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投資人:半導體千億估值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歡迎閲讀。
半導體行業現在怎麼樣了?或許為半導體公司 " 買單 " 的風投公司能夠體會其中一二。
一位投資人向半導體產業縱橫記者表示:" 自從 2018 年中美出現貿易摩擦之後,半導體賽道開始尤其火熱。國產替代的口号打得響亮,但顯然中間有許多不那麼靠譜的企業,給投資人上了一些課。"
教了高昂的學費後,現在的投資機構正在變得越來越懂半導體。
多位半導體領網域的投資人都表示,半導體領網域中純 Fabless 的項目的吸引力已經不像前幾年那麼大了。當前在投融資機構正在把目光對準半導體的設備、材料、汽車電子、IDM 等相關标的。
過去十年,中國的集成電路在資本的助力下實現了飛速的發展,其實無論是在國内還是國外,資本在集成電路產業中的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三星依靠不計成本的逆周期投資稱霸存儲市場就是最好的證明。
半導體行業是一個很燒錢的行業,雖然對于投資人來説,往往 " 錢不是問題 ",但沒有人能永遠單方面付出。半導體行業本身是一個技術壁壘高,產品周期長,投資回報率相對較低的賽道。當這樣的行業迎來投融資風口,不需要 ChatGPT,故事就自己瘋狂的出現了。
一位投資人回憶,自從 2016 年國家發布集成電路發展綱要,資本開始将目光看向半導體。
數據表明,半導體相關的公司從 2015 年的 700 多家飛速發展到了 2022 年的 3200 多家。然而,瘋狂增長的數量帶來的結果是,市場的小、亂、散。
上圖統計了中國半導體企業的規模。可以看到,員工總數超過 1000 人體量的公司僅占 1% 左右,同時随着半導體公司數量的增加,大公司的數量正在下降。從 2021 年到 2022 年,只有兩家公司成長為大企業,但人數小于 100 人的公司增加了 360 家。然而整個科創板所有上市的半導體公司市值(約 2 萬美元)之和也比不上一家英偉達。
現在國内半導體還有一個問題是人均貢獻率相對較低。產業界常常表示 " 人才短缺 ",一組數據表示,2022 年中國半導體產業從業人數的絕對值約為 60 萬,美國半導體產業從業人數絕對值為 37 萬。然而,美國半導體產業的人均貢獻銷售額超過 60 萬美金(設計行業人均貢獻可能達到 100 萬美金),中國芯片設計行業的人均產值則為 36.6 萬美元。
這樣的對比暴露出國内半導體行業的一些短板,許多投資人達成的一個共識就是國内的設計公司賽道已經很擁擠。半導體設計公司是半導體產業最先走進投資人視野的,因為資本會相對青睐輕資產的行業。然而,半導體設計行業是一個相對(半導體產業其他環節)來説進入壁壘較低的賽道,依靠堆 IP 和華麗的 PPT 或許就能成就一段 " 創業傳奇 "。但當賽道上擠滿了玩家,無法在性能大幅領先的情況,各個公司只能壓低利潤,内卷這樣產生了。
内卷一方面造成了產業整體研發進展的低效,另一方面則會導致人員的大量流動。一位曾在國外有從業經歷的半導體人士表示,國内外工程師最大的區别之一就是,海外的工程師不太會跳槽,他們更傾向于看到自己的研發有成果,比如產品批量生產,或者自己設計迭代的產品戰勝了競争對手,相對來説比較保守也比較穩定。這也就導致了上文提到的,國内公司散而不強的現象。
内卷不是只存在于中國半導體市場的現象,曾經硅谷也曾出現過 100 多家公司去做 WiFi 產品,英偉達也曾面對幾十家競争對手。但對于中國半導體來説,或許時間沒有那麼多去用于純粹的市場競争。
錢,要花在刀刃上。
01
資本正在更懂半導體
有人将所謂的投資亂象歸咎于資本的亂入,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個產業的瘡病,來自于各種各樣的外界刺激。如何根治?答案并不難,就是結束低水平的重復,實現高水平的發展。如何做到?對于資本來説,就是要更加理解半導體產業。
半導體產業縱橫記者從多家受訪半導體公司了解到,近兩年确實感覺到 " 投資者對半導體產業的理解變得越來越深 "。一位投資人也表示 " 不要以為我們不懂半導體,我們很願意聽半導體公司聊技術,我們比你們想的更懂技術。"
當前,功率半導體、第三代半導體、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成了資本比較關注的環節。一些半導體從業者也表示,看到投資風向這樣的變化是欣慰的。
以投資半導體設備的邏輯為例,對于設計公司來説,成功設計芯片不難,但後續的流片和量產實現才是最難的。當前半導體產業前端公司很多,但整個鏈條需要很強的團隊去支持。小芯片流片經驗已經很多,但是大規模、高性能芯片,使用先進工藝的產品,整體良率的很難保障。良率不保證,就很難實現產品的成功量產。如何串聯前端和後端,是最難的問題。因此,要解決後端的問題,就需要國内擁有制造半導體的能力。在高端設備成為被限制的產品的情況下,投資半導體設備的邏輯就不言自明了。
資本已經認識到:投出一個偉大的企業時代已經過去了。對于資本來説,投資未來三年穩定的成長,才是一個扎實的方向。一位投資人就表示 " 高大上的賽道已經不復存在了,以前沒有一百億不做,現在 30 億就可以。"
資本現在更加在意對所投公司成長性的把握。相對于之前 " 國產替代 "、" 技術更新 " 的概念,資本更願意去看向成長動力清晰的賽道,例如半導體設備(射頻設備、第三代半導體的測試設備)。也許成長起來只是百億左右的市值,但是這些領網域确實在半導體行業中需要發展的環節。
對于半導體公司來説一個理想的投融資環境是,資本的選擇完全取決于技術。半導體公司則充當串聯資本與市場的角色。現在很多企業估值溢價太多,他們需要讓產品配得上自己的估值。對于半導體企業來説,核心重點應該是產品。
從大的環境來看,當前半導體是風險與機遇并存的時代。國内半導體相比國外最先進的技術有差距,但也這些差距讓整個產業能更清楚自身的短板和發展的方向。
02
半導體投資是對團隊的選擇
除了產品,多位投資人都表示,投資一家半導體公司,它的核心團隊是除了產品之外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首先,無論是設計公司還是材料設備的公司,投資人都極其在意創業團隊的直接經驗。半導體的創業團隊 " 憑空蹦出來 " 的可能性很低,團隊過往履歷、商業網絡和歷史積累都非常重要。對于團隊不同的經驗,投資人也會關注不一樣的重點。從 0-1 的團隊,投資人會關注產品的核心競争力;從 1-100 的團隊,投資人則會關注團隊的整體資源。
其次,投資人也十分在意創始人的資本市場經驗。創始人需要清晰的理解與适應資本市場環境的變化與節奏。結合資本市場的特性去創業,而不是停留在 2021 年的市場環境創業。
另外,投資人也會更加關注相對成熟的半導體公司。相對來説,已經成長了 3~5 年的公司研發風險已經過去了,這樣有一定商業化和商業進展的公司更容易説服投資人。在交流的時候,也可以用業績説話。
理解市場是很重要的,理解後才會知道有哪些壁壘。一位投資人分享了一家 DNA 模型計算的芯片公司的例子。對于這家公司來説,他們只有芯片設計背景,缺少在生物學方面直接經驗,同時與藥廠、科研的跨界合作也相對困難。于是這家公司選擇了和政府合作,建造超算中心,借助政府渠道觸達了自己的市場與客户。
理解市場是投資人和公司創始人都在做的事情。投資人希望創始人可以清晰的認識到公司成功業績的原因,無論是產品性能,還是自身過去的大廠資源。投資人相信,只有創始人足夠了解公司的優勢,才能未來明确發展的思路。
投資公司樂意參加企業 design review,從中看到企業的持續性競争力。在大芯片領網域,核心成本在研發成本的分攤,在設計之初,產品定義的時候就要考慮多場景、适配性。盡管有一些芯片市場,在多種因素下價格不敏感,但大部分市場還是敏感的。想要赢得市場還是需要從商業市場的邏輯占領市場。
當然半導體公司也希望投資人認識到哪些公司是真的值得投的。在這一點上,越來越多有半導體從業經歷的人正在成為專業的投資人,正如前文所説,投資人正在越來越懂半導體。資本不是看到缺點就不投,資本更希望在看到缺點或風險時,創始人如果能提供 PlanB 或者解決方案。
03
對于半導體,資本是樂觀的
在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資本也并沒有對半導體喪失信心。國内半導體公司在很多高端領網域實現了突破,存儲、GPU、AI,幾乎與國際最尖端水平同步,可以解決最新的需求。對于投資人和創業者來説,這是在各種被限制的背景下實現的突破和成績。這樣的成績證明了國產半導體的實力。
雖然經濟出現了波動,需求側的下降。但總的來看,整個市場還是在增長,需求端還是在往上走。多位投資人表示,半導體的下行周期已經接近谷底。半導體產業從 2022 年開始進入下行周期,行業谷底的三個信号:庫存見底、企業虧損、企業減產。前兩個信号已經出現,減產則以存儲企業為代表,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宣布減產。預計這次半導體下行周期的拐點快要出現,2023 年 Q3、Q4 大概率會落地。
下行周期對于半導體企業就是 " 練功 "。光砸錢,不會出現神功。在這樣的周期,一些半導體公司可以消耗掉過高估值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無論資本還是半導體公司,各方都希望半導體行業未來會變得更加健康。
美國與中國的投融資風格有一些不同,在美國資本會願意投資從 0 到 1 的企業,而國内資本會更穩健一些。但當技術足夠過硬,拿到投資不是難事。
一位投資人表示 " 中國半導體比 10 年前強大的太多,國家現在還有這麼好的政策,這麼好的市場,這麼多的人才。亂世出英雄,十年以後回頭來看,投資半導體應該是一個非常正确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