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全國政協委員陸銘:中國新增獨角獸數量鋭減,建議慎重出台收縮性政策,歡迎閲讀。
經濟觀察網 記者 任曉寧 " 中國新增獨角獸企業數量正在鋭減。"3 月 5 日,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采訪時,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提出了這個觀察。據統計,2023 年中國獨角獸數量雖以 316 家在全球位居第二,但過去一年新增僅 15 家,同期美國增加 179 家。未來中美之間數字經濟實力差距存在繼續擴大的趨勢。
今年兩會期間,陸銘提交的《關于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中也提到了上述問題。他表示,獨角獸企業代表數字經濟創新能力和未來發展的方向,但當下數字企業創新與投資活動卻正在減少。造成中國新增獨角獸企業數量鋭減的原因很復雜,其中包括政策原因," 我們有時會出台一些收縮性政策,導致企業不敢發展 ",陸銘説,最終形成的結果是,大家都願意去做一些比較安全的事情,對于有風險的領網域不敢投入。
根據中央網信辦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 年)》,2022 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 50.2 萬億元,占 GDP 比重 41.5%,總體規模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日益凸顯。
但與此同時,當前數字經濟發展仍然存在政策舉措不協調、民營投資減少等方面的挑戰。随着數字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陸銘建議,各級政府應以自身比較優勢和產業基礎為支撐制定數字經濟產業規劃,同時探索降低制度成本、激發市場活力的措施,進一步促進激發創新活力,切實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陸銘認為,雖然黨中央和國務院多次強調民營經濟和國有經濟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部分重點行業,存在對民營數字科技企業的隐性歧視,出現了民營科技企業市場份額減少的趨勢。
例如雲計算市場,在中國公有雲市場增速持續放緩的大背景下,盡管國資雲入場較晚,但國資和政企行業普遍傾向于選擇運營商雲服務,目前天翼雲、移動雲在國資和政企行業雲領網域逐漸占據較大市場優勢。更重要的是,在具體運營模式上,國資雲往往充當 " 總包 " 角色,民營雲計算企業常常成為國資雲的下遊服務提供商。随着國資雲份額擴大,民營雲計算廠商市場份額減少,民營雲服務商的生存空間進一步受到擠壓。
為更好促進中國數字經濟發展,陸銘認為,應尊重市場規律和平台經濟發展規律,給予新興產業以政策空間。他還建議,制度設計應以促創新促發展為導向,慎重出台收縮性政策。同時,應加強中央指導,促使地方政府數字經濟產業政策立足于當地比較優勢,避免政策重點不突出,地區間協調不足等問題。
他舉例説,某中等城市《關于加快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将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高端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5G 通信與新一代物聯網、集成電路、產業互聯網等都作為重點發展領網域。這種大而全的發展規劃反映出,很多地方的數字經濟規劃可能并沒有從自身比較優勢出發,缺乏構建數字經濟生态意識。而有些縣城的數字經濟支持政策對于數字經濟企業和項目落地等均有财政補貼,缺乏對于區網域數字經濟發展的規劃,容易使得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進行過度競争導致資源浪費。
陸銘建議,在中央和省級層面應該對相關政策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和監督,增強地區間的政策協調性,避免項目盲目上馬、資源浪費以及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
為進一步激發數字經濟市場活力,陸銘還建議,應放寬多個重點領網域的市場準入,明确重點敏感行業和非敏感行業的區分管理,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負面清單管理和法治化為基礎,促進民營企業大膽投資。在制度層面,應破除對于民營科技企業的隐形歧視,避免損害民營科技企業的活力與競争力,推動帶動該領網域的創新技術積累、帶動就業等。并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塑造民營科技企業相關典型案例,積極協助民營企業和平台企業回應社會輿論關切,為民營企業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對話】
經濟觀察網:過去一年中國新增的獨角獸鋭減,僅新增了 15 家。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這種現象?有哪些措施能幫助獨角獸數量增長?
陸銘:中美兩國新增獨角獸數量差距擴大的原因很復雜。其一是技術原因。美國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發展非常迅速,創新優勢非常強,并且他們有一個非常強大的優勢就是語言。不可否認,全球大量前沿的、科學的内容是以英語的形式存在的,因此用英語訓練大模型產生的效果比較好。
其二是人才原因。到目前為止,美國仍是全球人才儲備高地。中國的人才主要來自國内,或是國外培養回到國内的人才,從人才儲備角度來講,我們也有差距。
其三是資本原因。國外資本市場對于新興行業的估值更容易反映未來的增長趨勢,資金也有大量投入。相對而言,國内資本市場的開放性、包容性仍然不夠。
其四是政策原因。美國對于新興事物的态度多元化,國内有時會出台一些緊縮性的政策,我們對負面情緒比較敏感,繼而通過緊縮性政策來避免問題。這種環境下企業就會非常謹慎,不敢發展,進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導致了目前這種結果。
經濟觀察網:現在很多地區都在做數字經濟的創新規劃,你提到有些地區規劃存在大而全、資源浪費問題。你認為應該如何科學地進行合理規劃?
陸銘:數字經濟創新其實是革命性的創新。在全球範圍内,每個國家能真正引領技術創新的地區大多只有三四個。美國主要分布在美國東海岸、西海岸的大城市,以及德州、芝加哥等地。中國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以及少數國家級中心城市。絕大多數三四線城市或中小城市,其實都不具有發展創新引領企業的優勢。
做數字化創新,政府需要考慮很多。比如產業方面,網速是不是足夠快,連接性是不是足夠穩定,公共場合是不是已經提供了有效的網絡服務,當地企業數字化轉型是否有足夠有效的政策鼓勵?這些問題都需要地方政府好好思考,一味地盲目而上肯定不是最佳選擇。
數字經濟發展有一些是創新性的,有一些是普惠性的。頭部城市有條件去做創新型數字經濟,非頭部城市應該注重普惠式產業數字化轉型,這樣才能形成差異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