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83億,江南春買下對手,歡迎閲讀。
罕見大并購來了。4 月 10 日,分眾傳媒發布公告,拟 100% 收購新潮傳媒,預估值為 83 億元人民币。
只要坐過電梯,你一定見過那些魔性入腦的廣告,十有八九來自這兩家公司。2003 年,江南春創立分眾傳媒,憑借電梯廣告一路騰飛,兩年後成功赴美上市,後來回歸 A 股。可以説,在電梯裏停留的 15 秒,撐起了一家市值千億的上市公司。
新潮傳媒則是後起之秀,2013 年以社區電梯廣告起家,曾在一級市場累計融資超 80 億,可謂所向披靡。對于分眾傳媒來説,昔日競争對手,如今被納入麾下。
時移世易,昔日恩怨煙消雲散,雙方聯手正在一統中國電梯廣告江湖。
江南春出手
花了 83 億買下新潮
一紙公告揭開更多細節——
分眾傳媒拟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張繼學、重慶京東、百度在線等 50 名交易對方合計持有的新潮傳媒 100% 的股份。
公告顯示,根據标的公司目前的資產情況,經交易各方協商,初步确定本次交易标的公司 100% 股權預估值為 83 億元。同時,本次交易将以股份對價作為主要支付手段,剩餘部分采用少量現金形式。
交易完成後,新潮傳媒将成為分眾傳媒的全資子公司。同時,分眾傳媒拟聘任張繼學擔任公司副總裁和首席增長官。
對于分眾傳媒,人們并不陌生。2003 年,江南春瞄準彼時沒人在意的電梯廣告位,創立分眾傳媒,并拿到了一線風投機構的融資。僅在兩年後,分眾傳媒頂着 " 中國傳媒第一股 " 光環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創下當年中概股融資規模紀錄。
上市後,分眾傳媒先後收購了框架媒介、聚眾傳媒、凱威點告等競業公司,将戰略觸角滲透至影院廣告、網絡廣告等多個領網域。至此,一個廣告帝國開始建立。
直至 2015 年,分眾傳媒回歸 A 股,市值超千億,成為中國傳媒第一股。當年分眾傳媒樓宇電梯電視的市占率達到 95%,電梯海報市占率超 70%,分眾廣告的身影幾乎遍布中國一線城市寫字樓。
二十多年來,一波又一波的獨角獸們出現在分眾傳媒廣告螢幕裏。趕上互聯網熱潮的分眾傳媒始終占據行業龍頭地位,做到了絕對老大。
針對此次并購,分眾傳媒表示,一方面,上市公司媒體資源覆蓋的密度和結構可得到進一步優化,線下品牌營銷網絡覆蓋範圍得到擴大,進而增強廣告主客户開發和服務方面的綜合競争力。
另一方面,雙方可實現在市場拓展和技術研發等方面的協同,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和整體技術實力。本次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将充分采取市場共拓、技術共享的協同發展方式,全方位發揮協同效應,助推公司在户外廣告領網域的發展實力和影響力。
創始人回應打折賣
VC 成功退出
曾經的新潮傳媒,野心勃勃。
2013 年,傳媒老兵張繼學開始第三次創業,在四川成都創辦新潮傳媒。彼時巨頭早已占位,張繼學劍走偏鋒,在被遺忘的居民小區電梯,推出智能屏廣告,火速鋪設螢幕。
" 中國有 45 萬個有物業管理的小區,挑出 15 萬個,安裝 200 萬個屏,覆蓋 1 億家庭、2.6 億人。每個人每天進出電梯 4 次,大概兩分半鍾,數字化自動化投廣告,證明效果歸因的方法。成為一個超級線下流量平台,營收過百億,市值過 500 億。"
這張 PPT 内容從新潮融資開始,被張繼學沿用多次。曾經在一次發布會後,有 10 家 VC 投資方找過來。此後,新潮成為創投圈的寵兒。
2017 年 5 月,新潮傳媒宣布獲得二三四五、恺英網絡、顧家家居、歐普照明、天神娛樂 5 家 A 股上市公司高層人員的 10 億元投資。
高光時刻出現在 2018 年,這一年新潮傳媒完成三輪融資。先是 4 月獲成都高新區產業引導基金 20 億元投資,張繼學曾公開表示," 此次融資之後,新潮傳媒的融資總額将超過 60 億元、估值近 20 億美元。"
随後同年 9 月,據天眼查顯示,元璟資本、嶽佑投資、泰恒投資、紅星美凱龍、泛城資本顧家集團、杭州景宸投資等加入新潮傳媒投資方陣營。最終 11 月,百度公司宣布戰略投資新潮傳媒,此輪融資共 21 億元人民币。
互聯網大廠不斷趕來。2019 年 8 月,京東集團宣布對新潮傳媒進行戰略投資,融資額近 10 億元人民币,由京東集團領投。次年,京東、百度、好未來產業基金、源碼資本等再度投資新潮傳媒。
此後,京東又于 2021 年 9 月領投新潮傳媒 4 億美元戰略投資,百度等參投。據不完全統計,新潮傳媒的融資總額超過 80 億元,歷史最高估值達到過 200 億元。
有了彈藥,新潮傳媒于 2018 年率先發起 " 價格戰 ",向行業老大分眾傳媒宣戰,聲稱要 " 打一場千億級的群架 ",一度喊出 " 價格是分眾傳媒的一半,效果和分眾傳媒一樣 " 的口号,迅速将戰火從成都引至全國。
在新潮強大的燒錢攻勢下,江南春曾在朋友圈回應 " 沒有一個公司是靠口水和碰瓷成功的 "。另一邊,2018 年 7 月阿裏巴巴以 150 億元戰略入股分眾傳媒。
梯媒市場的競争關鍵在于螢幕點位。當時雙方紛紛發力二、三線城市,并加速攻占電梯牆面。一時間,電梯廣告迎來 " 全方位覆蓋 " ——電梯裏的前後左右幾乎都是廣告,搶占空間的戰争打到極致。不過,梯媒同樣沒能脱離行業周期影響,到了 2020 年,價格戰已偃旗息鼓。
價格戰是把雙刃劍。短短幾年時間,新潮實現了逆襲,行業份額占據第二。同時也導致公司出現較大的虧損,始終未能盈利。從财報數據看,2022 年度、2023 年度及 2024 年 1-9 月,新潮傳媒實現收入分别為 19.4 億元、19.3 億元、15 億元,對應虧損分别為 4.7 億元、2.8 億元、509 萬元。
時至今日,戰争硝煙已消失不見——新潮以價格戰分食市場,分眾用并購消除競争。
在宣布交易公布後,張繼學主動在朋友圈回應并購價格問題。" 為什麼這麼低的價格賣?是不是賤賣?" 張繼學表示,如果是用現金方式交易就是賤賣,考慮到交易結構以股份為主,未來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因此價格并不低廉。
" 還記得江總有一個 500 城、500 萬終端,5 億新中產的夢想嗎?" 張繼學稱,基于對國内經濟大循環的看好,分眾合并新潮後,對股東的回報和客户的價值提升會更好。随着并購落地,新潮背後數十家投資方也得以退出。
江湖分分合合
并購時代
将曾經的競争對手,納入麾下。這一幕在并購舞台不斷上演。
當中不得不提及分眾傳媒的并購成名之作。2005 年,框架傳媒在 8 個月内一舉并購了全國 8 家主要的競争對手,從而大舉提升市場份額。但分眾傳媒的速度更快,同年以 1.83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框架傳媒。
有了這個成功經驗,分眾獲得了股東和市場的認可,乘勝追擊。2006 年 1 月,分眾傳媒以 3.25 億美元成功收購聚眾傳媒。這一系列的操作幾乎是不可復制的商業現象,分眾傳媒迅速完成了電梯媒體的整合。
江南春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及,此次收購新潮本質上和收購聚眾相同,都是對電梯媒體同業的整合。分眾作為行業開創者,對這類并購有充分經驗。" 相比跨界并購,我們更擅長在熟悉領網域進行戰略布局。"
一位投資人曾分享過參與框架傳媒并購案的體會,他認為通過并購整合的方式,使得企業的資產價值得到提高。
" 每個行業都有類似屬性,大家如果惡劣競争、内卷,就會導致利潤下降,沒有競争力,最後誰也融不到資。"
變化悄然發生。過去一年來,產業資本頻繁站上并購舞台。根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2024 年中國企業參與的并購案例數總量 2335 起,上市公司更是當中 C 位。
進入 2025 年,上市公司并購熱情繼續。據不完全統計,年初至今,已有 35 家 A 股公司作為競買方首次披露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218%。
一個現實因素是,而對于未盈利資產而言,IPO 之路遙遙無期,自身虧損又降低了融資市場上的友好度,并購更成為難得的退出機會。
而上市公司們高達數萬億的現金儲備,也是他們進行并購交易的底牌。晨壹投資判斷,在一級市場标的豐富、政策開始一步步松綁的環境下,相信未來以上市公司為代表的產業方會成為并購主力。
于創業者而言,選擇好時機賣身,也是一個不錯的歸宿。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王露,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04/548191.shtml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網頁轉載須在文首注明來源投資界(微信公眾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轉載,須在微信原文評論區聯系授權。違規轉載必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