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8.3,高了還是低了,歡迎閲讀。
這邊維倫紐瓦的《沙丘 2》正在全球熱映,那邊諾蘭則終于如願捧得奧斯卡小金人。
" 維維諾諾 " 這兩位頂流大導,這幾年有點像影壇的絕代雙驕,都是中生代導演裏的翹楚,拿到手的項目也都是頂級大制作。兩位導演雖然多半沒有明争暗鬥的意思,但看在影迷眼裏,他倆倒真有些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的意味。
這不,諾蘭剛拿到苦等多年的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就有許多影迷在説了:
明年是不是該輪到維倫紐瓦拿獎了?
之前的《沙丘》第一部,提名了奧斯卡多項大獎,但最重要的影片獎,輸給了《健聽女孩》,導演獎,維倫紐瓦更是根本沒能入圍。
如今的《沙丘 2》,能讓 " 維神 " 在明年 " 封神 " 嗎?
我看還是挺難。
目前影片口碑不錯,豆瓣評分 8.3,個人覺得是個蠻客觀的分數,有一定參考價值。國内票房不高,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影片存在觀影門檻,是不争的事實,何況這還是系列的第二部,進影院看了第一部的觀眾,本來就不算多。
先説我個人的觀感吧。
頂級審美、頂級視聽呈現、二流故事、二流人物。
這麼説,似乎是挺割裂的,但《沙丘 2》就是這麼一部很難評的電影。它給到我在視聽上的享受和震撼,是無與倫比的,但你要非得説這部電影的劇情有多精彩人物有多立體,把它吹成史詩,我覺得也挺扯淡的。
先説優點。
拍科幻電影最大的難點,是 " 再造世界 "。
換句話説,你拍的不是自己身處的這個世界,但你得讓觀眾相信你拍出來的這個世界真的存在。
" 幻 ",建立在 " 真 " 的基礎上。
弗蘭克 · 赫伯特的原著小説,最厲害的地方是世界觀,是設定,是他所建立的一整套生态體系,是卡拉丹的水,是厄拉科斯的沙,是影片開頭的那句 " 得香料者得天下 "。
維倫紐瓦拍出了這個世界的真實感,他讓觀眾真切地感受到了厄拉科斯的風卷黃沙,讓觀眾相信厄拉科斯就是電影裏呈現出的樣子,因此,當保羅和弗雷曼人駕馭沙蟲這樣的場景出現時,才會形成更加震撼的視覺奇觀。
真實感建立在維倫紐瓦給影片定下的美學風格基礎之上。
私以為,維倫紐瓦最大的強項,和前輩雷德利 · 斯科特一樣,是具備極高的審美素養并且擁有極強的執行力,他們知道怎麼拍最符合影片調性且最好看最高級,并且有能力将自己的想法實現,讓影片擁有極高的完成度。
《銀翼殺手 2049》如此,《沙丘 2》也是如此。
維倫紐瓦的美學,一重寫實,二重形式,它不會讓自己的影像華麗到失真,但同時又會讓每場戲都有一種莊重到肅穆的形式感,可以説,影片像是由一場又一場的宗教儀式組合而成的,讓影像有了神性,維倫紐瓦的活兒就大功告成了。
許子東説他看侯孝賢的《海上花》,怎麼看都好看,看睡着了醒來再繼續看,還是覺得好看。
《沙丘 2》有異曲同工之妙。你如果在影院不幸打盹錯過了許多情節,再繼續看,看到黃沙看到落日看到弗雷曼人騎着沙蟲狂奔,依然會覺得很好看,那是專屬于大銀幕的好看。
我願意為了保羅駕馭沙蟲的那場戲買票去二刷《沙丘 2》,因為這樣的戲,足夠慢,足夠精美,維倫紐瓦保證了每一個細節都可以被觀眾的眼球捕捉,迎面而來的沙浪,沙蟲身上皮膚的質感,都纖毫可見,這樣的呈現,只有《沙丘 2》這個級别的好萊塢科幻大片能給到。
再説缺點。
《沙丘 2》和第一部一樣,依然是一部信息量很大的電影。
但在故事上,《沙丘 2》并不精彩,甚至很多時候都讓人感到有些降智,尤其對于看多了《三國演義》甚至《雍正王朝》的中國觀眾來説,小兒科的權謀戲實在是太不新鮮。
這也就是我所説的,二流故事,二流人物。
事實上,《沙丘》原著雖然經典,雖然偉大,但也不是沒有缺陷,原著就以科幻設定為長,以人物情節為短,而原著體量夠大,有足夠的篇幅來呈現角色的成長,也展現鬥争的過程,但電影篇幅有限,哪怕是拍成三部,哪怕是每一部都近三個小時,依然會讓很多轉變顯得突兀。
很多粉絲看到有人説這片的故事不精彩,一上來就喜歡扣一個 " 看不懂 " 的帽子,但其實,《沙丘》復雜在世界觀,而非劇情和人物,觀眾容易看不懂的是保羅腦海中不斷出現的閃回,而非幾大家族之間的權謀鬥争。
第一部裏,哈克南家族在皇帝的授意下對厄崔迪家族發動了偷襲,公爵去世,保羅和母親傑西卡夫人逃到了弗雷曼人的部落。
到了第二部,保羅和弗雷曼人一起戰鬥,建立威望,同時,頭号粉絲斯蒂爾格不斷鼓吹保羅就是救世主,幫助他力排眾議,地位不斷提高,成為聖母的傑西卡夫人則開始傳教,希望讓更多人相信預言,相信保羅就是弗雷曼人的救世主。
這是一個偶像崇拜成型的過程。
能預見未來的保羅看到了自己未來會引發更大的戰争,會造成無數人的犧牲,所以他其實有些回避成為這個 " 救世主 ",但他最終還是一步步地走向了既定的軌道上。
影片中有一句很重要的台詞,保羅在喝下生命之水之後,接收到了更多的信息,知道了自己的外公就是哈克南男爵,于是他説了一句,我得成為哈克南人。
這話的意思,當然不是保羅要剃光頭剃眉毛,而是他要用哈克南人的方式去統治,去建立個人崇拜,建立集權統治,從而獲得更大的力量,走向更高的位置。
看過《沙丘》原著的讀者都知道,保羅其實是個 " 反英雄 " 角色,弗蘭克赫伯特講述的正是一個屠龍少年變成惡龍的故事,他用自己的長篇巨著警醒世人,超級英雄的存在無疑會帶來無限隐憂,一個眾人心中的英雄,一旦擁有了巨大的權力,也可能會變成惡魔。
這樣的轉變,放在小説裏,觀眾可以接受,因為有大量的鋪墊,但放在電影裏,還是會顯得有些突兀。
前一秒保羅還是戰鬥英雄,是弗雷曼人的好朋友,還在和契妮談情説愛,下一秒就成了野心家,要娶皇帝的女兒,這是很難讓觀眾共情的。
這是人物的問題。
劇情上要好看,反派得夠強大,鬥争得夠復雜。
但《沙丘 2》總有種雷聲大雨點小的既視感。
老哈克南男爵一副智珠在握天下我有的樣子,卻説死就死,跪在皇帝面前,像蝼蟻一樣就被剪斷了生命補給線。菲德羅薩出場即高光,人狠話少表情夠屌,本來以為他還能貢獻更多名場面,沒想到一場無味的決鬥之後,他就成了保羅的背景板。皇帝莫名其妙地自己帶着薩多卡軍團給主角來送,仿佛着急下線。姐妹會的謀劃好像還有點作用,但和原子彈的威力相比,似乎一切都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原著在劇情上的可琢磨之處,是基于冷戰背景下的政治隐喻,你看到哈克南男爵的名字就會明白,但這一套過了幾十年,早就過時了,哪怕是按着原著原封不動地拍,也未必就精彩。
劇情上,唯一的可取之處,在我看來是影片對契妮的改編。
原著裏的契妮,可沒有説走就走的果決,影片中保羅前腳表白後腳就給别人示愛,徹底激怒了契妮,契妮召喚沙蟲離開,夠飒,夠決絕。
這倒是讓我期待起了契妮在第三部中的戲份。保羅必将黑化,契妮的故事,又該怎樣來寫?
無論如何,我依然期待第三部的出現,畢竟,在這個短視頻當道的時代,還能看到這種為大銀幕而生的電影,其實是越來越珍貴的體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