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醫保DRG和DIP來了!你看病會受到什麼影響?,歡迎閲讀。
每一個自由而不羁的靈魂,背地裏都舍不得放棄醫保。
我國 95% 的人都有醫保。你去醫院看病,醫院給你做檢查、開藥,然後醫保基金給醫院按比例報銷,剩下的由你自負。
但回想一下這套流程,如果醫院給你多做一些沒必要的檢查,多開一些沒必要的藥,你能判斷出來嗎?
你判斷不出來。因為醫療行業是一種特殊的 "非标準服務",醫生和患者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就算有意多開藥多做檢查,你也不知道。但就會浪費醫療資源,增加你和醫保基金的支出。
這種情況只是少數,但醫保基金的壓力一直很大:從 2009 到 2017 年,我國的衞生總費用增加了近 200%。
為了應對逐漸失控的醫保費用,新的醫保報銷制度——DRG 和 DIP,登場了。它們能幫助醫保控費,但又引起了一些新的争議。很快它就會在全國鋪開,影響每一個人。
DRG 和 DIP 是什麼?它怎麼幫醫保省錢,又會如何影響你的看病體驗?
視頻版
↓↓ 看完這個視頻就知道了 ↓↓
↑↑ 信我,真的超級好看 ↑↑
圖文版
首先要説明的是,DRG 和 DIP,都只針對你住院的費用,不涉及門診。它們管的是醫保基金如何給醫院打錢。它們不直接涉及你,但會間接影響你看病的費用和體驗。
之前醫院給你做檢查,開藥,醫保基金就會按相應的比例給醫院打錢,這屬于 "按項目付費"。醫院花得越多,醫保報銷的越多。
而 DRG 的全稱是 "疾病診斷相關分組",它會根據患者具體所得的疾病等因素,把治療過程、消耗醫療資源相近的患者,統一歸類到一個組裏,再給每一個組 " 明碼标價 "。
當你去住院的時候,醫生首先要根據你的病情、是否需要手術等因素,把你歸入到相應的 DRG 組裏。每個組裏都有一套标準化的治療程式,醫生會在它的指引下給你治療。在你出院後,醫保局就會按照你所屬 DRG 組的支付标準,從醫保基金裏給醫院撥款。
這其中的重點在于:不管醫院給某位患者治病時具體做了多少項目,用了多少藥,醫保基金給到同一個組裏每位患者的錢都是同樣的 "一口價"。
這意味着,如果醫院花的實際總費用,低于該 DRG 組的支付标準,那多出來的錢就是醫院的 "利潤";但假如花超了,那不好意思,多餘的錢就要由醫院自己倒貼了。
這就是 DRG 的省錢方式:它屬于 " 按病種付費 "。通過給每一類疾病規定一個 " 一口價 ",抑制過度醫療的衝動,節省醫保基金。
當然,也能順便幫你節省一些自負的費用。
而且 DRG 的支付方式,還會間接要求醫院提高醫療服務的水平,比如治療時要精準用藥,縮短住院時間,控制成本。
從歷史上看,DRG 的控費效果确實不錯。它最初誕生于上世紀 80 年代的美國,當時美國的老齡化已經非常嚴重,面向 65 歲以上老年人的醫保 Medicare 瀕臨破產。1984 年,Medicare 推出了 DRG ,效果立竿見影:從 1983 年到 1990 年,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從 10.2 天降低到 8.7 天,住院總費用增速從 18.5% 降低到了 5.7%。
而對于患者來説,在實行 DRG 後,我們能用更少的費用,更短的時間治好病,聽起來也非常完美。
不過 ..... 任何一種制度,在落到現實世界中都不會真的完美無缺。
在寫稿過程中,柴司的各位策劃輾轉請教了來自北京、上海、山東、遼寧、廣東、江蘇等地的大約十位醫生朋友,他們給我們講了一些 DRG 在實際執行時碰到的問題。當然必須説明一下,這些問題只是他們的個人經歷,未必具有代表性或廣泛性,僅供參考。
首先,是可能有 " 推诿患者 " 的情況。
比如被分到同一個 DRG 組裏的患者,實際病情程度可能相差巨大。
那單純從利潤的角度來説,醫院肯定更希望收治病情簡單的病人,這樣花的錢少,醫院就能掙錢。但如果是身體素質較差,症狀較重的同組患者,治療費用很可能超标,醫院就會虧錢。之前就有一位上海的醫生在網上訴苦,説自己辛辛苦苦給患者治好了病,結果反而被扣了 14000 塊錢。
雖説不同的醫院規定不同,這筆超标費用不一定全會扣到醫生頭上,但誰想做這種吃力不讨好的事呢?這就難免會出現醫院或者醫生故意推诿病人,或者強制病人轉院、出院等情況。
根據我們的咨詢,地方上的小醫院似乎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而大的三甲醫院很少這麼做,畢竟他們代表了一個地區的最高醫療水平,不能再把病人往其他地方推了。
從 2021 年起,DRG 結算方式在全國 30 個城市開始試行。在節省費用的同時,也确實有患者投訴類似的狀況。
在 2024 年 1 月,醫保局專門發文回應了這些問題,承諾要在未來改進,并在 4 月份的一場發布會上表示,從未出台過 " 單次住院不超過 15 天 " 之類的限制性規定。
除此之外,嚴格的 DRG 控費有可能會限制醫生的醫療選擇。有時會出現 "保證了下限,但影響了上限" 的情況。
比如有醫生給我們介紹説,外科常用的一種手術機器人效果不錯,創傷小,手術時間短,預後好。但就是價格太貴,通常要 4-6 萬,所以往往還是只能選擇傳統的手術方式。或者幹脆讓患者不走醫保渠道,全自費選用。
也有醫生提到,給病人安排的檢查基本都是有必要的。但在控費嚴格的情況下,可能有一些本來應該做,但優先級相對沒那麼高的檢查項目,就不做了。
另外從純醫學的角度出發,DRG 的嚴格限制也可能造成一些問題。
因為疾病是非常復雜的問題,不是每一位患者都能按照教科書上的規定來生病。不同患者的身體狀況、家庭情況、生活習慣各不相同,标準的治療程式針對的某一種具體的疾病,但不一定适合具體的患者。如果遇到一些病情復雜的患者,有時也得想想其他辦法。
這些情況,都需要更具體、細致的操作,才能解決。
DRG 在全球都被廣泛使用。它相對比較 " 粗放 ",要求較多。而 DIP,就要精細得多。
DIP 的全稱是 "按病種分值付費",算是中國獨創的方案。它在具體的付費計算方式上跟 DRG 有所區别,但本質跟 DRG 一樣,都是 " 按病種付費 "。
但 DIP 的分組數量更精細:它基于患者住院治療的真實經歷,把每一種病和治療方式随機組合,窮舉出一系列 DIP 病種組合。
在 2020 年我國發布的第一版《DIP 目錄庫》中,一共有 14052 種組合。
比如同樣是闌尾炎手術。只要沒出現并發症,在 DRG 裏就只有這一個分組。但在第一版《DIP 目錄庫》中就分出了 37 種,都是根據真實病例總結出來的,總有一款适合你。
DIP 也已經在廣州、淮安等地試行了多年,控費效果同樣出色。比如淮安在 2000 – 2003 醫保制度實行之初,當地醫保施行單純的按項目付費,結果連年赤字,收不抵支。但從 2004 年開始試行 " 點數付費法 " 後,次均住院費用下降了 20% 多。後來 " 點數付費法 " 便逐漸演變成如今的 DIP。
當然,DRG 要面對的一些問題,DIP 也同樣要面對。
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已經開始 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各地方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二選一。到 2025 年,我國所有可以住院的醫院,都要采用 DRG 或者 DIP 的支付方式。它們的目标,是避免醫保基金被白白浪費,讓醫保幫助到更多的人。
如果你看到了這裏,相信你一定是一個關心社會的好人~那你肯定明白,醫保是一個覆蓋極廣、利益巨大、影響每一個人的復雜系統,不可能有完美、毫無缺陷的管理方案,DRG/DIP 也同樣還在演進之中,相信它們在未來會更好。
感謝各位給我們提供信息的醫生朋友。希望這期視頻能讓你更好地了解醫療系統的運轉方式。也歡迎你在評論區分享自己的經歷、觀點,我們真誠地希望能通過理性的讨論,給我們的醫療系統提供更多實用的建議,讓我們的醫療系統變得更棒,更完善。
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