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遊戲經驗:繼《旅行青蛙》之後,又可以在放置類遊戲裏“養女兒”了,歡迎閲讀。
3 月 27 日,靈犀互娛出品的養成手遊《花花與幕間劇》開啓首次付費測試 " 劇目點映測試 "。這是一款風格明快的放置手遊,玩家扮演一個瀕臨破產的 " 夢幻劇樂部 " 新任主理人,一面照顧劇團中 3 位性格各異的小女孩、培養她們的創作能力和表演能力,一面裝修劇院,讓這裏吸引更多觀眾。
此前,《花花與幕間劇》已經開啓過一測,受到了較多好評,為玩家留下了很多可愛的回憶。觸樂參與了最新的這次測試之後,能夠感覺到它是一款在 " 養成感 " 上下足了功夫的放置類遊戲。目前,許多遊戲都在嘗試把較為輕度的 " 放置 " 和其他玩法相結合、以突出自身特質,在這種情況下,《花花與幕間劇》打造了一種非常休閒治愈的養成體驗。
《花花與幕間劇》于 3 月 27 日進行了限量删檔測試
在星光鎮 " 養女兒 "
養成是《花花與幕間劇》的核心玩法之一。從目前測試開放的功能來看,遊戲的養成主要有 3 個維度:角色本身創作、表演類技能的養成,劇團内部裝修的養成,以及作為 " 主理人 " 去收集各種食譜、服裝、裝飾物等等的養成。
遊戲故事發生在星光鎮的劇團裏,在這裏有 3 個小女孩,她們分别是熱愛甜食、性格活潑的 Paki,打扮中性、性格傲嬌的 Peacoo,還有發出神秘聲音、沉醉于自己世界的 Uno。在日常遊玩中,玩家只需要給她們的背包中裝好便當和道具,她們就會在喜歡的時間自行出門。
遊戲的主角性格各異,但都十分可愛
為了把劇團開辦下去,玩家需要用道具有意識地培養她們的創作、表演等技能。滿足條件之後,她們會開始創作自己的劇目,并且在一定的時間演出,獲得門票收益。
玩家能一定程度上幹涉她們出門做什麼,比如裝上技能書就能提高她們去圖書館學習的概率,而便當的品質決定了她們能去多遠的地方。但這些都會受到概率性影響。每當回來的時候,主角們會和玩家分享照片或者禮物。目前的版本中,她們暫時還不會去特别遠的地方,基本上是在鎮子裏轉悠。所以玩家能看到的大多是小鎮明亮的日常和角色們可愛的瞬間。
而在角色們各自做事的 " 放置期 ",玩家可以探索遊戲中的合成和收集要素,比如用各種食材實驗菜譜,打掃劇院并撿到角色們掉落的只言片語,以及購買人物服裝和裝修劇院等等。從測試版來看,服裝、家具、房間美化等外觀要素可能會是遊戲未來的主要付費點。
與玩家產生情感連接
類似于曾經廣受歡迎的《旅行青蛙》,《花花與幕間劇》通過可愛的角色以及玩家與她們温馨的互動,吸引玩家時不時回到星光鎮去看看。而從制作組主要強調的特色,以及從第一次測試時的反饋來看,的确有很多玩家把這 3 個角色當 " 女兒 " 養,很快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一位或者幾位。
這種放置類遊戲的角色要讓玩家產生情感連接,除了可愛的外型和性格之外,還需要營造一種感覺:角色自己有相當豐富的生活,也願意與玩家分享生活。從個人體驗來看,《花花與幕間劇》的确很好地把握了閱聽人 " 看到這些角色快樂地生活,于是自己也變得快樂起來 " 的心理。角色會自己在小鎮裏休閒、找到好風景,然後帶回照片,慢慢地向玩家揭露那個美好世界的一角。
" 女兒們 " 出門後會給玩家帶回照片
另外一項會讓玩家感到治愈的内容,是《花花與幕間劇》中角色表演的曲目——是的,遊戲裏的角色真的會上台表演,而不是在某個屬性養好之後僅僅提示玩家 " 表演成功 "。玩家可以抽空在劇院舞台上觀看一整段演出,演出的題材也非常治愈和經典,比如可愛少女版本的《雨中曲》和《羅賓漢之歌》。從玩家角度,大家也非常喜歡看 " 女兒們 " 在舞台上做出優異表現。
從遊戲論壇的反饋看來,正是這種情感連接,讓許多玩家愛上這款遊戲,甚至會因為删檔測試而感到遺憾。對她們而言,有事沒事打開手機看一眼角色有沒有出門或者回家、有沒有拍照片,已經成了閒暇時的一種習慣。如果某個角色寫了新劇本、排演了新劇,就是一天中最大的驚喜。
放置與内容的平衡
如今,在很多大型手遊的玩法越來越重度的大環境下,放置類手遊主打的休閒和減負剛好迎合了不太喜歡遊戲中有過重 " 上班感 " 的玩家。因此,放置類手遊雖然不一定能跻身于頭部產品之列,但一直有非常穩定的閱聽人,而且随着越來越多泛用户的加入,市場有擴大趨勢。
此前在市場上比較成功和流行的放置類遊戲,往往通過兩種方式去維持玩家的注意力:一是結合重度 RPG 式的人物升階系統和裝備系統,哪怕玩家無需操作,在 " 放置 " 時仍然在 " 期待數值上漲 ",并努力尋找高稀有度的素材和資源;二是強調策略,玩家主要通過更新角色、裝備、控制站位等操作來實現自動獲取資源和自動戰鬥。
而《花花與幕間劇》在減負方面做得更加徹底,資源獲取和課金點也設定得比較寬松。玩家只要把食物和書放進角色背包裏,就可以好幾個小時不用管她們,還可以靠看廣告取得貨币。
遊戲給玩家的減負比較徹底
目前看來,《花花與幕間劇》不像一些其他放置類遊戲那樣通過不斷產出成果、用數值去鼓勵玩家定期上線 " 收獲 " 點什麼。它沒有什麼明顯的、用于鞭策玩家不停玩下去的數值驅動目标,遊戲定期產出的數值要素,大概只有清掃劇院時獲得的零錢以及觀眾票款。
換句話説,它在養成強度上幾乎沒有給玩家施加什麼壓力——在這個意義上,它的确走了與《旅行青蛙》相似的路,而這條路已被證明過具備大火的潛力。相比之下,《花花與幕間劇》做得更加精致和豐富。在遊戲裏留存的玩家,大部分時候會把時間花在裝修、裝扮、手帳貼紙等等比較純粹的裝飾性功能上。
在整體包裝上,遊戲也注意不把數值放在明面上。它只是用 " 獲得更多可愛的東西 " 這個非常單純的目标去吸引玩家,希望玩家能盡可能沉浸地體驗劇院和星光鎮的生活,而不必功利性地去考慮養成階段、強度等偏向爽感而非陪伴感的要素。
相較于其他放置類遊戲,《花花與幕間劇》對劇情的重視度更高,更偏内容向,顯然是想通過每個人物的故事和小目标去強化她們與玩家之間的情感連接,而不僅僅是依靠她們的能力和表演去達成功利性的目的。
從這個角度看,我覺得《花花與幕間劇》找準了自己的目标群體和定位——它瞄準的是年紀較輕的女性玩家的休閒碎片時間,基于這一目标,遊戲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舒适和非功利的感覺,而不是将玩法融合做得 " 既要又要 "。玩家之間也更傾向于分享可愛的照片、穿搭和劇目片段,形成一種類似 " 曬娃 " 的氛圍。
在之前的測試中,遊戲也推出過限定服裝
正因如此,我覺得自己在《花花與幕間劇》裏的整體體驗就像是身處一個更高級的玩偶屋——在這裏," 女兒們 " 具備一定的主動性。遊戲的美術和制作比市面上已有的許多放置類遊戲更精良和華麗。從論壇裏玩家的讨論重點來看,它也的确吸引到了自己的目标閱聽人。
不過,目前的測試版本還看不出遊戲的商業模式和預期的市場表現。除了裝修外觀和服裝、生活雜貨之外,未來可能會有付費抽取新角色或者解鎖限定劇目的環節。根據過往經驗,玩家對這些付費點的接受度主要取決于人物設計和劇目是否有趣,在角色和世界觀的塑造方面,有許多成功的内容向作品可供參考。
結語
總體來説,《花花與幕間劇》最大限度地将放置類遊戲保持在休閒、輕度和治愈的範疇内,同時加入了内容向遊戲的養成玩法。這些要素和精良的制作都讓遊戲體驗變得更加豐富。玩家可以較為沉浸地在星光鎮擔任這家夢幻般的劇院的主理人,體會養成角色、發展劇院的快樂。
在目前手遊市場玩法融合的大背景下,《花花與幕間劇》看起來和目前主流的成功作品都有所不同,但定位非常精準,也已經在測試中培養了一批和星光鎮產生了情感連接的粘性用户,因此市場表現值得期待。在未來,假如長線運營得當,它想必會吸引更多對 " 養女兒 " 感興趣的泛用户。如果有更多玩家能在這個可愛而温馨的世界中獲得治愈和滿足,當然是一件好事。