聯招聘的數據來看,今年就業景氣指數在第二季度有所承壓,但在第三季度有所恢復,第四季度則還在繼續恢復。2023 年就業總體保持穩定,工作崗位相對富餘,就業壓力更多來自結構性錯配。"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4 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 1179 萬人。作為與就業息息相關的宏觀經濟走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在演講時表示,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速度為 5% 至 5.5%。中國的高儲蓄率、完整的產業鏈競争優勢以及新能源等領網域領跑全球等因素都是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具體看 2024 年經濟增長,姚洋表示,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定調來看,明年政府政策将以穩住經濟增長為目标。因此,2024 年 5% 以上的 GDP 增速仍然可期,政府将在房地產行業繼續發力,地方政府财政狀況也将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