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中國經濟第一城,正在打破“天花板”,歡迎閲讀。
每經記者:楊棄非 每經編輯:劉豔美
上海正在發生新一輪嬗變。
招商領網域尤為顯著。去年,上海頻頻主動、高調招商,特别是放下身段," 反向 " 前往成渝、武漢等中西部城市,讓外界看到上海 " 從坐商到全球行商 " 的轉變。
幾天前,上海又連續第四年舉辦全球投促大會,向世界發出 " 加碼上海 " 的邀約。而無論是上海發布的新政策,還是企業投資的新動向,都釋放出另一重信号:上海正在拉開一場更深層次的產業變革。
比如,基于今年以來上海布局的 14 個重點產業鏈 32 個細分賽道,此次大會發布其中 10 個細分賽道投資機遇,對于大模型、人形機器人、寬禁帶半導體、生物制造、元宇宙、大飛機、大型郵輪、商業航天、新材料、氫能等領網域,上海 " 跑步 " 入局,迅速從規劃打底邁入產業發展階段。
這裏的一個背景是,多重因素影響下,上海制造業步入轉型調整期,急需找到 " 第二增長曲線 ";而當全球迎來新的 " 科學的春天 ",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新型工業化,正是上海的重大機遇。
就在大會前幾天,蘋果 CEO 庫克現身上海,不僅帶來 " 擴建和新增上海和深圳實驗室 " 的消息,還鄭重表态:" 對于蘋果的供應鏈來説,沒有比中國更為重要的地方。"
更多企業 " 加注 " 的腳步,也不失為對外界疑問的回應:在全球產業格局變遷的當下," 上海制造 " 如何繼續煥發生機?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上海又将如何打破自身發展 " 天花板 "?
蘋果路徑
雖然蘋果并非首次 " 加碼 " 上海,但此次新動作,仍對外界釋放出更多信号。
圖片來源:新華社
事實上,在庫克訪華前一周,蘋果官網就宣布将提升上海研究中心的能力,為智能制造、產品的可靠性、質量和材料分析提供支持。
這與蘋果此前對上海的角色定位有些不同—— 2017 年設立的上海研發中心,致力于自身軟體開發、軟體技術更新等;而 2019 年在上海建立的中國首個設計開發加速器,則成為開發者交流的大本營,鏈接長三角區網域的開發者。
但未來,蘋果對上海的布局或許将更多向制造環節傾斜。
這從蘋果最新的招聘信息中也能略窺一二。有媒體梳理發現,從部門分布來看,上海硬體研發新招崗位占比最多,招聘職位多是硬體工程師,具體工作内容涉及硬體測試、校準、系統集成和設計。
與蘋果 " 轉身 " 類似的是,在此次全球投促大會上,制造正成為企業投資上海的重要方向。
比如,正泰集團與上海籤約,落地光伏逆變器和儲能設備制造項目;前來參會的英威達尼龍化工(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孔康瑞也提到,作為一家總部設在美國的綜合纖維和聚合物公司,其已于 2022 年先後實現上海己二腈生產基地的落成和聚合物三期擴建項目的啓動建設。
與眼下企業不斷 " 加注 " 上海的畫風不同,在此之前,上海一度面臨傳統制造業外遷,幾度喊出要守住 25% 工業紅線," 保持與上海城市功能和高質量發展相适應的制造業比重 "。而現實問題是,在國際大城市做工業成本不低,上海何以守住制造業?
在諾美新創首席執行官崔騰看來,與一些人體感不同,上海對于企業發展恰恰具有成本優勢,而非劣勢——考慮到政府服務、產業基礎、人才、區位等方面,特别是政府工作效率與合規、公開性,上海的綜合成本反而更具競争力。
而這一特殊的成本 " 計算公式 ",也成為篩選上海制造的門檻。
根據最新規劃,上海提出打造 "2+(3+6)+(4+5)" 產業體系,其中,"2" 即傳統產業實現數字化、綠色生态兩大轉型;"3+6" 就是三大先導產業和六大重點產業;"4+5" 就是四大新賽道產業和五大未來產業方向。
縱觀 " 加注 " 上海的制造企業,幾乎均與此相符。
特斯拉效應
某種意義上,市場調整期也是產業發展的機遇期,更考驗城市審時度勢的敏鋭度和策略調整的速度。而如今的上海,明顯比以往更為主動。
一個突出例子是引進特斯拉。幾年前,特斯拉初次選擇上海,就曾引發強烈關注。特斯拉項目 " 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投產、當年上市 ",更讓外界對 " 上海速度 " 刮目相看。
圖片來源:新華社
在此基礎上,上海又提出推廣 " 特斯拉經驗 ",讓 " 特斯拉經驗 " 從 " 特事特辦 " 變成常态服務。有了特斯拉作為上海營商環境的标杆,不僅吸引更多企業投資,也間接推動去年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項目落地。
更重要的是,它還撬動上海制造業的 " 鏈式反應 "。
去年,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受訪時指出,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已實現超過 95% 的產業鏈本土化率——其國產化零部件包括動力總成系統、電驅系統、充電系統、底盤、車身等等,涉及的國内直接和間接供應商超過 180 家,其中長三角供應商占比 56%。
這背後不乏上海的主動出擊。
近年來,上海創新性提出 " 全產業鏈招商 ",圍繞補鏈、擴鏈、強鏈,進行精準招商、定點招商、出海招商、全球招商。此次全球投促大會提出的 10 個細分賽道,正是上海產業鏈招商的最新方向。
而放在上海整個制造業版圖來看,除帶動汽車制造業自身發展外,特斯拉還進一步整合更多產業,包括同屬上海六大重點產業的先進材料業,乃至作為三大先導產業之一的集成電路產業。
就在全球投促大會當天,一場寬禁帶半導體產業論壇同期舉行。據臨港產業區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臨港新片區建設的東方芯港,誕生之初就被賦予為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探路的定位。經過多年探索,寬禁帶半導體產業後起直追,今年多個項目開始上量,進入明顯成勢階段。
多位業内人士提到,寬禁帶半導體如今最大的應用領網域是車規級芯片,同樣落户臨港新片區的特斯拉等車企項目成為目之所及的應用場景。未來,則有望進一步延伸至消費電子領網域,成為上海吸引更多項目的 " 新磁極 "。
重構 " 上海制造 "
今天的招商就是明天的產業。從全球投促大會來看,以招商破題,上海意在探索一種更為可持續、更面向未來的制造業發展模式。
圖片來源:新華社
比如,在會上發布 2024" 投資上海 " 政策包,還提到上海國資委将推動設立總規模 1000 億元產業投資母基金,有基金從業者提到,這将有效解決過去上海缺乏市級層面引導基金的問題,提升引導基金的出資比例。
但也有觀點認為,過去上海投資基金好像有些 " 散 "," 個大的不多 ",但合起來不小,這是因為上海的城市使命是多元化的,并且未來還有新的目标,對于專業分工的要求很高,而且在有限資源下,并不是所有產業都需要基金介入。正是經由這樣的發展路徑,上海形成了如今全國行業門類最齊全的產業形态。
對于 " 上海制造 " 而言,變已是必然,但應該如何取舍,則是更基本的問題。
事實上,幾年前,坊間就曾出現關于 " 上海制造 " 的讨論。曾有業内人士指出,與以深圳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由市場自主發展不同,以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城市更突出發揮了政府和市場的互動關系,并由此形成了兩種略有差異的經濟發展模式。
對于眼下的上海,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配合在制造業發展中顯得更加重要。以招商策略為例,盡管上海在招引企業上已然更進一步,但同時也不忘強調 " 不憑優惠憑政策 ",發揮市場功能,更加注重發揮產業、創新和人才優勢,通過與其他地區的產業協作、創新協同,實現互相賦能。
國盛資本總經理周道洪指出,上海在基金運作中,市場化意識也非常重,只有真正堅持市場化運作,才可能很好地實現基金戰略性、功能性和市場化收益的很好結合。在國盛資本運作的招投項目中,不僅沒有一個項目虧損,也很好地實現了國資收益。
不可否認的是,上海正經歷全國制造業發展格局的變化。從數據上看,去年,上海工業總產值出現 0.2% 的負增長,連續兩年下滑。但這不意味着 " 上海制造 " 存在不足,相反,位于轉型期的上海,更需要有效釋放 " 上海制造 " 的傳統優勢,因地制宜推動產業再晉位。
曾有人總結,在中國經濟版圖中,既需要有深圳這樣的最佳創新者、無畏的開拓者,也需要上海這樣最可信賴的受托人和管理者。如今的上海,既是一個面對未來、突破天花板的上海,也是一個從歷史中走來、并由此繼續向前的上海。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